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抗日神兵雁翎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持人:高宏然
抗日战争时期,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由渔民和农民组成的敌后抗战雁翎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高举抗日救国大旗,机智勇敢地与日军展开了水上游击战,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冀中抗日武装力量。

雁翎队创建的历史背景
1937年底,日军侵占华北平原,曾先后5次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围剿”,大肆屠杀白洋淀淀区人民。

1938年夏天,日军一千多人从徐水、雄县、保定市区向新安进军,驻扎在新安城北。

1939年2月25日,日军占领了新安城,驻新安的日军不断对水、陆各主要村镇进行“扫荡”和“清乡”,敌人公开收买汉奸、叛徒,成立“维持会”“新民会”。

当时白洋淀有62个村庄,为了达到长期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日军在38个村庄修建了岗楼和据点,到处成立伪组织,扩充伪军,推行保甲制。

安新县于1938年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下辖5个区,其中第三区抗日民主政府管辖白洋淀几十个村庄。

1939年秋,日军以“献铜、献铁”为由,强迫当地猎户交出土枪土炮,这对以渔猎为生的猎户来说,等于掐断了他们的生命线。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安新县三区区委书记徐建、区长李刚义赶到大张庄村,召集这一带的猎户开会,揭露敌人收缴猎枪的阴谋,动员猎户们组织起来,共同抗敌。

会后有30多人报名参加水上游击队,还凑了20副鹰排(小船)、40支“大抬杆”(一种土造火枪)。

为防止浪花打湿枪膛内的火药,他们在枪口堵上雁毛,在信口(点火处)插上一根雁翎。

为此时任县委书记侯卓夫将这支在白洋淀苇塘中坚持战斗的游击队命名为雁翎队,队长陈万,副队长邓如意,指导员赵鑫,侦察员赵波。

水上歼敌的游击典范
雁翎队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并发展壮大的。

1939年秋,雁翎队按照安新县委的指示,在下张庄和下赵庄之间的苇塘里,打汽船首战告捷,雁翎队无一人伤亡,打死敌人20多人。

战斗结束后,在寨南村召开的庆功大会上,县委给予雁翎队嘉奖。

雁翎队第一仗旗开得胜,大大鼓舞了队员们的杀敌勇气,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和必胜信心。

1940年,安新、新安两县合并为安新县,贾特
雁翎队在荷花淀集会
2024年 第04期 下 / 总第975期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