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论集聚道路对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croscopic economy | 宏观经济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00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
孙穆田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4王 海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27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作用,让人口规模达到超大城市时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率抑制程度最为强烈,探究了集聚型城镇化对私人汽车增长抑制的原因,并进一步得出集走集约型城镇化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的结论。
关键词:人口密度;私人汽车;集聚型城镇化
随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私人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统计显示:从1990年至2012年,我国的私人汽车拥有量始终保持增长趋势(如图1)。
私人汽车会造成道路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多方面的危害。
我国的私人汽车拥有量在2008年以后开始加速上升,据相关学者估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3~2.5亿辆,是2020年的117~119倍左右、是2010年的416倍。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R·布朗先生认为:中国如果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为城市低密度蔓延、私人轿车为主导的机动化、化石燃料为基础、一次性产品泛滥等)道路,到2031年,中国将拥有11亿辆小汽车,远远超过目前全世界的8亿辆总数,届时需要三个地球的资源才能支撑人类的发展。
我国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出台,也指明了我国将走城镇化道路。
然而应该走集约型的城镇化道路还是走粗放型的城镇化道路目前在学术上依然没有定论。
本文试图证明中国走集聚型城镇化道路将有利于抑制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缓解私人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而为中国应大力发展集约型城镇化道路提供理论依据。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全国的286个地级市中选取了数据完整的270个城市2005-2011年的人口密度、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私人汽车拥有量数据进行分析(如表1)。
由于黑河、拉萨、临沧等16个城市的年鉴数据不完备,因此从286个城市中舍弃,最终保留270个数据完备可靠的城市进行研究。
其中人口密度、职工平均工资、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的数据来自于2006-2012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私人汽车拥有量、常住人口数据来自于各城市的2005-2012年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由于市区常住人口的数据缺乏,因此使用常住人口*0.65进行估算,使用此方法进行分类,我国的特大城市有29个,大城市213个,中等城市22个,小城市6个。
因为各城市统计年鉴中缺少总体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等)的统计指标,因此用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表示公共交通的发达程度,而部分超大城市由于建设轨道交通对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产生的影响,将通过相应客运量的换算,换算进入每万
——论集聚道路对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性
此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项目号13&ZD026)的阶段性成果
Macroscopic economy
宏观经济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101
人拥有公共汽车的数量中。
(见表1)
表1:变量选取的含义及公式。
常住人口、职工平均工资、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含义及公式来自于《中国国家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二、模型设计
模型使用270个地级市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从而得出以私人汽车拥有量变化率为因变量,人口密度、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为因变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
研究影响私人汽车拥有量变化率的影响因素,及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变化率的影响程度。
其中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的指标,由于特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可能使公共汽车不再具备代表性,因此将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按照运量也转换进入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的数据中。
收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地铁运营里程及客运量,计算每公里轨道交通的客运量,通过轨道交通的每公里客运量与公共汽车每公里客运量的比例及城市拥有公共汽车数量和轨道交通数量的比例,将轨道交通转化进入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的指标中。
由于我国将要推出的《国家中长期新型城镇化规划》中重新对城市规模根据市区常住人口做了如下规定:市区常住人口在50万人以下认定为小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在50-100万人认定为中等城市,在100-500万人之间认定为大城市,在500万人以上认定为特大城市。
本文拟将270个城市根据2011年常住人口数量按照《国家中长期新型城镇化规划》进行分类,将其按照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进行分类研究。
分别研究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中以上变量对于私人汽车拥有量变化率的影响程度差异如何。
1Ny=ax1+bX2+cX3+DX4+e
三、计算结果
通过对我国270个地级市的全部城市,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2005-2011年面板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得出各方程回归系数如表2所示。
1.通过全部城市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率总体呈抑制作用,即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率逐渐下降。
2.通过对城市规模分类研究发现,当城市的市区常住人口规模在50万人以下时,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增长率呈促进作用,当城市的市区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上时,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率开始呈现抑制作用
3.且当城市的市区人口规模在500万人以上,即达到特大城市时,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率的抑制最为明显。
四、原因分析:集约型城镇化为何能缓解环境污染
(一)集聚型城镇化适合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将大幅度降低城市排放强度,降低人均能源消耗
集聚型城镇化由于其土地和人口的集聚性适宜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人均能源消耗,降低城市排放强度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公共交通越发达,城市整体能耗就越低。
西欧发达国家与美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接近,但人均耗油量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
公共交通比美国发达是主要原因之一。
正因欧洲的城市人口密度高,公共交通的效率才会高。
数据表明,轨道交通越发达的地方,城市的环境治理越有效,城市排放强度越低。
法国巴黎轨道交通系统承担了70%的公共交通运量,英国伦敦轨道交通运量占公共交通运量89%,日本东京轨道交通占公
共交通量的80%,以上在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中轨道交通都占公共交通量的2/3以上。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其他交通方式污染很小,甚至达到了零排放,因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骨干作用的确立,以及对高排放交通工具的替代,城市交通部门的排放水平将大幅降低。
公用交通对于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十分明显。
美国特大城市由于具备轻轨和大规模的公交系统。
每年的交通延时减少了4.3亿小时(相当于18%的小汽车延时),大城市减少了约6400万小时,中等城市约为1500万小时,小城市只有140万小时。
(二)集聚型城镇化通过密集度促进公用交通抑制私人汽车的发展,从而降低私人汽车人均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环境污染
