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的干扰因素和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的干扰因素和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10T08:55:06.97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0卷3月6期作者:李晓明
[导读] 随着中国崛起,科技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环境检验检测技术作为一门专业的技术,
李晓明
杭州环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杭州
摘要:随着中国崛起,科技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环境检验检测技术作为一门专业的技术,可以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而有效评估环境质量。
但是在分析环境检验检测数据时,实验室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干扰进而导致实验结果受到影响。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科学合理,本文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室环境、实验室设备和实验室样品等几个方面的干扰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环境检验检测;环境质量;对策分析
引言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不要忽视环境的检测和保护工作。
环保是当今世界共同努力攻克的难题,我国要尽所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环境检查检测是一种特别有效的防范环境被破坏的手段,其中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是否能提供准确的科学数据,关系到国家经济稳健发展和国泰民安,是环保领域的最重要一环。
本文对检验检测实验室体系内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室环境、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样品和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升环境检验检测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降低由分析结果不准确产生的负面影响。
1.环境检验检测机构人员问题及培训
技术人员在环境检验检测类实验室内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环境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管理无序、工作散漫或不按照实验操作规范去做,就很容易变成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例如,环境检查检测实验室基本上都提供了各种功能和专门用途的操作工具和实验器皿,但实验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很少分类使用这些器皿,这不但大大降低了测试器皿的作用,还可能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
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履行包括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识别对管理体系或检测和/或校准程序的偏离,以及采取预防或减少这些偏离的措施[1]。
环境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出现问题,关键在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方面。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第十条规定:生态环境检验检测人员承担生态环境检验检测工作前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能力确认。
科学有效的人员培训包括岗前人员教育、管理体系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所有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认真的考核,最终确认合格后方能获得相应证书上岗工作。
实验室还应每年定期考核,评价实验室所有人员业务能力,并确认记录归档保存,最终确保每位成员能够按照管理规范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培训,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人员可学习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 S),实现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的全面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在样品采样、样品交接、实验分析、实验报告检测管理过程实现信息化和规范化, 能够有效监控和管理进行中的每一环, 对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只有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持续提高实验室人员业务素质,才能满足环境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展需求,加快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有效监督环境良好循环发展。
总之,培养一支高素质监测队伍是每个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的首要任务。
2.检验检测实验室环境及对策
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布局科学合理,确保检验检测实验场所的环境条件,避免实验系统误差。
要正确识别场所环境中的干扰因素,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采取适当的管理程序加以排除。
具体可采取室内空白试验、检出限、平行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测试、曲线斜率测试、绘制质量控制图、量值溯源、低浓度有证标准物质测试等措施来加以降低或消除,以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尤应注意环境条件,不能降低要求,如气象条件、周边环境影响等。
另外,实验区和非实验区界限明确,布局科学合理,尤其实验区必须按照国家检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合理划分具体功能区。
如: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分析挥发酚和 EDTA 法测定总硬度的方法中需使用氨水,导致实验场所受到氨气影响,氨氮、铵离子和总氮的实验室空白会较高,检出限满足不了分析方法要求。
故分析这两类因子的实验场所应与相关项目的实验场所应分开。
挥发性有机物的前处理及检测场所环境应经常开展本底检测,判断是否有常见的有机溶剂检出。
该实验场所要与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实验场所进行有效空间隔离[2]。
3.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规范管理及对策
环境检验检测设备包括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结果的软件、仪器、低值易耗品、试剂、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参考数据、辅助设备或相应的组合装置[3]。
在满足环境要求和检验要求的状况下,由培训人员按照规范操作仪器设备,并做好仪器设备的运行记录。
使用前应进行仪器设备检查,确保仪器设备状态良好,防止仪器设备状态调整导致实验结果失效。
对仪器设备的检定或校准应进行严格控制。
经过检定校准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确认,确保满足相应标准和使用要求。
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要按照各种设备的校准证书识别其中的修正因子,严格按照程序要求摘录出修正因子并进行备份,及时更新。
修正因子还要及时地标注在设备操作规程中,保证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方便查阅修正因子,用于修正数据。
4.环境检验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实验室应具有使用和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
如分光光度计或吸收光谱仪分析待测物质的校准曲线斜率下降,达不到相应标准要求时,可能的原因是光源的强度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会有所下降,需及时更换;当色谱或质谱分析环境样品时,基线噪音大,空白样品有检出,方法的检出限不达标,或测定低浓度的待测平行样品结果相对偏差较大,可能是仪器的检测器或离子源污染,需及时清洗检测器至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实验室中的分析仪器的进样设备、进样管路、耗材等都需要按相关程序进行定期维护,保持其性能。
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应确保所购买的、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材料符合有关标准规范或要求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实验室验证的措施包括实验室空白试验、标准曲线测试、量值溯源等。
5.样品管理问题及对策
大部分检测机构主要关注现场采样和样品检测工作,对样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且普遍存在管理不善、条件配置不足、培训不到位等现象,从而出现样品编号错误、样品错装或检测项目错填[4]、样品存储不当和样品清理不及时等问题。
参考文献:
[1]CNAS-CL0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2014.
[2]王孝生,卢嘉.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内干扰因素和对策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9):155-156.
[3]RB/T214-2017,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S].2017.
[4]陈娟英.环境检验检测样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低碳世界,2013(6):195-197.作者简介:李晓明(1983.04-),女,北京人,杭州环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检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