云南省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区钨、锡矿勘查报告
编写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三0八队
主要编写人:李良徐光海马洁
总工程师:徐金祥
单位负责人:罗玉福
时间:二0一0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7)
第二章地质矿产特征 (11)
2.3矿体特征 (14)
2.3.1 区域矿产 (14)
2.3.2含矿层特征 (14)
2.3.3矿体特征 (16)
2.3.3.1矿体(层)的形态 (16)
2.3.3.2矿体(层)产状及其变化 (17)
2.3.3.3矿层结构 (17)
2.3.3.4矿层(体)的厚度变化 (18)
2.3.3.5矿层(体)厚度的变化规律 (22)
2.4矿石质量特征 (23)
2.4.1矿石的矿物成份 (23)
2.4.2矿石的结构、构造 (24)
2.4.3矿石品级和类型 (25)
2.4.4区内其它矿产的综合评价 (28)
第三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29)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9)
4.2工程地质条件 (30)
4.3环境地质条件 (32)
第五章勘查工作方法及其质量评述 (33)
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 (38)
6.6资源量估算结果 (44)
第七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45)
7.1钽、铌、钨、锡资源需求形势 (45)
7.2矿山建设条件 (46)
7.2.1交通运输条件 (46)
7.2.2电力供应条件 (46)
7.2.3供水条件 (46)
7.3概略技术经济评价 (46)
第八章结论 (50)
8.1控制程度及主要成果 (50)
1地质研究程度 (50)
2矿石质量研究 (50)
3勘查工作布署 (50)
4资源量估算 (51)
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51)
8.2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 (51)
8.3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52)
附图目录
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
1 1 云南省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区地形地质、
水工环地质及工程分布图
1:5000
2 2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钨、锡)资源储量估算平面

1:2000
3 3-1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区(钨、锡)第0勘探线剖面

1:1000
4 3-2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区(钨、锡)第3勘探线剖面

1:1000
5 3-3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区(钨、锡)第5勘探线剖面

1:1000
6 3-4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区(钨、锡)第6勘探线剖面

1:1000
7 3-5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区(钨、锡)第7勘探线剖面

1:1000
8 3-6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区(钨、锡)第9勘探线剖面

1:1000
9 3-7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区(钨、锡)第11勘探线剖面

1:1000
10 4 席草坝钽铌矿区(钨、锡)探槽、采坑素描图1:100
11 5 席草坝钽铌矿区(钨、锡)坑道素描图1:100
12 6 席草坝钽铌矿区(钨、锡)水系沉积物W、SN等
12元素地球化学图
1:2500
附表目录
顺序号表名
1 坐标成果表
2 钽、铌、钨、锡光谱分析结果表
3 水系沉积物光谱分析结果表
4 水系沉积物重复样光谱分析结果对照表
5 基本分析结果表
6 基本分析内检结果表
7 基本分析外检结果表
8 组合分析结果表
9 小体重测定结果表
10 矿体情况综合一览表
11 单工程平均品位、厚度计算结果表
12 块段平均品位、厚度计算结果表
13 资源量估算结果总表
14 河流流量观测记录表
15 岩石力学样试验结果表
第一章绪论
1.1目的和任务
云南省有色地质三0八队受盈江县鑫奥矿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对云南省盈江县席草坝矿区进行勘查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勘查,大致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特征;大致查明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产状及其变化规律;了解矿石的自然类型、品位和变化特征;大致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开发前景等,为下一步地质工作和投资开发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本次勘查的任务主要有:1:5000地质简测,1:500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简测,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地质剖面测量,探槽及坑道编录,岩矿石基本分析(TA、NB、W、SN)、光谱分析、组合分析及小体重试验等。

1.2工作区位置、交通
勘查区位于云南省盈江县县城37°方向,平距53km,在盈江县盏西乡境内。

探矿权地理坐标:东经98°15′00″—98°15′45″,北纬25°03′00″—25°07′00″,原探矿权范围由18个拐点圈定,面积8.94km2,延续的探矿权范围由22个拐点圈定,面积8.78 km2。

