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腾堡到横店镇的跨时空建筑移植——德国小镇酒店项目设计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罗腾堡到横店镇的跨时空建筑移植——德国小镇酒店项目设计思考
摘要:文章以德国小镇酒店项目为切入点,通过这一建筑移植类项目的设计过程讲解,研究德国罗腾堡的建筑布局和风格特点,讲述这类项目设计的一般方法,总结设计过程中的
技术要点,为此类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国小镇;建筑移植;设计方法
一,研究背景
本世纪之初,是中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房地产
公司,在短时间内涌现出来,大量的地产项目快速上马,快速完成。

高效、快速
成为时代主题,进而,造成了对产品本身关注度的不足现象。

产品品质竞争,发
展缓慢。

而在建筑的外在表现--立面风格上,求新求异的竞争却异常激烈了起来。

一时间,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德式、日式、意式、法式、英式、美式、西班牙,各种来自异域他乡的建筑风格,缤纷呈现,竟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商业地产中,尤其是低层商业街类地产中,由于三层左右的建筑体量、沿街分铺
的使用方式、多变统一的整体形象等多个需求方面,完美契合了欧洲小镇、街道
的建筑特点,多地都出现了讲欧洲小镇整体复制到国内的案例,以原汁原味的欧
陆风情为卖点,强化地产产品的营销推广。

笔者有幸负责的德国小镇酒店项目,
由于其特殊的项目定位和需求,也有着原汁原味复制欧洲小镇的要求。

本文,将
通过对该项目的设计过程作讲解,展示这次跨越时空的建筑移植过程。

二,项目缘起,建设方的诉求
项目的建设方——横店集团,是一家植根于横店镇,致力于本地影视基地开
发建设的企业。

在它已开发的众多影视基地中,展现的建筑风格,多为中国古代
不同时期的场景形象。

而欧陆风情的影视基地,几为空白。

在影视行业大发展的
历史机遇之下,横店集团决定弥补这一缺失,规划一个包含了多种欧陆风情酒店的酒店群,向影视剧组提供拍摄的场地,休息的场所。

酒店群选址于横店镇的合欢谷,在这座81.7公顷的自然山体公园内。

公园内划定了约31公顷的建设用地,准备打造四大风情酒店区——意大利风情区、德国风情区、英法风情区、西班牙拉丁风情区,共计七座规模大小不等的酒店。

在德国风情区,就包括了德国小镇酒店和德国古堡酒店两座。

德国小镇酒店,便是该大型酒店群的首推项目。

该项目,要求300间客房。

按照建设方的诉求,希望作为常规的集中式酒店,各功能空间通达便捷,统一管理运营。

三,标的研究,陶伯河上的罗腾堡
作为移植类项目,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对标的项目进行研究,了解其核心特色,做好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1,为何是罗腾堡
罗腾堡,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西北部弗兰肯地区的高原上,俯瞰陶伯河。

所以罗滕堡的全称,是Rothenburg ob der Tauber,即陶伯河上的罗滕堡。

它是德国南部“浪漫之路”和“城堡之路”的交汇点,也是巴伐利亚境内慕尼黑以北游客最多的城镇。

图1 远眺罗腾堡
罗滕堡的出名,在于它是德国中世纪小城中的精华,没有受到战争的摧毁,更在最近数十年中得到尽力的修护,完整地再现了中世纪的风貌,充满了童话的氛围。

在近些年的出国游目的地中,罗腾堡,是一个热点目的地,这也是它被选中的重要原因。

2,罗腾堡的规划特色
图2 罗腾堡规划结构
罗腾堡,坐落于丘陵地带的最高处,向西俯瞰陶伯河,是一座典型的、防御
特色浓郁的小镇。

完整的古城墙,依然环绕拱卫整个小镇,沿线遍布高耸的塔楼。

小镇的规划,以集市广场和市政厅为核心,整体发散放射布置,体现了小镇
不断扩展、壮大的过程。

小镇的主要道路,或穿过小镇核心区,呈放射状布置,
或环绕核心区,呈环状布置,相互交织,形成了蛛网状的路网骨架。

这些主要道路,穿过城墙处,均设置较大的塔楼,是古代防御的重点部位,也是如今重要的
形象标志。

小镇的主要路网,也将小镇分隔出的一个个大小不同的街区。

街区大小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建筑均环绕街区外围布置,直接面向街道,整体呈回字形。