本文计算结果表明,当城市人口规模为50万人时,人口密度开始对私人汽车的拥有量变化率产生抑制作用,集聚型城镇化当人口规模发展到500万人口以上时,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率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私人汽车相对于公共交通来说人均能源消耗大,且对城市排放贡献大,因此集聚型城镇化通过人口密集度能够抑制私人汽车的发展,从而降低人均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集聚经济使生产高效化,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
集聚经济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进而促使城市发展。
城市高密度有利于城市经济集聚效用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财政的效率集聚型城镇,有利于土地资源和资本资源的集约发展(丁成日,2004)。
首先,集聚经济使高密度的大都市吸引了更多的经济资源,提供了专业性更强的经济业务和基础设施,使生产高效化,提高了能源使用的效率。
其次,集聚经济增加了城市的专业化和多样化。
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而多样化促进创新发展。
第三,集聚经济拥有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学术研究,创新等领域也都有更大的竞争力。
第四,集聚经济减少了物流的运输和信息的传播空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第五,集聚经济由于土地的集约化和经济,人力资源的集约化提高了公共财政的效率。
(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城市经济发展到某一拐点后,环境污染由高趋低
库兹涅茨曲线是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但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的程度随经济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达到某个临界值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又由高趋低,逐渐减
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城市的发展也存在着这样的环境库兹涅茨现象。
当城市的人口规模从小城市发展向中等城市再发展向大城市的过程中,私人汽车的拥有量的变化率随着人口密度逐渐增减,但是当城市发展为超大城市后,私人汽车的拥有量变化率开始下降。
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起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而私人汽车的拥有量变化率间接的影响了
Macroscopic economy | 宏观经济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02
城市的排放强度,使得排放强度呈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状。
五、结论
(一)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变化率呈现抑制作用,且人口规模在500万人口以上时抑制程度最为强烈
通过对中国270个地级市进行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变化率存在抑制作用,且在城市市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500万人以后,人口密度对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变化率的抑制程度最为强烈。
(二)其原因是集聚型城镇化易于发展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从而减少城市居民使用私人汽车的数量和频率
集聚型城镇化由于其土地和人口的集聚性适宜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人均能源消耗,降低城市排放强度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三)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中国走集聚型城镇化能够降低能源消耗,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美国城市作为粗放型城镇化的代表,日本东京等城市作为集聚型城镇化的代表,通过对其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对比发现集聚型城市的能源消耗较低,环境污染较小,且日本东京发达的地铁系统是促进东京人均汽车拥有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发展集约型城镇化从能源,环境,交通三方面来看,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集约型城镇化能够通过抑制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从而节省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缓解交通拥堵。
尤其在中国面临能源,环境,交通三方制约的情况下,发展集约型城镇化是适合中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马艳丽,高月娥.我国未来汽车保有量情景预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21-125.
[2]仇保兴.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辨——“C模式”:超越“A 模式”的诱惑和“B模式”的泥淖[J].城市发展研究,2009(1):1-7.
[3]孙晓东.美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我国要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30-31.
[4]李泉生.轨道交通对低碳城市建设的作用与意义[J].交通世界,2011(12):140-143.
[5]张云峰.美国《城市机动化年度报告》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1(4):62-68.
作者简介:
1、孙穆田,女,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2、王海,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管理
闫水松 项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 河南项城 466200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在不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很尴尬,加强对该部门的绩效评价,
这是进行绩效管理的目标也是要求,是改进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消除尴尬地位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32.1%的人员负责员工的招聘和培训工作,39.6%的人员在做起草与制定企业相关制度的工作,其中有多样化的人事管理制度,有时还会有销售方面的制度。
有人对该部门在大多数企业中的实际角色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39.6%该部门管理者的观点是该部门扮演着后勤管家的角色;26.4%的管理者观点是对企业决策起参谋作用;22.6%的管理者观点是扮演着服务员的角色;仅仅有11.3%的管理者认为该部门是企业的合作伙伴。
一、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和它的生产经营绩效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对生产经营绩效有什么作用与影响?这个问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有学者研究表示前者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给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环境、战略方针和对该管理工作的支持这些环节有效配合,这个结论有个缺陷就是没有说明人力资源管理是怎样对生产经营绩效产生影响的。
后来又有不少学者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大量研究不难看出人力资源管理确实能够使企业提高经营绩效,不同的管理实践工作给企业创造的价值大小是不同的。
总的来说,该种管理方式通过对员工行为与态度的规范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绩效进行影响,不同的管理实践会由于管理者
的管理能力、职业健康问题等而有所不同。
绩效管理中包含绩效评价,它是指在绩效周期的末尾时期通过收集绩效信息,使用比较系统的方式和原理来对被评价者在工作方面的行为与效果进行评价。
绩效评价根据时间与性质分成日常性的、定期性的与晋升性的评价等。
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这几种:等级排序法,它是指根据被评价者的工作表现与绩效好坏,来确定他们的等级与名次,然后从第一名按照次序排到最后一名。
目标管理法,在绩效周期的初始阶段就对生产经营设定绩效管理目标,在绩效周期末尾阶段对目标的完成程度进行检查与考核。
关键指标法,这是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很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它首先寻找影响绩效目标的重要因素,然后分出来绩效指标再对其进行考核。
关键事件法,在整个绩效周期找出被评价者的最重要事情,用它来证明员工的表现和绩效。
360度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是全方位的,从员工到上下级领导、同事、下属与顾客,通过他们来评价员工的绩效。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两种以上的上述评价方法。
在绩效管理系统中部门绩效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提高企业中各部门及员工的执行力,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保障,在对这部分管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那些直线部门例如销售部等Human Resources | 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