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A.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北京大学。
一时间,北大成为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B.微信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像百度一样,具备高效的流量分发能力,也不可能把朋友圈变成集贸市场,微信电商一开始就没有中心化的可能。
C.12月9日至11日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
这已是中央连续第四年将经济工作定调为“稳中求进”。
D.青年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更是我国人才资源中的生力军。
答案:B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以删除“既是”“又是”;C项,主语混乱,改为“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D项,语序不当,“不仅”“更”后的内容互换,使其构成递进关系的复句。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________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________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________感身体上之苦痛。
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________于身体有益。
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苛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A.然且必而 B.且而于之C.且然必而 D.然苟而且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后面的“更何足以感人”可知,此处应该用“且”表递进;第二空,表转折,所以可用“而”“然”;第三空,根据前面的“毫无娱乐之事”可知,这里可用“必”表肯定;第四空,前面的“庶于道德无亏”与后面的“于身体有益”表并列,可以用“而”“且”。
综合考虑,选择C。
6.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蔡元培有一句名言:“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________。
蔡元培一度也是个激进分子,制造炸药,组织暗杀团,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温和的教育和文化启蒙。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作业(十一)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业水平层次A]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指摘.(zhāi)数载.(zài)殷.勤(yīn) 孜.孜求学(zī)B.商榷.(què) 会晤.(wù)聘.请(pìnɡ) 道义相勖.(xù)C.提携.(xié) 肄.业(yì)造诣.(yì) 砥.砺德行(dǐ)D.敷衍.(yǎn) 切磋.(cuō)弭.谤(mǐ) 能裨.实用(pí)【解析】A项,“载”应读zǎi;B项,“聘”应读pìn;D项,“裨”应读bì。
【答案】 C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怡误自趋正轨根基深固以诚相待B.详悉道德沦丧无动于衷旁稽博采C.提携细微末节光阴虚渡力矫颓俗D.卓绝大相背弛精旨奥义潦草塞责【解析】A项,怡-贻,C项,渡-度,D项,弛-驰。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士别三日,________,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2)在许多人还徘徊在是否废止忠君、尊孔、尚武、尚实,还有待________时,蔡先生的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使北大呈现一派生机。
(3)试验既终,书籍________,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
A.另眼相待商量置之不理B.刮目相见商榷置之不理C.刮目相见商榷束之高阁D.另眼相待商量束之高阁【解析】另眼相待: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
表示特别照顾、优待。
刮目相见:指去掉旧框子,换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
商榷:意思与商量相近,但用在正式和官方场合。
此处用“商榷”更显庄重。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去理睬,不去照顾。
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至2018版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的学问。
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
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
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
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他开宗明义,明确“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不是人们升官发财的阶梯。
关注知识,砥砺德行,提高素质和修养,互敬互爱、互相劝勉,“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他为北大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他就是蔡元培。
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我流出的汗水能赢得桃李芬芳;我梦想我呕沥的心血能育出参天栋梁。
我梦想我思考的大脑能化作你雅典娜式的智囊,在牛津,在哈佛,在联合国的讲台上,我能听到你洪亮的声响。
我梦想我火红的心脏,化作你宙斯高擎的火炬,在黑夜,在荒岛,在遥远的星球上,我能感受到你耀眼的光亮。
我梦想我坚实的臂膀,化作你丘比特手中的神箭,在寰宇,在非洲,在自由女神像前,我能看到你托尔斯泰般的施舍和毕加索式的祈望。
在美国,我们会神往那无与伦比的自由女神像,蓝天白云下,和平鸽在自由地飞翔,碧波绿水前,花团锦簇中,四十多年前有一个黑人也在放飞自己的梦想。
他就是马丁·路德·金!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作自己的终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一个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
如此胸襟,当今世界,能有几人?我想我们应该先去看看马克思的墓地,向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奉献我们的敬意,碑身上的马克思,目光深邃,凝视远方。
这里绿树葱茏,幽静肃穆,和伟人生前的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恰形成鲜明的对比。
100多年前,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就是在这里,恩格斯发表了一篇闻名世界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肄.业()②弭.谤()③敷.衍()④砥砺.() ⑤切磋.() ⑥相勖.()(2)多音字①轴⎩⎪⎨⎪⎧ 轴.心( )压轴.( ) ②裨⎩⎪⎨⎪⎧裨.益( )裨.将( )③稽⎩⎪⎨⎪⎧ 稽.查( )稽.首( ) ④薄⎩⎪⎨⎪⎧ 厚薄.( )薄.弱( )薄.荷(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勖( )帽( ) (2)⎩⎪⎨⎪⎧ 傍( )谤( )(3)⎩⎪⎨⎪⎧ 励( )砺( ) (4)⎩⎪⎨⎪⎧ 搓()磋( )二、词语积累理解运用(1)提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敷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干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营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肄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士别三日,刮目相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容有底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终南捷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姑不具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束之高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责无旁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下列加点熟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答案