小镇的主要道路,以石板铺就,随地形起伏,忽高忽低,或平缓,或陡急。

建筑
沿街分布,随道路起伏,幢幢栋栋,错层布置。

这是一种典型的山地建筑做法,
适合大量独栋小建筑连续沿路布置的情景。

3,罗腾堡的建筑特色
罗腾堡的建筑很有特色。

这里的绝大多数建筑,均采用了两坡顶的屋面构造,屋顶坡度大,高耸挺拔。

屋面的面层,几乎都采用了棕红色的鱼鳞状瓦片。

远观
小镇,因为小镇的建筑物,高度接近,顶连绵成片,如片片漫天红云。

为此,罗
腾堡又被称作红色堡垒。

高大的建筑屋顶,内部作为阁楼使用,对于体型较大的
建筑,阁楼部分可实现三层的使用空间。

小镇的建筑,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大类:市政类建筑、高规格民房、普通民房。

市政类建筑,主要包括市政厅、市政酒店、教堂等公共建筑。

这类建筑,立
面华丽,多用石材装饰,少用,甚至不用涂料类面层材料。

它们位于小镇的核心
区域,相对集中,环绕中心广场(市集广场)布置,也是小镇旅游的打卡点。

高规格民居,多沿小镇主要街道布置,檐下层数在3~4层,体量较大。

这些
建筑当中,多为木筋屋,保持了基座、主体、屋顶的三段式。

基座部分,于门洞、窗洞、转角部位,多采用石材装饰。

主体墙面(包含屋顶段的悬山墙面),多结
合木筋,采用木装饰。

这些木装饰,颜色选用大胆、多样,有红色、棕色、蓝色、褐色等,与墙面的色彩对比强烈,凸显了建筑立面的华丽。

随着年代的推移,养
护时,它们的色彩也多有变化。

木筋屋以外的建筑,立面都比较简洁,一般用石
材做外墙包角、山墙压顶、门窗套、层间线条等部位的装饰。

普通民房,多位于街区间的巷道两侧,檐下层数1~2层,体量较小。

这些建筑,大多没有基座一段,仅保留了屋顶段和主体两部分。

少数建筑采用木筋构造,且大多只能在屋顶段的山墙面见到。

建筑立面朴素,大多仅有门窗套的装饰。


里的建筑,墙面色彩丰富,覆盖白、绿、红、黄、蓝五个色系。

虽然每栋建筑的
用色比较单一,由于相邻两栋建筑,用色也不尽相同,沿街连续铺展开来,造就
了色彩丰富的沿街形象。

这样的建筑特点,造就了罗腾堡古朴、安宁的整体氛围。

这介于繁华都市和郊野乡村的、世外桃源般的气质,也是建筑移植时,必须守住
的灵魂。

四,对比,契合度研究
设计开始之前,作为建筑师的我们,需要对标的物和自身项目作多维度的对
比研究,寻找两者的契合点、矛盾点,发现移植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契合度的研究,是方案设计的基础性工作。

我们一般从气候特色、场地特点、功能体量、建
筑造型几个维度,展开对比研究。

1,气候特色
气候环境,是决定建筑形制、材料、构造的决定性因素。

虽然现代建筑中,
通过各种设备,可以解决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要求,对外部自然环境,仍不能产生
什么影响。

