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无关的一项是( ) A .首创耒耜,种植五谷 B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 .制作陶器,发明纺织 D .学会煮盐,教民通商
2.通过查阅《史记》,不可能了解到的历史人物是( ) A .周武王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曹操
3.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
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
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 ) A .早半个多世纪
B .早一个多世纪
C .迟半个多世纪
D .几乎同时
5.唐朝时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A .朝鲜 B .日本 C .大食 D .波斯
6.在河北民歌《小放牛》中有这样的歌词“赵州桥什么人儿修,”对唱是“赵州桥鲁班爷爷修”,其实对唱并不符合历史。
如果由你来对唱,歌词可以改为
A.“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修”
B.“赵州桥唐朝工匠李春修”
C.“赵州桥唐朝工匠李白修”
D.“赵州桥宋朝工匠毕升
7.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
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室。
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8.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分解宰相权力
B.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C.分散知州权力
D.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9.氏族公社最基本的特征是()A.共同劳动.共同享用食物
B.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
C.按血缘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集团D.使用打制石器
10.秦始皇下令焚书,主要是因为()A.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B.秦朝的统治严酷残暴
C.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D.秦始皇的个性极其残暴
二、判断题
1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
(1)图一是哪一处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分析这种建筑方式有什么好处?
(2)图二又是哪一处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假如你有幸到这个原始部落去作客,请你设想一下主人会用什么饭菜招待你?
(3)图一、二所代表的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造成这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讲述一下人类从居住洞穴到盖房定居说明了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哪些进步?
12.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圆形方孔半两钱。
改正:
13.今天的山东素有“孔孟礼仪之乡”的美誉,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是这一美誉得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
1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发动者是陈胜、刘邦。
错误:;正确:。
15.判断题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三、填空题
16.时,单于入朝请求和亲。
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这就是历史上
称颂的昭君出塞。
这件事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做出了重大贡献。
1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四川地区出现的。
18.1616年,___________ 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
1635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19.年,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官渡。
采纳谋士的
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0.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是南朝科学家(),比欧洲早()年。
四、填表题
21.文学艺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唐朝经济发展、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⑴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_________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_____.
⑵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⑶唐朝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他们两人的代表作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唐朝都城_________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唐朝是我国诗歌
创作的黄金时代,
在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
23.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
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10分)
(1)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在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创立
了什么学派?(2分)该学派在什么时期被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2分)(2)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学术繁
荣的局面指什么? (2分)
(3)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哪位思想家?(2分)秦朝开
创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2分)
24.李白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1)“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2)“秦王扫六合”有什么意义
(3)秦王在“扫六合”后给了自己什么称号?
(4)为了确立中央集权他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六、综合题
25.如图是一个水利工程示意图,它依自然水势而建,属世界遗产,历经2000多年,依然经受住8.0级的地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位于哪条河流上?它使成都平原获得了什么美称?
(2)它是在什么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
(3)这项水利工程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以来,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的局面。
材料二泉城广场齐鲁文化长廊中有12尊山东历史名人雕像,其中有四
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是孔丘、孙武、墨翟、孟轲。
(1)材料一中“社会急剧变化”主要指什么?(2分)
(2)请从材料二中找出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思想家,并说出其主张有哪些。
(3分)
(3)墨翟(墨子)是哪一学派的著名思想家?(1分)
参考答案
1 .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首创耒耜,种植五谷的是炎帝;建造宫室,制
作衣裳的是黄帝;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的是炎帝;学会煮盐,教民通商
的是炎帝。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 .D
【解析】
试题分析:《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史实,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的史实都在其中,曹操是东汉时期的人物,不在书中,故
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史记》
点评:关于《史记》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作者是司马迁,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52万多字,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3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
上的文字,被称之为甲骨文,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
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4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第一子目郑和下西洋中的内容:“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早半个多世纪。
”可知,故选A。
考点:郑和下西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原因、情况和影响。
5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第一子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中的内容:“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可知,唐朝时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日本,故选B。
考点: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的概况和影响。
6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隋唐建筑艺术的认识,隋唐时期的建筑规模宏大,尤其是桥梁工程成
就突出,根据所学知识,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隋朝时期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这座桥设计科学,便于交通,造型美观,七百多年后,欧洲才建立类似的桥梁。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7 .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所以题文的事件和西周的分封制有关,故选B。
8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同时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借以分知州的权力。
分解宰相权力的是在宰相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的是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措施是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与分权无关。
故选C。
9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氏族公社社会的史实。
氏族公社最基本的特征是按血缘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集团,故选C。
10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
结合所学,秦始皇统一六
