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召集制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外来参会人员参照执行。
五、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会议跟踪与落实
1.责任人执行:会议决议的责任人应按照决议要求,按时完成相关工作。
2.进度反馈:会议召集人应定期收集会议决议的执行进度,并向相关人员汇报。
3.跟踪监督:会议召集人应对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决议得到有效落实。
五、会议总结
1.会议效果评估:会议结束后,会议召集人应组织对会议效果的评估,了解会议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会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
一、会议筹备
1.确定会议议题:会议召集人应提前收集议题,明确会议目的,确保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制定会议议程:根据收集到的议题,制定会议议程,明确会议讨论的顺序和每个议题的预计时间。
3.通知参会人员:会议召集人应在会议召开前,将会议议程、时间、地点等信息通知参会人员,并要求回复确认。
2.责任人需定期向会议召集人汇报工作进展,确保决议按计划推进。
3.对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责任人应及时上报,并寻求解决方案。
四、执行结果的评估与反馈
1.会议召集人应定期组织对会议决议执行结果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完成情况、效果和影响等。
2.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和参会人员,对执行效果好的予以表扬,对未达标的进行分析和改进。
2.改进措施:针对会议评估结果,会议召集人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后续会议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章会议纪要的跟踪落实
一、会议纪要的发布与传达
1.会议纪要应在会议结束后尽快完成整理,并由会议主持人审核批准。
2.会议纪要应以书面形式发布,通过电子邮件、企业内部通讯平台等方式传达给所有参会人员及相关部门。
3.对于重要会议纪要,应确保相关人员收到并阅读,必要时可采取口头通知或面对面传达的方式。
二、决议执行责任分配
1.会议纪要中应明确每项决议的责任人,确保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执行主体。
2.责任人应清楚了解决议内容、执行标准和完成时限,并对执行结果负责。
三、执行进度监控
1.会议召集人应建立会议决议执行进度监控机制,定期检查决议执行情况。
2.预约人员有权对会议室的服务和设施提出意见和建议,行政部门应认真听取并及时改进。
3.定期对会议室使用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提高会议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章附则
一、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行政管理部所有。
二、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变更,将另行通知。
三、各部门应依据本制度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行政管理部备案。
2.确定会议时间、地点:会议召集人应充分考虑参会人员的安排,合理确定会议时间和地点。
3.发送会议通知:会议召集人应在会议召开前,将会议时间、地点、议题等内容通知参会人员。
4.会议资料准备:会议召集人应组织相关人员准备会议所需资料,并在会议召开前送达参会人员。
四、参会人员要求
1.会议召集人应确保参会人员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和决策能力。
1.会议召集人应结合会议纪要的跟踪落实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会议管理制度。
2.定期对会议纪要的发布、执行、反馈等环节进行回顾,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以提高会议管理效率和效果。
第四章会议室管理规定
一、会议室预订
1.会议室预订采用预约制度,由会议召集人或指定人员提前向行政部门预订。
2.预订时应提供会议时间、参会人数、会议类型等信息,以便行政部门合理安排会议室资源。
3.行政部门应及时更新会议室使用情况,确保会议室预订的透明化和公平性。
二、会议室配置
1.会议室应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如投影仪、白板、音响系统等,以满足不同类型会议的需求。
2.行政部门应定期检查会议室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新或维修损坏的设备。
3.会议室布局应根据会议类型进行调整,以提供舒适、便捷的会议环境。
二、会议召集范围
1.公司级会议: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年度总结会等,由公司高层领导召集。
2.部门级会议:包括部门例会、专题协调会等,由各部门负责人召集。
3.项目级会议:包括项目启动会、项目进度会等,由项目负责人召集。
三、会议召集程序
1.提交会议议题:会议召集人应根据会议性质和议题,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征集议题。
4.准备会议资料:会议召集人应组织相关人员准备会议所需资料,包括议题背景、分析报告、方案建议等,并于会议前送达参会人员。
二、会议召开
1.会议签到:会议开始前,由专人负责参会人员的签到工作,确保会议出席情况的真实性。
2.会议主持人:会议主持人应按照议程主持会议,确保会议有序进行。
3.讨论议题:会议主持人引导参会人员就议题进行充分讨论,鼓励发表意见和建议。
3.行政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会议期间的安全生产。
五、会议室维护与保洁
1.行政部门应定期对会议室进行保洁,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卫生。
2.对于会议室内设施的维护,应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确保会议室的正常使用。
