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
应用
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
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岔河中心小学王泽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改变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教学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这样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呢本人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创设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教师用课件动画演示一个戴着不对称眼镜的学生走进教室,全班学生大笑。

教师故作不解:“大家为什么笑”生甲:“这个同学的眼镜怎么一边大一边小啊”教师问:“那么这位先生应该戴一副什么样的眼镜”生乙说:“应该戴一副两边镜片一样大的。

”教师说:“你说的真对,生活中的许多物体,一般来说,对称的比较美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

这样以日常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新课,寻找生活当中的数学设计,通过多
媒体进行讲解还能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激发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动态演示,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中,我制作了有动画效果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同时明白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只是图形的大小变了,图形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

通过演示,学生还明白了是按照一定的比对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的,而且只是对图形的边进行放大与缩小。

再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三角形的底、高、顶点、边、角,来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三角形的实物的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再通过移动、拼合等一系列过程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乘高除以2”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分层练习,巩固新知,提高效果。

我在练习巩固时,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黑板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

同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当学生感觉枯燥时,我就运用电脑课件出示了一道“阿凡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一天,地主给阿凡提一条16米的篱笆,要把占地面积18平方米的羊群圈住,阿凡提算出了篱笆围成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结果都不够。

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

这样就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集中地解决了该题。

并通过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练习来巩固新知,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视野
《数学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学生必须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
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搜集有关数据,学生汇报了: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南极的最低温度,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这样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总之,只有善于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思考,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还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素质实施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