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58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劝.学(鼓励) 河内凶.(荒年)槁暴
..(晒干)B.中.绳(合乎)挺.者(挺拔)涂有饿莩.(饿死的人)
C.就.砺(接近)跬.步(一小步)闻者彰.(清楚)
D.声非加疾.(大)须臾
..(片刻)博.见(见得广)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河东凶亦然.使之然.也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3分)
A.填然鼓.之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谨.庠序之教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3分)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是亦走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6.下列各项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
古代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竹、梅。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
7.翻译下面句子(10分)
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分)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8.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6分)
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3分)
(三)名篇名句填空(1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8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
文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2)在《登高》一诗中,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禁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
老多病的处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借月引发思乡之情,别离之绪。
(4)韩愈《师说》中,两句,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
(5)请写出《锦瑟》一诗的颔联:,。
(6)丛菊两开他日泪,。
《秋兴八首》其一
(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8),无复鸡人报晓筹。
《马嵬(其二)》
(9)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17分)
一棵树的正常死亡梅寒
老槐是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树。
它从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连那所院子里年纪最老阅历最广的老张也不知道。
小院是四合院,临街,门前就是小镇最繁华的人民路。
老槐站在小院门口
右侧。
老槐是小镇上天然的一把巨伞,在每一个炎夏来临之际,把灼人的热浪挡在外面。
树下,是小镇人的乐园。
老人们摇着蒲扇下棋,姑娘媳妇儿聊着家常纳鞋底绣花,孩子们最是快乐,撅着屁股趴在树底下逗蚂蚁。
老张是小院的主人,也算是老槐的半个主人。
他喜欢那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南来北往,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来了,拿张小凳来杯茶水,三言两语,就聊成老友。
过日子,要有人气。
老张家的日子,在那份热闹的人气中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
儿女们一个个长大出息了,回头将家里的旧房旧院翻整一新。
老张熬成了家里的爷,有事无事拿把宜兴紫砂小壶,坐在老槐树上的石桌边不紧不慢地啜。
看人民路上车来人往,听老槐树项上鸟鸣啾啾,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老张挺感激那棵老槐树,待它也好。
春天里,他在老槐树周围挖上一圈深沟,将发酵好的土肥填上,再浇足水,老槐就像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返老还童。
夏天来时,长疯了,那叶子油绿发亮,密不透风,将整个小院笼在一片清凉里。
老槐树身上出现几个莫名的洞,害虫钻的。
那洞就像咬在老张的身上,找来针筒,找来药,按比例兑好,给老槐树打针,绕着树来来回回找,一个小洞也不放过。
一棵树的寿命长短,有时候不在于它本身,不在大自然为它提供的阳光雨露,而在于最初那颗种子的选择,或者说在于人的选择。
儿子回来,把他的生意触角伸到了小镇,伸到了他们的老院里。
他要将老院的房子全部扒倒,建吊脚楼,搞农家乐。
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火起来,可小镇上的餐饮住宿服务还远远跟不上,老张的儿子嗅觉灵敏。
盖楼,老槐树是第一个要挪开的绊脚石。
挪,只有死。
不挪,也是死,得锯掉。
儿子说得唾沫星子乱飞,老张听得脸红脖子粗:
你休想打那棵树的主意!
老张和儿子的较量就从那天开始。
老张拼命守护,儿子拼命要砍树。
老槐树是当地林业部门注册上号的,要砍掉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
这是唯一让老张心安的一点。
那些天,儿子似乎消停了些,不再提砍树的事。
天天开着他那辆黑色的奔驰车,“呜”一下来了,“呜”一下又没了影儿……偶尔还会对老槐树关心一下,提桶水浇浇它。
老张却不晓得那棵老槐树是怎么回事,它似乎预知到什么,精神一天天委顿下去。
一树油绿发亮的叶子慢慢失去光泽,慢慢打卷泛白。
那个夏天还没走,一树叶子就开始簌簌地落,像衰老人的发,止也止不住。
老张看着那一地惨绿的枯叶,心疼得掉泪,却没有任何办法。
那棵老槐,正在慢慢死去。
小镇上的人,也很少再到老槐树下扎堆聚集。
往日的好时光,也像那一树飘落的叶子,一点一点的飘逝了。
老张说给儿子听: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
儿子不服:中国人有普遍的仇富心理。
老槐倒下,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雨夜。
一场台风席卷小镇,老槐树没能躲过那一劫。
其实,与往年的台风相比,那一场台风并算不得凶猛。
倒下的老槐树,树根都变黑变烂了。
儿子浑身被绑得白粽子一样躺在医院里。
忍不住,还是跟老张说了。
爸,你说得对,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
老张儿子去找老同学帮忙开采伐证,老同学不疾不徐地告诉他:按照相关规定,我们是无权给你开这个采伐证的,但你得明白,我们也无权阻止一棵树的正常死亡——树也有生老病死嘛。
那一句,让老张的儿子眼前豁然开朗,他不再跟倔驴一样的父亲争,他只买回一种药,掺到水里,时不时给老槐树喂一
点……
爸,老槐树这次没把我砸死,只把我的车砸烂,是还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我,我对不起老槐树啊……
老张活了六十多年,自诩吃过的盐比儿子吃过的饭多,走过的桥比儿子走过的路多,他却从天边儿上也想不到儿子会用这样的招数来对付他和老槐树。
为赎罪,儿子说等养好了伤就去买一千棵槐苗,栽到镇里的荒山上。
看儿子满脸的愧与悔,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
(选自《红豆》2015年第9期,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细致描写老张尽心尽力地善待老槐树,是为了给下文老槐树倒下的时候只是把儿子的车砸烂,而没有把儿子砸死埋下伏笔,这是小说结构上的严谨之处。
B.老张儿子看到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红火,为了抢占餐饮住宿服务的先机,要扒掉老院的房子建楼,搞农家乐,这就要除掉老槐树,因为它的老与新的设计不协调。
C.老张对儿子说“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儿子先是不服,后来死里逃生才明白了父亲讲的道理,说明儿子具有自我反思意识,他正是靠着这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D.老张儿子的老同学说的话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老张儿子受它启发,采用歹毒的方式,使老槐树看起来是正常死亡,事实上是非正常死亡,他被倒下的树砸伤。
