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巧解方阵问题

合集下载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从韩信点兵看方阵问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从韩信点兵看方阵问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从韩信点兵看方阵问题行测答题技巧:通过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来看,方阵问题虽然并不像行程问题、利润问题那样年年都会考,但是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一个常考知识点,大家还是应该对其引起重视,尤其近两年常会碰到的方阵的转换及变形以及空心方阵问题都有一定难度,需要大家熟记方阵问题的公式。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给大家进行指点。

一、方阵问题的基本题型方阵问题是数学运算中一类常见的数学问题,是许多人或物按一定的条件排成正方形(简称方阵),再根据排成的方阵找出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行:排队时,横着排叫做行。

列:排队时,竖着排叫做列。

实心方阵:中心区域没有空缺,叫实心方阵。

如图1是实心方阵。

奇数型实心方阵:如图2方阵每行每列都为奇数,叫奇数型实心方阵,其几何中心恰好存在一个元素。

偶数型实心方阵:如图3方阵每行每列都为偶数,叫偶数型实心方阵,其几何中心不存在元素,其中心区域由4个元素构成。

空心方阵:中心区域有空缺,叫空心方阵。

如图4是一层的空心方阵,图5是二层的空心方阵。

(1)方阵不管在哪一层,每边人的数量都相同,每向里面一层,每边的数就减少2。

(2)方阵每相邻两层之间的总人数都相差8。

二、解题思路在解决方阵问题时,首先应该准确判断方阵的类型,要搞清方阵中的一些量(如层数、最外层人数、最里层人数、总人数)之间的关系。

解题时要开动脑筋,运用相关公式,用多种方法来解题。

三、方阵问题考点精讲1.实心方阵(1)方阵总人数=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2)方阵每层总人数=方阵每层每边人数×4-4(3)方阵每层每边人数=(方阵每层总人数+4)÷4(4)奇数型实心方阵的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1(5)偶数型实心方阵的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例题1:在一次阅兵式上,某军排成了30人一行的正方形方阵接受检阅。

最外两层共有多少人?A.900B.224C.300D.216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汇总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资料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资料。

公务员、银行校招笔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常见10大题型及快速解题公式

公务员、银行校招笔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常见10大题型及快速解题公式

公务员、银行校招笔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常见10大题型及快速解题公式题型一、和倍问题问题描述:已知两数之和及倍数关系,可快速得出这两数。

大+小=和;大=倍×小,则:小=和÷(倍+1);大=倍×小=和-小。

题型二、差倍问题问题描述:已知两数之差及倍数关系,可快速得出这两数大-小=差;大=倍×小,则:小=差÷(倍-1);大=倍×小=差+小。

题型三、和差问题问题描述:已知两数之和及两数之差,可快速得出这两数大+小=和;大-小=差;则:大=(和+差)÷2;小=(和-差)÷2题型四、日期问题问题描述:若2017年7月10日星期三,则2018年8月10日星期几?平年:365=52×7+1平过1;闰年:366=52×7+2闰过2。

题型五、植树问题问题描述:在一个路段上植树,植树方式不同,棵数和段数的关系不同。

①不封闭路段:两端植:棵数=段数+1;一端植:棵数=段数,②两端都不植:棵数=段数-1;③封闭路线:棵数=段数题型六:方阵问题问题描述:已知每一边上的数量,求方阵一圈的个数;已知每一圈的数量,求方阵一边上的个数。

若一圈个数m,一边个数为n。

则m=4n-4;n=(m+4)÷4题型七:火车过桥问题问题描述:在火车车长和桥长已知时,根据车速求时间。

在火车车长和桥长已知时,根据时间求车速完全过桥:车速=(桥长+车长)÷过桥时间完全在桥:车速=(桥长车长)÷过桥时间过大小桥:车速=(大桥小桥)÷时间差题型八:青蛙跳井问题问题描述:已知青蛙每次向上跳5米,向下滑4米,则10米深的井,需要跳几次才能跳出井口?次数=(总长-单长)÷(实际单长)+1解释:总长是指10米;单长是指青蛙的一次跳几米,也就是5米;实际单长是指青蛙实际向上滑了几米,指1米。

题型九:空瓶换水问题问题描述:已知4个空瓶可以换一瓶饮料,则若买36瓶饮料,最多喝多少瓶?N空瓶换1瓶水,相当于买(N-1)喝N瓶。

【行测】数学运算之方阵问题的解题技巧

【行测】数学运算之方阵问题的解题技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行测】数学运算之方阵问题的解题技巧方阵问题是数量关系中一类非常常规的题目,它的出现频率很高。

由于这一类问题公式比较繁琐,考生在做题过程中经常感觉无从下手,有些考生遇见此类题目时现场推导公式,既费时又费力。

其实方阵问题难度并不大,或者说公式很多,但是重要的公式只有那么几个。

中公教育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下面就来去繁为简,与大家分享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方阵问题要点:1、最外层每边人数为n,则最外层人数为4(n-1),总人数为n*n;2、在方阵中,相邻两层人数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8。

