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纪念日散文(通用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婚纪念⽇散⽂(通⽤6篇)
结婚纪念⽇散⽂(通⽤6篇)
在现实⽣活或⼯作学习中,⼤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吧?散⽂是⼀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泛、笔法灵活、篇幅短⼩、情⽂并茂的⽂学样式。
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散⽂,以下是⼩编精⼼整理的结婚纪念⽇散⽂(通⽤6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结婚纪念⽇散⽂篇1
⽣活的艰⾟,以往的过去,短短的⼏⼗年转眼就过去了。
七⼣已到,这是我和我⽼婆的结婚纪念⽇。
我和我⽼婆在⼀起已经⽣活了三⼗五个年头了,我们不是⾃由恋爱,从相识到结婚,都是由媒⼈从中搭桥操办的。
我和我⽼婆是认识的,我们是同学。
三⼗五年来,我们苦过,累过,为了给⽗母和孩⼦看病向亲朋好友借过钱。
哥哥⼀家搬⾛了,回了⽼家,⽗母想哥哥也跟去了南⽅,上了哥哥那⾥,母亲带⾛了我那只有四岁的⼤⼥⼉。
可在那⾥⽣活的爸爸妈妈,还得由我们出钱养活。
家⾥还有俩个⼩的,⼀个两周岁的⼩⼥⼉,⼀个六个多⽉的⼩⼉⼦,⽣活的艰难压得我们喘不过⽓来。
记得那是⼋六年的春节临近,家⾥⼀分钱没有,要过年了。
我知道⽗母那⾥更需要钱,和⽼婆商量,今年的年猪不杀了,卖了吧。
⽗母们都不在家,⽽⽗母那⾥更需要的是钱。
⼀⼝三百多⽄的肥猪,卖了⼀百三⼗块钱。
我说留下三⼗吧,过年了,给孩⼦买点啥。
可我⽼婆却说:“算了,别留了,两个六七⼗岁的⽼⼈更需要钱啊!咱们年轻,好对付。
年节好过,⽇⼦难过。
”⼀百三⼗块钱全部邮给了我的爸爸妈妈。
西邻居杀年猪了,两周岁⼤⼀点的⼩⼥⼉,趟着没膝深的⼤雪,⼀趟趟往⼈家跑,晌午吃完了中午饭,⼩⼥⼉拿着⼀块⼤⾻头,连跑带颠地回来了,她⼀进屋就喊道:“⽼弟!⽼弟!给你,我可下学回来了(要回来了)。
”
两个孩⼦坐在炕上,⼩⼥⼉拿着那块⼤⾻头,让⼩弟弟啃。
看着两个孩⼦的样,我的⼼⾥真的是受不了。
⽼婆也背过脸去,偷偷地摸着眼泪。
年前⼆⼗三,过⼩年了,⼩⼉⼦突然发⾼烧,拉肚,还⼀个劲的吐。
没办法,⼜得出去讨⼆⽪脸,借了⼀百块钱,求东院的陆⽼哥赶马车送那娘两个上医院。
我和两周岁的⼩⼥⼉在家,可刚刚送⾛了⽼婆和⼉⼦,当天晚上⼩⼥⼉也开始发烧,⼩家伙烧得满脸通红。
挺到了天亮,赶紧找⼤夫打针吃药。
乡村的⼤夫也没什么好药,庆⼤,安疼定,⽌痛⽚。
⽗母在家时,时不时的就打⼩针,这个针我会打。
给⼩⼥⼉看过了,⼀天早晚两针。
⼩⼥⼉也⾮常的懂事,每⼀次打针,都是⾃⼰脱裤⼦,⾃⼰趴在炕沿上。
嘴⾥说着:“爸爸打针不疼,打完针就好了。
”⼩家伙嘴⾥叨咕着,那眼睛⾥的泪⽔在⼀对⼀双的往下掉。
我的⼼啊,真⽐⼑⼦捅还疼。
⼥⼉趴在炕沿上掉着眼泪,我拿针的⼿在颤抖,真想把那针扎在⾃⼰的⾝上。
⼆⼗九,过年了,医院⾥都放假了。
⼤过年的还得求东院的陆⽼哥上乡⾥的卫⽣院去接那娘俩。
⼩⼥⼉的病好了,过年了,前后院的⼏个⼤姑娘来到了我家,帮我剁馅⼦,包饺⼦。
⼀个屯⼦⾥住着的⼈们,都知道我家⾥困难,今年年猪都没杀起,更没钱去买。
