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工艺浅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辰, 胡维杰, 生骏.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 2010, (10):9-11.
2.污泥处理工程工艺流程
剩余污泥 污泥 浓缩池
污泥液 除磷设施
排泥
出水至污水处理区 脱水污泥外运
污泥浓 缩机房
匀质 池
进泥 热交 消化 泵房 换器 池
储泥池
脱水 机房
干化 机房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
3.设计水质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
4.升级改造和扩建后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加药间
二期中 线污水
南干线 污水
粗细 格栅
Al2(SO4)3
生物处理系统采用多模式A2/O处理工艺,由升级改造部分和扩建部分组成。 升级改造部分出水设计标准为GB 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全厂出水混合 后达到二级排放标准。
为了强化节能减排和提高出水水质,白龙港厂日常生产中遵循先满足生物 处理部分达到160万m3/d,多余的水量通过一级强化处理的原则。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11-14.
2011年 • 污泥处理工程
1.工程规模
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于2011 年竣工投产,设计消化规模为 204 tDS/d,最大可达264 tDS/d,全流程包括浓缩系统、厌氧消化 系统、污泥气利用系统、脱水系统、干化系统、配套水系统六大系统, 其中干化系统设计规模为70 tDS/d。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工艺浅析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朝阳村,是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2013年完成扩建二期工程后,处理规模达280万立方米/天,是亚洲最大的污 水处理厂,也是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之一,处理能力占上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40%左右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建设历程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 魏海娟, 麦穗海, 王荣生.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水质达标难度分析[J]. 给水排水, 2011, (9).
2008年 • 升级改造和扩建工程
1.升级改造和扩建原因
2004年建成120万m3/d的一级强化设施,通过混凝沉淀工艺达 到化学除磷目的后,出水经出口泵房提升排入长江。然而随着污水量 的迅速增加,2006年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量已稳定在150-180万m3/d, 高峰流量超过200万m3/d,远超出120万m3/d的设计能力,且出水只以 除磷为目的,出水尚无法满足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因此该厂的扩建 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4.卵形污泥消化池
污泥消化池采用卵形结构,共设8座,单池 容积为12400m3,池体最大直径为25m,垂 直高度为44m,地上部分高度为32m,地下 埋深为12m。
8座池体的合计散热量冬季为813kW,夏季 为287kW,年平均为461kW。
设计污泥停留时间为24.3d,污泥气产量为 44512 Nm3/d,有机负荷为1.21kgVSS/ (m3•d),消化温度为35℃。
张辰, 张欣, 杜炯.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 2008, (4):16-19.
6.多模式A2/O工艺流程
70%~50% 进水
30%~50% 进水
选择池
缺氧
厌氧
好氧
二沉池
出水
混合液回流(50%~150%) 污泥回流(50%~100%)
剩余污泥
生物反应沉淀池共4座,每座分2组,处理水量为40万m3/d,由初次沉淀段、 A2/O段、二次沉淀段组成。
高效 沉淀
池
旋流 沉砂池
初沉池
缺氧
鼓风机房
厌氧 好氧 内回流
二沉池
外回流
污泥稳定 处理设施
储泥池
紫外线 消毒池
出水 泵房
高位井
排入长江
张辰, 张欣, 杜炯.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 2008, (4):16-19.
5. 工艺简介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进水各水质指标的浓度属于典型的南方合流制水质特征, 进水水质波动较大,但进水生物性较好,适合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 处理。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 张辰, 张欣, 杜炯.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 2008, (4).
2.工程规模
污水处理工程规模为200万m3/d,其中改造工程120万m3/d, 扩建工程80万m3/d,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二级标准。
羊寿生. 上海在建的三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介绍(二)--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J]. 给水排水, 2003, 29(2).