罗腾堡,位于德国中部偏南,北纬49度线附近,相当于中国的内蒙古自治
区东北部、黑龙江省北部地带。

这里夏季平均气温在摄氏18~20度,雨量较小。

冬季较长,跨越12月至3月,多有降雪,为此,罗腾堡被列为知名的冰雪小镇。

基于这样的气候特色,产生了明显的建筑特色。

大坡度的高耸屋顶,防止积雪,
在屋檐部位,装有防止积雪大量滑落的金属围栏。

较少的降雨,也促进了木筋屋
的大量使用。

横店镇,位于浙江省,北纬29度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有盆
地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降水集中在春夏两季,容易出现
春汛。

夏秋季节,台风频繁,易受洪涝。

最冷月平均气温摄氏4.8度,少有降雪。

建筑风格,属典型的江南特色。

主立面,多用木材,刷油以防腐。

屋面多用灰瓦,坡度平缓,出挑大,以利于雨水的排放,保护主体立面。

对比可见,两地气候相似度极低,这样的建筑移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会
比较多。

以屋顶为例,标的建筑,屋面大,坡度陡,在遇到骤雨时,屋面雨水的
下落速度很大,一般的檐沟无法有效收住快速下落的雨水,造成雨水飞溅的无组
织状态,对墙面冲刷也在所难免。

2,场地特点
场地,是建筑的立足之本。

场地的处理方式,也决定着建筑的布局形态。


腾堡,高居高地之巅,虽然有起伏,但整体平缓。

建筑沿街面较小,依次排开,
错层布置,落差也小。

图3 现状地形
德国小镇酒店项目,用地呈东西窄、南北长的三角形,面积约1.1万平方米,相较于一个小镇,体量要小得多。

用地位于一个小型的山谷内,山谷北高南低,
自然坡度大于10%,东西高,中间低。

中坡地、缓坡地、平坡地等可建设区域,
仅有7000余平方米,总体呈窄长条布置,宽度仅20~40米。

一条现状的人字形
道路,连通用地南、北、东南三个不同标高的方位。

由于山林防火的要求,该通
行方式不得改变。

两者比较,不管是体量上,还是场地平整度上,都缺乏相近点。

这样的场地上,即使要完全复制移植一个或几个街区,是无法实现的。

要实现罗
腾堡的平缓形态,也面临着大量的土方平衡。

另有,防止山水向用地聚集,也是
必须解决的问题。

3,功能体量
德国小镇酒店的建筑规模,按照建设方要求,应达到300间客房,并且统一
管理运营,各处通达便捷,不做独立式客房。

按此要求,一座面积约2万平方米
的集中式酒店,呼之欲出。

遍观罗腾堡小镇,没有任何一栋建筑,体量上能达到
这样的规模。

并且,一栋建筑,无法实现对小镇空间格局和场景氛围的移植。


栋建筑围合的街区,总的体量能达到建设方的要求,但因为尺度较大,在项目狭
窄的用地上,仅能居中布置。

这种居中布置,即使满足了体量要求,整体外向的
形态,也会导致街道一面建筑、一面自然山体的格局,同样无法实现对小镇空间
格局和场景氛围的移植。

在保证小镇街道空间格局和场景氛围移植的前提下,如
何消化建筑体量,如何布置建筑功能,如何组织内外流线,成为破局的关键。

4,建筑形式
罗滕堡的建筑,大多数为民房,多为小体型独栋建筑,以外向的山墙面为主
立面,屋脊与街道垂直。

建筑随高就低,沿街排布,错层跌落。

德国小镇酒店,作为相对集中的酒店,整体性强,频繁的错层,会导致建筑
内部交通的层层阻断,造成通行的不畅。

罗腾堡的建筑,坡屋顶高大,内部空间
均作为阁楼,高者可达3层。

但相邻两栋的屋顶,由于以屋檐相连,互不连通,
直接移植后,会造成大量屋顶空间的浪费。

罗腾堡的建筑,立面干净整洁,不设
置室外空调机位,这是由气候原因决定的。

横店,地处夏热冬冷地区,空调是必要的设备,而空调系统的选择、外机设置位置,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德国小镇酒店项目与标的物之间,在多个维度上,契合度比较低,矛盾点比较多,实现目标的难度是很大的。

