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眩晕方穴位敷贴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左房功能的疗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高血压; 肝阳上亢型; 眩晕方; 穴位敷贴; 左房功能; 中医外治法
doi: 10. 3969 / j. issn. 1003--8914( 2019) -13-2031-04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侵 犯心、脑、肾等靶器官的综合征,长久以来一直高居心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死率的前列。而近年来,随着社 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工作方式 和饮食结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亦有了明显上 升。有研究表明,在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中,约有 49% 的心血管事件和 62% 的卒中事件是由高血压直接导 致的[1]。高血压病威胁着不计其数患者的生命健康,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约有 2 亿人[2],且其患病率仍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高血压的治疗备受关注。当 前,降压药为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手段,同时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却不容忽视。中医学经过数千年疾 病防治的实践,立足整体,辨证防治,具有独特的疾病 防治优势。其中,穴位外敷治疗高血压不仅不良作用 小,而且其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显著,因此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及病房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 准且确诊为高血压病 2 级,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的 60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 2 组,其 中治疗组 30 例和对照组 30 例。2 组患者的性别、年
·2032·
光明中医 2019 年 7 月第 34 卷第 13 期 CJGMCM July 2019. Vol 34. 13
1. 4 排除标准 1 ) 妊 娠 期 及 哺 乳 期 妇 女; 2 ) 对 本 研究药物过敏者; 3 ) 继发性高血压; 4 ) 严重心、肝、 肾功能不全者; 5) 房性心律失常; 6) 心脏瓣膜病; 7) 年龄 > 70 岁; 8) 并发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者; 9) 对本课题研究的药物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 研究者。 1. 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 5 mg( 苏州东 瑞制药有限公司,5 mg: 国药准字 H20020390,10 mg: 国药准字 H20031088) ,培哚普利 4 mg( 施维雅天津制 药有限公司,4 mg: 国药准字 H20034053,8 mg: 国药准 字 H20103382) ,余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 上加穴位敷贴眩晕方( 吴茱萸 10 g,川芎 10 g) 。以上 中草药均来自我院中药房,敷贴制作方法参考杨献军 等[3]对穴位敷贴改进方法制备( 将吴茱萸 、川芎按比 例烘干,研成细粉。每 10 g 药粉加山茶油 10 ml,制成 软膏剂。制成后的软膏剂经检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一部( 2010 年版) 附录 IR 软膏剂项下的有关 规定) ,敷贴方法: 使用 10 cm × 11 cm 圆形透明敷贴 ( 型号: 1630,3M 公司) 固定药膏后敷贴于神阙穴,每 日 1 次,一次 3 h。如果出现药物不良事件,予以停药, 并对症处理。 1. 6 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 2002 年《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断标准: 依据肝阳上亢证 常见症状轻 重 分 级 记 分,主 症 包 括 眩 晕、头 痛、急 躁 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各按轻、中、重记 1、2、3 分。分别于治疗前 1 天、治疗后第 14 天进行证候总 积分及 各 症 状 积 分 统 计。采 用 尼 莫 地 平 法 计 算 公 式: 中医整体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各项中医症状评分 总和为中医证候总积分,疗效指数 = ( 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积分) /治疗前积分 × 100% 。显效: 疗效指数 ≥70% ; 有效: 70% > 疗效指数 ≥30% ; 无效: 疗效指 数 < 30% 。 1. 7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 2002 年《中药新药临 床研 究 指 导 原 则 》判 定 疗 效。 显 效: 舒 张 压 降 低 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 或舒张压虽未降至 正常,但已下降 20 mmHg 或以上。有效: 舒张压下降 不及 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 或舒张压较前下 降 10 ~ 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 或收缩压较前 下降 30 mmHg( 以上须具 1 项) 。无效: 未达到以上 标准。 1. 8 速度向量成像疗效判定 给药前及满 1 个疗程 后分别由具有经验的指定超声医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光明中医 2019 年 7 月第 34 卷第 13 期 CJGMCM July 2019. Vol 34. 13
·2031·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眩晕方穴位敷贴对肝阳 上亢型高血压左房功能的疗效
陈 飞 郭进建△※