4.工艺优缺点分析
优点:一级强化处理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短时即能启动、除磷效 果明显的特点,对处理初期雨水更能发挥作用。
缺点:仅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能使出水SS和TP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厂 二级排放标准,但由于对氨氮和TN指标不作处理要求,出水氨氮、 CODCr、色度、粪大肠菌群数等指标超标,连GB 18918--2002中三级 出水标准都达不到。
级改造工程将其充分利用,同时再扩建生物处理系统,使出水达到GB 18918—2002二级标准。 集约化布置,预留进一步发展用地:本工程处理规模大,采用组团集约化布置方式,即以40
万m3/d规模为一个组团,每个组团长约300 m,宽约250 m,集中布置初沉池、A2/O生物反 应池、二沉池、回流污泥与剩余污泥泵房等,占地少,且预留进一步发展用地。 工艺设计灵活多样:采用多模式A2/O工艺运行,通过设置多点进水、多点污泥回流,使A2/ O生物反应池可分别按照多点进水倒置A2/O、传统A2/O运行,运行方式灵活。 机动车巡检系统:单座组团面积很大,为了给日后运营管理提供便利,故在初沉池、A2/O 反应池、二沉池顶端利用配水渠道的进水槽、出水槽空间,共用生物反应池及沉淀池池壁、 顶板设置电瓶车通道,便于日常巡检及维修养护。 渠道配水:采用渠道配水,减少水头损失,采用小阻力、大阻力配水系统相结合,利用恒定 水位均匀出水原理,设置一定停留时间的配水渠,为多条二沉池配水,确保配水均匀,简单 易行。
设计水质
羊寿生. 上海在建的三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介绍(二)--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J]. 给水排水, 2003, 29(2).
2.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流程
超越管
泵房超越管
长江水下排放
进水 计量格栅 沉砂池
加药
高效 沉淀池
空气
生物 滤池
交汇井
出水 泵房
高位井
冲洗 废水池
储泥池
污泥脱 水机房
污泥 填埋场
污泥搅拌采用螺旋桨搅拌,搅拌功率为 58kW,采用导流筒导流,使污泥在筒内上 升或下降,并在池体内形成循环,达到污 泥混合的目的。
张辰, 胡维杰, 生骏.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 2010, (10):9-11.
5.工艺优缺点分析
优点
充分利用污泥的能源和资源:白龙港污泥工程采用了能实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的污泥处理 处置最佳可行技术(BAT技术),污水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工艺处理,经进一步处理后可以土地 利用;且将消化池污泥含固率提高至5%,减少了体积,提高了效率,使污泥得到稳定化、 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11-14.
7.工艺优缺点分析
缺点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出水中BOD5、CODCr、TP和SS四项指标的排放标准提高至一级B的难度相对
较小,而NH3-N和TN难度很大;就工艺贡献率而言,生物处理部分对全厂出水达一级B起主要 作用,而一级强化对提标处理基本无贡献。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 ①进水水量、水质波动大的特点,导致处理效果不稳定.处理难度加大。 ②一级强化处理工艺,采用化学处理方法,而且设计的处理能力低.只对有机物和总磷有去除 能力,而对其他指标基本无去除能力。 ③生物处理超负荷运行,造成处理压力大。 ④该厂地处南方城市,冬季保暖设施不足,且来水管线长,导致来水温度低,最低可达到8℃ 左右,导致氨氮和TN处理效果季节性强,且低温影响的恢复期长,一般从每年12月开始到次年 5月期间,氨氮和TN处理能力低,进入5月后,脱氮效果才逐渐恢复。因此,该厂氮指标提至一 级B标准的难度很大。 ⑤该厂属于特大型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的工作量和难度也是一般中小型厂无法比拟的,各 指标提升至一级B标准,会大大增加运行管理及技术上的难度,从而增加运行管理成本。
污泥气处理系统灵活多样:工程对消化处理产生的污泥气采用湿式(生物脱硫)和干式脱硫相 结合工艺,充分考虑国内众多污水处理厂高硫化氢浓度对整个沼气处理系统和消化处理系统 产生的影响,湿式脱硫工艺也在国内污水处理厂中首次采用生物脱硫技术回收沼气脱硫用碱 液,降低工程运行费用。
羊寿生. 上海在建的三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介绍(二)--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J]. 给水排水, 2003, 29(2).
3.工艺简介
污水处理目的和方法:建设时以除磷为目标,同时考虑远期达到国 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经方案比较后采用近期物化法,远期将增 加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由于处理厂用地面积有限,故物化法选用高 效沉淀池布置方案。把混合、絮凝、沉淀3个工序合并在一个构筑 物内。
由于初沉池、A2/O生物反应池和二沉池等采用合建形式,为便于日常巡检 及设备吊装维修,在池上设电瓶车道,并与地面道路连通。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11-14.
7.工艺优缺点分析
优点 充分利用现有处理设施:白龙港污施,本次升
沼气 锅炉房
沼气处理 及沼气柜
化学污泥 初沉污泥
污泥 浓缩池
干化污泥外运
张辰, 胡维杰, 生骏.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 2010, (10):9-11.