E.小说结尾通过老张儿子之口交代老槐树是非正常死亡,其实前面要锯树的儿子竟然为它浇水、吹倒它的台风和往年相比算不得凶猛等内容已暗示了这一结果。
12.小说第3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13.小说在刻画老张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
“人间天堂”果然!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的人民公仆。
③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
A.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名不虚传 B.名不虚传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C.名不虚传实至名归名副其实 D.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许多人的办公桌椅高度存在问题,久坐会产生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应该根据工作性质先把办公桌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再调整座椅的高度。
C.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D.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
,。
,,。
①崇山峻岭的屏闭又使徽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
②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
③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一一徽州文化
④“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
⑤在这里中原文化、土著文化以及汇聚于此的各地多种文化相互碰撞
⑥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
A.⑤①③④⑥② B.②④⑥①⑤③ C.②④③①⑤⑥ D.⑤①⑥②④③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6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最普通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
一,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其前身为京师
大学堂的中国文学。
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
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
(1),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
开始形成为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是
一个传统的基础性专业, (2):一是对本民族语言、文学和
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这方面侧重于理论研究;二是使人们能在实际工作中更
好的驾驭语言文字、更好地宣传民族文化等,这方面侧重于实际应用。
随着社
会的发展,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发展,_ (3)。
高校应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社会市场需要,灵活地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
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材料一:《咬文嚼字》发布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颜值”一词位
居榜单第三名。
搜狐百科解释,“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
材料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华裔女子陈茱莉在回忆职业
生涯时说:“节目导演曾因为我的眼睛小而讽刺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观众接受的
主播。
正是因为他的讽刺,我才决定去整容。
虽然很多亚裔指责我去整容,但
我至今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
材料三:黄渤从戏剧学院毕业之后,先是找不到工作,后被冠以“丑星”
的名号。
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一个小角色演到了“金马影帝”。
他在各种
场合的幽默应对,让我们刮目相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58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1.B(“挺”意为“挺直”)
2.C(A项中的“于”都是“比”的意思;B项都是“这样”之意;C项前一个“焉”
作兼词,译为“在这里”,后一个“焉”是句末语气词,无实义;D项都是“把”) 3.C 4.D 5.D 6.A
7.(1)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2)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8.(1)C(3分)(2)A(3分)
9.答案:⑴(3分)“拳”和“退”。
(1分)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1分)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1分)⑵(3分)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1分)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1分)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1分)
(三)名篇名句填空(1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8分)
答案:略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11.DE (5分)
12.(6分)①写出老槐树的好处,描绘风情画,形象地表现人与环境相处的和谐。
②交代了老张依恋老槐树,坚决不同意儿子锯树的原因。
③和下文枯叶飘落,人们很少到老槐树下聚集,好时光一去不返的凄凉冷清形成对比,更好地表达惋惜之情,以及期盼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主题。
(每答对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13.(6分)①热爱生活:喜欢人们在老槐树下聚集的热热闹闹的烟火气,老槐
树下啜茗、看人经过、听鸟呜叫,过神仙日子。
②和善: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他都拿张小凳倒杯茶水,聊成老友。
③主意坚定:儿子要锯掉老槐树,老张生气地说:你休想打那棵树的主意!④真心感恩。
他感激老槐树带给他的恩泽,给它上土肥、浇水、打针治虫;看着一地惨绿的枯叶,心疼得掉泪。
(每答对一点给2分,每点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对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B 试题分析: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15.选C 【解析】A项,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
B项,中途易辙,第一句的主语是“高度”,后几句的主语是“人”。
D项,搭配不当,“理解”与“魅力”搭配不当。
16.B(②承接首句,④⑥相连,⑤承①,③承⑤。
)
17.(1)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 (2)其本身肩负着两个责任 (3)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功能逐渐倾向于实际应用方面(6分,意思相近即可)
18.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