⼤伙你送⼀块⾁,他送⼏颗菜……
傍天⿊的时候,⽼婆和⼩⼉⼦回来了,⼩⼉⼦明显地瘦了。
可⼩家伙⼀进到屋⾥,她妈妈把他放到了炕上,从棉被⾥把他放出来,⼩姐俩马上就滚到了⼀起。
好了,⼀切都好了。
往年种地,种啥都是由⽗母来管,是⽗母说了算。
⽗母⾛了,这会在种啥该我管了,我说了算了。
我家的⼏垧地,除了种了⼏亩地⼩麦以外,我都种上了经济作物。
⼀年下来,我刨除了⼀年的开销,留下了来年⽣活的费⽤,给妈妈爸爸邮去了⼀年的费⽤,我净赚三千。
在当时来讲,这可是好⼤的⼀笔收⼊啊……
⽣活开始了好转,三年后我上江南接回来了我的⽗母和我的⼤⼥⼉。
五年后我在我们屯⼦⾥盖了第⼀撮砖房,买了第⼀台⼩四轮。
⽇⼦在⼀天天的好转,孩⼦也在⼀天天的长⼤。
⽇⼦好了,⽣活好了,可⽗母没跟着我们过上⼏天好⽇⼦,就相继离开我们,⾛进了天堂。
七⼣⼜到了,我们夫妇相互相拥着⾛过了三⼗五个年头。
从青年,进壮年,现在⼜⼀起奔向了⽼年。
我们在⼀起的三⼗五年⾥,没吵过嘴,没红过脸,没⽤因任何⼀件事情争吵过。
这些可能与家教有关吧,我从⼩到⼤,也从没见过我的⽗母争吵过。
孩⼦们都知道我们是七⼣接的婚,远在⼭东的⼤⼥⼉和姑爷,早早地打来了电话,他们把钱汇到了他妹妹那⾥,让他妹妹给我们买好吃的。
⼩⼥⼉更不⽤说,三天两头的回来⼀趟,那⼀趟不得花个百⼋⼗的。
⼉⼦和⼉媳妇也打回来了电话,都知道我们俩细⼼惯了,舍不得花钱。
外甥和外甥姑爷也都说初⼋来,都上我家来给我们过结婚三⼗五周年念纪念⽇。
买菜吧,我骑摩托上了⼀趟街⾥,花了⼏百块买了好多的⾁和菜。
初七的早上我和我⽼婆两个两点不到就起床了,起来晚了,⼩孙⼦要是醒了,那就啥也不⽤⼲了。
刚刚穿好了⾐服的我们,在电脑跟前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我怕惊醒了⼩孙⼦,两步跑到了电话跟前,急忙伸⼿拿起了电话。
话筒⾥传出来的是⼩⼥⼉的声⾳:“爸!你起来了。
您骑摩托上⼀趟东屯呗,我婆婆不⾏了,我姨婆家的电话打不通,您去召唤他们⼀声,让他们赶紧的上市⾥的医院,120 马上就到了,我们马上⾛。
爸!您别来了,我妈⾃⼰⼀个⼈在家整不了孩⼦,你们在家听信吧。
”
晚上刚刚下了⼀夜的⾬,虽说是夏天,骑在摩托上的我,这时冻得直哆嗦。
亲家母的样⼦也总在我的眼前晃荡,刚刚五⼗⼆岁的⽣命,就已经⾛到了尽头了。
满⾝是病的她,活到现在也算是个奇迹了。
七百多项的类风湿,使她没有瘫痪;肺癌和宫颈癌没有使她丢掉坚强活下去的决⼼;胃穿孔⾼度贫⾎的她,医院不给开⼑。
⼤⼤⼩⼩的医院没有⼀个留下她的,都说这个⼈最多活不过两天。
在⼀家⼈的恳求下,市⾥的医院在胃的下边给下了⼀个引流管,回家等死吧。
就这样,在家⾥的⼉⼦,⼉媳妇,⼥⼉,丈夫的精⼼照顾下,她竟奇迹般的活了七个⽉。
胃穿孔⾃⼰长上了,⼀个⼈的意志真的很了不起。
早上⼗点多,⽼闺⼥打来了电话,说她的婆婆在医院⾥去世了。
在我们这⾥有⼀个习俗,就是死⼈了,七不出、⼋不埋。
就是初七和初⼋死的⼈不能出殡,也不能⽕化。
初⼋的早上,外甥姑爷开车来接我和我的⽼婆,我们俩抱着孙⼦,上了⽼姑娘家。
到了那⾥,也只能是劝劝亲家。
晚上⽼姑爷⼜让车把我们送了回来。
夜已经很深了,⼩孙⼦和⼤孙⼦都睡了。
天上的那⼀轮弯⽉,也把淡淡的⽉光洒进了屋⾥。
躺在炕上的我,咋地也睡不着,多愁善感的⽼婆,也在我的旁边滚来滚去的。
突然⽼婆的⼀只⼿搭在了我的⾝上,长长地叹了⼝⽓,⼩声的说道:“我们是不是也快了,到了那个时候,是你先⾛还是我先⾛啊?”