3.污泥处理工程组成系统
浓缩系统 厌氧消化系统 污泥气利用系统 脱水系统 干化系统 配套水系统
颜晓斐. 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的新技术研发应用[J]. 净水技术, 2012, (3):87-92.
消化、干化有机结合,降低成本:污泥厌氧消化和干化工艺有机结合,并将污泥消化产生的 沼气用于干化、污泥干化产生的余热回收用于污泥消化预加热,节约干化处理的能耗,最大 限度实现了节能减排,污泥综合处理的运行成本仅120元/t。
针对污泥类型设计浓缩工艺:根据工程污泥种类、特性,结合工程实际运行需要,采用了二 级浓缩的方案,做到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技术可靠性和运营管理的综合平衡。设计充分考 虑实际运行,工艺流程调度灵活,处理成本较低。
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已有处理构筑物,一部分污 水进入高效沉淀池处理,取得比现状更好的效果,另一部分进入新建多模 式A2/O生物反应池处理,两部分尾水混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后接入原有交 汇井,通过出口泵房、高位井进行深水排放。
污水处理以多模式A2/O生物处理(设计规模140万m3/d)为主体,一级强化 处理(设计规模60万m3/d)为辅,两种工艺出水充分混合后经紫外线消毒, 最终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排放标 准。
1999年
完成预处理厂 建设
2004年
完成一级强化 设施建设
2008年
完成升级改造 和扩建工程
2011年
完成污泥处理 工程
2013年
完成扩建二期 工程
2004年 • 一级强化处理设施
1.工程规模&设计水质
平均旱流污水量120万m3/d;旱季高峰污水量18.06 m3/s,旱季最 小污水量8.33m3/s,雨季流量21.85 m3/s
高效沉淀池:高效沉淀池设3组,每组6只池。每组处理水量约42万 m3/d。每组具有独立反应单元,由混合区、絮凝区、推流反应区、 沉淀区及污泥浓缩区组成。
污泥处理与处置:设计污泥处理量为197t/d,处理方法采用污泥储 存→脱水→卫生填埋+综合利用方案(初期实施物化法)
中水回用: 处理厂经一级加强处理后的污水,确定2500m3/d规模作 为中水回用,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后达到中水水质标准, 供厂内使用。
2.污泥处理工程工艺流程
剩余污泥 污泥 浓缩池
污泥液 除磷设施
排泥
出水至污水处理区 脱水污泥外运
污泥浓 缩机房
匀质 池
进泥 热交 消化 泵房 换器 池
储泥池
脱水 机房
干化 机房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
3.设计水质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
4.升级改造和扩建后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加药间
二期中 线污水
南干线 污水
粗细 格栅
Al2(SO4)3
生物处理系统采用多模式A2/O处理工艺,由升级改造部分和扩建部分组成。 升级改造部分出水设计标准为GB 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全厂出水混合 后达到二级排放标准。
为了强化节能减排和提高出水水质,白龙港厂日常生产中遵循先满足生物 处理部分达到160万m3/d,多余的水量通过一级强化处理的原则。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11-14.
2011年 • 污泥处理工程
1.工程规模
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于2011 年竣工投产,设计消化规模为 204 tDS/d,最大可达264 tDS/d,全流程包括浓缩系统、厌氧消化 系统、污泥气利用系统、脱水系统、干化系统、配套水系统六大系统, 其中干化系统设计规模为70 tDS/d。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工艺浅析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朝阳村,是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2013年完成扩建二期工程后,处理规模达280万立方米/天,是亚洲最大的污 水处理厂,也是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之一,处理能力占上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40%左右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建设历程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 魏海娟, 麦穗海, 王荣生.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水质达标难度分析[J]. 给水排水, 2011, (9).
2008年 • 升级改造和扩建工程
1.升级改造和扩建原因
2004年建成120万m3/d的一级强化设施,通过混凝沉淀工艺达 到化学除磷目的后,出水经出口泵房提升排入长江。然而随着污水量 的迅速增加,2006年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量已稳定在150-180万m3/d, 高峰流量超过200万m3/d,远超出120万m3/d的设计能力,且出水只以 除磷为目的,出水尚无法满足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因此该厂的扩建 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4.卵形污泥消化池
污泥消化池采用卵形结构,共设8座,单池 容积为12400m3,池体最大直径为25m,垂 直高度为44m,地上部分高度为32m,地下 埋深为12m。
8座池体的合计散热量冬季为813kW,夏季 为287kW,年平均为461kW。
设计污泥停留时间为24.3d,污泥气产量为 44512 Nm3/d,有机负荷为1.21kgVSS/ (m3•d),消化温度为35℃。
张辰, 张欣, 杜炯.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 2008, (4):16-19.
