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红旗谱》》公开课优质教案下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红旗谱》》公开课优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红旗谱》的阅读与鉴赏。

《红旗谱》是梁斌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起义为主线,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画卷。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红旗谱》的故事背景、作者简介及文学地位。

2. 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对《红旗谱》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体会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红旗谱》原著、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农民起义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红旗谱》。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梁斌先生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3. 内容概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故
事背景。

4. 人物分析: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其性格特
点及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

5. 艺术特色: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等,体
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小说人物分析的例题,进行讲解分析,指导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小说情节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8.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所反映的革命精神,联系现
实生活,进行讨论交流。

六、板书设计
1. 《红旗谱》
2. 内容:
作者:梁斌
故事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起义
主要人物:朱老忠、严志和、江竹筠等
艺术特色:情节安排、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的形象特点及其在革命斗
争中的作用。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掌握较为顺利,但对人物形象分析部分略显吃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梁斌的其他作品,如《保卫延安》等,进一步了解革命题材文学作品。

组织一次关于革命精神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目标中对《红旗谱》的文学地位及革命精神的体会。

2. 教学难点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中对朱老忠形象特点及其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分析。

一、教学目标解析
《红旗谱》的文学地位是教学中需强调的重点。

这部作品不仅是
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革命历史题材的代表作。

它反映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起义,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具有很高
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体会革命精神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小说中
人物的奋斗历程、牺牲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中,感受革命先辈的
崇高精神风貌。

二、教学难点解析
1.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朱老忠、严志和、江竹筠等人物形象鲜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人际关系等方
面进行深入剖析,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其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

2. 情节安排:小说情节紧凑,矛盾冲突激烈。

教学中应关注情节
的发展脉络,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安排来展示人物性格和推动故
事发展。

3. 主题思想:小说主题为革命斗争和人民群众的觉醒,教学中要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主题,如革命斗争的意义、人民群众在
革命中的角色等。

三、教学过程解析
1.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小说人物分析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
思路、方法和技巧。

例如,分析朱老忠的形象特点,可以从他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情节进行论述。

2. 随堂练习:针对小说情节的练习题,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设计解析
1. 分析朱老忠的形象特点:从他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革命信
仰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情节进行论述。

2. 分析朱老忠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从组织领导、战略战术、精
神鼓舞等方面,阐述朱老忠在农民起义中的重要作用。

3. 答题要求:不少于500字,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关键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处,适当提高音量,强调重要性。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约5分钟,通过视频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作者介绍和内容概述:约10分钟,简洁明了地介绍背景,为
后续分析打下基础。

3. 人物分析和艺术特色:约20分钟,详细讲解,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约1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2. 结合现实生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小说中的革命精神。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方面
1. 注意在讲解过程中,充分挖掘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强化学生对革命精神的体会。

2. 适当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方面
1. 在人物分析和艺术特色讲解中,尝试运用更多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在分析问题时,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效果方面
1. 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