我翻过⾝⼦,也只能长长的叹着⽓说道:“我们还早呢……”
突然:我闻到了⼀股怪味,⽼婆也闻到了,她⼀翻⾝爬起来,嘴⾥说了⼀句:“糟了!昨天买的鱼忘到缸空⾥了,今天没整,⼋成是臭了……”。
结婚纪念⽇散⽂篇2
今天是我们结婚六周年纪念⽇。
⼀个不⼩⼼,爱情的年龄⼜长了⼀岁,⽽我们的婚姻也由“⽊婚”变
成了“铁婚”。
其实,我就想⼀直这样陪你⾛过“银婚”、“⾦婚”直到“钻⽯婚”,我想那样也就是我们幸福的⼈⽣了。
六年弹指⼀挥间,回想⼀起⾛过的⽇⼦,我不禁感慨万千。
相爱容易,但选择相依相守就要坚定的付出。
“⼀⽣守候”不是⼀句简单⽽苍⽩的⼭盟海誓,⽽是⽆数个平淡的⽇⼦同⾈共济,相濡以沫!六年,两千多个⽇⽇夜夜,我们相互扶持相互守护,在那些平淡的⽇⼦⾥,我们都觉得拥有彼此是今⽣最⼤的福⽓,有爱、有家,什么样的难关都能度过,因为我们⼼中牵挂着彼此。
很感谢这些难忘的⽇⼦,⽣活就是这样,不会总是⼀帆风顺,有些困难和挫折是⽣活给予我们的礼物,这样的⽇⼦更真实,所以只要和你在⼀起⽆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都珍惜。
如今每每回想刚结婚的那段⽇⼦,你总是说那时候苦,总是遗憾没能给我⼀个豪华的婚礼,没能给我⼀个优越的条件。
⽽我却觉得那时候虽苦却甜,因为我可以每天快乐的等你下班,不⽤再受相思之苦,我可以为你做⼏个⼩菜,看着你⼤块朵颐的品尝,不⽤再听见电话⾥你的苦涩,你的孤独。
决定嫁给你,我就知道我的选择不会错,因为你说过,哪怕只剩⼀碗粥,你也要我陪你喝,是你让我懂了什么是爱!如今条件好了,⾐⾷⽆忧,但努⼒过后的我们更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可以共苦更要同⽢。
我珍惜我们的⽣活,平淡却温暖,平凡却踏实,我们⼀起⾛过春夏,⾛过秋冬,⾛过每⼀个阳光明媚的⽇⼦,也相互扶持⾛过⽣活中的阴霾。
你说,感谢我这些年对你的⽀持和付出,感谢⽣命中有我。
我说,感谢你包容我的坏脾⽓,感谢你的宠爱。
婚姻是本书,是门学问,值得我⽤⼀⽣去研读去体会。
是它让我懂得爱是包容,爱是理解,爱是长久的坚持和肯定,学会爱别⼈,才会得到更多的爱和关怀。
因为有爱,记忆也会有⼀种特别的⾹味,它提醒我记住曾经的美好,记住所有的⾟酸和艰难,然后,⼀笑⽽过,紧紧抓住现在的幸福,相信在未来的⽇⼦⾥,我们会⼀起⾛过,⼀起庆祝。
因为,当你牵我的⼿的那⼀瞬间,我的青春和未来,都完全交付与你,我的⼀⽣,⽆论成功还是辉煌,⽆论失败还是悲凉,⽆论疼痛还是感伤,也⽆论是幸福还是惆怅,必须和你紧密相连,我的⼀切和你息息相关。
婚姻如车,我们共同平稳地开了6年,虽然期间不乏有颠簸的道路和需要修理机车的时候。
婚姻如鞋,我们已经在长长路上磨合得⽐较合脚了,虽然不免也会有沙粒钻⼊鞋中。
婚姻如牌,我们两个⼈能⼀⼼⼀意,携⼿经营牌局,也能把⽇⼦过的有滋有味,和和睦睦。
婚姻如舞台,我们这两个演员基本能做到了齐⼼协⼒、尽⼒演出,只想让⼈⽣充满精彩。
婚姻如⽔,⼀杯⽩开⽔,虽然淡⽽⽆味,但是,⽣活中就是离不开它!想要什么样的味道,是苦咖啡还是蜜糖⽔,需要我们⾃⼰调剂。
所以,对于今天这个⽇⼦我倍感珍惜。
岁⽉长,岁⽉缠绵,我⼼粲然,我⼼坦然。
我们就是⼀对榭寄⽣,这辈⼦注定在⼀起,⽆论什么也⽆法将我们分开,执⼦之⼿,与⼦偕⽼。
今天在这个特殊⽽⼜值得纪念的⽇⼦⾥,我不知该如何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我只想告诉你:谢谢你,我爱你!