本次重点工作区位于探矿权中部的盈江县席草坝,由8个拐点圈定,3°带直角坐标X277416.67-2776005.47,Y33424328.22-33426019.83,面积2.52 km2。

勘查区至盈江县盏西乡有10 km的简易小路,盏西乡至盈江县城公路里
程50 km ,盈江县至昆明公路里程735 km,交通较为便利。

(见交通位置图)
矿区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 勘查区拐点坐标一览表
拐点号X Y 拐点号X Y
1 2776005.47 33424338.46 6 2774613.57 33425176.49
2 2776002.40 33426019.8
3 7 2774160.67 33425169.03
3 2775079.27 33426014.78 8 2774160.68 33424328.22
4 2775081.57 33425594.53
5 2774619.97 33425592.00
面积2.52km2采矿标高2320-2540m
1.3工作区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堪查区为高黎贡山山脉南段西坡的尖高山西南余脉槟榔山脉(南北向),向南31.25 km,处为北东向展布的大盈江。

区内为构造侵蚀低中山地貌,位于槟榔江与大盈江支流明朗河的分水岭地带,最高标高为卜锅脑2524 m,最低标高2140 m,相对高差384 m,区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8℃,最热月均气温19.8℃,最冷月均气温7.5℃,日照时数2145.1H,年均降雨量1465毫米,雨季(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无霜期239D。

区内自然村寨分散,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区,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较贫乏,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豆类,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水果,经济林木为主。

属经济文化落后边区。

1.4以往工作评述
勘查区勘查程度较高,仅作过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云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腾冲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0年底,云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在新歧矿区开展过初步普查,对钨、锡稀有金属做了概略评价。

1981年,云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对该区开展了地质工作,提交了‘大秧田段腾冲县茶塘河钽铌矿钽锡钨多金属地质初查的报告’,对锡、钨稀有金属做了评价。

1982年-1985年,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腾冲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建立了区内
地层层序。

确立了岩浆岩时代、岩序及花岗岩类单元特征,划分了构造单元,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1999年-2001年,市场上钽铌矿涨价时,仅有当地老乡小规模的开采过,老乡的生产技术落后,获得的钽、锡、钨、铌矿品位及其回收率较低。

1.5矿山开采情况
区内钨、锡矿开采历史久远,从矿山的盗洞痕迹及采矿痕迹当地老乡就在此采钨、锡矿,2007~2008年由盈江县鑫奥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此成立了‘腾冲县古永乡杞木脑锡钽铌矿普查’探矿权至今,先后在此开采,采出矿石5千多吨,已全部销售。

1.6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工作自2009年5月开始,至2009年10月底结束,其中5~6月为野外工作阶段,7~10月为报告编制阶段。

本次勘查工作取得以下主要地质工作量:
1:2000地质地形测量2.53km2,1:2000水工环地质调查2km2,工程点测量300个点,浅井307 m,探槽3237 m3,,基本分析样864件,组合分析57件,小体重样37件。

投入资金164万元。

本次勘查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2。

表1—2 完成主要工作量表
第二章地质矿产特征
2.1区域地质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区域构造单元属怒江及泸水-瑞丽右旋走滑断层与缅甸实皆-纳明右旋走滑断层挟持带之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滇西高黎贡山-腾冲锡钨铋多金属及稀有金属成矿带下属的小龙河—来利山蕴矿带。

地貌上处于大盈江与槟榔江二级分水岭的构造剥蚀台地上,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强烈,从浅井揭露情况来看,岩体风化壳较发育,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强烈,浅井工程揭露风化壳厚最浅3.8米,最深达20.1米。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印度板块、青藏滇掸泰微板块、扬子陆块拼合的巨型走滑断层三角地带,怒江及泸水-瑞丽右旋走滑断层与缅甸实皆-纳明右旋走
滑断层挟持带;西藏班公湖—丁青缝合线与雅鲁藏布江缝合线间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南延地段,巨型陆内走滑断裂系控制了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大规模的成矿作用。

