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弹奏中快速技巧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弹奏中快速技巧的训练
第一,快速技巧是在双手的协调配合下完成的,在运动的过程中,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动作信号,由多种综合动作感觉构成。
一方面,它需要已有动作能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它在动作中的感觉又相对独立。
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可得到充分的训练,大脑对动作的支配能力和左右脑协调性得到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动作和智力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左手的技术动作方面,主要体现在按音和换把二项技术上。
按音应多采用手指基本关节的屈伸功能,起落动作要轻快、敏捷。
充分利用保留指、平按指、伸展指进行按音以减少动作,注意手指间重量的转移与传递。
此项内容在刚开始学习按音时就应注意养成好习惯,对以后的快速动作大有好处。
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习按音前先进行手指灵活操的练习(即:左手呈半圆形平放于桌面,每个手指独立抬高,然后有力下放,体会向小锤子一样敲击桌面的感觉。
),并且加强左手四、五指力量的训练,体会音之间的重量传递,达到较好效果。
在换把上,总的来讲应采用移位替代跳位,收缩动作替代伸展动作,动作要快速、准确。
我编了“动脑先于眼,动眼在手前”的口诀,帮助学生解决了弹奏时因换把动作慢、按音不准确造成音乐停顿的问题。
此外,指序设计和手臂动作在左手技巧中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使动作自然、流畅。
右手技术动作方面,手指前端动作的复合功能对快速技巧常用的弹挑或其它动作具重要作用。
教学中要先让学生体会到指尖的动作,我通过如:针尖点小力大,拍手幅度减小速度加快等生活中显明亦见的实例,使学生明白手指快速动作要幅度小、力度大的道理,并结合实践进行练习。
弹奏中手臂力量通常不进行大的改变,以保证整体感觉。
琵琶音乐中演奏快速旋律的动作通常由快速弹挑担任,它在快速进行及弦序变换中所显示出的功能强势与优势,使它成为右手系统最主要、最重要的技巧。
弦序变换中各种情况主要依靠右手食指、拇指的指尖动作;手指或手臂定位的保持或改变;臂部触弦由一至四弦的由低至高的变化三项内容来完成。
同时,弦序变换有一定的基本技术规则。
如:同向变换与分指,逆向变换与屈伸,混向变换,动作定位和臂部屈伸的介入等。
弹奏中注意这些规则的运用对快速弹挑的练习大有益处。
通常在教学中我对中等程度弹奏水平的学生开始着手此技术规则的讲解与运用,为其弹挑速度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练习主要曲目如:手指练习,快速弹挑练习,快速练习,《三六》等。
另外,快速技巧中音线、音点的.选择要因乐曲的整体风格而定。
如:在《野蜂飞舞》中的线性技术和在《天山之春》快板的点性技术,相同的记谱与指法符号,不同动作形式的选择能够产生完全不同的乐意。
快速技巧的双手配合方面,要注意指端感觉的对位和动作方向与触弦位置。
教学中,许多学生在慢速按弹中动作完成较为顺畅,可稍一提速就应付不了,音不清楚、停滞等现象马上接踵而来,左右手的配合就出现了问题。
我先让学生慢练,双手指端找到动作的同时感与同步感,动作与心理相互感觉、形成信号对位,动作形成与内心听觉和歌唱的统一,音的清晰程度就有所提高。
并且,右手在左手动作变化中要基本保持常态,动作与触弦保持稳定状态,有利于左手动作的准确,保持乐
曲的流畅。
练习曲目有:《欢乐的节日》快板,《彝族舞曲》(六),《月光变奏曲》,过弦练习,音阶模进练习等。
第二,在基本技术构成中,快速技巧不仅具有实际使用功能,并且具有极重要的
训练学方面的功能。
动作在一定的速度条件下进行,能够综合的反映出微观运动
状态中,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运动的和谐程度及平衡程度。
快速技巧与生活中肌体运动常态有相当明显的距离,即使在充分合理利用人体生理运动能量情况下,对速度的驾驭能力必须经过严格、合理、系统的训练才能获得。
不同速度条件下,心理与肌体的兴奋程度是有差异的,个体对兴奋状态的支配能力、适应能力也是有差异的。
另外,学生在弹奏时应对各种动作的感觉进行具体、有意识的记忆。
在此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的综合记忆,会逐渐成为一个简单、恒定、可储存、可反复再现的动作记号,这个信号能够在使用中完整而快捷的提取,并且注意第一动作信号的准确,这都对准确快速完成技巧有决定性的意义。
校外学习的学生多数为6至16岁
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感觉与知觉正迅速发展,但分析与综合事物的能力,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较模糊,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日常练习中,学生进行各种练习时就要提醒其第一动作的准确,并应对动作进行记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感知能力,有意识培养他们克服分散注意的自控性,发展他们的随意注意与视觉、听觉及动觉,增强其独立动手,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采用让学生对某一技术动作进行分段、比较练习的方法,达到较好效果。
即:每段练习做三至五个动作,然后重新开始,并且把每段动作质量进行比较,以达到记忆动作、提高动作水平的目的。
练习曲目有:跳把练习,过弦练习,《新翻羽调绿腰》,《春到沂河》等。
第三,快速技巧作为一种主要的、传递音乐信息的表现形式时,它在演奏活动中
所承担的音乐表现功能与其他艺术技巧没有本质差异,快速技巧必须受到音乐风
格的制约,它在使用中同样具有风格、韵律与美感的要求。
快速动作在进行中的体验不是孤立的、异常的,在音乐风格上、技术风格上、音响风格上,演奏动态上,都必须与音乐整体的发展趋势及推进方式自然流畅的衔接。
速度引起的心理反应在总体上表现为一种有分寸感的过渡,既不能产生没有音乐意义的炫技感也不能干巴巴的“弹音符”。
要达到此目的,就要通过教师范奏、音乐知识介绍、听录音、看录像、听音乐会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利用和创造条件(如:演奏会、比赛、演出等),引导学生在
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在技术功能多维化、定向化、特殊化基础上进行演奏技术的创造,达到主体与客体更多的想象与交流,加大学生与音乐间投入和感悟的传递,获得完美的音乐表现。
从而不断调动学生潜能,发挥创造性,使其形成健康的兴趣爱好,为优秀人才的产生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