记住这两个公式,基本上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题目了。

【例1】若干学校联合进行团体体操表演,参演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已知方阵由外到内第二层有104人,则该方阵共多少人?A.625B.841C.1024D.1369【答案】B。

中公解析:因为第二层有104个人,所以最外层有112个人数,故最外层每边人数为112/4+1=29,所以总的人数为29的平方,故答案为841,选B。

【例2】一队学生排成中空方队,最外层的人数为44人,最内层为28人,这一方阵共站了多少人?A.108B.106C.120D.160【答案】A。

中公解析:因为相邻两层人数相差为8,故可以知道各层人数为44,36,28,总共有3层,所以总的人数为36×3=108,所以可以确定答案为A。

通过以上两道题的解析,可知方阵在实际问题中没必要记太多的公式,只需要理解清楚每边人数,每层人数,总人数之间的具体关系,在做题中熟练应用以上两个公式定理,对于其他的公式可以不做记忆,因为记太多,又不理解公式的由来,很有可能造成思维的混乱,希望考生在备考中打好基础,多做题目,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解题。

金融银行。

行测技巧:方阵人数到底如何计算

行测技巧:方阵人数到底如何计算
时,最内层为 1,最里两层相差 8) 例题展示:某校举行 100 周末校庆,二年纪二班组织了最外层边长为 10 人方阵,有外而
内,第三层与第四层人数共几人?
- 解析:最外层人数=10 x 4 4=36 人,由于相邻两层人数之间差 8 人,所以由内而外第一 - - - 层为 36 人,第二层为 36 8=28 人,第三层为 28 8=20 人,第四层为 20 8=12 人,所以第
解析:方阵的边长= (36 +4) / 4 =10 人 ③ 方阵总人数=边长的平方
: 例题展示:某校举行 100 周末校庆, 年纪二班组织了边长为 10 人方阵,那么此方阵的
总人数为多少?
解析:方阵总人数=102=100 人 ④ 相邻两层人数之间的关系:相邻两层之间差 8, 相邻想层的边长差 2。(边长为奇数
盆,所以本三层中空方阵共有:Sn=n • a =3 • 28=84 盆。
方法二:借助实心方阵人数计算公式。
最外层共 36 盆月季花,则最外层由内而外即第一层边长为(36+4) /4=10 盆,由于相邻两
- - 层之间的边长差 2, 则第四层的边长为:10 (4 1) x 2=4 盆,那么此中空三层方阵的总盆
三层与第四层共 20+12=32 人。
2. 空心方阵人数计算考查公式:
_某环卫部门应上级要求对某开放公园进行绿化,需要种植最外层共 32 盆月季的三层中
空方阵,那么本次绿化种植环卫部门共需要准备多少盆月季花?
方法一: 借助相邻两层人数差 8, 借助等差数列求空心方阵人数
- 最外层共有 36 盆花,由于相邻两层的月季花相差 8 盆,所以由内而外第二层则有 36 8=28
方阵人数到底如何计算
在事业单位的行测考试中有 类题目是关于方阵人数如何计算往往令很多人头疼,往往 觉得难其实并未对这类问题进行总结,所以今天中公教育专家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这类 题型如何快速理解计算人数的方法,使大家能够在实际练习中快速掌握 0 一、什么是方阵问题? 通俗来说,其实方阵问题就是在人数为行列均相等使组成了一个正方形时即为方阵。例如一 个 6 行 6 列的正方形即方阵 二、方阵问题常见考察类型及公式?

2015年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方阵问题及其解法

2015年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方阵问题及其解法

2015年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方阵问题及其解法数学运算中经常会遇到方阵类的问题。

所谓方阵其实就是一种队形,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整体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因此称为方阵。

与之相关的数学运算问题就被称为方阵问题。

方阵一般分为两类,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

其基本特点是,不论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就少2,每一层的人(或物)的总数就少4。

因此可以总结出每边人(或物)和该层四周人(或物)的关系:该层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每边人(或物)数=该层四周人(或物)数÷4+1对于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在计算方阵总人数时,它们又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实心方阵的总人数(或物)=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空心方阵的总人数(或物)=(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上述的两个关系式和两个公式,是方阵问题的重要结论,掌握了这些结论就可以比较方便的解决一些方阵问题,比如下面的两个例题。

例1.某校的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96人,问这个学校共有学生多少人?根据题目我们看出,学生排成了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96人,则最外层每边的人数就可以运用上面我们总结出的关系式计算得出,即:96÷4+1=25人。

再根据总人数公式可知,总人数就是25×25=625人。

例2.小明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如果最外层每边有围棋子15个,小明摆成这个三层方阵空心方阵共用了多少个棋子?根据题目,我们看出,该题目是一个空心方阵问题,由此可知棋子的总数就是(15-3)×3×4=144个。