到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课目的】1.联合讲解,疏导词句,读懂文章粗心。
2.认识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目标和巨大贡献。
3.联合本文构造,认识演讲辞中心突出,有条有理的特色。
4.领会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育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教课重难点】1.联合本文构造,认识演讲词中心突出,有条有理的特色。
2.领会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育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朝思暮想的高等学府,今日我们跟从蔡元培先生走进北京大学,了解这所百年名校的前生此生。
二、作者简介蔡元培( 1868—1940 )字卿鹤,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定者。
1917-1928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任职期间,决心改革,使北大相貌面目一新。
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间模范”。
蔡元培提倡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踊跃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
踊跃倡议并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目标。
三、演讲背景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 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
“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所有被取销,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存。
1911 年,“辛亥革命”颠覆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 年 5 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王孙公子,他们来上学时,有许多人还带着听差。
这些人上学不过为了升官发达,对研究学识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法混资历、找靠山。
1917 年1 月 9 日,蔡元培到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主持开学典礼,发布了这篇有名的演说。
四、演讲辞1.定义: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
2.演讲辞该如何写才能在演讲时获得优异的成效?即演讲辞有如何的特色?可说性、可听性:演讲是用口讲的,是讲给听众听的,所以语言要平常易懂、出色形象、尽量口语化——这样才能吸引听众。
假如语言乏味无味,听众很快会打呼噜的。
针对性:演讲要面对好多听众,而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的,所以演讲必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怀的、想听的东西。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答案.docx
市第二学校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 :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时:4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2、按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 概括要点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学习重点】1.疏通字词,读懂文章大意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难点】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知识】(一)演讲稿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容和形式的规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容和形式。
演讲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辞的特点有:①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
②中心要突出,思路要清晰。
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
③演说辞要富于感情,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
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口训人,也不能哗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④语言要通俗,尽量口语化。
⑤必须有涵、有思想,让人听了有收获。
(二)作者简介蔡元培( 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人。
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
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 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 年。
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毛泽东赞扬他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必修2教师用书: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含答案 精品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问、做官、做人1.“做人、做学问”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其中,做人是目标,是一种素质要求;做学问是基础,是一种知识要求。
2.温家宝同志在浙江大学看望慰问广大师生时,勉励同学们务实求学,不求虚名。
他叮嘱想从政的学生们“要做事不要做官”。
“要做事不要做官”,这不仅仅是对想从政的大学生的劝诫,更是对那些一门心思跑官、要官、当官,只想做官不想做事的为官者的当头棒喝。
“要做事不要做官”,这里说的“官”,并不单指官位,而是指领导的官僚思想、官僚意识、官僚作风。
一些人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千方百计谋官位,谋到官位不做实事,而是当官做老爷,高居老百姓之上,甚至贪污腐败,祸害一方。
他们所做的事,败坏了党的名誉,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谋私利,图虚名。
3.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讲起一件发生在北大的真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学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他看见一位老人走过来,就迎上去说:“您能帮我看一下行李吗?”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那位学子就得以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
过了一个多小时,年轻人回来看见老人仍在原地看着他的行李。
年轻人大为感动,深深谢过,老人就离开了。
开学典礼上,当主持人一一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校领导时,年轻人惊讶地发现:那天给自己看行李的人,竟然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
年轻人在强烈的震撼中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中国民主革命家、现代教育家。
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字鹤卿,号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
浙江绍兴人。
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训练落实新人教必修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塞(sāi)责贻.(yí)误孜孜.(zī)以求B.商榷.(què) 弭.(mǐ)谤鲜.(xiān)为人知C.当轴.(zhóu) 相勖.(xù) 大有裨.(pì)益D.訾詈.(lì) 敷衍.(yǎn) 有案可稽.(jī)【解析】A项的“塞”应读为“sè”,B项的“鲜”应读为“xiǎn”,C项的“裨”应读为“bì”。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肄业:就学)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
