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级联考】2018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刺之百校联盟名师保温猜题卷(十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校联盟2018年高考名师猜题保温金卷(6月2日上午)语文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苦寒日子里的火盆
李文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冬季农村我家冰冷的土屋里,一个摆放在炕中间的火盆,徐徐地散发着微弱的热量,温暖着家人。

灰头土脸的火盆,经年磨损已辨不清它的色泽,灰不溜秋不修边幅有些邋遢,是我和母亲挖来房前土坑的黄土,掺拌碎麻绳头仿造泥盆打制而成,盆壁粗糙凹凸不平。

但它厚实,耐用,稳重,有如沉静在时光里的老者,静穆地抵御四面八方入侵而来的寒冷。

它散发着秋阳晒干的柴草和牛马粪燃烧后的味道,偶尔窜出一丝瘦弱的青烟,嘘寒问暖呵护着家人。

年迈的祖母整日厮守着火盆,有如它的保护神。

祖母著一袭黑色长袍,黑色网兜罩住稀疏的花发,瘦弱的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和老年斑,半眯着凹涩的双眼,青筋裸露枯枝般的双手总是轻轻放在火盆上吸收热量,双膝上下叠加端坐在褥子上,一如默默念经打坐修行的僧尼。

祖母喜爱抽烟,一杆尺余长的烟袋伸进火盆,深深一吸,火星闪烁,烟雾缭绕中的祖母如同仙人般养精纳神。

左邻右舍难耐寂寞的老姐妹爱串门凑热闹,三三两两围拢着火盆,陪同祖母长枪短炮吞云吐雾,有一搭无一搭地东拉西扯,一坐就是小半天,真应了“老太太,小媳妇儿,一个一个有福人儿,不做饭,不淘米儿,坐在炕上烤火盆儿”的民谣,寒冷寂寞的时光随着袅娜升腾的烟雾悄悄溜走。

数九寒冬的夜晚,闲暇的女孩子也爱扎堆凑热闹,二姐的闺蜜们常挤在我们家。

几位穿着花棉袄梳着大辫子透着青春气息的女孩围坐在火盆旁学织毛衣。

胖乎乎的二丫是初学,二姐先是平针起好头,再手把手教,食指怎样上线,怎样旋转回针,不厌其烦;黑黝黝的领弟是一知半解,二姐悉心点拨,恰到好处;闪着水灵灵大眼睛的小芹拿着半成品,是来学花样技巧的,两人比比画画,各抒己见。

她们唧唧嘎嘎地说着话,说毛线,说款式,说图案,说织法,也说女孩子的悄悄话,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不止。

不小心,织针掉到火盆里,线头被点燃,女孩子惊叫拍打着。

一张张甜美秀娟的脸散发出胭脂之气,女孩子的心事梦想和憧憬蕴藏在簇拥的火盆里。

火盆里也有孩子的乐趣。

我和四姐五妹在火盆旁写作业,看画本,玩嘎拉哈,翻绳,下五道。

有时火盆里埋几个土豆,在抓心挠肝的急切等待中,外焦里嫩散发着芳香的土
豆,让枯寂的冬夜充满甜蜜温馨。

抓一把玉米、黄豆,散落到火盆里,噗噗噗,一粒粒黄豆变色裂纹;嘭嘭嘭,一颗颗玉米笑成了爆米花,掺杂着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惊醒了寂寞的长冬,成为苦寒日子里最简单的幸福。

火盆也成为家中议事的中心,家庭中有许多重要事情,都是围坐在火盆旁酝酿成熟的。

姐姐们长大了,有媒婆来提亲,父母与客人围坐在火炉旁,喝着茶吸着烟谈论着,媒婆眉飞色舞先是夸赞一番姐姐聪明能干,再口若悬河表扬小伙子吃苦耐劳。

父亲时不时拿起小铲子弄一弄火盆,烟灭了,撮点火点燃,几经反复,姐姐的终身大事就敲定了。

年关将近,家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购买年货的琐事,火盆映照着家人的脸庞,在寒冷中散发着其乐融融的温情。

一盆余火,散发着热量,凝聚着人心,温润着一个家庭。

在那些苦寒的岁月里,在破旧的老屋里,燃烧着祖孙三代的希望、梦想和未来……
(选自《散文百家》2018年02期,有改动)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是极力描绘火盆的灰头土脸,粗糙邋遢,随后转折,就是这样的火盆以它的温暖呵护着家人。

B. 第三段中的民谣,说明了当时农村妇女把围在炕上烤火视为一种感觉很爽的生活享受,由“我”家延伸开来,对内容做了很好的拓展。

C. 作者对年迈的祖母进行了详细的刻画,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意在凸显祖母往日生活的艰辛和如今生活的惬意。

D. 作者虽然描绘的
是淳朴的农村生活,却很少使用带有地方色彩的话语,用的是富有表现力的文学性语言,引发了读者诸多遐想。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3. 请结合文本分析题目“苦寒日子里的火盆”的作用。