6.多模式A2/O工艺流程
70%~50% 进水
30%~50% 进水
选择池
缺氧
厌氧
好氧
二沉池
出水
混合液回流(50%~150%) 污泥回流(50%~100%)
剩余污泥
生物反应沉淀池共4座,每座分2组,处理水量为40万m3/d,由初次沉淀段、 A2/O段、二次沉淀段组成。
高效 沉淀
池
旋流 沉砂池
初沉池
缺氧
鼓风机房
厌氧 好氧 内回流
二沉池
外回流
污泥稳定 处理设施
储泥池
紫外线 消毒池
出水 泵房
高位井
排入长江
张辰, 张欣, 杜炯.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 2008, (4):16-19.
5. 工艺简介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进水各水质指标的浓度属于典型的南方合流制水质特征, 进水水质波动较大,但进水生物性较好,适合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 处理。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 张辰, 张欣, 杜炯.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 2008, (4).
2.工程规模
污水处理工程规模为200万m3/d,其中改造工程120万m3/d, 扩建工程80万m3/d,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二级标准。
羊寿生. 上海在建的三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介绍(二)--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J]. 给水排水, 2003, 29(2).
4.工艺优缺点分析
优点:一级强化处理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短时即能启动、除磷效 果明显的特点,对处理初期雨水更能发挥作用。
缺点:仅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能使出水SS和TP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厂 二级排放标准,但由于对氨氮和TN指标不作处理要求,出水氨氮、 CODCr、色度、粪大肠菌群数等指标超标,连GB 18918--2002中三级 出水标准都达不到。
级改造工程将其充分利用,同时再扩建生物处理系统,使出水达到GB 18918—2002二级标准。 集约化布置,预留进一步发展用地:本工程处理规模大,采用组团集约化布置方式,即以40
万m3/d规模为一个组团,每个组团长约300 m,宽约250 m,集中布置初沉池、A2/O生物反 应池、二沉池、回流污泥与剩余污泥泵房等,占地少,且预留进一步发展用地。 工艺设计灵活多样:采用多模式A2/O工艺运行,通过设置多点进水、多点污泥回流,使A2/ O生物反应池可分别按照多点进水倒置A2/O、传统A2/O运行,运行方式灵活。 机动车巡检系统:单座组团面积很大,为了给日后运营管理提供便利,故在初沉池、A2/O 反应池、二沉池顶端利用配水渠道的进水槽、出水槽空间,共用生物反应池及沉淀池池壁、 顶板设置电瓶车通道,便于日常巡检及维修养护。 渠道配水:采用渠道配水,减少水头损失,采用小阻力、大阻力配水系统相结合,利用恒定 水位均匀出水原理,设置一定停留时间的配水渠,为多条二沉池配水,确保配水均匀,简单 易行。
设计水质
羊寿生. 上海在建的三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介绍(二)--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J]. 给水排水, 2003, 29(2).
2.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流程
超越管
泵房超越管
长江水下排放
进水 计量格栅 沉砂池
加药
高效 沉淀池
空气
生物 滤池
交汇井
出水 泵房
高位井
冲洗 废水池
储泥池
污泥脱 水机房
污泥 填埋场
污泥搅拌采用螺旋桨搅拌,搅拌功率为 58kW,采用导流筒导流,使污泥在筒内上 升或下降,并在池体内形成循环,达到污 泥混合的目的。
张辰, 胡维杰, 生骏.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 2010, (10):9-11.
5.工艺优缺点分析
优点
充分利用污泥的能源和资源:白龙港污泥工程采用了能实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的污泥处理 处置最佳可行技术(BAT技术),污水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工艺处理,经进一步处理后可以土地 利用;且将消化池污泥含固率提高至5%,减少了体积,提高了效率,使污泥得到稳定化、 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11-14.
