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24-2025学年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题08:课内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4七年级上·河南商丘·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1.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2)尊君在不( )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
32.指出上文中“尊君”“家君”的意思
(1)尊君:
(2)家君:
33.翻译下列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俄而雪骤( )
(2)公欣然曰( )
(3)白雪纷纷何所似(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未若柳絮因风起。
18.“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话主要运用了那两种描写方法?
19.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文章大意。
(23-24七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C.饭疏食,饮水D.学而时习之
14.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句是在突出颜回生活的艰苦。
B.“温故而知新”强调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2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期日中( )
(2)太丘舍去( )
(3)下车引之( )
(4)元方入门不顾(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元方入门不顾。
2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23.你认为元方是怎样一个孩子?
(23-24七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34.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23-24七年级上·湖北十堰·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太丘舍去去:(2)门外戏戏:
(3)相委而去相:(4)元方入门不顾顾:
4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期日中。
(2)元方入门不顾。
4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
45.读了原文,你知道元方在修身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46.选文重在以元方的做法告诫后来人做人做事要合乎道义。你认为元方在哪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8.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博学而笃志( )
39.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春秋》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在做学问中,孔子十分重视按时温习,提倡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流切磋;在做人上,孔子主张勤于自省,提高修养。
C.在人的精神建构和物质追求的问题上,孔子十分赞赏人们对充实精神世界和高尚品德修养的追求,反对人们追求物质生活。
D.孔子认为做学问时,只是追求懂得知识是不够的,如果能在做学问时能以研究学问为乐,才会获得恒久。
(2)俄而俄而:
(3)差可拟差:拟:
(4)未若未若:
5.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白雪纷纷何所似?
6.文中“公大笑乐”,请你说说谢太傅笑的原因是什么。
7.你认为“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20-21七年级上·陕西西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B.在做学问中,孔子十分重视按时温习,提倡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流切磋;在做人上,孔子主张勤于自省,提高修养。
C.在人的精神建构和物质追求的问题上,孔子十分赞赏人们对充实精神世界和高尚品德修养的追求,反对人们追求物质生活。
D.孔子认为做学问时,只是追求懂得知识是不够的,如果能在做学问时能以研究学问为乐,才会获得恒久的动力,学有所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俄而雪骤( )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而:连词,表转折
B.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C.可以为师矣/以:可以
D.逝者如斯夫/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感叹。
28.下列对节选语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节选的语段中,孔子分别从做学问和修德行两个方面谈到了自己的见解,反映出他对进德修业的重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1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11.文中两个关于雪的比喻,你更喜欢哪一个?简要说说理由。
(23-24七年级上·天津河东·期中)阅读《论语》十二章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24-2025学年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题08:课内文言文阅读
(24-25七年级上·天津红桥·期中)根据《论语》十二章的相关内容,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C.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体现了其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明即使是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也应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23-24七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说:
(2)人不知而不愠愠:
(3)思而不学则殆殆:
36.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7.从选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启示?
(23-24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4-25七年级上·湖北宜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内集内集:
29.将节选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0.根据选段,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3-24七年级上·广东揭阳·期中)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 )
(3)俄而雪骤( )(4)撒盐空中差可拟( )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时:时常)B.为人谋而不忠乎(忠:忠诚)
C.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D.人不堪其忧(堪:能够)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传不习乎
A.温故而知新B.一箪食,一瓢饮
A.人不知而不愠愠:恼怒B.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心力
C.饭疏食,饮水饭:吃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乐趣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A.温故而知新
B.学而不思则罔
C.学而时习之
D.博学而笃志
3.下列对节选语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节选的语段中,孔子分别从做学问和修德行两个方面谈到了自己的见解,反映出他对进德修业的重视。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择善而从等。
41.结合选文句子,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谈谈你的启示(各举一例即可)。
(23-24七年级上·湖北恩施·期中)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
(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26.你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差可拟”哪个比喻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23-24七年级上·湖北随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