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中比喻的赏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略有恐怖的意象作喻,符合所见景物 的特点,写出月光下树影的阴沉,表现 作者内心深处的不安。
比喻
本体 喻体
特点
11. 树色一例是阴 阴的,乍看像一团 树色 烟雾。
烟雾
12. 树缝里也漏着
一两点路灯光,没 精打采的,是渴睡
路灯光 渴睡人的眼
人的眼。
再一次写出月色与树交汇的朦胧之感。 渴睡人的眼似睁还闭,写出了路灯的黯淡。
活动二:整体设喻见匠心
细读之余,当可发现这譬喻大半浮泛,轻易,阴柔,在想象上都 不出色。也许第三句的譬喻有韵味,第八句的能够寓美于丑,算上小 小的例外吧。第九句用小提琴所奏的西洋名曲来喻极富中国韵味的荷 塘月色,很不恰当。十四个譬喻之中,竟有十三个是明喻,要用 “像”“如”“仿佛”“宛然”之类的字眼来点明“喻体”和“喻依” 的关系。在想象文学之中,明喻不一定不如隐喻,可是隐喻的手法毕 竟要曲折、含蓄一些。朱文之浅白,这也是一个原因。唯一的例外是 以睡眼状灯光的隐喻,但是并不精警,不美。”。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 三个比喻,如果删去两个,只保留一个,你认为保留哪一个?为什么?
首先看喻体的选择是否精妙,要看它是否将描写对 象的特征精准地描绘、凸显出来,是否把作者的主观 感受描摹得很清晰、形象。
按照这一标准,三个句子都表现出了荷花的特征: 明亮、若隐若现、美丽,但最后一句突出了荷花袅娜 多姿、妩媚羞涩的情态,把作者的主观感受描摹得丰 富、立体、可感,就更胜一筹。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 三个比喻,如果删去两个,只保留一个,你认为保留哪一个?为什么?
其次,看喻体和本体之间是不是有合适的距离感,既 要有陌生化程度,又要有内在关联性。一定的距离感, 决定了这一比喻是否给读者带来新奇感,而关联度则决 定了比喻的合理性。
“出浴的美人”最新奇,陌生程度高,同时又有内在的 关联,美人的“出浴”和荷花的“长出水面”易引发就 近联想,使关联性更强。
喻巧而情至
——《荷塘月色》中的比喻赏析
荷
塘
月 朱
自 清
色
活动一:单个比喻析妙处
请在《荷塘月色》中寻找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并分析妙在何处。
本体
喻体
特点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5.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6.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7.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8.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 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9.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 曲。 10.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 楞楞如鬼一般。 11.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1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特点
8. 酣眠固不可 淡云遮 少,小睡也别 蔽的月 小睡 有风味的。 色 9.如梵婀玲上 奏着的名曲。 光与影 名曲
(通感)
10.落下参差 的斑驳的黑影, 黑影 鬼 峭楞楞如鬼一 般。
朦胧而柔和
流动的光波本是无声的,但视觉上的明暗浓淡,这 种丰富和谐被转化为了听觉上的美妙的感受。小提 琴的婉转优美,搭配上名曲在节奏和韵律上的高妙 的处理,传达出来了光和影和谐统一。描绘出了一 个既具有色彩,又具有音乐美的优美境界。
比喻
本体 喻体
特点
3.微风过处,送来 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似的。 (通感)
荷香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清香
远处高楼上渺 ”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
茫的歌声
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
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
4.这时候叶子与花
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霎时传
比喻
本体
喻体
特点
1.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叶
亭亭的舞女的裙
2.白花……正如一 粒粒的明珠,又如 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
一粒粒的明珠 荷花 碧天里的星星
挺拔舒展、圆美优雅、错落灵动的 姿态,化静为动 温润透亮、洁白圆润
晶莹闪烁,动态美
刚出浴的美人 洁白纯净,一尘不染,朦胧清新
荷波
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闪电
以叶子和花的细微颤动写出荷波的轻盈 迅捷。也写出荷叶荷花轻柔妩媚、摇曳 多姿。
5.叶子本是肩并肩
密密地挨着,这便 宛然有了一道凝碧
水
的波痕。
波痕
极具动感地展现了荷叶的繁密,给读者 以宁静祥和之感,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恬 淡。
比喻
本体 喻体
特点
6.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 月光 片叶子和花上。
流水
澄澈皎洁、温润绵长。 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7. 叶子和花仿佛在 牛乳中洗过一样, 青雾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牛乳
洁白莹润
青雾
笼着轻纱的梦
写出青雾的轻盈和月夜的朦胧之美,“笼” 字描绘出青雾弥漫的场景,烘托了美好宁静
氛围。梦本来就已经是朦胧难以琢磨的,
“笼着轻纱”则更显得飘渺轻柔。
比喻
本体 喻体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 三个比喻,如果删去两个,只保留一个,你认为保留哪一个?为什么?