另外方阵问题还需要大家掌握一些其他的性质:1.方阵外一层的总人数比内一层的总人数多8人2.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2-1掌握好这些性质之后,对于有些题目就可以比较快速的解题了。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快速解题技巧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快速解题技巧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快速解题技巧如果对方阵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这类问题就变得极易求解。

下面介绍一下方阵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方阵概念:在方阵问题中,横的排叫做行,竖的排叫做列,如果行数和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就是所谓的“方阵”。

若将方阵最外面一周看成一圈,依次向方阵里圈,每向里一层,方阵每边数目之间相差2,每层数目之间相差8。

方阵一般分为两种:实心方阵与空心方阵。

一、实心方阵的基本公式:每层总数=(每边数-1)×4每边数 =每层总数/4+1方阵总数=外层边数×外层边数方阵的总数永远是一个平方数例题1.在一次阅兵式上,某军排成了30人一行的正方形方阵接受检阅。

最外两层共有多少人?A.900B.224C.300D.216【中公解析】已知方阵一行有30人,根据:每层总数=(每边数-1)×4=(30-1)×4=116人,又知每层数目之间相差8,所以外侧的第二层有116-8=108人,因此最外两层应为116+108=224,选B。

例题2.小明用棋子摆成了一个实心方阵,如果要使这个方阵减少一行一列,则要减少13粒棋子,则小明一共摆了多少粒棋子?A.149B.49C.127D.20【中公解析】方法一:已知方阵减少一行一列要减少13个棋子,若设方阵最外层每边有x个棋子,则x+x-1=13,x=7,棋子总数为7×7=49个,选B。

方法二:题干已知为实心方阵,实心方阵的总数永远是一个平方数,选项中只有B是平方数,因此选B。

二、空心方阵的基本公式:每层总数=(每边数-1)×4每边数 =每层总数/4+1方阵总数=外层边数×外层边数-最里层边数×最里层边数例题3.阅兵队伍排成一个4层空心方阵,最内层人数是28人,这支阅兵队伍有多少人?A.69B.52C.127D.160【中公解析】已知方阵每层数目之间相差8,最内层人数是28,第二层到第四层依次是36,44,52,所以28+36+44+52=160人,选D。

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快速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快速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快速解题技巧1.观察行和列的和方阵的每一行和每一列的和可以暗示一些数学规律。

当我们观察到行和列的和相等时,通常可以推测方阵中每个位置的数字都应该是相等的。

如果行和列的和不相等,我们可以根据和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数字的排列情况。

2.填充数字的排列原则方阵问题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出的部分数字,填充其他位置的数字。

当我们观察到一些位置的数字和周围位置的关联时,可以根据这些关联来筛选填充数字的可能性。

例如,当一个位置的数字与上方和左方位置的数字有关联时,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数字,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数字。

3.观察数字间的关系在方阵中,数字之间可能有一些隐含的关系。

例如,两个位置的数字之和等于另一个位置的数字,或者两个位置的数字之差等于另一个位置的数字。

观察到这些关系后,可以通过运算来确定其他位置的数字。

4.利用对称性方阵通常具有对称性,我们可以利用对称性来加快求解速度。

当我们观察到方阵中一些位置的数字与其对称位置的数字有关联时,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数字的位置确定对称位置的数字。

5.求解策略在解决方阵问题时,可以采用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的求解策略。

自顶向下是指从尽可能多的已知数字开始,逐步向其他位置填充数字;自底向上是指从尽可能少的已知数字开始,逐步向其他位置填充数字。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求解策略,有时可以提高解题效率。

以上是一些解决方阵问题的技巧和策略。

在面对方阵问题时,考生应该准确分析问题,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数学规律,尽可能用有限的已知信息推导出更多的数字,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同时,做题时注意细节,避免粗心错误。

通过反复练习和总结,在考试中能够熟练应用这些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掌握结论.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掌握结论.doc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掌握结论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方阵问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当中是一个比较重要和特殊的题型,我们可以把方阵问题当作是几何中的正方形来理解,长和宽相等。

方阵分为实心方阵(中心区域没有空缺)和空心方阵(中心区域有空缺)两种。

数学运算中方阵问题主要围绕方阵的层数、每层人数、总人数展开。

在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中,大家必须熟练掌握一些很重要的结论,解题才能游刃有余。

下面华图教育为您举例如下:1、在实心方阵中: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方阵每层总人数=每层每边人数4-4从外到内,每层每边人数依次减少2,每层总人数依次减少8(等差数列)2、在空心方阵中:方阵总人数,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解(首项=最外层人数,公差=-8)方阵每层总人数=每层每边人数4-4从外到内,每层每边人数依次减少2,每层总人数依次减少8(等差数列)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中,求解每层总人数、每边减少的数量、每层减少的数量规律都是一致的,所以各位考生只需要区别开求解方阵总人数的方法。