结婚纪念⽇散⽂篇3
婶婆说:“婚纱,就别租了,⼀百个⼈穿过,不是新的。
结婚就图吉利,你去买套红⾐裳穿,多好?!”婶婆是我和他的介绍⼈,说的很有道理。
我和他挤镇上的客车,去县城商场选购了⼀套红呢裙⼦。
公婆留下的房⼦,⽼的跟他们松动的⽛齿⼀样,⽼态龙钟,却倔强地伫⽴在那,如⼤地上的⼀棵枯树,感觉⼀伸⼿就能推倒了似的。
稻草笘的房顶,两边竖着⿊乎乎的烟囱。
九⼗年代初期,乡村⼥孩⼦嫁婆家有三个好选择,⼀是嫁给吃公家饭的,⼀个是嫁给⼿艺⼈、⽣意⼈,第三种是有住房的,嫁过去不⽤⾟苦盖房⼦。
我属于第三种类型。
相貌平平,肚⼦⾥揣的有⼏滴墨⽔,可以就着⽩云苍狗,写⼏篇⽂章。
婶婆是随他那边论辈分叫的,她是张家嫁出去的闺⼥,给我们撮合亲事,步⾏六⾥地来我家的。
她介绍男⽅:“⼈精明,勤快,过⽇⼦是把好⼿。
你要是不愿和⽼⼈⼀个锅⾥吃饭,嫁过来就分开。
反正,他姐早嫁到别的村⼦了。
赡养⽼⼈,你们都有责任和义务。
”
按张姓族⼈叫法,她喊我⼤姑。
她说:“⼤姑,你听我的没错,我不挣你家猪头,不拿你家⼀针⼀线,我就想着你俩幸福。
”
我看看⽗亲,再看看母亲。
都沉默着,后来,⽗亲点着⼀只纸喇叭烟,雾岚遮着他的脸,半晌,他说:“既然是你熟悉的⼈,不会差。
咱可丑话说前咯,别⼤⽔冲了龙王庙——⼀家⼈不认⼀家⼈。
怎么也得向着这边。
”
婶婆唾沫星⼦乱飞,拍着胸脯说:“这门亲事,我敢打包票,过不好⽇⼦你找我算账。
我与⼩伙⼦家只隔⼀个胡同。
⼈品不好,我能张嘴?!犯不上搬⽯头砸⾃⼰脚。
”
见⾯那天,他从⼭上往家⾥扛刺槐,准备柴⽲,唯恐连⾬天⽓没烧柴。
婶婆急⽕⽕来他家:“成⼦,你拾掇拾掇,去北屯相亲。
”
他⾐服也没换,骑⾃⾏车就过来了。
约好在三舅妈家相亲的。
吃了⼀⼝⾯疙瘩汤,就被三舅妈叫去了。
为了在压抑的环境⾥缓解紧张,我进了屋,在⽔缸前舀⽔咕咚咕咚喝。
他早坐在堂屋的⼀把⽊头椅⼦上,拿眼睛偷偷扫荡我。
朝他瞥了⼀眼,他笑吟吟地迎出来,轻声问:“来了?”
“嗯。
”回应他。
婶婆赶紧做介绍:“成⼦,这是青⼉。
”
我抬眼细细打量他,个⼦不⼤,眼睛⼤。
⽪肤被阳光曝晒,微⿊。
⼀套灰⾊西服上还有泥尘,婶婆说:“成⼦砍了⼀上午刺槐,午饭没来得及吃,也没换⾐服,就被我拽来了。
”
婶婆向我三舅妈递了个眼⾊,⼏个⼈分别坐在长条板凳上,有⼀搭没⼀搭的,说些家长⾥短的事⼉。
完后,三舅妈把我拉到外地:“看的怎么样?”
我吸拉着嘴说:“处⼀段时间再说吧。
”
三舅母⼀⼼要成⼈之美,加紧追击:“我说,外甥⼥,⼈家精神头⾜,还有⽡匠⼿艺,告诉你,好⼏个闺⼥等着要上门呢。
你犹豫什么?!电视⾥的明星好看,也有本事,你捞不着,找他踏踏实实过⽇⼦。
”
我望着脚背,⼏只蚂蚁在鞋上爬来爬去,以为我是⼀棵树了。
接着,婶婆不失时机地吹风:“你说我是嫁出去的张家姑娘,不可靠,你三舅妈还信不着吗?”