五,概念构思,总体解决阶段
建筑方案设计,是一项十分繁复的工作。

在讲解方案时,我们往往能看到,建筑师所展示的单线程逻辑。

但是,建筑方案的产生,却是在建设方诉求、政府诉求、场地限制、规范制约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完成的。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很多是具有一票否决作用的。

这是一个综合的、反复的、多线程逻辑共同推进的过程。

建筑方案的概念构思,是方案设计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建筑师所要做的,便是在满足各限制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方案的构思,宏观上,提出技术层面、艺术层面的问题解决构想,尽可能实现建设方的诉求。

方案的概念构思,一般包含总体形态、场地处理、功能布置、立面造型等几个方面。

1,总体形态
总体形态,对应着小镇的规划格局、建筑基本体量等要素。

由于体量差异巨大,整体移植某个局部是不合适的,不具备小镇的整体特色。

建筑师采取了另一个思路,提取特色,再造小镇。

图4 总平面图
参考罗腾堡的总体形态,首先,确定小镇的中心。

于用地的几何中心,设立一栋独立小建筑,模拟小镇的市政功能空间,设小广场,形成规划的空间核心。

然后,围绕此核心,以小型街区的形态,向东、向西、向南扩展布置。

由于用地
东西窄,我们只保留两侧街区的沿街一层皮,南侧街区相对完整,有内聚的小广场,与中心广场相对,形成空间轴线。

如此,小镇格局基本成型。

每个街区的建筑,连为一体,成为一栋建筑。


同的楼栋之间,通过连廊连通,相互可达,实现建设方的管理和运营诉求。

2,场地处理
在总体格局构想之下,我们需要对场地做技术处理,以争取实现之。

场地的
处理,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道路系统和建筑接地。

1),道路系统
在坡度较大的山地项目中,道路多采用S型,盘桓而上,能搞有效的降低道
路的坡度,保证车辆通行。

在德国小镇项目中,由于用地较小,S型的盘桓路,
过于浪费土地,并且不利于总体形态的实现,这一方式,被放弃了。

设计中,以必须保留的人字形通行道路为基础,调整内部道路的形态、标高、坡度,使之满足消防车的通行坡度及转弯半径要求。

同时,以中心广场,作为消
防车的停靠场地,在火灾时进行扑救。

2),建筑接地
在山地建筑项目中,建筑的接地形态,一般分为三个大类:地下式、架空式、地表式。

地下式,如西北地区的窑洞,建筑空间整体嵌入土崖内,仅有一面裸露,可采光通风。

地表式,又分为倾斜型和阶梯型。

倾斜型,多见于坡度较缓和的坡
地建筑,建筑坐落于勒脚之上,如罗腾堡的大多数建筑。

阶梯型,又包括错层、
掉层、跌落、错叠等形式,适用于坡度稍大的坡地建筑,修整的小幅基地,层层
升高程阶梯状,建筑坐落其上。

架空式,可分为吊脚型和架空型。

吊脚型,多用
于坡度较大的坡地建筑。

架空型,多用于坡度很大、甚至悬崖地带。

图5 首层接地,层高各异
在德国小镇酒店项目中,建筑大多沿道路布置。

虽然道路做了处理,坡度仍
在8%左右。

考虑建筑功能的使用需求,客房部位,采用掉层的处理方式,多不直
接落地。

客房部下部空间,采用错层的方式接地,表现为小台地、小高差的形态,以模拟罗腾堡平缓坡地的错层布置。

南部一栋建筑,由于北、西、南三个方位高
差很大,形成了三个基面,分别设置对外的出入口。

3,功能布置
功能布置,是遵循着各种流线的组织方式进行的。

住客、后勤供应、行政管
理三条基本流线,串联起酒店的功能。

图6各层功能分布
在德国小镇酒店项目中,住客,多从南侧进入项目用地。

这一侧,有相对完
整的、大面积的建筑空间,适合布置酒店的停车库、大堂、餐厅等大空间功。


合三个基层的出入口,可以有效分开个功能流线,避免互相干扰。

用地东西两侧
的窄长建筑,进深小,仅能于走廊单侧布置酒店客房。

底层的错层空间,因为气
候潮湿,湿气过重,不适合作为酒店客房使用,将作为临时使用的储藏空间,提
供给剧组使用。

作为小镇核心的独栋小建筑,将作为婚礼堂,既可以向市民提供
服务,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拍摄场景。

