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广东省江门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江门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共40小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5分,满分共100分,测试时间3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位置上。
答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所有题目必须在规定的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1.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是()
A.空气、蘑菇、花瓣 B.煤、鸟、细菌
C.树木、草、土壤 D.蘑菇、青霉、病毒
2.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生物都能繁殖
C.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 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完成下列活动不需要使用调查方法()
A.全国性人口普查 B.中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看法
C.某一保健品的市场销售预测 D.人物外貌的描写
4.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根向水生长
C.手碰到高温物体缩回 D.植物结出种子
5.从太空遥望地球,地球美丽图案中的蓝色、绿色和白色部分分别是()A.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6. 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得出正确结论 D.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7.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8.金鱼按其形态结构特点,应归为()
A.植物 B.动物 C.其它生物 D.宠物
9. 蝉在炎热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影响
蝉的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10.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
A.一只 B.两只C.三只 D.十只
11. 下面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农田 B.一片小麦C.一群大雁 D.一堆蘑菇
12.人们移栽植物幼苗的时候,往往在初期对幼苗进行遮荫,主要是为了使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不受影响.
A.空气 B.光照 C.水 D.土壤
13. 下列说法不属于对环境适应的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有储水功能
B.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毛是纯白色的
C.蚊子飞行时翅的振动发出声音
D.竹节虫的形状像竹节和树枝
14. 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养鸡场中的人与鸡 B.草原上的狼与鹿
C.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 D.花园中的七星瓢虫与蚜虫
15.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家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研究方法为()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D.模拟法
16. 南方的柑橘移栽到北方不易成活,主要影响因素是()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17.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进行调查后做了简单归类,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归类是正确的()
A.金鱼、月季、海带属于陆生生物
B.鸡、鹅、鸭属于家禽
C.小麦、玉米、白菜、苹果属于农作物
D.木耳、银杉、鲤鱼属于水生生物
18.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19.下列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20. 草食动物在生物圈中的角色属于()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21. 下列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最突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2. 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3. 生长在自然条件下的一株棉花,影响它生存的生态因素是()
A.生物因素 B.阳光、温度、水
C.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D.非生物因素
24. 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植物→真菌→田鼠→蛇 B.植物→田鼠→蛇→猫头鹰
C.阳光→草→野兔→狐狸 D.黄鼠狼→蛇→田鼠→植物
25. 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一片草原 B.一片农田
C.一片森林 D.一片荒漠
26.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包含4条食物链
B.蛇和鹰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C.没有分解者,图中所示各食物链均不完整
D.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蛇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最高
27.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最有可能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28. 有一种生物的排尿量少,甚至不排汗,则此生物可能生活在()
A.草原地带
B.沙漠地带
C.温暖地带
D.寒冷地带
29. 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
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生物圈是个统一的整体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30.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经正确操作后看清细胞后,他兴奋地把显微镜搬动给同桌同学看,结果视野变得很暗。
要重新看清物像,先进行的操作应是()A.转动转换器
B.调节反光镜的角度
C.调节粗准焦螺旋
D.调节细准焦螺旋
31.当发现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手擦 B.用擦镜纸擦 C.用纱布擦 D.用抹布擦
32. 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较暗,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33.对光时应选择哪种镜头组合,可以看到最多的细胞()
3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小明同学正在用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此时他的双眼应()
A.同时从侧面注视物镜
B.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C.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开
D.双眼同时注视目镜
35.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A B C D
36.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仍然不动,那么污物在()
A.玻片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37.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对光方法是()
①左眼注视,右眼睁开②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⑤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⑤② D.②④①③⑤
38.小刚将写有字母“pd”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A.pd B.qd C.bd D.dp
39.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B.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40.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图,他想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1次考试七年级生物答案1-5 DBDDA
6-10 DDBCD
11-15 ACCCA
16-20 CBBAC
21-25 CCCBC
26-30 BBBCB
31-35 BACAC
36-40 BC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