我们再通过几道例题来揭开方阵问题神秘的面纱。

【举例】高中生参加体操表演,先排成每边16人的实心方阵,后来又变成一个四层的空心方阵,这个方阵最外层每边有多少人?A、20B、21C、22D、24【解答】答案选A。

变化前为实心方阵,总人数为16 16=256.变换后为四层的空心方阵,总人数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解。

设最外层总人数为x,则第二层人数为x-8,第三层人数为x-16,第四层人数为x-24,x+ (x-8)+(x-16)+(x-24)=256,解得x=76,那么最外层的边即为(76+4)/4=20,故选择A。

2015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难攻克的排列组合

2015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难攻克的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问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考官非常青睐的一类题型。

对于国考考生们来说,貌似是掌握了很多种做法,却依然做不好排列组合的题目。

今天,给各位考生提供一种行测中速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方法——隔板法。

一、方法简介1、适用题型:相同元素分堆问题。

2、公式:把n个相同元素分给b个不同的对象,每个对象至少1个元素,则共有种不同的分法。

3、应用条件(1)所要分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2)所要分的元素必须分完,决不允许有剩余;(3)每个对象至少分到1个,决不允许出现分不到元素的对象。

二、应用(一)基本考法1、把6朵相同的鲜花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要分到,分鲜花的不同方法有多少种?A.6B.8C.10D.12【答案】C。

解析:观察题干特征,符合隔板法的三个条件,采用隔板法。

在这6件相同的礼物形成的5个间隔中放上两个隔板,即可保证每个小朋友都分到礼物,所以不同的方法共有=10种。

(二)变相考法题干不满足隔板模型的第3个条件,但是可以通过转换使之满足,最终都转换成至少分到一个元素。

如分鲜花,如果要求每人至少两朵,就先给每人一朵,这样只需每人再分一朵就能满足至少两朵的要求了,即转化成了至少分到一个的问题。

2、把20台相同的电脑分给8个部门,每个部门至少2台,问共有几种分法?A.165B.330C.792D.1485【答案】B。

解析:先给每个部门分1台,剩下12台,分给8个部门且每个部门至少1台,利用隔板法,有=330种分法。

3、将20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球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允许有盒子为空,但球必须放完,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A.190B.231C.680D.1140【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中说每个盒子可以为空,不能直接用隔板法来做,但是如果我们借3个相同的球,先在3个盒子里各放一个球,此时就可以用隔板法了,即此题变为将23个相同的球全放入3个不同盒子里,每个盒子至少一个球,则有=231种。

4、10个优秀指标分给1、2、3三个班,若名额数不少于班级序号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A.35B.21C.20D.15【答案】D。

行测答题技巧:方阵问题解题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方阵问题解题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方阵问题解题技巧[行测答题技巧]数量关系之方阵问题专项练习方阵是什么,就是每行每列的人数都相同的一个队伍。

方阵问题计算比较简单,但大家不理清其中各项关系的话,做题时就容易乱,尤其考试时又比较紧张,就更加乱。

中政行测在线备考方案专家提醒考生:重点就在于明白公式,做题时准确定位该用的公式,少走弯路。

1、某学校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60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学生多少人?( )• A . 272• B . 256• C . 225• D . 2402、若干学校联合进行团体操表演,参演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已知方阵由外到内第二层有104人,则该方阵共有学生()人。

• A . 625• B . 841• C . 1024• D . 13693、某校的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96人,问这个学校共有学生:• A . 600人• B . 615人• C . 625人• D . 640人4、五年级学生分成两队参加学校广播比赛,他们排成甲乙两个方阵,其中甲方阵每边的人数等于8,如果两队合并,可以另排成一个空心的丙方阵,丙方阵每边的人数比乙方阵每边的人数多4人,甲方阵的人数正好填满丙方阵的空心,问五年级参加广播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A . 180• B . 220• C . 240• D . 2605、有杨树和柳树以隔株相间的种法,种成7行7列的方阵,且杨树种在最外层角上,问方阵中共有杨树、柳树各多少棵?• A . 25 24• B . 24 25• C . 23 25• D . 25 236、现有一个围棋盘和一堆围棋子,将这堆棋子往棋盘上放,当按照点摆成某个正方阵时,则多余12枚棋子。

如果要将这个正方阵改摆成每边各加一枚棋子的正方阵,则差9枚棋子才能摆满。

问这堆棋子原来有多少枚?• A . 112• B . 127• C . 136• D . 1497、参加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排成了一个正方形队列。

2015国考行测疑难排解之方阵问题

2015国考行测疑难排解之方阵问题

2015国考行测疑难排解之方阵问题泉州公职考试交流群:245403267方阵问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中多次出现的题型,如果考生第一次见到这种题型是在考场上,就很有可能算错甚至是觉得麻烦不愿去做。