4,立面造型
小镇的核心建筑——婚礼堂,选取位于罗腾堡中心广场的游客信息中心,作
为立面原型,进行立面移植。

酒店的其它建筑物,对立面按柱跨划分单元,或两
柱跨一单元,或一柱跨一个单元,分别以高规格民居-木筋屋和普通民居作为立
面选型,进行立面移植。

不同的选型,以不同的色彩进行丰富,间错布置,使整
个立面丰富而不单调。

六,技术落实,构思实现阶段
技术落实,是保障方案可行性的重要阶段,涉及到平面、造型、构造等各个
细节层面。

这里,不在作系统性阐述,仅对部分技术要点加以展示。

1,场地的防洪排水
对于山地建筑项目,排水一般不是的别复杂,因形就势,是最基本的原则。

德国小镇酒店项目,处于山谷地带,平时多有山水汇集。

巡山道路的穿越,也将
路边的排水沟带进了用地范围,这是很大的隐患。

为了场地的安全,设计时,确
立了外防内排的原则。

为了防止山水,我们采取了两项措施。

第一,于用地红线处,设置挡水墙,防止山水直接进入。

第二,在巡山路进入用地处,对排水沟改道,使之沿用地外缘排走,不再进入用地腹心。

场地内部的排水,沿路设置暗沟,减少雨水在路面的存留时间。

并分段截留引排,防止水流过速而导致雨水爆管。

屋面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设内天沟,对屋面快速下落的雨水做拦截、汇集、
排放;挑檐段,做成品檐沟,对小尺度的挑檐雨水做收集排放。

2,建筑高度的控制
项目规划限制为多层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

项目中采用大坡度屋顶,屋
面坡度角近60度,屋顶空间高大。

在这种德式大屋顶面前,高度控制变得困难
起来,因为建筑高度的计算,要求计算至坡屋顶的一半,尽管是作为闷顶存在。

设计时,将大屋顶对应的立面单元局部前凸,形成立面上的层次变化,强调大坡
屋顶的立面。

同时屋顶造型下移一层,而顶层主墙面不动。

这样既能保证造型感觉,更能使建筑高度降低了半层。

图7 立面局部
3,建筑材料的选择
对于建筑移植、复制类项目,尤其是历史性建筑,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往
往难以复制。

加之气候影响,实木等材料,在建设成本控制和养护成本控制双重
作用之下,难以实现。

为此,项目中的墙面,主要材料为防水涂料,模拟老建筑
的外墙质感;木筋屋,放弃实木加漆的做法,采用塑木材料,作为装饰构件,成
品安装;石材造型及装饰,放弃石材制品,采用GRC成品构件安装。

七,结语
建筑移植类项目,至今,仍时有出现。

此类项目的方案设计,最容易被忽略,便是对标的物的深入研究,往往过分偏重于立面造型本身,而忽视了建筑物所生
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尤其是前些年,地产类项目被催生出“高周转模式”之后,深入研究再难继续。

对标的物做深入研究,对比自身项目的需求,发现统一点、
矛盾点,在方案构思阶段,提出宏观的综合解决方案,并通过后续技术手段,点
对点地落实下去。

这,方是此类项目方案设计的正解之道,也是建筑师在脱离了“高周转”的地产模式之后,应该回到的设计本源。

参考文献:
[1]陈源强,陈霆.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中国建筑装饰装
修,2022(22):70-72.
[2]江羽.绿色生态建筑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
产,2021(03):103-104.
[3]陈伟志.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建材与装
饰,2019(33):94-95.
[4]张太平.谈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联系与协调[J].价值工程,2019,38(20):7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