矿区区域构造单元属怒江及泸水-瑞丽右旋走滑断层与缅甸实皆-纳明右旋走滑断层挟持带之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滇西高黎贡山-腾冲锡钨铋多金属及稀有金属成矿带下属的小龙河—来利山蕴矿带。

该成矿带已发现并找到多个与酸性岩有关的锡钨多金属矿(点)床。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喜山期花岗岩大面积出露,成矿作用延续时期长,成矿类型多样。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值资料显示,滇西高黎贡山-腾冲锡钨铋多金属及稀有金属成矿带存在一个与之和谐一致的Sn、F、B、Li、Rb、Cs的地球化学省。

席草坝钽铌矿稀有金属矿床的周围,有Sn64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及Sn17重砂异常分布,并与区内大秧田锡矿点相吻合。

异常元素和矿化元素的含量多为其地壳克拉克值的数倍、十余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从而成为良好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区域矿产资源以为钽、铌、钨、锡、钼为主
2.2矿区地质
2.2.1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Pt2gl)、下泥盆统关上组(D1g)、石炭系中统勐洪群组(C2mn)、上第三系上新统芒棒
组(N2m2)及第四系下更新统(Q1b)。

工作区内主要出露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Pt2gl)变质岩系(图5)。

现从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下更新统(Q1b):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南部及西部。

岩性主要为角闪英安岩、安山质英安岩、安山岩,厚度>30米。

上第三系上新统芒棒组(N2m2):主要分布于矿区南西刀仗一带。

岩性主要为橄榄玄武岩、粒玄岩及玄武岩,厚约40米。

石炭系中统勐洪群组二段(C2mn2):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及北西部。

岩性主要为紫灰色厚层状黑云母片岩或绢云板岩、变质粉砂岩、杂砂岩、含砾杂砂岩夹2~10米的灰白色大理岩,含砾杂砂岩中砾石主要为长英质岩,次为粉砂岩、页岩、燧石等,厚度939米。

下泥盆统关上组(D1g):主要分布于矿区以西大洋塘~狮子山一带。

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D1g2):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板岩、炭质板岩、灰色细晶灰岩互层,厚度151米。

下段(D1g1):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粉砂质板岩、炭质粉砂质板岩、灰色深灰色薄层状细粉晶白云岩、含炭质粉晶白云岩、泥质条带灰岩互层,中部夹灰黑色软锰矿薄层(厚0.8米),厚度242米。

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Pt2gl):近南北向分布于矿区的东部,是工作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

该群下部以混合岩为主。

夹少量片岩、变粒岩;上部为片岩夹少量变粒岩。

顶底界均不全,厚度>800米。

2.2.2构造
区域构造形态以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北东向断层为主要构造形
态。

属古永—丝瓜坪南北向构造亚带,此外,卷入这个构造带的还包括古永—新歧岩体及挟持于岩体之间的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变质岩系和石炭系勐洪群地层。

工作区内构造形态则较为复杂,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北东向断层为主要导矿、控矿及容矿构造,北西向、近东西向构造的叠加使得区内各种矿化复杂多变。

2.3矿体特征
2.3.1 区域矿产
矿区属滇西高黎贡山-腾冲锡钨铋多金属及稀有金属成矿带下属的小龙河—来利山成矿远景区。

该成矿带已发现并找到多个与酸性岩有关的锡钨及稀有多金属矿(点)床。

如:位于工作区南部的腾冲癞痢山锡钨矿床(中型)、小龙河锡钨多金属矿床(中型)。

位于工作区东部的老平山矽卡岩型锡钨矿床(小型)、新歧钨锡矿床(中型)。

位于工作区北部的干河黄土坡含钨锡花岗岩型钽锡矿(矿点)、大秧田风化壳砂锡矿等。

2.3.2含矿层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近南北向分布于矿区的东部。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地质图
中元古界变质岩高黎贡山群(P t2gl):分布于漆木脑─大钟鼓─席草坝─茶塘河一带,在席草坝以北呈北东向分布,席草坝以南至茶塘河一带近于南北向分布。

