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下册 名著阅读专项 西游记节选 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专项西游记节选
①却说那怪自把三藏拿到洞中,捆在后院里,派小妖打干净水刷洗,要上笼蒸吃。
忽听小妖来报:“大王,孙悟空、猪八戒来要师父了!”那妖怪赶紧腰束锦绣战裙,赤着脚,手持丈八长的火尖枪,驾着五辆小车出洞应战。
②那怪见到悟空,几句话说不到一起,举起火尖枪就刺。
行者使了一个身法,闪过枪头,抡起铁棒,骂道:“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那妖精也使身法,让过铁棒道:“泼猢狲,不识时务!看枪!”他两个也不论亲情,一齐变脸,各使神通,跳在云端里,相互厮杀。
③那怪与孙大圣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败。
猪八戒在旁边按捺不住,也举起钉耙前来助战。
那怪见了心惊,急拖枪败下阵来。
行者喝教八戒:“赶上!赶上!”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那怪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中间的一辆小车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
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那怪连喷了几口,只见大火烧空,火云洞顿时被烟火迷漫。
八戒慌了,回头便跑。
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
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之前更胜。
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那妖精在门首,看得明白,他见行者走了,却才收了火具,率群妖,转于洞内,闭了石门,以为得胜,着小的排宴奏乐。
④却说行者跳过枯松涧,按下云头……
1.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自家
..鼻子(________)
(2)那妖精在门首
..(________)
(3)着小的
..排宴奏乐(________)
2.文中“那怪”指的是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片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著中孙悟空最后请来了________________(谁)收服了“那怪”。
请联系原著写出“那怪”的父母:___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西游记中著名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八戒慌了,回头便跑”一句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2.从选段中我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心思细腻的孙悟空。
孙悟空调皮地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泡猴尿;他怕如来不信他飞到了天边,就在柱子上写下了“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一行字。
3.示例:美猴王、弼马温、孙行者、泼猴、斗战胜佛。
二、1.自己门口手下 2.红孩儿3.红孩儿捉了唐三藏,孙悟空和猪八戒到火云洞救师父,与红孩儿打了起来,猪八戒和孙悟空被红孩儿喷出的烟火逼走。
4.观世音菩萨牛魔王、铁扇公主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 5.不能去掉。
一方面说明红孩儿法术高明,另一方面衬托出孙悟空勇敢无畏。
西游记(节选)
且不说孙悟空与牛魔王相斗难解难分。
却表唐僧坐在途中,一则火气蒸人,二来心焦口渴,对火焰山土地道:“敢问(尊遵)神,那牛魔王法力如何?”土地道:“那牛魔王神通不小,法力无边,正是孙大圣的敌手。
”唐僧道:“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往常二千里路,一刹那便回,如今怎么去了一日?定是与那牛魔王赌斗。
”叫:“悟能、悟净!你两个,(那哪)一个迎你师兄一迎?倘若遇敌,就当用力相助,求得扇子来。
解我烦躁,早早过山,赶路去也。
”八戒道:“今日天晩,我想着要去接他,但只是不认得积雷山路。
”土地道:“小神认得。
且叫卷帘将军与你师父做伴,我与你去来。
”唐僧大喜道:“有劳土地,功成(再在)谢。
”
那八戒抖擞精神,与土地纵起云雾,径直向东方而去。
正行时,忽听得喊杀声高,狂风滚滚。
八戒按住云头看时,原来孙行者与牛魔王撕杀哩。
土地道:“天蓬还不上前?”呆子掣钉耙,(厉历)声高叫道:“师兄,我来也!”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填空。
(1)这篇短文选自吴承恩的____________。
这本书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取经的故事。
(2)文中“卷帘将军”是指___________,他性格_________;“天蓬”是指______,他性格
____________。
3.“掣”在字典里有下列几种解释:①一闪而过;②拽,拉。
在文中应选第____种解释。
4.结合下列解释,找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假如;如果。
(___________)
(2)烦闷急躁。
(___________)
(3)振作。
(___________)
(4)直接行动。
(___________)
5.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画“√”。
(1)讲师徒三人等待孙悟空借得宝扇,翻过火焰山。
()
(2)讲唐僧令八戒前去帮助悟空迎战牛魔王。
()
(3)讲八戒帮助悟空迎战,结果不敌牛魔王。
()
参考答案
一、1.吃了蟠桃饮了御酒盗了仙丹 2.刀砍斧剁雷打火烧 3.B
二、1.遵那在历2.《西游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沙僧温和
猪八戒好吃懒做 3.②4. 倘若烦躁抖擞径直 5.(2)√
二、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练习。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历尽艰辛,来到宛子山前。
在宛子山波月洞内,有一个千年尸魔白骨精,凶残、狡猾并善于伪装,为使自己长生不老,它一心想吃唐僧肉。
它利用孙悟空外出巡山的机会,先后变成上山送斋的村姑与朝山进香的老妪,花言巧语使唐僧和八戒上了当,可两次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
然而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
白骨精第三次化为一个老丈,利用唐僧面慈心软、善恶不分的弱点,三施攻心计,孙悟空一再揭露其妖怪面目,而唐僧执迷不悟,不仅不准孙悟空去打这个妖怪,还念紧箍咒来惩戒孙悟空。
孙悟空为了取经,忍住痛苦,终将老丈打下深涧。
白骨精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
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孙悟空恳求师父收回成命,唐僧不允,孙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
孙悟空走后,白骨精将波月洞化成天王庙,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乘隙逃走,去花果山请孙悟空来救师父。
回来的途中,孙悟空打死前去赴宴的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自己变成老妖模样来到洞内,伺机搭救师父。
在宴前,孙悟空为用事实教育唐僧,设计诱使白骨精重新变化成村姑、老妪和老丈的模样,使唐僧目睹妖怪的本来面目,唐僧幡然悔悟。
这时,孙悟空现岀本相,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下来。
能言善辩——(____________)一意孤行——(____________)
2.请你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下列人物。
唐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骨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骨精分别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模样来迷惑唐僧,最后又假冒佛祖名义迫使唐僧____________,自己_______________。
4.孙悟空是怎样使唐僧认识到妖怪的本来面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你还读过其中的哪些故事?请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1.花言巧语执迷不悟 2.面慈心软善恶不分聪明勇敢疾恶如仇奸诈狡猾心狠手辣 3.村姑老妪老丈把孙悟空赶走捉住了唐僧 4.变成金蟾大仙,在波月洞内设计使白骨精重新变化成村姑、老妪和老丈的模样,使唐僧认识到妖怪的本来面目。
5.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
(二)仰望布达拉宫(节选)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
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
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
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
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作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作红宫。
无论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的猎猎飘动。
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
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
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人湖里,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倘若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
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徐治平《仰望布达拉宫》,有删改1.填空。
(1)布达拉宫的宫墙及窗户主要有、、三种颜色。
(2)作者是透过看到布达拉宫的剪影,接着是站在仰望布达拉宫,后来又分别从、、几个不同角度眺望布达拉宫。
2.布达拉宫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摘录文中有关词语回答。
庄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写一写你对题目中“仰望”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布达拉宫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白红黑
(2)车窗铺着花岗岩的路上红山西侧人工湖北岸大昭寺的金顶上
2.例:崇高雄伟巍峨神圣雄奇高俊俏丽
3.“仰望”说明了布达拉宫在作者的心中十分神圣、庄严,表达了作者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布达拉宫的热爱和赞美,也说明了布达拉宫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