B.二曰砥砺..(砥砺:培养)德行。
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商榷:商讨)可也。
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详悉:详细知道)。
【解析】应为“磨炼”。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宗旨既定,自趋________。
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________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③士别三日,________,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④________铺张浪费,我们必须坚决制止。
A.正轨敷衍另眼相看关于B.正规应付刮目相见对于C.正规应付另眼相看关于D.正轨敷衍刮目相见对于【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是( )A.有些人把入党看作做官的终南捷径....,这种思想和共产主义是毫不相干的。
B.我为这事花了很多精力,虽然没办好,却问心无愧....。
C.面对这种混乱腐败的现状,我们能够无动于衷....吗?D.小张帮助李老师把东西搬上七楼,这是小张责无旁贷....的责任。
【解析】因为“责无旁贷”的意思是“责任不可推卸,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教案: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从演讲词的要求导入学习内容,预习强调字词的理解,进而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重点分析三点要求在当时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针对现实的演讲词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所在。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就会生出无限的向往与仰慕之情。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情形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90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二、走近作者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先号民友,后改孑民。
他是一个清末的进士,他又是一个真诚的民主主义者。
他旧学深沉,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却又有着明确的开放思想。
1912年他曾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担任过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
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来“三不主义”──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
1916年在法国游学,接教育部电,让他就任北京大学的校长。
1917年开始担任北大校长。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影响世界历史百人名单”中,排在孔子、孟子、孙中山、毛泽东之后,是中国第五人。
学案1: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预习提示蔡元培先生(1868—1940),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51岁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
本文是先生的就任演说。
在这篇著名的演讲里,蔡先生对在校大学生乃至所有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勉励他们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尊师爱友,以民族兴亡为己任,把自己塑造成栋梁之才。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
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后来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蔡元培先生在演说中表现出来的人品和他对青年学子的教导,对我们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学习这篇文章,重在两点:(1)从探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入手,理解文章深刻丰富的内涵。
(2)从探究蔡元培的人格入手,读文又读人。
透过演讲词的语言,深入体会蔡先生的人格魅力,从中受到感动,受到启发,以求真读书,读真书。
课文解读五年前,严几道①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②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①严几道:即严复,1853—1940年,几道是他的字,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
②预科:当时北大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
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先为三年,后改两年,毕业后可免试升入本科。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①,况时阅数载②,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③,请更④以三事为诸君告:(①士别三日,刮目相见:见,原为“待”,又写作“看”,语出《三国志》。
吴国将领吕蒙,很有军事才能,但文化水平低,后来在孙权的启发下,刻苦学习。
2017_2018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7090412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人生如行路,每个人都是这条路上的行者,不停地跋山涉水。
在起伏不平、曲折多变的旅程中,多元的生活、激烈的竞争、动人的诱惑,有时慷慨地馈赠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机会;但也有时,在这些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美景”之下,可能潜藏着一个个或深或浅的“陷阱”,隐伏着一些或大或小的危机。
在人生“苦旅”中,我们专心“走路”而不“观景”,放下心中的舍与不舍,坦然接受生活馈赠的一切。
美北京大学演说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字体赏美文孤独的蔡元培(节选)余杰在北大未名湖畔一个幽暗的角落里,有一尊半身的铜像屹立在青松之间。
这里是北大的一方净土。
他守护着这方净土,一如他生前。
他注视着这些孩子,一如他生前。
他勉励着这群老师,一如他生前。
而他孤独的身影,在历史发黄的书页里,拖得很长很长。
他就是北大的老校长蔡元培。
在他之前之后,北大的校长走马灯似的轮转了多少人,个个是英才俊杰,但是只要一提起北大校长,让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蔡元培校长,也只有蔡元培校长。
正如编辑《追忆蔡元培》一书的北大学子郑勇所说:“未名湖畔丛树幽林间,蔡元培塑像谦和地独守一片净土,引领着每次瞻拜每次肃然起敬的目光;而在北大昔日的历史传统和今日的格局气象中,蔡元培更内化为一种象征与启示。
无论岁月的尘埃如何起落飞扬,黯淡了多少偶像的色彩,无论时间的流水如何一去不返,动摇了多少权威的根基,既非权威亦非偶像的蔡先生却不减风神依旧,因为有后来者‘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碑’(林语堂《想念蔡元培先生》)。
”耐人寻味的是,北大校庆期间,几乎所有的纪念蔡元培的活动都由民间发起:北大纽约校友会郑重通过决议,建议将蔡元培先生暂居香港的陵墓迁回北大;也有校友建议将北大红楼的孑民纪念馆定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有北大毕业生创办的北京国林风图书中心举办蔡元培专题讲座……而最隆重的则是北大师生自编自演的话剧《蔡元培》。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的活动。
由几位退休的老教授发起,无数的同学汇聚起来。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27116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知识概览·【作品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25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弃官离京南归,开始投身教育。
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7年至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革新北大,提倡科学与民主,提倡学术自由,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他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实践家。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主要作品:《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文选》等。