摘要: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 评价眩晕方穴位敷贴对肝阳上亢型 2 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为穴位敷贴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左房功能的疗效寻找新证据。方法 选取心内科门诊及病房确诊为高血压病 2 级,中医辨证为肝 阳上亢证的 60 例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培哚普利 4 mg,氨氯地平 5 mg 治疗,治疗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眩晕方( 吴茱萸 10 g,川芎 10 g) ,贴于神阙穴上,疗程 14 d,观察对比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左房长轴整体收 缩期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结果 2 组在降压方面均有效果( P < 0. 05)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 0. 05) 。2 组在缓解中医证候 积分方面及证候疗效方面均有效果,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 0. 05)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2 组左房长轴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 应变率明显升高( P < 0. 05) ;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 14 d 后左房长轴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明显升高( P < 0. 05) 。结论 眩晕方穴位敷贴不仅能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压,还能改善患者左房功能。
病程( 岁)
57. 02 ± 7. 15 57. 67 ± 7. 77
5. 07 ± 2. 67 5. 80 ± 2. 34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 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 1 级标准为舒 张压( DBP) 90 ~ 99 mmHg ( 1 mmHg = 0. 133 kPa) / 收 缩压 ( SBP ) 140 ~ 159 mmHg,高 血 压 2 级 标 准 为 DBP 100 ~ 109 mmHg / SBP 160 ~ 179 mmHg,高血压 3 级标准为 DBP≥110 mmHg,SBP≥180 mmHg。 1. 2. 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考 2002 年《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阳上亢型高血 压 的 诊 断 标 准,其临床主要表现为: 主症: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 次 症: 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溲赤、便秘; 舌脉: 舌红苔 黄、脉弦数。符合以上 1 个主症及 2 个以上次症,结合 舌脉即可诊断。 1. 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 2 级高血压, 且病情稳定者; 2) 年龄 40 ~ 70 岁; 3) 1 个月内未参与 其他临床试验者; 4) 同意参与本课题研究同时签署知 情同意书。
作者单位: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科( 福建 福州 350000) △通讯作者 ※指导老师
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 1。
表 1 2 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例,x珋± s)
组别 例数
治疗组 30 对照组 30
性别
男
女
16
14
17
13
年龄( 岁)
doi: 10. 3969 / j. issn. 1003--8914( 2019) -13-2031-04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侵 犯心、脑、肾等靶器官的综合征,长久以来一直高居心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死率的前列。而近年来,随着社 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工作方式 和饮食结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亦有了明显上 升。有研究表明,在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中,约有 49% 的心血管事件和 62% 的卒中事件是由高血压直接导 致的[1]。高血压病威胁着不计其数患者的生命健康,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约有 2 亿人[2],且其患病率仍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高血压的治疗备受关注。当 前,降压药为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手段,同时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却不容忽视。中医学经过数千年疾 病防治的实践,立足整体,辨证防治,具有独特的疾病 防治优势。其中,穴位外敷治疗高血压不仅不良作用 小,而且其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显著,因此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及病房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 准且确诊为高血压病 2 级,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的 60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 2 组,其 中治疗组 30 例和对照组 30 例。2 组患者的性别、年
·2032·
光明中医 2019 年 7 月第 34 卷第 13 期 CJGMCM July 2019. Vol 34. 13
1. 4 排除标准 1 ) 妊 娠 期 及 哺 乳 期 妇 女; 2 ) 对 本 研究药物过敏者; 3 ) 继发性高血压; 4 ) 严重心、肝、 肾功能不全者; 5) 房性心律失常; 6) 心脏瓣膜病; 7) 年龄 > 70 岁; 8) 并发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者; 9) 对本课题研究的药物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 研究者。 1. 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 5 mg( 苏州东 瑞制药有限公司,5 mg: 国药准字 H20020390,10 mg: 国药准字 H20031088) ,培哚普利 4 mg( 施维雅天津制 药有限公司,4 mg: 国药准字 H20034053,8 mg: 国药准 字 H20103382) ,余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 上加穴位敷贴眩晕方( 吴茱萸 10 g,川芎 10 g) 。