【答案】1. C 2. ①此句描绘出孩子们围绕火盆爆烧黄豆、爆烧玉米的场景,照应了题目,突出了主题。

②“噗噗噗”“嘭嘭嘭”等词摹拟出了黄豆、玉米人火发出的声响,“一粒粒”“一颗颗”突出了数量之多,此起彼伏,“嘻嘻哈哈”写出了孩子们的欢笑声。

这些叠词表现力强,使得语句富有节奏感。

③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玉米在火盆中开口笑,寂寞的长冬因欢笑声而变得不再寂寞,这都是火盆的功劳。

3. 标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天气的寒冷与火盆的温暖形成对比,突出了火盆带给人的
温暖。

②火盆是全篇的线索。

全文以苦寒的日子为背景,依次写到了火盆带给祖母、女孩、儿
童、家庭的欢乐与温情。

③点明主旨。

火盆是那些寒冷日子里的温暖记忆。

【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
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
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C项,“意在凸显祖母往日生活的艰辛和如今生活
的惬意”分析不正确。

从原文内容来看,文中对祖母的详细刻画,意在突出祖母的年迈
和对火盆的依赖,而非“凸显祖母往日生活的艰辛和如今生活的惬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划线句子能力。

赏析划线句子,首先明确句子内容,然后从句子运
用的手法技巧、遣词造句等角度,结合句子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赏析文中画
横线的部分,字形阅读划线句子“有时火盆里埋几个土豆,在抓心挠肝的急切等待中,
外焦里嫩散发着芳香的土豆,让枯寂的冬夜充满甜蜜温馨。

抓一把玉米、黄豆,散落到
火盆里,噗噗噗,一粒粒黄豆变色裂纹;嘭嘭嘭,一颗颗玉米笑成了爆米花,掺杂着孩子
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惊醒了寂寞的长冬,成为苦寒日子里最简单的幸福”,从内容上
看,画线句子写的冬天的夜晚孩子们在火盆城烧黄豆,烧爆米花的事,表现的是“苦
寒日子里最简单的幸福”;从结构上看,照应了文章的标题“苦寒日子里的火盆”;
从手法上来看,“玉来笑成了爆米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语言特点来看,噗
噗噗”“嘭嘭嘭”是象声词,“粒粒”“颗颗”是叠音词,这些词语不仅突出了黄豆和
玉米数量多,也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写出了火盆给贫穷生活中的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标题作用能力。

解答时可从结构、手法、主旨等角度分析。

从结构上来看,全文内容都围绕火盆展开,火盆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火盆是冬天使用的
物品,是贫寒人家赖以取暖的物品,从手法来看,火盆带来的温暖和冬天的寒冷形成对
比,使火盆给人带来的温暖感受更加突出。

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火盆里也有孩子
的乐趣”“火盆也成为家中议事的中心”“一盆余火,散发着热量,凝聚着人心,温润着一个家庭”表明火盆是寒冷的日子留给人们的温暖记忆,标题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

【点睛】句子的
赏析,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

此题考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该句属于文中含义丰富类句子,理解时要从全文的主旨出发,再结合上下语境作答。

注意使用文中原词句。

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

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

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

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

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

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二、语言文字运用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 在高端科技方面,我们一定要保持核心竞争力,不给对手借重的机会。

B. 学生我虽然小有成就,但依然是您的高足,您永远是我专业上的指引者。

C. 我虽然最近身体欠安,但在你新婚大典之日定会准时前往,特此告知。

D. 现将先生您的大作付梓,以就正于读者,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借重”是敬辞,借用其他的力量,此处对象不当,不得体。

B 项,“高足”为敬辞,用来称别人的学生,此处用来指自己,不得体。

C 项,“欠安”,婉辞,指人身体不适。

使用得体。

D 项,“就正”是谦词,意思是请求指正,只能用于自己。

此处用于别人,不得体。

故此题答案为C 项。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
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

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5. “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中、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

仿照下面的示例,再用归谬法批驳观点。

示例:
观点:锻炼身体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损伤,所以我们应该避免进行体育锻炼。

归谬:如果说“我们因为锻炼身体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损伤而避免进行体育锻炼”是对的,那么药品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副作用,所以我们也应该避免吃药。

可是,生病了不吃药,任由其自由发展,我们不仅不能恢复健康,还可能会失去生命。

所以不能因为锻炼身体可能会带来损伤,而避免进行体育锻炼。

观点:中国如果反对美方发起的贸易战,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就会损害两国贸易往来,所以中国应该停止相关应对措施。

归谬:
【答案】如果说“中国如果反对美方发起的贸易战,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就会损害两国贸易往来,所以中国应该停止相关应对措施”是对的,那么面对他国入侵,我们也不应该应战,因为应战会带给人民伤害,会带来经济衰退。