所以考生们需要提前了解方阵问题,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方法,考场上遇到就会很轻松。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几道例题展示如何求解。

【例1】某学校的全体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108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A、748B、752C、729D、784【中公解析】最外层人数为108人,是由最外层四条边上的人数所构成。

假设每条边上有x人,如果直接算成4x的话我们发现其实是把方阵的最外层四个角上的人多算了一次,所以得出4x-4=108,x=(108+4)÷4=28人,共有人,选D。

题干中没有特殊条件时,我们一般把方阵看作正方形。

从例一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每层人数=每边人数×4-4。

如果是长为M宽为N的方阵,结论为:每层人数=2(M+N)-4。

【例2】若干学校联合进行团体操表演,参演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已知方阵由外到内第二层有104人,则该方阵共有学生多少人?A、625B、841C、1024D、1369【中公解析】由外到内第二层有104人可知次二层每边有(104+4)÷4=27人,而最外层每边比最外次层多2人,共有 =841人,选B。

通过上题我们知道了方阵中每层每边人数依次增加2,因为一层由四条边组成,那么方阵中每层人数则依次增加8。

我们也可以用公式证明,第x+1层人数为 ,化简为2x+4;第x 层人数为 ,化简为2x-4(注意x≥2否则为负没有意义),相减得出第x+1层比第x层人数多8。

特例是当x=1时,最内层只有1人,次内层有8人,相差7人,希望大家注意。

【例3】有一队士兵排成若干层的中空方阵,外层人数共有60人,中间一层共44人,则该方阵士兵的总人数为多少人?A、156B、210C、220D、280【中公解析】方阵中每层人数依次增加8,最外层有60人,所以由外向内人数其实是一个等差数列,分别为60、52、44……。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诀窍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诀窍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诀窍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中的部分数学运算量大,想要取得高分必须有高效率、快速度。

如果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无法快速排除错误选项,那该如何解决呢?难道这个时候必须一个一个去计算吗?专家认为其实是有捷径可走的。

在此,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十字交叉法在中如何运用。

在化学里将两种溶液混合,如果两种溶液的量是完全一样的,那么混合之后的溶液浓度肯定就是两种溶液浓度的平均值,进一步可以得出,如果一种溶液偏多,那么溶液浓度的平均值接近溶液量比较多的浓度,同样的,整体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并且平均值偏向比重大的那个部分的增长率。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这类题的解题过程主要用的是排除法,根据推理可以合理排除错误选项并选出正确选项,还有一种题,经过初步判断之后会剩下两种选项,但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们来看一下这道例题。

很多考生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会感觉计算起来非常困难,如果再不了解顺差什么意思,那这种题目基本上就可以放弃了,所以一些常识性的概念还是要了解一下的,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顺差的概念,顺差,在中国也称为出超,也就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时候表现是顺差;逆差就是入超,就是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时候是逆差。

对于本题来说顺差=出口-进口,所以涉及到三个量,把这个式子变形一下,即出口=顺差+进口,所以可以把出口看成是整体,顺差和进口看成是部分,根据前面的分析知道,整体的增长率介于部分的增长率之间,所以出口的增长率是介于顺差和进口的增长率之间,而出口的增长率是小于进口的增长率的,所以出口的增长率必定大于顺差的增长率,也就是说顺差的增长率应该是小于22.1%,所以排除C和D选项。

接下来,就看一下到底选择A选项还是B选项,前面说的总体的增长率应该是平均值偏向于比重比较大的那部分的增长率,2008年的时候出口额为5.02亿美元,增长率为22,1%,进口额为2.13亿美元,增长率为33.2%,所以2008年的时候进口占出口的比重不到1/2,根据增长率的大小可以知道2007年进口占出口的比重比2008年的还要小,也不到1/2,所以这时候就可以知道顺差占的比重更大一些,也就是出口的增长率偏向于顺差的增长率,即。

(完整版)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50个常见问题公式法巧解

(完整版)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50个常见问题公式法巧解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50个常见问题公式法巧解一、页码问题对多少页出现多少1或2的公式如果是X千里找几,公式是1000+X00*3 如果是X百里找几,就是100+X0*2,X有多少个0 就*多少。

依次类推!请注意,要找的数一定要小于X ,如果大于X就不要加1000或者100一类的了,比如,7000页中有多少3 就是1000+700*3=3100(个)20000页中有多少6就是2000*4=8000 (个)友情提示,如3000页中有多少3,就是300*3+1=901,请不要把3000的3忘了二、握手问题N个人彼此握手,则总握手数S=(n-1){a1+a(n-1)}/2=(n-1){1+1+(n-2)}/2=『n^2-n』/2 =N×(N-1)/2 例题:某个班的同学体育课上玩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圈,每个人都不能跟相邻的2个人握手,整个游戏一共握手152次,请问这个班的同学有( )人A、16B、17C、18D、19【解析】此题看上去是一个排列组合题,但是却是使用的多边形对角线的原理在解决此题。