以上 中草药均来自我院中药房,敷贴制作方法参考杨献军 等[3]对穴位敷贴改进方法制备( 将吴茱萸 、川芎按比 例烘干,研成细粉。每 10 g 药粉加山茶油 10 ml,制成 软膏剂。制成后的软膏剂经检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一部( 2010 年版) 附录 IR 软膏剂项下的有关 规定) ,敷贴方法: 使用 10 cm × 11 cm 圆形透明敷贴 ( 型号: 1630,3M 公司) 固定药膏后敷贴于神阙穴,每 日 1 次,一次 3 h。如果出现药物不良事件,予以停药, 并对症处理。 1. 6 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 2002 年《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断标准: 依据肝阳上亢证 常见症状轻 重 分 级 记 分,主 症 包 括 眩 晕、头 痛、急 躁 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各按轻、中、重记 1、2、3 分。分别于治疗前 1 天、治疗后第 14 天进行证候总 积分及 各 症 状 积 分 统 计。采 用 尼 莫 地 平 法 计 算 公 式: 中医整体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各项中医症状评分 总和为中医证候总积分,疗效指数 = ( 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积分) /治疗前积分 × 100% 。显效: 疗效指数 ≥70% ; 有效: 70% > 疗效指数 ≥30% ; 无效: 疗效指 数 < 30% 。 1. 7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 2002 年《中药新药临 床研 究 指 导 原 则 》判 定 疗 效。 显 效: 舒 张 压 降 低 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 或舒张压虽未降至 正常,但已下降 20 mmHg 或以上。有效: 舒张压下降 不及 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 或舒张压较前下 降 10 ~ 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 或收缩压较前 下降 30 mmHg( 以上须具 1 项) 。无效: 未达到以上 标准。 1. 8 速度向量成像疗效判定 给药前及满 1 个疗程 后分别由具有经验的指定超声医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光明中医 2019 年 7 月第 34 卷第 13 期 CJGMCM July 2019. Vol 34. 13
·2031·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眩晕方穴位敷贴对肝阳 上亢型高血压左房功能的疗效
陈 飞 郭进建△※
摘要: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 评价眩晕方穴位敷贴对肝阳上亢型 2 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为穴位敷贴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左房功能的疗效寻找新证据。方法 选取心内科门诊及病房确诊为高血压病 2 级,中医辨证为肝 阳上亢证的 60 例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培哚普利 4 mg,氨氯地平 5 mg 治疗,治疗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眩晕方( 吴茱萸 10 g,川芎 10 g) ,贴于神阙穴上,疗程 14 d,观察对比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左房长轴整体收 缩期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结果 2 组在降压方面均有效果( P < 0. 05)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 0. 05) 。2 组在缓解中医证候 积分方面及证候疗效方面均有效果,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 0. 05)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2 组左房长轴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 应变率明显升高( P < 0. 05) ;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 14 d 后左房长轴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明显升高( P < 0. 05) 。结论 眩晕方穴位敷贴不仅能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压,还能改善患者左房功能。
病程( 岁)
57. 02 ± 7. 15 57. 67 ± 7. 77
5. 07 ± 2. 67 5. 80 ± 2. 34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 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 1 级标准为舒 张压( DBP) 90 ~ 99 mmHg ( 1 mmHg = 0. 133 kPa) / 收 缩压 ( SBP ) 140 ~ 159 mmHg,高 血 压 2 级 标 准 为 DBP 100 ~ 109 mmHg / SBP 160 ~ 179 mmHg,高血压 3 级标准为 DBP≥110 mmHg,SBP≥180 mmHg。 1. 2. 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考 2002 年《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阳上亢型高血 压 的 诊 断 标 准,其临床主要表现为: 主症: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 次 症: 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溲赤、便秘; 舌脉: 舌红苔 黄、脉弦数。符合以上 1 个主症及 2 个以上次症,结合 舌脉即可诊断。 1. 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 2 级高血压, 且病情稳定者; 2) 年龄 40 ~ 70 岁; 3) 1 个月内未参与 其他临床试验者; 4) 同意参与本课题研究同时签署知 情同意书。
作者单位: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科( 福建 福州 350000) △通讯作者 ※指导老师
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 1。
表 1 2 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例,x珋± s)
组别 例数
治疗组 30 对照组 30
性别
男
女
16
14
17
13
年龄(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