根据其岩石特征划分为三个岩性亚段:P t2gl2-1:由长石黑云石英片岩(或微晶片岩),变质石英砂岩、黑云石英片岩、变质砂岩所组成。

云英岩化、角岩化很强,断裂附近岩石破碎,有脉岩贯入。

P t2gl2-2:为一套二云母片岩、变质石英砂岩、石英片岩。

岩石具硅化、角岩化,有石英脉贯入。

P t2gl2-3:为一套绢云微晶石英片岩、变质砂岩夹板岩。

岩石显弱角岩化,绿泥石化,有花岗岩脉、伟晶岩脉、石英脉贯入。

2.3.3矿体特征
2.3.3.1矿体(层)的形态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范围内花岗岩风化壳型钽铌矿体层位稳定,含矿岩体呈层状面形分布,矿体(层)呈不规则状随地形起伏变化。

花岗岩风化壳型钽铌矿体分布于近南北向F2断裂以西,喂猪坡~小坝湾一带。

南北走向延伸1600米,出露宽250~500米,矿体分布标高2320~2540米,多分布(或残存)在山包上和缓坡地带,地表粘土覆盖厚度0—5米不等,多数在1—2米之间。

在地表风化强烈,岩石呈白色粒状,地表风化后为疏松砂糖状。

风化壳的垂直分带明显,坡积层、残坡积层风化带及半风化带的岩性及元素含量均较近似,原生岩石带含矿性稍差。

风化壳(风化带、半风化带)的深度一
般在2~20米,钾化、钠化花岗岩的风化壳就是矿体。

2.3.3.2矿体(层)产状及其变化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范围内花岗岩分布区,矿体产于花岗岩体的风(氧)化带中。

从目前工程揭露情况看,矿体形态简单,呈层状产出,矿体主体为一层,具有一定的横向变化特点(表现为由东至西逐渐变薄),总体矿层相对稳定。

矿体产状:走向20—40°,倾向与地形坡向一致,倾角0—30°,一般10—15°。

矿化花岗岩分为三个相带:细粒带(Abγ6a)、不等粒带(Abγ6b)、粗粒带(Abγ6c)。

细粒带分布于钾化花岗岩一侧,不等粒带分布于粗粒似斑状花岗岩一侧。

垂直方向上,钠化花岗岩分布于新歧岩体顶部,细粒带又分布在最上部。

含矿层位东部地段保存、出露较好。

往西酸果岭一带由于下部的粗粒状钠化花岗岩(钠长石交代较弱、含矿微弱)均已出露地表,上覆含矿层位(花岗岩风化壳型钽铌矿体)已经遭受剥蚀矿体变薄或尖灭。

2.3.3.3矿层结构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范围内矿层结构有如下特点:
1.矿石自然类型简单,均为风化~半风化花岗岩,从上到下为灰白色、灰褐色钾化花岗岩、灰色灰白色细粒状钠化花岗岩、不等粒状钠化花岗岩;粗粒状钠化花岗岩低于边界品位(T a,Nb)2O5 0.008~0.01%。

2.品级分布有规律,地表及浅部垂向上矿石品级总体呈工业矿石—低品位矿石—暂不能利用的矿化岩石分布。

3.地表及浅部工业矿石零星分布,下部低品位矿石较连续稳定。

4.含矿层中半风化~微风化粗粒状钠化花岗岩((T a, Nb)2O5含量≤0.008%)分布于低品位矿石的下部,目前暂不能利用。

2.3.3.4矿层(体)的厚度变化
1.含矿层[(T a, Nb)2O5含量≥0.008%]的厚度及其变化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范围内矿层最大厚度(7/QJ-03) 17.95米,最小厚度(8/QJ-03) 0.70米,一般厚度3—5米,平均4.86米。