可是,如果不应战,我们的国家就会灭亡,人民的安康、经济的发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所以,不能因为害怕损害两国贸易往来,就停止相关应对措施。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归谬法的基本概念,就是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第二、审读示例的推理方法,确定答题格式,例句使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可是……所以……”;第三审读材料,找到假设正确的观点,然后寻找思维漏洞,进行反驳。

注意,过于绝对的句子往往有漏洞可寻。

如,承认“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就会损害两国贸易往来,所以中国应该停止相关应对措施”的正确性,那就意味着对美方发起的贸易战听之任之,据此就可以推出我们只能被动挨打的结果,再按照例句的格式组织答案即可。

6. 情景对话,注意表达简明、得体。

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响应文明办号召,开展全民维护城市环境,禁止随地吐痰治
理活动。

作为一名城市文明志愿者,当你发现一位老大爷在公共场合随地吐后,你应
该上前说些什么呢?
【答案】大爷,您好,我是城市文明志愿者。

公共场合不允许随地吐痰。

痰里有很多
细菌,不仅给您和他人带来伤害,还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希望您能改掉这个不良习惯,
把痰吐在垃圾桶里或用纸包起来扔进附近的垃圾桶,为我们的城市文明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您的配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

题干要求写一段话来劝说在公共场合
随地吐痰的老大爷,解答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得体。

从形式上来看,开头要
有称呼语,表达对老大爷的尊重,结尾要有“感谢配合”一类的礼貌用语。

从内容上
来看,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身份,然后讲明公共场合不能随地吐痰的要求,接着分析随
地吐痰对自己对他人的危害,最后还可以教会老大爷在公共场合处理吐痰一类生活细
节的办法。

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三、作文
7.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幕。

宋旦此次创意
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汉字融入茶壶图案,远看是茶
壶,近看是汉字。

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
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有的网友认为这种对汉字的艺术变体更加易于传播中国文化,也有的网友认为这种变
体已经不再是汉字,而是图案,观赏者并不能欣赏到真正的汉字,也不会引起对汉字
的关注。

对此,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创新,不拘泥于一种方式
人因发现与创新而不断充实,生活因发现与创新而不断完善,民族因发现与创新而
走向繁荣。

道尔顿发现自己的色觉异常,通过不断的研究,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色盲症空白:
安腾百福从拉面中获得灵感,创新出方便面,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乔利在工作中发
现了煤油的去污能力,最终研究出了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在人类的社会
进程中,发现和创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会创新
的脑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民族长久发展。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发现与创新。

有人曾说过:“一个不懂得发现的人,只能生活在狭小的空洞里。

而一个不懂得创新的人,则使那个空洞更加乏味。

”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中发现了可供生存的食物,还周各色泥土创造出了最早的颜料。

发现和创新让原始居民得以生存,并从中满足绘画带来的精神娱乐。

将空间拉回我们自身。

无论是学生、领导还是其他领域的人物,只有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创造出一种合乎实际的应对方案,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可见,发现与创新在人的发展中功不可没。

生活的完善离不开发现与创新。

除去前面提到的各色发明人、科学冢。

所有的俄科技发明人都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他们的创新思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生活更加充实而美好。

纺织工人在工作买践中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爱迪生的电灯点亮了世界。

汽车、电脑、手机……无数的发明让生活更便捷,而正是不断地发现与创新造就了这一切。

民族的繁荣离不开发现与创新。

就拿中华民族来说吧。

中国在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沉淀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

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无疑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了卓越的成效。

中华民族在生活中发现并创新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光彩夺目。

在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懂得发现本民族文化中的美,并用创新的思路在保存其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它,使它与中国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毋庸置疑,发现与创新在一个民族的昌盛繁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民族,长远的发展都离不开发现与创新的支持。

我们从道尔顿、安腾百福和乔利得身上看到了发现与创新的巨大力量,更应该使自己也拥有这样的能力。

让我们学会发现与创新,充实自己,奉献社会,复兴艮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

所给材料讲述的是汉字借助茶壶、图案进行传播的故事,反映出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有其独特的演变历史和内涵,是最能够凸显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但对于外国人来讲,汉字十分抽象,不容易被识别、了解。

宋旦将汉字融入茶壶的图案中,借助人们对茶壶的兴趣、对图画的理解,帮助外国人了解汉字,进而产生兴趣,了解中华文化。

借助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娱乐形式来传播传统文化,这种创新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会有一定效果;然而如果人们只是对茶壶和图案感兴趣,却无法识别这些变体的汉字,忽略汉字本身的内涵,那就无法达到传播汉字文化的目的。

考生可
以从其中的一方面进行论证,也可以综合起来进行论证。

立意参考:①创新,不拘泥于形式;②目标就是一切;③形式可以变,本质不能变;
④过程合理,目标才能达成;⑤创新要兼顾形与质。

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

如题干要求“对以上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就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

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

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

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

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

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

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