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行书《千字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徵明⾏书《千字⽂》
郭西闲泛
——明·⽂征明
⾬⾜新蒲长碧芽,野塘⼗⾥抱村斜。

青春语燕窥游舫,⽩⽇流云漾浅沙。

湖上修眉远⼭⾊,风前薄⾯⼩桃花。

⽼翁负汲归何处,深树鸡鸣有隐家。

⽂徵明,明代书法家、画家与⽂学家,诗、⽂、书、画⽆⼀不精,⼈称是“四绝”的全才。

⽽在⽂徵明的“四绝”之中,⼜以书法的造诣更⾼。

其书法书法初师李应祯,后⼴泛学习前代名迹,篆、⾪、楷、⾏、草各有造诣。

尤擅长⾏书和⼩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意态⽣动。

⽂徵明《滕王阁序》
虽然作为吴门四才⼦,但是⽂徵明的艺术造诣来得后知后觉,从早年科举考试的“屡试不第”到被同时代⽂⼈所嘲讽的“愚笨”,⽂徵明直到40岁后才渐⼊艺术的法门。

但正是因为旁⼈眼中的“愚笨”,⽂徵明反⽽是耐住了寂寞,其清雅、纯正、醇和的品格,表现了⽂⼈“⼠⽓”与隐逸之风。

如果说以沈周为⾸的吴中才⼦们都津津乐道于⽂⼈意⽓和隐逸之风,那么⽂徵明则⼜以其适度的把握,使这种⾼雅的书法趣味转为平易近⼈,得以适应当时市民审美情趣的需要。

尽管后⼈将其书名置于祝枝⼭之后,但祝枝⼭故后,他独领书坛风骚,客观上影响要超过祝⽒。

⽂徵明《滕王阁序》
尤其是⽂徵明的⾏草,潇洒秀逸,古雅悠淡。

其⾏草师承上出于王羲之、智永等王⽒⼀门风范,⼜能从宋元诸家上撷取精华,提炼创新,尤其是融合苏轼、⽶芾、黄庭坚、赵孟頫之众家之长,⽽⾃成⼀格,颇令⼈称赏。

⽂徵明的⾏书《滕王阁赋》⾏草羼杂,浑然成篇。

与王勃的名赋《滕王阁序》的华美格调隔空呼应,相得益彰。

⽂徵明《滕王阁序》
此贴⽤笔清爽劲利,圆熟流畅,提按顿挫明晰,使转灵活利落,淋漓痛快⽽富有韵律感,颇有《圣教序》意味。

有些字的⽤笔和结体⼜有宋元⼈的影⼦,如撇、捺及“门”,“页”等偏旁部⾸均袭赵孟頫⽽出。

点画掩映问⼀派潇洒秀逸的风姿,⼜不失古澹闲雅的韵味,称之为韵法两胜,当不为过。

⽂徵明《千字⽂》
据传⽂徵明临写《千字⽂》,每天以写⼗本作为起点,可见其书法⽤功之深,⽽其技艺通过坚持练习得到了很⼤的提⾼。

平⽣于书,未尝苟且,或答⼈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愈益精妙。

⽂徵明《千字⽂》
纵观其传世名帖《千字⽂》,在平整与跌荡中倾向平整,在融和与激昂中选择了融和。

即使这个⼤器晚成的“吴门四才⼦”之⾸在晚年笔触仍然不能“⽼辣”形容。

虽然这种⽼辣已经炉⽕纯青,但其书法和诗意整体上不随“⼈书俱⽼”,倒是仍保持着俊逸细腻的美学风格。

柔和有⼒,恬淡⾹醇,从宁静中流溢的纯与真。

这与风流才⼦⽆关,与达官显宦习⽓⽆关,可谓⽆关风雅,⽆关欲望和境界。

宛如风前的“薄⾯桃花”,只有清⾹和呢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