我咬咬嘴唇,说:“好,处着吧。
”
那天以后,婶婆和三舅妈两⾯跑,为了把这门婚事做成,拿婶婆的话说:她的⼩狼腿都跑断了。
按照乡村习俗,我们双⽅有意,就该进⼊定亲环节。
他欢天喜地去找⼈择⽇⼦,⼜屁颠屁颠过来送信。
定亲选在⼈间四⽉天。
他家操持了⼆⼗桌酒席,⽼亲旧邻能请的都请了。
整个村⼦像⼀⼝沸腾的油锅,男男⼥⼥,⽼⽼少少,穿着平时舍不得穿的⾐服鞋袜,风⽕⽕地聚拢来。
院⼦⾥,堂屋地,两铺⼤炕上……⼋⽉⼗五的核桃——满仁(⼈)。
⼤家敞了怀吃喝,啤酒,汽酒,⽩酒,管够喝。
杀猪宰鸡,糖醋鲤鱼,素⽇少见的美味佳肴都上了桌。
墙根底架着⼀⼝⼤铁锅炒菜,炉筒⼦烟雾缭绕,油丸⼦的⾹扑棱棱飘来。
⼥⼈捆着围裙,菜⼑在案板上发出当当当的⾳乐声。
他们叽叽喳喳说着话,嘴⾥吃着刚出锅的油丸⼦,⽬光不时地扫过来。
这⼀上午,我是主⾓。
我⽐电视剧⾥的⼥演员都红⽕,我接受着各种⽬光的审阅,⼼⾥五味杂陈。
我想,⼀辈⼦就嫁在这五间⽼宅⼦⾥吗?他能对我好?爱情就是这个样⼦?我在⼀遍遍地质问着⾃⼰,对丰盛⽆⽐的饭桌,提不起⾷欲。
看着他忙⾥忙外,⽩衬⾐像⼀朵云,在⼈群中穿梭。
⼼头颤了下,偶尔,他趁着歇息,或者搬凳⼦瞄我⼀眼,那神情,满满的都是暖。
婶婆和三舅妈陪着屯⾥⼈说话,纳晌,客⼈⾛尽了,婶婆说到了彩礼:“你⾃⼰拿主意,要多少彩礼,不是我们能做主的。
⽺⽑出在⽺⾝上。
他就⾃⼰,没有争家产的。
”
平⽣第⼀回经历这事,⽗亲嗫嚅着嘴唇,说:“嫁闺⼥,也不是卖骡马,你俩以后是绑在⼀堆过⽣活,青⼉,你⾃个说了算。
”
我六神⽆主,婶婆在扫帚上折下⼀根细蔑,剔⽛,⼀边剔⽛,⼀边说:“就给四千,四平⼋稳的。
按正理,给两万也不多。
关键是,成⼦⽆兄弟,要多了,拉饥荒还得你们还。
”
他给了我四千元彩礼,定亲第⼆天,他去镇⾥买了⼀辆飞鸽⾃⾏车送来。
这辆⾃⾏车算是我们的定亲物。
婶婆对成⼦说:“夜长梦多,你们找⼈择黄道吉⽇结婚。
”
⽗母没有意见,早晚是他家的媳妇。
我点了头。
婚期,定在九⽉初三。
我们的爱情⼟得掉渣,看第⼀场露天电影,坐他的⾃⾏车去镇电影院看的,⽚名是《梁⼭伯与祝英台》,他买了⼀包傻⼦⽠⼦,两⼈嗑着。
赶过农贸集市,吃过⼩摊上刚出锅的⽕烧⼦。
晚上看过两场露天电影,夜⾊如⽔,他悄悄拉着我的⼿,⾛在开满油菜花的⽥埂上。
到县城给我买⾐服,我第⼀次吃橘⼦,接过来就塞嘴⾥,他吃惊地说:“你⼲嘛?吃橘⼦怎么不扒⽪?”
他拿过橘⼦,教我扒⽪,然后将橘⼦⾁,⼀瓣瓣地递给我,嗤嗤笑:“吃橘⼦不扒⽪,你哪国吃法?”这件事成了后来他调侃我的话柄,动不动就搬出来敲打我⼀下。
嗨!谁叫⾃⼰是⼭沟⾥的灰⿇雀呢。
九⽉初三结婚时,来他家简单把⽼屋收拾了,糊了⽩纸,顶棚是好看的画纸。
家具是在镇上订做的。
那时候,刚时兴婚车迎娶新娘⼦过门,他雇了⼀辆红⾊夏利,还有⼀辆客车载我们这边的亲戚。
结婚那天,艳阳⾼照,喜鹊⼀早就在门⼝的⼤柳树上唱歌。
⽗亲这么多年没掉过⼀滴泪,我临上车前,躲在房后偷偷哭了。
⽗亲哭了,我也落了泪。
婶婆说,“不许哭,新娘⼦上车哭,管过⽇⼦?!”