按照排列组合假设总数为X人则Cx取3=152 但是在计算X 时却是相当的麻烦。

我们仔细来分析该题目。

以某个人为研究对象。

则这个人需要握x-3次手。

每个人都是这样。

则总共握了x×(x-3)次手。

但是没2个人之间的握手都重复计算了1次。

则实际的握手次数是x×(x-3)÷2=152 计算的x=19人三,钟表重合公式钟表几分重合,公式为:x/5=(x+a)/60 a时钟前面的格数四,时钟成角度的问题设X时时,夹角为30X ,Y分时,分针追时针5.5,设夹角为A.(请大家掌握)钟面分12大格60小格每一大格为360除以12等于30度,每过一分钟分针走6度,时针走0.5度,能追5.5度。

1.【30X-5.5Y】或是360-【30X-5.5Y】【】表示绝对值的意义(求角度公式)变式与应用2.【30X-5.5Y】=A或360-【30X-5.5Y】=A (已知角度或时针或分针求其中一个角)五,往返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引用)某人以速度a从A地到达B地后,立即以速度b返回A地,那么他往返的平均速度v=2ab/(a+b )。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七招速解排列组合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七招速解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题是行政能力测试中判断推理模块逻辑判断部分常考的题型,然而由于这种题目已知信息较为复杂,使得很多同学难以在很短时间内将其解答出来。

提醒考生注意,解答排列组合问题,必须认真审题,明确是属于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或者属于排列与组合的混合问题;同时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公式进行分析,还要注意讲究一些策略和方法技巧1.间接法即部分符合条件排除法,采用正难则反,等价转换的策略。

为求完成某件事的方法种数,如果我们分步考虑时,会出现某一步的方法种数不确定或计数有重复,就要考虑用分类法,分类法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当正面分类情况种数较多时,则就考虑用间接法计数。

例:从6名男生,5名女生中任选4人参加竞赛,要求男女至少各1名,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A.240B.310C.720D.1080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从正面考虑的话情况比较多,如果采用间接法,男女至少各一人的反面就是分别只选男生或者女生,这样就可以变化成C(11,4)-C(6,4)-C(5,4)=310。

2.科学分类法问题中既有元素的限制,又有排列的问题,一般是先元素(即组合)后排列。

对于较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由于情况繁多,因此要对各种不同情况,进行科学分类,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解答,避免重复或遗漏现象发生。

同时明确分类后的各种情况符合加法原理,要做相加运算。

例:某单位邀请10为教师中的6为参加一个会议,其中甲,乙两位不能同时参加,则邀请的不同方法有( )种。

A.84B.98C.112D.140正确答案【D】解析:按要求:甲、乙不能同时参加分成以下几类:a.甲参加,乙不参加,那么从剩下的8位教师中选出5位,有C(8,5)=56种;b.乙参加,甲不参加,同(a)有56种;c.甲、乙都不参加,那么从剩下的8位教师中选出6位,有C(8,6)=28种。

故共有56+56+28=140种。

3.特殊优先法特殊元素,优先处理;特殊位置,优先考虑。

2015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速解最实用方法

2015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速解最实用方法

2015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速解最实用方法行测作为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有着题量大、时间短的特点,面对这样的压力,考生首先要遵从的答题原则就是最简原则,也就是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多分数。

数字推理整体难度较低,是考场上必答题型之一。

不过由于这类题型考察的是发散性思维,也就是一道题可能存在多种思路,若每种思路挨个验证的话,很容易浪费时间,所以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快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做到快、准、狠。

拿到一道题之后,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它最直观的特征,坚持用从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去解题,在此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几个例题为大家介绍数字推理的常用方法。

1.位数统一,找数字本身特征当遇到题干都是位数统一的多位数时,它考察基础的和差数列可能性会大大降低,这时从它们整体的特征更容易入手。

如:例1:100,102,113 ,133,()A.153B.161C. 172D.177【中公解析】此题利用逐差可得二级等差数列,推得结果为162,没有符合选项,故转换思路,会发现各位数字加和分别是1、3、5、7,所以答案应该是各位数字加和为9,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4.多次出现-1,0,1,考虑多次方关系例5:-1,0,1 ,1,4,25,( )A.576B.636C.729D.841【中公解析】变化幅度较小,根据前几项数字可知,连续两项加和的平方即为下一项,故答案为D。

5.观察整体变化幅度,从最大两项倍数入手如果数字没有明显特征且基本单调时,我们要根据最大两数的倍数关系判定题型,如两者倍数在三倍以上,一般可以考虑倍数、乘积数列,而在三倍以下时更多考虑和差数列。

