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 本 封 建 等 级 制 度 示 意 图
1603年一个叫德川家 康的武士建立“德川幕 府”,德川幕府统治下的 日本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 德川幕府对内实行封建专 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 策。从1633年起曾多次发 德川家康
布“锁国令”。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说说你从材料中获 得哪些信息?
材料一:下级武士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受过教 育,熟悉军事,一定程度上可以参与政治,有些人 还学习过洋学,眼界开阔。但他们是武士中的最低 阶层,只能世代相承担任低级官吏,即使是有才华 的人,也无法施展。 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的统治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 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 ——伊藤博文
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国立 大学)成立 安田讲堂 东京大学重要的学术 象征
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2、内容:
(1)政治: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2)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 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 最具侵略性 (3)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发 展近代经济。 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 (4)社会:提倡“文明开化”,即向西方学习,改造 日本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最具发展眼光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 路,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你能举几 个例子吗?
1867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与明治维新同时 期,中国进行的 改革是什么事件? 结果怎样?
3、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意义):
(1)积极: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 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 到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 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 :改革保留了旧制度残余,军国主 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 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日本是中国一衣 带水的邻邦,在历史 的长河中,日本也和 中国一样,遭受西方 日本 列强的侵略,但和中 国不同的是它摆脱了 危机,获得了新生。 一衣带水的邻邦————日 本
傀儡 天皇 实权 将军 大名 武士 农 工 商 士
级封 建 统 治 阶

被 统 治 阶 级
二、明治维新:
结果:1867年睦仁(明治天皇)登基,消灭了幕府势力, 1869年迁都东京。 明治维新:(1)时间人物:1868年明治天皇(2)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主要内容:政治上,实行“废 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推 行“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 倡“文明开化”。军事上,改革军制,建立新式军队。
材料二:据《世事见闻录》(1816年)记载, 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都成为不可能”, 他们“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墙塌 壁倒,破陋不堪”,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 肉。统治者公开声称:“让农民不死不活地活着, 是政治的秘诀。”1837年,大阪发生了城市平 民反暴政的大规模武装暴动。 农民不满统治阶级的剥削,发生暴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日 本、中国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
(1)日本、中国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分别是什么? (1)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2)两国改革的背景、性质有何相似之处? (2)背景:都面临民族危机。 性质: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本国的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 的影响? 结果的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的不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 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中国戊戌变法起到思想 启蒙的作用。 (4)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相 同 点
性质相同
结果相同 局限性相同 原因不同
都成功了,且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俄:农奴制危机
日:内外交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 同 点
目的不同
领导阶级
挽救统治危机
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侵略而进行 的改革
材料三:1854年,日本全国雇用十人以上的手工 工场约有300所。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
工场共约400多所。纺织业和棉织业仍是其中发展
较快的生产部门。但是统治阶级对工商业者采取
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品
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 19世纪中叶,日本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起来。 但是统治阶级严格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治维新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历 史发展的潮流 坚持对外开放,改革是强国之路 要重视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改革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科 学技术和文化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时代相同
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作 用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明治政府召开劝业博览会
(4)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 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作 用
提高国民素质,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明治初期的小学 教师身穿西式服装,正在上数学课
这是位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一所 小学校,建于1876年,是一所新式 学校。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 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 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 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德 喜川 庆

明 治 天
措施:
(1)政治上: “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作 用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天皇统治,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三府七十二县
京 都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 忠君、服从、不怕死的的“武士道”精神。
作用: 维护社会稳定,壮大军事实力
(3)经济上: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