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预测及优秀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预测及优秀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古时候有个出外经商的人,十分怀念远在家乡的妻子,妻子也非常怀念他,两人不断写信遥寄相思。
不料有一次丈夫实在无暇写信,便急中生智,把一张白纸当作信笺寄了回去。
他的妻子极富想象力,见到白纸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并且立即写诗回赠。
诗曰:“碧纱窗下启君封,尺纸从头彻尾空。
想是郎君怀别恨,相思尽在不言中。
”丈夫见到这首诗,也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请注意,丈夫的家书上空空如也,而妻子却从中读出了丈夫刻骨铭心的别恨与相思,真可谓无中生有。
如此看来,“无”和“有”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绝然对立。
因为“无”和“有”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无论是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还是学习、生活、生产、为官、经商等等都需要思考“无”和“有”的问题。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对“无和有”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1】:
泰然于“无”,幸福自“有”
无字之书,却满溢相思。
“无”和“有”从不是完全对立的存在。
人们总是向往“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但有
时候,“无”才是真正的幸福。
因此,我们要理性思考“有”与“无”的关系。
很多表面上“有”的人,不一定幸福;而看上去一“无”所有的人,也不一定不幸福。
关键在于你的心态,你自己怎么看。
1988年4月,24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向市民发出了一万份问卷,问卷内容是你是否感到幸福。
认为自己幸福的人中只有几十位是有钱人,其余都是普通的家庭主妇、卖菜的农民、公司的小职员,甚至还有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
为什么这些职业平凡、生活黯淡的人,也有幸福感呢?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异,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他们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
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能享受柴米油盐的生活。
相反,大多数有钱人却总不满于自己的生活,总希望有更多的钱,这使他们永远不能满足,也难以感受到幸福。
多年后再一次调查,发现那些无钱的人依然感到幸福,有钱的人只剩几位了。
由此可见,“有”并不等于幸福,“无”也不一定就不幸福。
当然能够做到“有”,是好事情。
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有车开……这自然是一种幸福。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是不甘于满足的,他们总是渴望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这自然产生了痛苦,导致了自己的不幸福。
如果这样,还不如“无”,无欲望,无所求,只求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那个荡舟于赤壁之下的东坡居士,什么都没了,却仍然怡然自得,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那个被贬潮州,爱女死于途中的韩愈,什么都没了,却把一腔悲叹与寂寥化作了治国的动力,修水利,兴教学,造福一方人民,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什么都没了,依然在南山快乐地采菊,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所以,懂得“放下”的人是幸福的,懂得知足的人是幸福的,懂得淡泊的人是幸福的,以笑脸从容地面对生活的人是幸福的。
“无”虽然没有形状,没有波澜,没有色彩,却是对生活的最高敬意。
能够在“无”中安身立命,从容不迫,泰然自若,才是生命的大智慧,才有人生的大境界,从而拥有真正的“幸福”。
【优秀范文2】:
无”中生“有”
一张白纸,一封空信,却能让人热泪盈眶,这是何故?只因那白纸空信承载了浓浓的相思之情,让人感受到了“无”中寓“有”的奇妙。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看似无足轻重,实则蕴含深远,这就是“无”中生“有”的魅力。
在艺术创作中,“无”中生“有”是一种境界。
一幅画,一张白纸,画家却能在这白纸上描绘出千山万水,让人如临其境。
这正是画家运用“无”中生“有”的技巧,让观者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比如齐白石的虾,画面上只有几只虾,但却让人感受到
了虾的生动活泼,仿佛下一刻就要游动起来。
这就是画家在“无”中寓“有”,让观者想象的空间更大,感受到的艺术魅力更浓。
在艺术欣赏中,“无”中生“有”是一种感悟。
一首诗,一篇散文,读者能在其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感受到生活的哲理。
比如苏轼的《赤壁赋》,文中没有过多的景物描绘,但读者却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豪放与豁达。
这就是读者在“无”中寓“有”,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感悟,体会到了文章的内涵。
在学习中,“无”中生“有”是一种方法。
一个公式,一个定理,学生能在这其中发现新的知识,这就是“无”中生“有”。
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看似简单的公式,却揭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奠定了基础。
这就是学生在“无”中寓“有”,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获得了新的知识。
在生产和经营中,“无”中生“有”是一种智慧。
一个企业,一项新技术,经营者能在这新技术中发现新的市场,这就是“无”中生“有”。
比如苹果公司的iPhone,看似普通的手机,却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为苹果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这就是经营者在“无”中寓“有”,通过自己的眼光与智慧,发现了新的市场。
在为官和经商中,“无”中生“有”是一种能力。
一个政策,一项决策,领导者能在这决策中看到社会的进步,这就是“无”中生“有”。
比如改革开放的政策,看似简单的决策,却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
这就是领导
者在“无”中寓“有”,通过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总之,“无”中生“有”是一种奇妙的现象,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还是学习、生活、生产、为官、经商等等,都需要我们思考“无”和“有”的问题。
只有在“无”中寓“有”,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体会到人生的价值。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无”中生“有”的魅力,让生活更加美好。
【优秀范文3】:
无中窥有,生活中的虚与实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相生,虚实相成。
古人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生活中的“无”与“有”,正如同这宇宙的奥秘,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无”与“有”的关系,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幅画,一张纸,看似空无一物,但在画家的笔下,却能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象。
空白的画布,是艺术家们发挥想象力的舞台,他们用画笔在无中创造出有,使观者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同样,一首诗,一篇文,在作者的笔下,也能让读者领略到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空白的纸张,是作家们挥洒才华的天地,他们用文字在无中营造出有,使读者体会到文学的价值。
在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无”与“有”的魅力。
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便能传递深厚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这就是在无言中感受到了有情的力量。
有时候,一片空白,一个未完成的作品,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在思考中创造出无数的可能。
这就是在无中看到了有的希望。
在学习和生产中,我们同样需要理解和把握“无”与“有”的关系。
学习是一个探究未知的过程,我们需要在无知的领域中不断探索,以期找到知识的宝藏。
生产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我们需要在原料的无中创造出产品的有,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为官和经商中,我们也要理解和运用“无”与“有”的关系。
为官者,要在为民服务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要在无权力的状态下创造出有权力的影响,以公正、廉洁取信于民。
经商者,要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优势,要在无资本的状态下创造出有资本的收益,以优质、创新赢得市场。
“无”与“有”的关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既要看到“无”与“有”的对立,又要看到它们的统一。
只有在理解了“无”与“有”的关系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才能在虚实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生活的真谛。
正如那张空白的纸张,在妻子的眼中,看到了丈夫的相思;在丈夫的眼中,看到了妻子的深情。
无中的窥有,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相信,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能在无中看到有,就能在虚实之间,找到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