3.鼓励节约使用会议室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六、会议室预约与服务反馈
1.行政部门应设立会议室预约服务热线,为预约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
会议召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会议召集原则
1.及时性原则:会议召集应确保议题处理的及时性,对于紧急或重大事项,召集人应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召开会议。
2.权限原则:会议召集人应具备相应的权限,确保会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必要性原则:会议召集应充分考虑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关联性,避免频繁召开无效、重复的会议。
3.对于未按期完成的决议,应查明原因,制定补救措施,并重新设定完成时限。
五、会议纪要的归档与管理
1.会议纪要应作为公司重要文件进行归档,以备后续查询和使用。
2.归档的会议纪要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规则进行管理,便于检索和追溯。
3.对于涉及公司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会议纪要,应严格按照保密规定进行管理。
六、持续改进
4.形成决议:会议主持人根据讨论情况,组织参会人员形成决议,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三、会议记录
1.会议纪要:会议记录人应对会议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议题讨论、决议内容、参会人员发言等。
2.会议纪要审核:会议纪要完成后,由会议主持人审核,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发布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经过审核后,应及时发送给参会人员,以便了解会议内容和决议。
三、会议室使用规范
1.会议召开前,参会人员应按时到场,遵守会议纪律,保持会议室整洁。
2.会议期间,禁止在会议室吸烟、进食或进行与会议无关的活动。
3.会议结束后,参会人员应将座椅归位、关闭设备、清理垃圾,确保会议室恢复原状。
四、会议室安全管理
1.会议室使用期间,应确保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完好。
2.会议室内的电器设备应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严禁私拉乱接电源线。
2.参会人员应按时参加或请假,未能参加的应委托相关人员代为参加。
3.参会人员应遵守会议纪律,积极参与讨论,并对会议决议负责。
五、会议召集记录
会议召集人应对会议的召开情况进行记录,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讨论议题、决议等内容,以备查阅。
六、会议召集监督
会议召集人应加强对会议召集过程的监督,确保会议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对于违反会议召集规定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并追究责任。
五、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会议跟踪与落实
1.责任人执行:会议决议的责任人应按照决议要求,按时完成相关工作。
2.进度反馈:会议召集人应定期收集会议决议的执行进度,并向相关人员汇报。
3.跟踪监督:会议召集人应对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决议得到有效落实。
五、会议总结
1.会议效果评估:会议结束后,会议召集人应组织对会议效果的评估,了解会议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会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
一、会议筹备
1.确定会议议题:会议召集人应提前收集议题,明确会议目的,确保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制定会议议程:根据收集到的议题,制定会议议程,明确会议讨论的顺序和每个议题的预计时间。
3.通知参会人员:会议召集人应在会议召开前,将会议议程、时间、地点等信息通知参会人员,并要求回复确认。
2.责任人需定期向会议召集人汇报工作进展,确保决议按计划推进。
3.对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责任人应及时上报,并寻求解决方案。
四、执行结果的评估与反馈
1.会议召集人应定期组织对会议决议执行结果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完成情况、效果和影响等。
2.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和参会人员,对执行效果好的予以表扬,对未达标的进行分析和改进。
2.改进措施:针对会议评估结果,会议召集人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后续会议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章会议纪要的跟踪落实
一、会议纪要的发布与传达
1.会议纪要应在会议结束后尽快完成整理,并由会议主持人审核批准。
2.会议纪要应以书面形式发布,通过电子邮件、企业内部通讯平台等方式传达给所有参会人员及相关部门。
3.对于重要会议纪要,应确保相关人员收到并阅读,必要时可采取口头通知或面对面传达的方式。
二、决议执行责任分配
1.会议纪要中应明确每项决议的责任人,确保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执行主体。
2.责任人应清楚了解决议内容、执行标准和完成时限,并对执行结果负责。
三、执行进度监控
1.会议召集人应建立会议决议执行进度监控机制,定期检查决议执行情况。
2.预约人员有权对会议室的服务和设施提出意见和建议,行政部门应认真听取并及时改进。
3.定期对会议室使用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提高会议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章附则
一、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行政管理部所有。
二、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变更,将另行通知。
