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选择素在偏头痛合并右向左分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选择素在偏头痛合并右向左分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研究背景: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疾病,疼痛常呈一侧或双侧搏动样中重度疼痛,常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伴随症状,少数患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偏瘫、脑干症状等先兆。
偏头痛的全球发病率在5%-10%之间,我国统计的发病率约为9.3%。
偏头痛的发作与精神心理因素、理化环境因素及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
成年人中,女性与男性的患病率之比在3:1。
偏头痛的起病时间通常在10-30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加,偏头痛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到中青年达高峰,往后逐渐降低。
偏头痛发作多有明显诱因,如月经来潮、进食红酒、巧克力、富含亚硝酸盐的食品,另有精神焦虑紧张、睡眠不够充足等,也有少部分患者没有找到确切诱因,头痛频繁发作,从而对偏头痛患者的心理、生活以及工作都造成很大影响。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0)约占所有循环系统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疾病的95%。
卵圆孔未闭可在特殊情况下如大声咳嗽、潜水、胸腔占位等时使右心房血液中的微栓子、聚集的血小板所产生的高浓度的代谢物质如五羟色胺(5-HT)等不经过肺循环代谢而直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起一系列疾病如偏头痛、隐源性卒中的发生。
目前的研究证实,血小板的活化水平增高、释放反应增强等现象普遍存在与偏头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且血小板活化能力、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与偏头痛发作联系紧密。
P选择素主要存在于血小板的α颗粒及内皮细胞
Weibel-Palade小体上,是众多选择素家族成员之一,比较稳定且容易测定,是目前血小板活化的理想可靠分子标志物。
相关的研究显示,P选择素与偏头痛有密切的相关性,推测可能的机制如
下,P选择素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反应和释放反应,进而损伤内皮细胞,损伤的内皮下暴露的胶原蛋白进一步激发血小板的活性,进而促发一系列因子如5-HT、TXA2及Ca2+等释放,使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偏头痛的发生。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联系密切,特别是中到大量右向左分流的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偏头痛患者存在异常血小板活化状态,但针对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水平尚未有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表达水平,间接反应血小板的活化水平,进一步探讨卵圆孔未闭及右向左分流与偏头痛之间的可能发病机制。
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从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偏头痛且完成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tra nscranial Doppler,c-TCD)检查的患者95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此中女性59例、男性36例,平均年龄33.07岁。
健康对照组完成对比增强多普勒且结果为阴性者47例,其中女性27例、男性20例,年龄在19-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9岁。
所有入组的偏头痛患者均需满足以下条件:年龄15~60岁、TCD颞窗通透性良好、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如药物使用过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排除存在C反应蛋白水平异常的以及患有全身各系统疾病的人群、近三月未服用任何预防、治疗偏头痛的药物、非留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人群。
所有入组偏头痛患者根据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RLS)分为RLS组和非RLS组,然后将RLS组根据右向左分流量大小的不同分为小分流量
R LS组、中分流量RLS组、大分流量RLS组三个亚组。
抽取所有入组者的外周静脉血,对血清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入组者血清中P 选择素表达水平。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偏头痛组血清中P选择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偏头痛合并右向左分流组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表达水平高于偏头痛不合并右向左分流
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到大分流量RLS组患者血清P选择素表达水平与小分流量RLS组以及无分流量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小分流量组偏头痛患者血清P选择素表达水平与无分流量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1.P选择素在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尤其是中到大右向左分流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增高。
2.血小板活化水平增高可能是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导致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