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虽然
加强了思想控制,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11 .(1)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饲养家畜,通风防潮,防止禽兽
虫蛇侵袭
(2)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3)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北方干旱少雨,南方潮湿多雨。
(4)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原始居民过上以农耕为主的定居
生活;人类进一步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改善生产环境。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知识点。
材料提
供了关键图片信息“干栏式房屋”,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距今约七千年的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在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这种房屋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防止禽兽虫蛇侵袭,通风防潮。
(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知识点。
材料提供了关键图片
信息“半地穴式房屋”,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
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也过上了定居生活,半坡原始居民主食
有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3)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故答案为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北方干旱少雨,
南方潮湿多雨。
(4)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主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居住在洞穴,说明当时的生产力水
平还很低,没有掌握盖房定居的技术;过上盖房定居的生活,可以说明
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原始居民过上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人类进一步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改善生产环境。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12 .(错误)将“圆形方孔半两钱”改为“五铢钱”。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秦朝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故此题
表述错误。
13 .正确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东就是原来的鲁国所在地,是孔子的故乡。
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都诞生在这里。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开创了春秋
时期的儒家学派。
他的思想主要由“仁”和“礼”组成。
因此山东素有“孔孟
礼仪之乡”的美誉;所以是正确的。
14 .错误:刘邦改正:吴广
【解析】
试题分析: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考点:陈胜吴广起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属于基础题,没有难度。
15 .错误【解析】
试题分析: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考点:唐朝的科举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科举制,掌握科举制度发展的过程和各朝科举制度的区别。
16 .汉元帝呼韩邪文化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昭君出塞的史实。
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
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这就是历史上称颂的昭君出塞。
这件事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7 .交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时期的经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8 .努尔哈赤皇太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满族的历史。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19 .200 袁绍曹操北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官渡之战的史实。
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官渡。
曹操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0 .祖冲之 1100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南朝宋、齐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其中尤其是数学,我国自古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求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6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1100年。
这是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祖冲之
21 .(1)诗史、诗圣(2)颜真卿、欧阳询(3)《步辇图》、《天王送子图》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史”是对杜甫的诗歌的描述,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多是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描述,从他的诗中可以深刻的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所以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杜甫则被誉为诗圣。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代不同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的书法家。
代表了初唐风格的被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与薛稷。
盛唐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
其中最著名的为欧阳询和颜真卿。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阎立本和吴道子是唐朝的著名画家,阎立本的绘画作品在当时备受追捧,代表作为《步辇图》;吴道子因画技高超,后世称他为“画圣”,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等。
22 .长安李白【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唐朝的都城是长安,是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唐朝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
23 .(1)儒家(2分);汉朝(或汉武帝)(2分)
(2)百家争鸣(2分)
(3)韩非(2分);郡县制(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
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有关知识的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表现在思想领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各学派思想主张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秦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秦始皇自称始皇帝。
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24 .(1)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皇帝(4)郡县制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30---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依据所学可知,嬴政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依据所学可知,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故自称皇帝;
(4)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确立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25 .略
【解析】(1)第一问依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这个水利工程是都江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都江堰位于岷江流域;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依据所学可知,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的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
(3)依据所学可知,都江堰主要用于灌溉,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水利工程。
点睛: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都江堰建立时间、建立者、主要作用,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文化遗产。
26 .(1)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 2分 )(2)孟轲(孟子)(1分),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春秋无义战”,环保和可持续发展(2分)
(3)墨家学派 (1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土地被开垦,一些奴隶主将土地占为己有并出租,成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这些租地的人成为农民(农民阶级)。
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本题需要结合材料来做,材料二中共出现了四个人名,孔丘即孔子,他虽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排除。
孙武是是春秋晚期兵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孙子兵法》,排除。
墨翟,即墨子,是春秋末年墨家的代表人物,排除。
孟轲即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的主张,其核心是“仁政”,主张轻徭薄赋,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还反对过分捕捞,要按时令伐树,主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题需要分清百家争鸣不同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本题考查的是墨翟,即墨子。
这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他是春秋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
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电影《墨攻》就是以墨家思想为基础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