演讲辞又叫讲演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在内容上,演讲辞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理;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理,同时兼用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晰,要言不烦。
其特点如下:第一,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
它是用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所以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可讲为前提。
第三,鼓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
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
【重点理解】1.如何理解文中“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这句话的含意?【答案】这句话是针对黑暗的社会风气而言的。
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丧失,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很少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
这也是作者寄希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能自己洁身自好,还要能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2.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的含意?【答案】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01710201158
而其关于校友关系的论述,关于爱国的态度,关于艰苦朴素等观点对于我们来
说,哪怕是在今天,也都是十分具有价值的。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办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
师;造就人才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人才;要有俭朴好学的作风;要立足本 职,致力学术,造就有用人才,将来为国家服务。这四个要求都是根据现实情 况,针对清华所抱的希望,同时也是对所有大学提出更高的办学理念,对其他 大学也有着借鉴意义。由这几个方面的理念,可以看出作者梅贻琦出任清华校
新知识。那就更需要从手脑并用的劳动中,改造事物,分析事物,综合事物,
才能得出关于事物的一些新知识。”他主张“灵活使用课本”,反对把“课本 神圣化,使学生都不用脑”,如果“师生都成为课本的审查者和编辑者”, “学习的成就就必然是可惊的”。此外,他还很注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 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少而精等。
四、清华向来有一种俭朴好学的风气,这种良好的校风,我希望今后仍然 保持着。清华从前在外界有一个贵族学校的名声,但是这是外界不明真相的结
果,实际的清华,是非常俭朴的。从前清华的学生,只有少数的学生,是富家
子弟,而大多数的学生,却都是非常俭朴的。平日在校,多是布衣布服、棉布 鞋,毫无纨绔习气。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这种良好的校风。
3.本文在结构方面又有什么特点?根据演讲辞的特点分析。 我的见解: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因为演讲的时间有限,所以整篇文
章只能设定一个中心点。而且中心思想要突出。本文就是围绕如何做才能成为
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 总结话题。全篇结构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向学、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文凭的学生,现在这样的学生更多: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宗旨: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答案】D
6.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另写一句话,要注意句中加点的字。
例句: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塞(sāi)责贻(yí)误 孜孜(zī)以求
B.商榷(què)弭(mǐ)谤鲜(xiān)为人知
C.当轴(zhóu)相勖(xù)大有裨(pì)益
D.訾詈(lì)敷衍(yǎn)有案可稽(jī)
【解析】A项的“塞”应读为“sè”,B项的“鲜”应读为“xiǎn”,C项的“裨”应读为“bì”。
B.因患病住当前学术界急功近利甚至违背科学道德、弄虚作假事件屡有发生,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独立机构负责调查处理。
D.地面上的罗马废墟,即使仅存断墙残柱,通常也有种雕塑般的残缺美,甚至比完整的建筑物更能引发人们对时间和历史的深沉思索。
【解析】A.滥用否定词,意思表达反了。B.“因患病住院”指代不明。C.“针对”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发生”后加“的现象”。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宗旨既定,自趋________。
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________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③士别三日,________,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答案】 恳切告诫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珍惜大好光阴,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奠定基础。
9.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请你探究一下,产生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面对这种混乱腐败的现状,我们能够无动于衷吗?
D.小张帮助李老师把东西搬上七楼,这是小张责无旁贷的责任。
【解析】 因为“责无旁贷”的意思是“责任不可推卸,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句中的“小张帮助李老师把东西搬上七楼”不是小张应尽的责任。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接受调查的领导干部中,竟有27%的人没有系统学习过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谁能否认这不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呢?
④________铺张浪费,我们必须坚决制止。
A.正轨 敷衍 另眼相看 关于
B.正规 应付 刮目相见 对于
C.正规 应付 另眼相看 关于
D.正轨 敷衍 刮目相见 对于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是()
A.有些人把入党看作做官的终南捷径,这种思想和共产主义是毫不相干的。
B.我为这事花了很多精力,虽然没办好,却问心无愧。
8.根据文章的主旨,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和感情。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个学生苟不好好去学习,则必不能为将来的道路铺就坦途,则必不能为建设美好的明天积蓄力量。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节选)
蔡元培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为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有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而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肄业:就学)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
B.二曰砥砺(砥砺:培养)德行。
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商榷:商讨)可也。
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详悉:详细知道)。
【解析】 应为“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