我就没再哭。
他在门⼝叫了三声妈,喜⽓洋洋地捧着⼀束塑料花来接我。
仪式在进⾏,我慢慢朝婚车⾛去。
众⽬睽睽之下,他抱起我就钻进了婚车,⾝后是伴娘伴郎的欢呼声。
我嫁给了乡村,我的⾝体⾥打着农民的烙印。
转眼,就是⼆⼗多年了。
光阴不⽼,⽽我们正在⾛向暮年,孩⼦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该记住这⼀天,感谢上苍,让不同轨道的两个⼈牵⼿。
⽆论风⾬,不管贫富,我说:“咱们⼀直⾛下去。
”
婚姻中更多的是淡泊⽽坚固的亲情。
它像⼀杯午后茶,需要围城中的你我,细细回味,慢慢品咂。
在⼀起久了,彼此成了最熟悉不过的⼈。
你的呼噜,你的⼤脚板,你的洁癖,你爱吃酸菜猪⾁馅的饺⼦,你喜欢什么,厌烦什么,细节到你的梦呓,我都能解析。
尘世间最长情的陪伴,莫过于我的枕边⼈。
争吵过,对骂过,琐碎的⽇⼦,磕磕碰碰地过。
其实,回眸处,柴⽶油盐酱醋,才是真实的抵达。
你在哪,⼼就在哪。
男⼈⼥⼈的组合才是家,特别的⽇⼦,献给特别的你。
你给了我⼀⽣的⼼灵安放,这个世界,最懂我的⼈,是你,还是你。
⾄少在病痛困扰我时,你第⼀个打来询问电话。
今天,九⽉初三,我们的结婚纪念⽇……
结婚纪念⽇散⽂篇4
今天,对我和妻⼦来说,是⼀个特殊的⽇⼦,是⼀个令我们俩都很难忘的⽇⼦。
因为,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我们结婚10周年的纪念⽇。
我们今天本应该好好的纪念⼀下的,可不凑巧的是妻⼦今天上早班,我上中班。
当妻⼦下班了我却上班去了。
此时此刻,我⼀个⼈呆在房⼦⾥,⼀双⼉⼥都出去玩耍了。
我望着床头上挂着的婚纱照,妻⼦和我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的思绪慢慢地回到了我们结婚的那天……
已近三九天的冬⽇,阳光依然灿烂。
沉浸在喜悦中的我,早早的起来,赶到理发店,让理发师将我认认真真地给收拾了⼀番。
⽴刻,我像换了⼀个⼈似的,荣光焕发,精神抖擞。
回到家时,接亲的车⼦已经停在了门⼝。
村上的妇⼥们正忙着装饰着婚车,那是⼀辆⽩⾊的捷达⼩车,在这个喜庆的⽇⼦⾥,显得格外的引⼈注⽬。
不⼤的⼩院,⼈声嘈杂,热闹异常。
摄影师赶忙拉着我,让我在我的新房⾥,跟我的家⼈⼀起拍摄录像留念……
很快就到了接新娘⼦的时刻了。
我的伴郎,也是我的堂弟,跟我⾯对⾯,⽤⼿将我的⾐服拉平拉展,然后⽤梳⼦将我的头发梳⼀梳。
随着伴郎打开房门,我缓慢的⾛了出去,后⾯跟着接亲的队伍。
车⼦在路上缓慢的⾏驶着,路旁的⾏⼈也有驻⾜观看的,似乎在默默地祝福我,祝福我即将⾛⼊婚姻的殿堂……
车队来到了妻⼦所在的宿舍楼前。
门⼝的.⼤红喜字,显得格外的耀眼。
⼏声清脆的鞭炮声后,我来到了妻⼦的宿舍门⼝。
这⾥没有喜糖,没有关门,更没有热闹的吵闹声。
妻⼦穿着洁⽩的婚纱,静静地坐在架⼦床上。
岳⽗坐在左边,伴娘坐在右边。
娘家⼈⼀字排开坐在周围的架⼦床边。
岳⽗的眼⾥噙着点点泪光,虽然极⼒掩饰,怕被别⼈看到,但我却看的真真切切。
这是⽗亲割舍不下⼥⼉的情怀,这是⽗亲怕⼥⼉受到委屈的泪光。
其实,岳⽗这种担⼼是不⽆道理的。
说实话,对于这场婚姻,我的母亲打⼼⾥是不愿意的,甚⾄是当初说媒的媒婆,也有些后悔了。
俗话说,结婚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妻⼦家的情况与我们家的情况,可谓是天壤之别。
我们家住的砖⽡楼房,她们家住的是⼟坯房。
我们家铺的地板砖,睡的是席梦思床,她们家还是⼟地⾯,甚⾄连砖块都没有铺,睡的还是⼟炕。