7.工艺优缺点分析
缺点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出水中BOD5、CODCr、TP和SS四项指标的排放标准提高至一级B的难度相对
较小,而NH3-N和TN难度很大;就工艺贡献率而言,生物处理部分对全厂出水达一级B起主要 作用,而一级强化对提标处理基本无贡献。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 ①进水水量、水质波动大的特点,导致处理效果不稳定.处理难度加大。 ②一级强化处理工艺,采用化学处理方法,而且设计的处理能力低.只对有机物和总磷有去除 能力,而对其他指标基本无去除能力。 ③生物处理超负荷运行,造成处理压力大。 ④该厂地处南方城市,冬季保暖设施不足,且来水管线长,导致来水温度低,最低可达到8℃ 左右,导致氨氮和TN处理效果季节性强,且低温影响的恢复期长,一般从每年12月开始到次年 5月期间,氨氮和TN处理能力低,进入5月后,脱氮效果才逐渐恢复。因此,该厂氮指标提至一 级B标准的难度很大。 ⑤该厂属于特大型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的工作量和难度也是一般中小型厂无法比拟的,各 指标提升至一级B标准,会大大增加运行管理及技术上的难度,从而增加运行管理成本。
污泥气处理系统灵活多样:工程对消化处理产生的污泥气采用湿式(生物脱硫)和干式脱硫相 结合工艺,充分考虑国内众多污水处理厂高硫化氢浓度对整个沼气处理系统和消化处理系统 产生的影响,湿式脱硫工艺也在国内污水处理厂中首次采用生物脱硫技术回收沼气脱硫用碱 液,降低工程运行费用。
羊寿生. 上海在建的三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介绍(二)--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J]. 给水排水, 2003, 29(2).
3.工艺简介
污水处理目的和方法:建设时以除磷为目标,同时考虑远期达到国 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经方案比较后采用近期物化法,远期将增 加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由于处理厂用地面积有限,故物化法选用高 效沉淀池布置方案。把混合、絮凝、沉淀3个工序合并在一个构筑 物内。
由于初沉池、A2/O生物反应池和二沉池等采用合建形式,为便于日常巡检 及设备吊装维修,在池上设电瓶车道,并与地面道路连通。
杜炯, 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07, (5):11-14.
7.工艺优缺点分析
优点 充分利用现有处理设施:白龙港污施,本次升
沼气 锅炉房
沼气处理 及沼气柜
化学污泥 初沉污泥
污泥 浓缩池
干化污泥外运
张辰, 胡维杰, 生骏.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 2010, (10):9-11.
3.污泥处理工程组成系统
浓缩系统 厌氧消化系统 污泥气利用系统 脱水系统 干化系统 配套水系统
颜晓斐. 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的新技术研发应用[J]. 净水技术, 2012, (3):87-92.
消化、干化有机结合,降低成本:污泥厌氧消化和干化工艺有机结合,并将污泥消化产生的 沼气用于干化、污泥干化产生的余热回收用于污泥消化预加热,节约干化处理的能耗,最大 限度实现了节能减排,污泥综合处理的运行成本仅120元/t。
针对污泥类型设计浓缩工艺:根据工程污泥种类、特性,结合工程实际运行需要,采用了二 级浓缩的方案,做到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技术可靠性和运营管理的综合平衡。设计充分考 虑实际运行,工艺流程调度灵活,处理成本较低。
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已有处理构筑物,一部分污 水进入高效沉淀池处理,取得比现状更好的效果,另一部分进入新建多模 式A2/O生物反应池处理,两部分尾水混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后接入原有交 汇井,通过出口泵房、高位井进行深水排放。
污水处理以多模式A2/O生物处理(设计规模140万m3/d)为主体,一级强化 处理(设计规模60万m3/d)为辅,两种工艺出水充分混合后经紫外线消毒, 最终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排放标 准。
1999年
完成预处理厂 建设
2004年
完成一级强化 设施建设
2008年
完成升级改造 和扩建工程
2011年
完成污泥处理 工程
2013年
完成扩建二期 工程
2004年 • 一级强化处理设施
1.工程规模&设计水质
平均旱流污水量120万m3/d;旱季高峰污水量18.06 m3/s,旱季最 小污水量8.33m3/s,雨季流量21.85 m3/s
高效沉淀池:高效沉淀池设3组,每组6只池。每组处理水量约42万 m3/d。每组具有独立反应单元,由混合区、絮凝区、推流反应区、 沉淀区及污泥浓缩区组成。
污泥处理与处置:设计污泥处理量为197t/d,处理方法采用污泥储 存→脱水→卫生填埋+综合利用方案(初期实施物化法)
中水回用: 处理厂经一级加强处理后的污水,确定2500m3/d规模作 为中水回用,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后达到中水水质标准, 供厂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