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总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 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 )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解析:(1)图示 19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升降; 20 世纪 50 年代后,全球气温大致上升,全球每 10 年都比前 10 年明显变暖。(2)大气热源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而 CO2 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终年 受大 陆气 团控 制
温带 南北纬 海洋 40°~60°
全年 受西
冬季寒 冷干燥, 夏季高 温多雨
冬寒夏 热,干 旱少雨
全年温
亚 寒 带
亚寒 带针 叶林 气候
北纬 50°~ 70°之 间的 大陆
亚欧大 陆和北 美大陆 的北部
北半
苔原 气候
球极 地附 近的
沿海
亚欧大 陆和北 美大陆 的北冰 洋沿岸
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影响 (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应对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冰川融化不会使淡水资源 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 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 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 缺乏。
答案:(1)D (2)B
考点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气压带、 风带、季风、气团)、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面状况 等)和人类活动。 (1)纬度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 温的高低分布。
(2)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 少。
热 量 带
气候 类型
分布 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 因
气候 特点
热带 雨林 气候
南北 纬 10° 之间
亚马孙河 赤道低
流域、刚 气压带
果河流域、控制,
印度尼西 盛行上

升气流
全年 高温 多雨

南北

纬 非洲中部、赤道低 干、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北纬 10°~北 回归线 之间大 陆东岸
亚 南 印 岛洲 半 度中 岛 半、海 力 差 气 风 置 节陆 性 异 带 的 移压热 质 和 位 季 动带、 全温旱两明季年高、季,集气,雨分雨中
南北 冰原 半球 南极大
全年受极 冬长严
地气团控 寒,夏

短温暖
纬度高,
太阳辐射
弱,受极 全年严
地气团或

冰洋气团
控制
纬度最高, 太阳辐射 全年酷
(1)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 ①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 迎风坡+沿岸暖流”)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 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 林气候。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 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 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 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 性雨林气候。
不同地区 赤道地区
大气环流
辐合上升
气流 信副风热带为高主压
南北回归线至南 北纬30°
或西风
带西控风制
大陆 西岸
地中海 地区(亚 热带)
副热带高压 和
带交替
降水状况 雨全量充沛 年 干旱. 少雨 常 年 .
冬雨夏干
大陆东岸 (以亚欧大
陆为例) 大陆内部 (以亚欧大 陆为例)
两极地区
季风环流
大陆气团
辐散常下沉年气受流 控制
(2014·江苏省百校大联考)读 19 世纪中叶 以来每 10 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图,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 A.19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19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20 世纪 50 年代,全球气温较 1961~1990 年平均气 温高 D.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全球每 10 年都比前 10 年明显 变暖
气温:终年 降水量较多(7月 高温(>15°C) 份降水突破600 降水:有明 mm)
热带草原 气候
显的旱(干) 季和雨(湿) 季
降水量相对较 少
亚热带季 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低
最冷月均温(关 键)> 0°C,雨季 较长
温带海洋 性气候 降水总量 温带大陆 有时相当 性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气温冬冷 夏热,降
④非洲赤道地区东侧的东非高原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是地势高造成的。
问题探究:全球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全球变暖会对大部分地区造成不利影响, 但对部分地区也会带来一定的有利影响,如高纬度地区农作 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考点
互动探究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应对的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
②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 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 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 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1500毫米。形 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巴塔哥尼亚 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 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 背风雨影区。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 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 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 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水状况都
温带大陆 是夏季相
最冷月均温(关 键)>0°C,各月降 水分配较均匀
最冷月均温(关 键)< 0°C,降水集 中在夏季
均温低于0°的月份 少,有明显的雨季, 年降水量相对较多
(3)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①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造成了气温沿等高线分布 而变化;高大的山地,引起水分的垂直分布,从而造成气候 的垂直变化。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而背风坡降水少,则形成雨影 区。
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 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 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规律:1.结合近期的气
1.全球气 候变化的 原因及对 人类的影 响。 2.适应 全球气候 变化的对
候灾害及全球变暖的时政 热点,说明其分布、成因、 危害与人类对全球气候变 化的应对措施。 2.以区域农业生产活动变 化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候变 化的影响。
③气团: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 气候的影响。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 响。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 等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征
高考预测:结合区域图、
基础
知识回顾
最长 波动上升
冷暖 干湿 最大
1万年
气象观测记录 气温升高
热膨胀 海岸
提高
冰川融化 沿海
供水 降水量
不稳定
人类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适应全球气候 的变化。 气 适候 应变 对化 策的减少 作物温的室品气种体。的排放,有计划地改变农 植树造林等增加对 温室气体的吸收。
海陆热 力性质 差异
冬季低 温少雨, 夏季高 温多雨
副热带 高气压 带和西 风带交
冬季温 和多雨, 夏季炎
温带 季风 气候
北纬 35°~55° 之间的大 陆东岸
我国华 北、东 北,日 本、朝 鲜半岛
海陆 热力 性质 差异
温 带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 陆内部
亚欧大 陆和北 美大陆 的内陆 地区
⑥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 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 ⑦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 带海洋性气候。
(2)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相似点
不同点
热带季风 气候

热 带 沙 漠
南北回 归线~ 南北纬 30°之间
撒哈拉 地区、 阿拉伯 半岛、
副热带 高气压 带或信
全年干 旱少雨
亚 热 带
亚热 带季 风和 季风 性湿 润气

地中 海气

南北纬 25°~35° 之间的 大陆东 岸
我国 秦 岭— 淮河 以南 地区
南北纬 30°~40° 地中 之间的 海沿 大陆西 岸
(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研究发现,在 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 变化之中。
(2)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 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
(3)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氧化亚氮、氢 氟碳化物等。
(4)气候变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地 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 加。
(2014·福建卷)下图示意 1972~2011 年我国西 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 答(1)~(2)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 融水补给,冰川面积缩小会使河流的流量减少,使得地方小 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冰川面积 减少,冰蚀作用减弱,绿洲的面积将缩小,流域面积也会缩 小。
【答案】 (1)A (2)C
本题组考查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冰川面积变化的原因和对 地理环境影响的知识;冰川变化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学生在 认识气候变化时,应克服思维定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以 为主
冬季少雨, 夏季多较雨少
稀少
降水 .
降水 .
(1)温室气体不只包括二氧化碳气体。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 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 化亚氮(N2O)、甲烷(CH4)、臭氧(O3)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 温室气体。
(2)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 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是指全球均 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
气温、降水 大气运动
大气平均状况 统计状态
热量和水汽
大气成分 水汽含量
气候类型的分析方法 1.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1) 纬度位置 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 低 。 (2)同一纬度,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尽相 同: 海陆分布 、 洋流 影响范围较大。
2.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 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 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 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 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②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 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 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思路启迪】 1.哪些因素会导致冰川面积减少? 2.冰川面积减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 (1)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流域朝向南面、东南 面的冰川面积大大缩小,而朝向东面、偏北面的冰川面积增 大。这是因为气候变暖使得该流域偏南面冰川融化,造成冰 川面积缩小。冰川面积变化与地壳抬升无关,也不是受流水 搬运、风力侵蚀等的影响。
③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 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 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东西 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
④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风带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