变化系数35.42%。

从矿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图9)可知,席草坝钽铌矿勘查范围中部及6号勘探线~10号勘探线东部地段矿层(体)厚度相对较厚,1号勘探线~5号勘探线东部地段矿层(体)厚度相对较薄,尤其以8号勘探线~10号勘探线西部地段矿层(体)厚度较薄,总体表现为中部、东部地段矿层(体)厚度相对较厚,向西逐渐变薄。

图9
图10
2.工业矿体[(Ta, Nb)2O5含量≥0.016%]的厚度及其变化
工业矿体集中分布于勘查区中部地表及浅部,5号勘探线~11号勘探线东部地段工业矿厚度较厚,5号勘探线往北逐渐变薄,从东往西、从地表到深部,由于风化条件差异大,工业矿体显著变薄到尖灭。

工业矿体最大厚度(7/QJ-04)8.10米,最小厚度(10/QJ-03)1.00米,平均厚度2.87米。

变化系数21.05%。

矿体(层)厚度及变化系数统计表
表中变化系数系根据数理统计公式计算:
Vm=
2
1
)1
(
)
(
m
n
m
mi
n
i
-
-∑
=
式中:Vm——变化系数
n——测量点数
mi——某一测点值
m——测区算术平均值
2.3.3.5矿层(体)厚度的变化规律
①从北—南,矿层(体)厚度总体上变化不大,仅局部地带薄或厚一些。

②矿层(体)[(Ta, Nb)2O5含量≥0.008%]南北方向上的厚度变化系数90.23%,南北方向厚度变化较稳定。

③矿层(体)沿东西方向厚度变化系数为11.61%—90.60%;工业矿体沿东西方向厚度变化系数为13.03%—135.67%。

④工业矿体[(T a, Nb)2O5含量≥0.016%]南北方向上的厚度变化系数77.82%,南北方向厚度变化较稳定。

⑤工业矿体集中分布于勘查区中部地表及浅部,5号勘探线~11号勘探线东部地段工业矿厚度较厚,5号勘探线往北逐渐变薄。

⑥从东往西、从地表到深部,由于风化条件差异大,工业矿体显著变薄到尖灭。

⑦南部地段10号勘探线工业矿体变化系数135.67%,工业矿体厚度变化相对较大。

2.4矿石质量特征
2.4.1矿石的矿物成份
盈江县席草坝钽铌矿范围内钽铌矿石主要为风化~半风化土块状钾化花岗岩(poγ6)与钠化花岗岩(Abγ6)。

其中:
金属矿物主要有:铌铁矿、褐钇铌矿、独居石、锆石、磁铁矿、钛铁矿、黄铁矿、褐铁矿,极少量软锰矿、黄铜矿和锡石、黑稀金矿、辉钼矿、白钨矿、黑钨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钠长石、钾长石、白云母、金红石、榍石、绿帘石、石榴石、钠奥长石、黄玉、电气石、天蓝石等。

钽铌矿石中钠长石分布较广,多呈宽板状、叶片状、糖粒状,粒径0.02~2.8毫米,主要分布于石英—钠长石组合体中;钾长石晶出于结晶分异阶段,早期钾长石属中正长石—中微斜长石,晚期钾长石属中—最大微斜长石;云母分为叠片状白云母、细鳞片状白云母和绿色白云母三种;石英是矿石中含量多且普遍的矿物,早期灰色石英呈条纹状、粒状、团块状集合体与钾长石、叠片状白云母共生,中期石英呈条纹(带)状与钠长石集合体相间产出,晚期石英呈显微脉状集合体贯入其它矿物解理裂隙中。