例6:2,5,16,65,( )A.198B.254C.326D.402【中公解析】数列基本单调,增幅较大,比较最大两项16×4+1=655×3+1=162×2+1=5故答案为65×5+1=326,选C。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专家总结的解答数字推理题最实用的方法,掌握上述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做题效率,轻松拿高分!凡标注来源“中公教育山东分校(/山东公务员考试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的所有相关资料,转载请保留版权注明。

行测方阵问题详细总结

行测方阵问题详细总结

行测方阵问题详细总结在行测考试中,方阵问题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题型。

它看似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和解题方法,就能轻松应对。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方阵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方阵。

方阵是一种行数和列数相等的矩阵排列形式。

比如一个 5 行 5 列的正方形排列,就是一个 5 阶方阵。

方阵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方阵的基本要素1、边长:方阵每行或每列的元素个数。

2、层数:方阵相邻两层之间的差值。

3、总数:方阵中元素的总和。

二、方阵的特点1、相邻两层的边长相差 2。

2、相邻两层的总数相差 8(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在解题中经常用到)。

三、方阵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法1、实心方阵(1)总数=边长×边长例如,一个 5 阶实心方阵,总数就是 5×5 = 25 个元素。

(2)最外层人数= 4×边长 4以 5 阶方阵为例,最外层人数为 4×5 4 = 16 人。

2、空心方阵(1)总数=大实心方阵小实心方阵假设一个大的 5 阶空心方阵,内部的小实心方阵是 3 阶,那么总数就是 5×5 3×3 = 16 个元素。

(2)最外层人数= 4×(边长层数)比如一个 5 阶空心方阵,层数为 2,最外层人数就是 4×(5 2)=12 人。

3、方阵的增减(1)增加一行一列增加一行一列时,增加的人数=边长+ 1例如,原本是 4 阶方阵,增加一行一列,增加的人数就是 4 + 1 =5 人。

(2)减少一行一列减少一行一列时,减少的人数=边长 1假设是 5 阶方阵,减少一行一列,减少的人数就是 5 1 = 4 人。

四、例题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方阵问题,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例 1:用棋子摆成一个实心方阵,最外层共 36 枚棋子,这个方阵共有多少枚棋子?首先,我们知道最外层人数= 4×边长 4,那么边长=(最外层人数+ 4)÷ 4 =(36 + 4)÷ 4 = 10。

2015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巧用“特值”解题又快又准

2015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巧用“特值”解题又快又准

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山东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山东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在解答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数学运算问题时,常常会用到“特值法”,因为使用该方法思维简单、思路清晰,解题方便又快捷,所以考生们都愿意用“特值法”解决相关问题,中公教育专家在此提醒考生,不是每道题都可以用此方法,考生们一定要明了哪些数学运算题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在此中公教育专家为各位考生理清思路。

一、何谓特值法关于什么是特值法,很多考生可能还有些误区,特值法是指当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某个具体值的大小,并且这个量大小并不影响最终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特值法”进行简化计算。

但一定要注意,在设置特值的时候,尽量考虑整除和倍数的关系,坚持“小且整”的原则,减小计算量,也要改变之前设特值常设“1”的习惯。

二、应用环境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特值法去解题,首先要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运用它,以下是特值法的适用情况:第一、题目中出现比例关系,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具体值第二、在题目中可以找到不变量或相同量(可以设这个不变量为特值)“特值法”广泛应用的题型有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浓度问题等。

三、真题示例我们来看几道经典例题,帮助大家理解并掌握如何来解答类似题目。

【例1】2010年某货物的进口价格是15元/公斤,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

问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多少元/公斤?( )A. 10B. 12C. 18D. 24【答案】B【中公解析】该题涉及较多的是比例关系,很少涉及具体值。

因此要用特值法解决。

设2010年该货物的进口量为2,则2010进口金额为15×2=30;进口量增加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后,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为2×(1+1/2)=3,2011进口金额为30×(1+20%)=36;所以最后单位进口价格为36÷3=12,因此答案选B【例2】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

公务员行测考试方阵问题解读

公务员行测考试方阵问题解读

公务员行测考试方阵问题解读行测备考中的数量关系模块,是大家比较头疼的内容。

诚然,数量关系是职测的一大难点。

其实,要想攻克这类题也并非难事,只要掌控住核心的运算原则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方阵问题解读,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方阵问题解读一.什么是方阵问题?例题:用黑白棋子围成实心方阵,最外层是白棋子,从外往内依照每层白、黑相间进行摆放,且最外层一边有14颗白棋子,问:全部方阵共有黑棋子多少颗?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会发觉方阵问题是许多元素排成方阵,求实心方阵或空心方阵的运算关系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有关方阵问题的是:1、排成正方形队列的入场式队伍;2、在正方形的操场周围插上各种彩旗;3、用盆花组成正方形的花坛等。