三、各部门应依据本制度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行政管理部备案。
2.确定会议时间、地点:会议召集人应充分考虑参会人员的安排,合理确定会议时间和地点。
3.发送会议通知:会议召集人应在会议召开前,将会议时间、地点、议题等内容通知参会人员。
4.会议资料准备:会议召集人应组织相关人员准备会议所需资料,并在会议召开前送达参会人员。
四、参会人员要求
1.会议召集人应确保参会人员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和决策能力。
1.会议召集人应结合会议纪要的跟踪落实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会议管理制度。
2.定期对会议纪要的发布、执行、反馈等环节进行回顾,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以提高会议管理效率和效果。
第四章会议室管理规定
一、会议室预订
1.会议室预订采用预约制度,由会议召集人或指定人员提前向行政部门预订。
2.预订时应提供会议时间、参会人数、会议类型等信息,以便行政部门合理安排会议室资源。
3.行政部门应及时更新会议室使用情况,确保会议室预订的透明化和公平性。
二、会议室配置
1.会议室应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如投影仪、白板、音响系统等,以满足不同类型会议的需求。
2.行政部门应定期检查会议室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新或维修损坏的设备。
3.会议室布局应根据会议类型进行调整,以提供舒适、便捷的会议环境。
二、会议召集范围
1.公司级会议: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年度总结会等,由公司高层领导召集。
2.部门级会议:包括部门例会、专题协调会等,由各部门负责人召集。
3.项目级会议:包括项目启动会、项目进度会等,由项目负责人召集。
三、会议召集程序
1.提交会议议题:会议召集人应根据会议性质和议题,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征集议题。
4.准备会议资料:会议召集人应组织相关人员准备会议所需资料,包括议题背景、分析报告、方案建议等,并于会议前送达参会人员。
二、会议召开
1.会议签到:会议开始前,由专人负责参会人员的签到工作,确保会议出席情况的真实性。
2.会议主持人:会议主持人应按照议程主持会议,确保会议有序进行。
3.讨论议题:会议主持人引导参会人员就议题进行充分讨论,鼓励发表意见和建议。
3.行政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会议期间的安全生产。
五、会议室维护与保洁
1.行政部门应定期对会议室进行保洁,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卫生。
2.对于会议室内设施的维护,应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确保会议室的正常使用。
3.鼓励节约使用会议室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六、会议室预约与服务反馈
1.行政部门应设立会议室预约服务热线,为预约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
会议召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会议召集原则
1.及时性原则:会议召集应确保议题处理的及时性,对于紧急或重大事项,召集人应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召开会议。
2.权限原则:会议召集人应具备相应的权限,确保会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必要性原则:会议召集应充分考虑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关联性,避免频繁召开无效、重复的会议。
3.对于未按期完成的决议,应查明原因,制定补救措施,并重新设定完成时限。
五、会议纪要的归档与管理
1.会议纪要应作为公司重要文件进行归档,以备后续查询和使用。
2.归档的会议纪要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规则进行管理,便于检索和追溯。
3.对于涉及公司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会议纪要,应严格按照保密规定进行管理。
六、持续改进
4.形成决议:会议主持人根据讨论情况,组织参会人员形成决议,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三、会议记录
1.会议纪要:会议记录人应对会议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议题讨论、决议内容、参会人员发言等。
2.会议纪要审核:会议纪要完成后,由会议主持人审核,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发布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经过审核后,应及时发送给参会人员,以便了解会议内容和决议。
三、会议室使用规范
1.会议召开前,参会人员应按时到场,遵守会议纪律,保持会议室整洁。
2.会议期间,禁止在会议室吸烟、进食或进行与会议无关的活动。
3.会议结束后,参会人员应将座椅归位、关闭设备、清理垃圾,确保会议室恢复原状。
四、会议室安全管理
1.会议室使用期间,应确保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完好。
2.会议室内的电器设备应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严禁私拉乱接电源线。
2.参会人员应按时参加或请假,未能参加的应委托相关人员代为参加。
3.参会人员应遵守会议纪律,积极参与讨论,并对会议决议负责。
五、会议召集记录
会议召集人应对会议的召开情况进行记录,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讨论议题、决议等内容,以备查阅。
六、会议召集监督
会议召集人应加强对会议召集过程的监督,确保会议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对于违反会议召集规定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并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