我⼿⾥捧着⼀⼤束鲜花,快步⾛到妻⼦的床前,单膝跪下,将花举过头顶,⽬视着妻⼦的脸庞,⼤声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幸福和快乐的!妻⼦眼圈⼀红,泪⽔顺着⾯颊就流下来了。
伴娘赶忙拿出纸⼱,帮妻⼦擦拭泪⽔,并安慰说:“哭啥呢,今天是结婚⼤喜的⽇⼦,⼩⼼把脸上的妆破坏了。
”妻⼦连忙⽌住了泪⽔,⽤双⼿接过了我递上来的鲜花。
我蹲在地上,帮妻⼦穿上她预先准备好的鞋⼦,然后,我们各⾃帮着对⽅戴上了新娘新郎的花束。
简短的告别仪式完了以后,我抱起我的妻⼦,⼤踏步的向婚车⾛去。
婚礼的现场,仍旧是那么的忙碌。
敬酒、答谢、再敬酒、再答谢……
夜⾊很快就降临了。
与⽩天忙碌的景象相⽐,夜晚似乎安静了很多很多,尽管现在才是7点多钟,甚⾄让⼈⽆法相信,这⾥今天有过喜事,有⼀对新⼈刚刚完成了婚礼,只有门⼝那⼀对⼤红灯笼,在展⽰着这⾥有过喜事发⽣。
此时,我跟妻⼦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四⽬相视,我的⼼中不免升起了“相对⽆⾔,唯有泪千⾏”的感觉。
⽗母因为忙碌了⼀天已经⼊睡,亲戚已经回家,朋友已经散去。
寓意着幸福美满的扁⾷,仍旧静静地躺在茶⼏上。
往常,这都是⾃⼰的⽗母或是长辈们帮着煮好,然后让新⼈⼀起吃,看看谁能吃到包着硬币的扁⾷。
可是,在我们这⾥,它却冷冷的躺在茶⼏上。
妻⼦站起⾝来,端起扁⾷,缓步地向厨房⾛去……
我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房间⾥虽然灯⽕通明,可是,我的⼼⾥,却冷到了极点。
妻⼦很快端上来两碗热⽓腾腾的扁⾷,⽽我却没有⼀点胃⼝。
妻⼦忙安慰我说:“吃⼀点吧,⼀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别把⾝⼦⾻饿坏了。
”看着妻⼦深情的眼光,我只能勉强的端起碗,吃了起来。
我和妻⼦虽然都吃着,但脸上却挂着泪⽔,这是⼀种⽆助的泪⽔,是⼀种令⼈⼼酸的泪⽔……也注定我们今后的道路将充满崎岖坎坷。
结婚后,本想着⼀⼤家⼦在⼀起⽣活,是多么惬意、多么幸福的⼀件事啊!家和万事兴!
可是,这样的好景却没能持续多久。
春节⾥的⼀天,我们⼀家⼦在⼀起吃饭。
其中有⼀个菜,母亲盐放的多了⼀点,我哥吃了⼀⼝,随⼝说了⼀句盐咸了,嫂⼦也说盐咸了。
母亲⼀听,⽣⽓了。
“好,嫌我做的饭不好吃,那你们以后各做各的,别吃我做的饭。
”
正⽉⼗五刚过,母亲就把我们两兄弟和各⾃的媳妇叫到跟前,进⾏分家。
最终,我们被分到前院的房⼦⾥了。
说是分家,其实是把我们分了出来,⽽母亲和哥嫂仍旧是在⼀块⼉吃的。
对于以前从未做过饭的妻⼦来说,这⽆疑是⼀个巨⼤的挑战。
功夫不负有⼼⼈,妻⼦最终还是学会了做⼀些家常菜和家常饭。
这次结婚,花去了我和妻⼦不少积蓄,⼿头并没有多少结余。
可就在这个节⾻眼上,妻⼦的哥哥打来电话,问我们借8000块钱,准备为⾃⼰购买⼀辆⼤型货车。
此时的我们,从哪⾥来弄这笔钱呀,没办法,我们只能硬着头⽪,⼀⼝回绝了。
也就是这⼀⼝回绝,让我的妻⼦和她的哥哥,彻底⾛了分道扬镳的道路,从此天各⼀⽅,⽼死不相往来。
接连不幸的遭遇,让我们真的有些吃不消。
但是,⽆论如何,⽇⼦总要过下去,所以,我和妻⼦互相勉励,省吃俭⽤。
不久,我们困难的局⾯稍微有些改观了。
2005年的12⽉13⽇,是个令我难忘的⽇⼦。
这⼀天,妻⼦马上要⽣产了,医⽣在检查后,认为妻⼦不能顺产,必须进⾏剖腹产。
在进⼊⼿术台前,主治⼤夫要求我在⼀份免责保证书上签字,看着那写着:如果发⽣意外导致病⼈死亡,医⽣概不负责的单⼦上,我的⼿颤抖了……
我拉着主治⼤夫的⼿,千叮咛万嘱咐地说:发⽣意外,⼀定要先保⼤⼈啊!