二.方阵问题的运算关系1、n列n排的实心方阵元素总数为n22、n列n排的方阵,最外层的元素总数为4n-43、每相邻的两层每条边相差数量为2,每相邻的两层每层相差数量为8。

二.例题讲授【例题1】用黑白棋子围成实心方阵,最外层是白棋子,从外往内依照每层白、黑相间进行摆放,且最外层一边有14颗白棋子,问:全部方阵共有黑棋子多少颗?A.84B.88C.90D.92【答案】A【解析】每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4-4,则该方阵最外层共有14×4-4=52颗白棋子,又因从外往内,每层棋子数顺次减8,可列出每层棋子数分别为52,44,36,28,20,12,4,其中黑棋子共44+28+12=84颗,故选 A。

【例题2】若干学校联合进行团体操表演,参演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已知方阵由外到内第二层有104人,则该方阵共有学生多少人?A.625B.841C.1024D.1369【答案】B【解析】由第n层人数=4×第n层每边人数-4可知,由外到内第二层每边有(104+4)/4=27人,每相邻的两层每条边相差数量为2,所以最外层每边人数为27+2=29人,则该方阵共有学生为29×29=841人,故挑选B项。

巧解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五规律

巧解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五规律

公务员考试⾏测中的横竖排问题,我们将横着排称为⾏,竖着排称为列。

如⾏数与列数相等,则正好排成⼀个正⽅形,此图形被称为⽅阵(也被称为乘⽅问题)。

对于解答此类问题,⼈事考试的专家在多年辅导公务员考试的基础上,总结出⽅阵各要素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1)⽅阵总⼈(物)数=最外层每边⼈(物)数的平⽅; (2)⽅阵最外⼀层总⼈(物)数⽐内⼀层总⼈(物)数多8(⾏数和列数分别⼤于2); (3)⽅阵最外层每边⼈(物)数=(⽅阵最外层总⼈数÷4)+1; (4)⽅阵最外层总⼈数=[最外层每边⼈(物)数-1]×4; (5)去掉⼀⾏、⼀列的总⼈数=去掉的每边⼈数×2-1。

以下⾯真题为例验证: 例题1.(2007年浙江省第15题) 某部队战⼠排成了⼀个6⾏、8列的长⽅阵。

现在要求各⾏从左⾄右1,2,1,2,1,2,1,2报数,再各列从前到后1,2,3,1,2,3报数。

问在两次报数中,所报数字不同的战⼠有( )。

A.18个B.24个C.32个D.36个 【解析】此题可画出直观图进⾏解答。

当从左⾄右报1时,从前⾄后报2的有8⼈,报3的也有8⼈,当从左⾄右报2时,同理可得,从前⾄后报1的有8⼈,报3的也有8⼈,即所报数字不同的战⼠有32⼈。

故选C。

例题2.(2007年⿊龙江省(A类)第15题) 某学校学⽣排成⼀个⽅阵,最外层的⼈数是60⼈,问这个⽅阵共有学⽣多少⼈?( )A.272B.256C.225D.240 【解析】本题考查⽅阵问题。

⽅阵最外层每边⼈数为60÷4+1=16,所以这个⽅阵共有162=256⼈。

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中公教育: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山东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山东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公务员考试行测理科题的考察点越来越新颖、越来越贴近生活。

在以往考试中时常会遇到方阵问题,可是很多考生对方阵问题不太理解,不知道方阵问题如何进行考察,以及考点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方阵问题的考点以及对于各个考点的解题技巧,有助于考生灵活的应对此类问题。

一、方阵问题释义
对于方阵问题,是这样定义的:士兵排队,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若行数与列数都相等,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就是一个方队,这种方队也叫做方阵(亦叫乘方问题)。

方阵可以分为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

计算组成实心方阵、空心方阵的物体的个数是主要的方阵问题。

二、方阵问题特点
在方阵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几大特点:
(1)方阵不论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
例1、一个六层空心方阵最内层每边上有6人,则最外层每边有多少人?
利用第一大特点可得出最外层:6+5×2=16人
(2)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的关系
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
例2、一个用花盆围成的方阵的边长是8,问最外层有多少个花盆?
直接套用公式:(8-1)×4=28个
辽宁中公教育: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例3、已知一个方阵的最外层有36人围成,问方阵每边上有多少人?
36÷4+1=10人
(3)实心方阵的总人数(或物)=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例4、有士兵排成一个方阵,每边边长是20,问总共有多少士兵?
利用公式:20×20=400
(4)空心方阵的总人(或物)数=(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
例5、用204盆鲜花围成一个每边三层的方阵。

求最外面一层每边多少盆?
直接套用公式:(x-3)×3×4=204 x=20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专家对方阵问题常考考点进行的整体归纳,大家会发现只要记住相应的公式再加上对公式的理解,很容易解决这类问题。

任何方阵问题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的,希望考生多练习题目,掌握好方阵问题的特点,以后再遇到这类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