而主要稀有金属元素钽铌铁矿则以隐晶自形板柱状不规则稀疏分布于石英与长石集合体间。

2.4.2矿石的结构、构造
1.矿石的结构
岩石结构按造岩矿物粒度划分为细粒结构、中粒结构、粗粒结构、块体结构。

矿石结构按矿物相互关系划分为风化花岗结构(照片1)、细粒花岗结构(照片4)、细中粒花岗结构(照片5)、中粗粒花岗结构(照片6)、细粒砂状结构(照片2)、糜棱化结构(照片3)、粒状片状变晶结构等。

此外,还有交代斑状结构、碎斑结构等。

其中以细~中粒结构分布最为普遍,粗粒、块体结构较少,一般分布于岩体的中下部。

照片2 细粒砂状结构
照片3 糜棱化结构
照片1 风化花岗结构
照片4 细粒花岗结构
2.矿石的构造
矿石的构造以土、块状构造最为普遍,次为斑杂构造等。

此外,偶见有晶洞构造、角砾状、眼球状构造、条带(纹)状构造、片状、似片麻状构造等。

2.4.3矿石品级和类型
1.矿石品级
矿石品级的划分主要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3—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及《云南省腾冲县新歧矿区席草坝~茶塘河矿段锡钽铌矿普查工作协议》所定原则(见附件)进行,即:(Ta, Nb)2O 5≥0.008%为低品位矿石,(T a, Nb)2O 5≥0.016%为工业矿石。

根据工程取样和样品基本分析结果,席草坝区内矿石品级低品位矿石占69%,工业矿石占31%。

从矿体垂向上各品级分布情况看,工业矿石主要分布于矿层中上
部,低品位矿石主要分布于矿层中、下部,从面上看,工业矿石主要
照片5 细中粒(不等粒)花岗结构
照片6 中粗粒花岗结构
分布在地表矿体出露范围或近地表出露范围。

2.矿石自然类型
根据稀有金属矿石的风化程度,区内主要有二个自然类型:
①全风化矿石(灰白色细粒斜长花岗岩、细中粒花岗岩、糜棱化眼球状花岗岩),主要特征是长石绝大部分风化为高岭土,偶尔保留长石残骸,松散或手捏即碎散,与下部半风化矿石接触面的长石残余率小于10%,矿石中矿物能自然单体解离。

②半风化矿石(细中粒花岗岩、糜棱化眼球状花岗岩),主要特征是长石部分风化为高岭土,分解率在50~90%,部分未完全风化的长石尚保留原来晶形,用小锤敲击即松散或碎成小块,十字镐可挖掘,置于水中大部分矿物单体自然解离,而采下的部分矿石不易单体自然解离。

3.矿石工业类型
矿石工业类型按选矿方法和产品指标划分,可列为同一选矿流程、同一产品等级的(褐钇铌矿或铌铁矿)风化壳型钽铌矿石。

矿体(层)微量元素的含量
矿体(层)微量元素含量光谱分析成果表单位:%
盈江县席草坝地段采集光谱分析样16件,其中,矿体(层)14件(钾化花岗岩6件,细粒花岗岩4件,不等粒花岗岩4件),粗粒花岗岩1件,云英岩2件,送个旧三○八矿产测试有限公司进行分析。

分析项目:Sn、Cu、Pb、Zn、MO、Bi、Be、As、Sb、B、Ti、V、Cr、Ni、C O、Li、W、Ag、Ca、Mg、Al、Si、Fe、Mn、Au共26项。

分析结果:各元素组分含量均很低,矿体(层)14件其最大值、最
小值,平均值见。

2.4.4区内其它矿产的综合评价
区内在麂子冲、席草坝、梭头处一带见少量含钨钼矿化石英脉、云英岩脉。

主要有三种类型:
a、赋存于(P t2gl2-1)长石黑云石英片岩(或微晶片岩),变质石英砂岩、黑云石英片岩、变质砂岩中的含钨石英脉。

b、赋存于(Apd)挤压蚀变带中的含钨石英脉。

c、赋存于(Por6)钾化花岗岩带中的含钨云英—石英脉。

含钨石英脉、含钨云英—石英脉呈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北西向断续分布,局部地段(麂子路、大席草坝、梭头处、小坝湾)密集分布,单个含钨石英脉长几米~十几米,厚10公分~2米不等,主要金属矿物可见:黑钨矿、黄铁矿、黄铜矿、孔雀石等;围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角岩化、绿帘石化、硅化。