此时,妻⼦已是泪流满⾯,拉着我的⼿,颤微微地说:千万不要告诉我的⽗母,我是剖腹产⽣的孩⼦呀。
也许是我们的真诚感动了上天,孩⼦和⼤⼈都平安⽆事。
当妻⼦被推出⼿术室,我赶忙跑上前去,深情地看着妻⼦,告诉她孩⼦很好,是个男孩,6⽄四两。
妻⼦紧张的⼼情,总算舒缓下来了。
病床上的妻⼦,因为⼿术后,伤⼝的⿇药散去,疼得特别的痛苦。
但是却没有掉下⼀滴泪⽔。
孩⼦在温箱中放着,睡的很是⾹甜。
妻⼦住院的7天⾥,没有⼀位亲戚朋友来看过,也没有⼀个电话问候过,只有⽗亲和母亲偶尔来看看孩⼦和送些吃的。
妻⼦出院的那⼀天,嫂⼦破例来到医院,接我妻⼦和孩⼦回家。
回到家⾥的妻⼦,像是在外漂泊多年的游⼦⼀般,显得异常的兴奋和快乐。
久违的笑容再次浮现在了妻⼦的脸上。
⽽连⽇来,⽇夜陪伴妻⼦的我,也长长的嘘了⼀⼝⽓。
随着孩⼦⼀天天的长⼤,我们的⽣活压⼒也有些⽀撑不住。
然⽽,就在这个节⾻眼上,我失业了。
没有了收⼊,没有的经济来源,仅靠妻⼦在纺织⼚上班挣得的那点微薄⼯资,肯定是不⾏的。
我开始了漫长的求职道路。
但是,没有学历,没有⽂凭,⼜怎能在这样的经济⼤潮中找到⼀份合适的⼯作呢?
没有办法,妻⼦只能在她们单位给我找了⼀份⼯作,虽然⼯资不是很⾼,但总算有了经济收⼊了,也能减轻家⾥的经济负担。
2008年,当奥运会落下帷幕,举国上下庆祝我国健⼉取得骄⼈的成绩的时候,纺织企业却⾯临着⼀场⼤的变⾰。
2008年10⽉,⼀五期间,我国重点建成的国棉三⼚、国棉四⼚正式宣布政策性破产。
⼏千名为企业贡献⼀⽣的职⼯迫不得已买断⼯龄,仅仅得到⼏万元的补偿。
妻⼦和我权衡利弊后,也毅然买断了⼯龄。
此时,我们村⼦传出要拆迁的消息,于是,许多村民开始在⾃⼰的房⼦基础上加盖房屋。
看着左邻右舍都开始动⼯了,妻⼦也开始蠢蠢欲动,⿎动我给⽗母说,咱们也盖吧,要不两旁盖起来后,我们就不好盖了。
⽗母⼀开始是极不情愿的,因为在我们农村,有⼀个不成⽂的规矩,就是长⼦如果没有盖房,那么次⼦就不能动房⼦。
⽽我哥和嫂⼦还⼀直跟⽗母住在⼀起,他们的宅基地也没有任何着落。
最终,我⽗母在我和妻⼦的强烈的攻势下,同意了盖房⼦,但是,不会提供任何的经济援助。
⾯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俩拿出了所有积蓄,总共才不到5万元。
我们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却处处都是吃的闭门羹。
最终,我的岳⽗怀揣着多年积攒的1万元,⼀路呕吐的坐车来到了我们⾝边,毅然帮着我们打理盖房的事宜。
岳⽗⼀天到晚的帮着收拾这清理那,每天都能见到他忙碌的⾝影。
事后,乡亲们都说,要是没有你岳⽗的帮忙,你的房⼦真的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盖起来。
我记得,我们最困难的时期是在盖房期间,⾝边竟然连⼀分钱都没有,吃东西都成问题了。
但天⽆绝⼈之路,那天我们村上刚好改选,凡是参加投票的⼈,都能得到50元的奖励,最终我们两⼈得到了100元的奖励,也就是那⼀天,我们吃的饭,是结婚以来吃的最⾹的⼀顿饭。
2010年4⽉14⽇是⼀个值得我们纪念的⽇⼦。
这⼀天,我的妻⼦顺利的在医院产下了我们的第⼆个孩⼦——⼥⼉。
虽说是顺产,但妻⼦同样遭受了很⼤的煎熬。
前⼀天进医院的时候,天⽓还不错,温度不是很低,谁知,到第⼆天早上妻⼦⽣产的时候,⽓温突降,竟然下起了雪,此时,产房⾥已经停⽌供暖,妻⼦在产床上冻得瑟瑟发抖,护⼠们也没有做任何保暖措施,就这样妻⼦硬是坚持了1个多⼩时。
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母因为妻⼦⽣了个⼥⼉,⼉⼦因为妻⼦⽣了个妹妹,都特别的⾼兴。
每天早上,⽗亲都会准时送来母亲做的饭菜。
可⼝了,妻⼦吃上⼀些,不可⼝了,⽗亲就毫⽆怨⾔地出去重新买其它的饭菜。
下午放学后,⼉⼦都会来看看妈妈和他的妹妹,给妹妹说些贴⼼话,有时逗得同病房的⼈呵呵呵地笑了。
出院的那⼀天,⽗母和嫂⼦破天荒地早早来到医院。
我帮着办理出院⼿续,⽗母帮着收拾⾏李,嫂⼦出去帮着找出租车,最终我们顺顺当当地回到了家⾥。
如今,我们俩都有稳定的⼯作了,⽣活已经不成什么问题。
我们最⼤的希望,就是希望两个孩⼦能够健康的成长,将来长⼤后能够回报我们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