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入学年月_____________
姓名____ 常丹丹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专业_____汉语言文学____
联系方式_
学习中心 _焦作信息技术学校__
指导教师____ 吴为___ 完成时间2016年3月30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2)
引言 (3)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 (3)
〔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3)
〔二〕道德品行方面的问题 (3)
〔三〕安全方面的问题 (4)
〔四〕学习方面的问题 (4)
二、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 (5)
〔一〕家庭因素 (5)
〔二〕学校因素 (5)
〔三〕社会因素 (5)
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5)
〔一〕家庭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摇篮 (5)
1、父母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6)
2、提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认识 (6)
〔二〕学校是培养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主阵地 (6)
1、教师要为留守儿童多创造与人交往的时机 (6)
2、建立留守儿童的管理档案 (6)
3、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 (6)
〔三〕社会方面的支持 (6)
四、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近些年来,农村的一些家长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急剧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于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逐渐形成。

由于他们远离父母,所以造成家庭教育缺失。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仅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还要给他们的思想里注入积极健康的生活热情,身心健全的青少年才是祖国的未来。

不过,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我们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文章将从家庭、社会、学校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缺失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人的孩子也随父母涌入城市。

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

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

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前,我们必要先弄清楚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哪些方面问题。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
(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来自父母的关心,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长期与父母别离,缺乏交流,因而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自卑。

自卑心理产生于人际间的比较。

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自卑内向。

自卑感是一种负向的情绪体验,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是逆反。

留守儿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内心较其他儿童更敏感,对老师及监护人的管教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总感到有人在欺负他,压抑难平。

这种负面的情绪极易使他们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从正确的管教,与老师及监护人对着干。

三是任性。

任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他人对其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盲目满足造成的一种心理特征。

这主要是由于祖辈监护人不知道如何对待孙辈们的各种需求,过度溺爱、放纵造成的。

据调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

由于正常的心理环境的缺失和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形成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敏感、孤独、不安、害怕和自我封闭等。

[2]
(二)道德品行方面的问题
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这主要归结为留守儿童往往不听从年迈的监护人劝导,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听从长辈的教导还顶撞自己的长辈。

大部分留守儿童宁愿与自己的朋友去家乡以外的地方玩乐,也不愿意听从长辈的教导,从而出现了留守儿童不听管教、
违反校规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逃课上网,结伙闹事。

正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其结果造成亲戚以为老师管教,而老师以为有家长照看的情况,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

[3]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方法照顾孩子,大都对孩子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愧疚感。

于是,他们就用“金钱+物质”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

这极易使孩子滋生好逸恶劳好、拜金主义等思想,形成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他们只知道单向接受爱,不知道去施爱,对家人、师长、邻居、朋友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再者,由于监护人年龄较大或者是忙于农活,精力有限,对留守儿童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心的少,品行上溺爱的多、教育上引导的少,无暇顾及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很难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一般的是放任自流。

这样长期缺少有效的管教,有些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行处于自然放任的状态,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和自觉性,道德意志薄弱,交往了一些不良少年,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吸烟、喝酒、赌博、沉迷上网等,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

(三)安全方面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生命。

[1] 关于留守儿童安全事件的报道有很多。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责任,而且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留守儿童在校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了“自由人”,同时由于孩子自身在心理上缺乏防范意识,生理上也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这些孩子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根据姚云的了解,留守儿童在全国被拐卖儿童群体中居第二位。

根据公安部的统计: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受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其中,留守女童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并且留守女童在性侵犯面前是最措手无助的,犯罪分子也往往最容易得逞。

此外,留守儿童发生溺水、车祸、火灾、触电等意外而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儿童。

除了以上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有些留守儿童还面临另一种安全问题,即离家出走。

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他们想念父母,向往城市生活,再加上在农村缺少管理和控制,于是,他们就会离家出走,想去城里找父母但却走失,从而加大了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四〕学习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山区农村往往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护,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文化觉悟不高,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好。

通过对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
成绩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留守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往往是监护人关心不足,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不注意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认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尤其在初中阶段,有些甚至对某些科目到了一无所知的地步。

有调查通过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为农村初中隔代监护学生学业分档,结果显示:优为11.70%,良为22.08%,中为32.44%,差为33.24%,即这类学生中学业成绩中下达三分之二,与正态分布相距甚远。

[4]
二、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由父母变成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将自己的人生观念传授给留守儿童,而爷爷奶奶的观念往往是陈旧的、落后的,如认为学习是没有必要的,劳动才是最重要的。

正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关爱不足,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人生观念和意识形态,或者说留守儿童是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二〕学校因素
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主要归结为教育理念的不足和师资队伍的不完善,如部分农村学校违背教学理念违规收取借读生,让留守儿童无法接受公平的教育,甚至部分贫困儿童无法获得受教育的时机。

另外,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关爱他们和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无法感受学校教育的温暖和教育的公平性,从而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无用的,只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打击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问题。

〔三〕社会因素
由于农村的精神建设相比于大城市还十分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的发展偏离正轨,逐渐迷恋上网络游戏,加之山区农村教育和监护力度的不足,留守儿童可以轻易出入网吧和娱乐会所,导致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出现了许多教育问题。

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摇篮
1、父母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父母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将孩子带
在身边,正确处理创收与教育子女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来换取眼前暂时的收益。

在确实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的情况下,更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常给孩子、监护人、老师打,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保护,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2、提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认识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对于留守儿童不能只是“重物质、轻教育”,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要尽可能地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经常与学校的老师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表现,注意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及时地引导教育,促进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二〕学校是培养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主阵地
1、教师要为留守儿童多创造与人交往的时机
首先,教师可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在客观上为留守儿童创造交往的时机。

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是不同的,有的留守儿童爱说、好动、急躁;有的留守儿童内向、不爱说话、对人冷淡,教师可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科学安排留守儿童的座位,使不爱交往的留守儿童,在热情、善交往的同伴的影响下,学会交往。

其次,教师可在游戏活动中,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与人交往的时机,使留守儿童的交往面得到新的扩展。

2、建立留守儿童的管理档案
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特殊档案,对留守儿童分类登记备案,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不但随时能与孩子的父母及监护人联系,而且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也起到了催促作用。

3、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
学校应该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

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

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心理辅导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其能健康发展。

〔三〕社会方面的支持
社会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力度。

四、结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留守儿童的成长已经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面临的诸多问题〔亲情的缺失、学业的落后、身体发育不良、心理自卑等〕,我们有责任与义务为这一群体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

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关爱留守儿童,不断践行为人民服务精神,深入基层,扎根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做的。

我们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把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给这些孩子们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赴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焙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教育,是一种的“培养人”的事业,更是一种“凭良心”的事业。

所以,我们都应该多关注这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的教育多献一点爱心,多出一点力。

总之,关注人格教育和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留守儿童人格教育问题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政府各方面。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人格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宗奎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2]杨素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J].基础教育参考,2004,〔7〕.
[3]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4]沈辉香,戚务念.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迫切需要父母的关心[J].当代教育论坛,2005,〔5〕.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

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编排整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热情帮助。

我首先要感谢吴为老师,是他将我领入了信息安全的大门,并对我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珍贵的意见,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

在这近二年的时间里,他对我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和教育。

,使我能够不断地学习提高,而且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素材。

同时,吴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十分敬佩,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榜样。

还要再次感谢吴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

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