根据矿体形态、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与围岩的关系,本区铁矿床类型属火山——沉积型铁矿。

主要依据有:①矿体赋存于浅变质的基性喷出岩——橙玄玻璃之中,矿体的产状与围岩的产状一致,呈似层状产出。

②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与围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一致,都是由橙玄玻璃、赤铁矿及针铁矿等组成。

③矿石品位变化不大,由铁矿石变为铁质橙玄玻璃。

因矿体严格受地层控制,二叠系上统玄峨眉山武岩组上段橙玄玻璃是本区铁矿的主要找矿标志。

2.4.5地球化学特征
本区水系沉积物Au、Ag、Sn、As、Sb、Bi、Hg、Cu、Pb、Zn、W、Mo等12素无异常浓集区,多为单点低异常,无高异常。

Au元素值为1.8~4.0ppb,Ag值为0.047~0.32ppm,Sn值为1.3~5.6ppm,As 值为6.3~17.49ppm,Sb值为0.22~2.19ppm,Bi值为0.24~1.22ppm,Hg值为19.2~383ppm,Cu值为56.1~304ppm,Pb值为11.9~78.7ppm,Zn值为44.4~196ppm,W值为25~88ppm,Mo值为0.51~4.77ppm。

第三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矿区矿石类型为风化壳型钽铌矿石,矿石类型简单,品位比较均匀,无论地表或深部,中心或边缘,钽铌矿体的物质组分类同,一般均可达边界或工业品位。

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云母。

矿石化学成分简单,除主元素外,其它有益组分达不到工业综合利用要求,有害元素小于允许含量。

主要有益矿物铌铁矿、(钽)铌铁矿、褐钇铌矿、黑稀金矿、钨矿、锡矿等呈单体产出,由于矿石嵌布粒度细微,属难选矿石。

矿石主要为风化—半风化块状矿石,机械强度相对较低,破碎磨矿经选矿可获得合格的钽铌矿,钨、锡精矿。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处于槟榔江与大盈江其一级支流明朗河之间分水岭地带,
形成河间地块,构成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地表分水岭大致呈南北向展布,北起茶叶瓶,经喂猪坡、无名高地、茶塘河等向南西方向延伸。

区内属中深切割的构造侵蚀、剥蚀中山地形地貌,地表分水岭地带最高海拨2565.0米,两侧的槟榔江与明朗河最低,海拨分别为1000米、1360米,高差达1500余米。

区内地形切割强烈,沟谷水系发育,槟榔江、大盈江分别分布于矿区西部外围和南部外围,是区域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也是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区。

区域内地表水主要为槟榔江、大盈江及其一级支流古永河~明朗河,槟榔江位于矿区西面,由北向南迳流,据盏西水文站多年观测,槟榔江最大流量为22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5.7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130立方米/秒;明朗河位于矿区东边,属大盈江水系一级支流,由北向南迳流,逐渐转向南西,汇入大盈江,汇江流量0.2~0.6立方米/秒,推测讯期最大流量大于8立方米/秒。

4.2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
区内地层出露比较简单,岩性较单一。

根据岩(矿)体结构构造、岩石强度类型、岩体风化及岩层组合特点,将区内地层按顶板盖层、矿体(层)、底板的岩石性质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

⑴顶板盖层
属第四系松散土类软弱岩组:为第四系(Q)残、坡积粘土、粉质粘土,间夹少量花岗岩碎块,可塑~硬塑,厚度0~5米,主要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