第三,要看在文中的语境中的上下联系,以及对作 者整体写作状态和意图的准确反映。
“刚出浴的美人”的比喻前后呼应,既照应上文中的“叶 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比喻,又自然引出后 文对江南采莲姑娘的遥想。同时,作者看荷叶荷花时联想 到年轻女性的美,凸显了他出离现实的重重挤压之后,心 灵处在“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状态中, 这个比喻也更能突显作者的写作心境。
——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
你同意余光中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①以物为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而真实地描绘出物的外在形态。
喻体 ②以事或人为喻,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事物动态变化,
比
让人感同身受。
喻
的
丰
以实喻实
富 性 本体和喻体的形态
以虚喻实
以无形喻有形
以无形喻无形
比喻
喻体
比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裙
比喻
本体 喻体
特点
11. 树色一例是阴 阴的,乍看像一团 树色 烟雾。
烟雾
12. 树缝里也漏着
一两点路灯光,没 精打采的,是渴睡
路灯光 渴睡人的眼
人的眼。
再一次写出月色与树交汇的朦胧之感。 渴睡人的眼似睁还闭,写出了路灯的黯淡。
活动二:整体设喻见匠心
细读之余,当可发现这譬喻大半浮泛,轻易,阴柔,在想象上都 不出色。也许第三句的譬喻有韵味,第八句的能够寓美于丑,算上小 小的例外吧。第九句用小提琴所奏的西洋名曲来喻极富中国韵味的荷 塘月色,很不恰当。十四个譬喻之中,竟有十三个是明喻,要用 “像”“如”“仿佛”“宛然”之类的字眼来点明“喻体”和“喻依” 的关系。在想象文学之中,明喻不一定不如隐喻,可是隐喻的手法毕 竟要曲折、含蓄一些。朱文之浅白,这也是一个原因。唯一的例外是 以睡眼状灯光的隐喻,但是并不精警,不美。”。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 三个比喻,如果删去两个,只保留一个,你认为保留哪一个?为什么?
首先看喻体的选择是否精妙,要看它是否将描写对 象的特征精准地描绘、凸显出来,是否把作者的主观 感受描摹得很清晰、形象。
按照这一标准,三个句子都表现出了荷花的特征: 明亮、若隐若现、美丽,但最后一句突出了荷花袅娜 多姿、妩媚羞涩的情态,把作者的主观感受描摹得丰 富、立体、可感,就更胜一筹。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 三个比喻,如果删去两个,只保留一个,你认为保留哪一个?为什么?
其次,看喻体和本体之间是不是有合适的距离感,既 要有陌生化程度,又要有内在关联性。一定的距离感, 决定了这一比喻是否给读者带来新奇感,而关联度则决 定了比喻的合理性。
“出浴的美人”最新奇,陌生程度高,同时又有内在的 关联,美人的“出浴”和荷花的“长出水面”易引发就 近联想,使关联性更强。
喻巧而情至
——《荷塘月色》中的比喻赏析
荷
塘
月 朱
自 清
色
活动一:单个比喻析妙处
请在《荷塘月色》中寻找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并分析妙在何处。
本体
喻体
特点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5.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6.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7.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8.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 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9.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 曲。 10.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 楞楞如鬼一般。 11.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1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特点
8. 酣眠固不可 淡云遮 少,小睡也别 蔽的月 小睡 有风味的。 色 9.如梵婀玲上 奏着的名曲。 光与影 名曲
(通感)
10.落下参差 的斑驳的黑影, 黑影 鬼 峭楞楞如鬼一 般。
朦胧而柔和
流动的光波本是无声的,但视觉上的明暗浓淡,这 种丰富和谐被转化为了听觉上的美妙的感受。小提 琴的婉转优美,搭配上名曲在节奏和韵律上的高妙 的处理,传达出来了光和影和谐统一。描绘出了一 个既具有色彩,又具有音乐美的优美境界。
比喻
本体 喻体
特点
3.微风过处,送来 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似的。 (通感)
荷香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清香
远处高楼上渺 ”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
茫的歌声
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
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
4.这时候叶子与花
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霎时传
比喻
本体
喻体
特点
1.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叶
亭亭的舞女的裙
2.白花……正如一 粒粒的明珠,又如 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
一粒粒的明珠 荷花 碧天里的星星
挺拔舒展、圆美优雅、错落灵动的 姿态,化静为动 温润透亮、洁白圆润
晶莹闪烁,动态美
刚出浴的美人 洁白纯净,一尘不染,朦胧清新
荷波
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闪电
以叶子和花的细微颤动写出荷波的轻盈 迅捷。也写出荷叶荷花轻柔妩媚、摇曳 多姿。
5.叶子本是肩并肩
密密地挨着,这便 宛然有了一道凝碧
水
的波痕。
波痕
极具动感地展现了荷叶的繁密,给读者 以宁静祥和之感,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恬 淡。
比喻
本体 喻体
特点
6.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 月光 片叶子和花上。
流水
澄澈皎洁、温润绵长。 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7. 叶子和花仿佛在 牛乳中洗过一样, 青雾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牛乳
洁白莹润
青雾
笼着轻纱的梦
写出青雾的轻盈和月夜的朦胧之美,“笼” 字描绘出青雾弥漫的场景,烘托了美好宁静
氛围。梦本来就已经是朦胧难以琢磨的,
“笼着轻纱”则更显得飘渺轻柔。
比喻
本体 喻体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 三个比喻,如果删去两个,只保留一个,你认为保留哪一个?为什么?
第三,要看在文中的语境中的上下联系,以及对作 者整体写作状态和意图的准确反映。
“刚出浴的美人”的比喻前后呼应,既照应上文中的“叶 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比喻,又自然引出后 文对江南采莲姑娘的遥想。同时,作者看荷叶荷花时联想 到年轻女性的美,凸显了他出离现实的重重挤压之后,心 灵处在“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状态中, 这个比喻也更能突显作者的写作心境。
——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
你同意余光中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①以物为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而真实地描绘出物的外在形态。
喻体 ②以事或人为喻,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事物动态变化,
比
让人感同身受。
喻
的
丰
以实喻实
富 性 本体和喻体的形态
以虚喻实
以无形喻有形
以无形喻无形
比喻
喻体
比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