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铅球技术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铅球技术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推铅球:是通过人体运动产生相应的速度力量,并合理地利用技术动作,发挥肌肉收缩的最大力量和骨骼支撑的条件,将铅球推得更远的一项体育运动。
2.投掷出手角:指器械重心移动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
3.超越器械:在投掷器械最后用力前,人体支撑点以最快的速度赶超到器械的前面,使器械远远地落在身体重心后面的身体动作姿势。
4.最大力量:也称绝对力量,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位肌肉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
二、填空题
1.滑步前的预备姿势大体可分为(高姿)(低姿)
2.铅球比赛中,器械必须(完全)落在角度线(内沿)以内,投掷方为有效。
3.田径投掷类包括(推铅球投标枪)投铁饼及、投链球项目
目。
4.铅球、链球投掷圈内沿直径为(2.135)米,铁饼投掷圈内沿直径为
⑵5)米。
5.影响投掷远度的因素主要有(器械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出手角度)和器械在空中的姿态和气流的影响。
6.推铅球时铅球的出手角度一般是(35-390)。
7.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项目,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
8.为了便于分析,把推铅球技术分(握持铅球)、(滑步)、(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几部分。
9.推铅球的技术教学可以分为(滑步)和(最后用力)。
10.国际田联规定,铅球比赛重量男子为(7.26 kg),女子为(4.00kg)。
11.铅球,铁饼或链球比赛,运动员应从(静止)姿势开始并在(投掷圈)内完成。
12.投掷运动员在没有犯规的情况下,可终止已开始的试掷,将器械放在投掷圈,助跑道(内)或(外)边,也可以(离开)投掷圈或助跑道。
13.运动员在进入投掷圈内并开始投掷之后,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铁圈和抵趾板的(上)沿或铁圈外地面,则应判为试掷失败。
14.投掷运动员在器械(落地)后方可离开投掷圈或助跑道。
15铅球成绩的测量是从球体落地痕迹的(最低)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
(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掷圈的(圆心)。
16.铅球比赛时,当运动员人数只有8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试投(6)次。
17.持握铅球采用5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中、无名指指跟处,拇指和小指扶在球的两侧,手腕背屈这一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手腕)和(手指)两部位的力量。
18.在背向滑步推铅球中,预备姿势采用低姿,身体形成团身姿势时,躯于与(地面)基本保持平行,眼睛看前下方(2-3)米处。
19.在滑步推铅球中滑步动作的特点是(重心后移)在先、以(摆)为主、以(摆带蹬)、(摆蹬结合)的特点。
20.最后用力包括(积蓄力量)和(加速推球)两个阶段。
三、单选题
1.在投掷项目中受地斜角影响最大的项目是⑷)
A标枪B链球 C铁饼 D铅球
2.推铅球中,滑步技术的动作要求是(C)
A摆动腿的摆动B支撑腿的避地
C身体重心的移动快,起伏小D上体姿势的协调配合
3.铅球场地的投掷圈内沿直径为(C)米
A、1.75 B2 C、2.135 D、2.5
4.推铅球、掷铁饼和掷链球的有效落地区域为6)度扇形面。
A、34.92
B、39.42
C、45
D、42.5
5.在投掷项目比赛中,外场落点裁判员判罚投掷有效时不举旗,投掷失败(C)
A、不举旗
B、举黄旗、C举红旗 D、举白旗
6.铅球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B)
A、滑步
B、最后用力
C、滑步和最后用力的结合
D、滑步前的预备姿势
7.器械出手时的投掷角度其中不包括哪几个角⑷)
A、出手角
B、器械姿态角
C、冲击角
D、地斜角
8.铅球的出手角度一般为(B)
A、43度到45度
B、37度到42度
C、30度到35度、35度到90度,
9.推铅球时,握好球后应将球放在(B)处
A、肩部
B、锁骨窝
C、颈部
D、脸部
10.对投掷项目远度增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
A、出手角度
B、出手速度
C、出手高度口、空气阻力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滑步推铅球中滑步技术的选项是(D)
A、预备姿势
B、团身
C、滑步
D、转换技术
12.滑步推铅球比原地推铅球大有提高,具体数据是(A)
A、1.5 到 2.5 米
B、2.5 到 3.5 米 C3.5 到 4 米 D、5 米
13.滑步推铅球学习滑步的教学过程主要抓(B)
A、预备姿势平稳
B、滑步中蹬摆配合
C、蹬腿后及时收右小腿
D、最后用力的衔接
14.推铅球时,最后用力对铅球出手速度的贡献率高达(C)
A、 70-80%
B、 75-85%
C、 80-85%
D、 85-90%
15.e)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推铅球技术。
A、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B、旋转推铅球技术
C、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四、多选题
1.国际田联规定铅球比赛重量男子为6)千克,女子为5)千克。
A、6.9kg
B、7.26kg
C、4.2kg
D、4.00kg
2.下列属于铅球发展阶段的是(A)
A、原地推铅球阶段
B、侧向滑步推铅球阶段
C、直线背向滑步推铅球阶段
D、背向滑步与旋转推铅球并驾齐驱阶段
3.影响铅球成绩的因素主要是(ACD)
A、出手初速度
B、体重
C、出手角度
D、出手高度
1.背向滑步推铅球预备姿势分为(BD)姿势。
A、团身
B、低姿
C、中姿
D、高姿
5.练习背向滑步推铅球中,滑步开始时,右脚蹬离地面的方法有(AB)
A、前脚掌蹬地
B、脚后跟蹬地、C全脚同时发力、D脚尖蹬地
6.推铅球中,最后用力包括(AC阶段)
A、积蓄力量
B、下肢蹬转
C、加速推球
D、维持平衡
7.推铅球技术教学中以(B)为主,以(D)为辅。
A、原地推铅球
B、背向滑步推铅球
B、直线背向滑步推铅球D、侧向滑步推铅球
7.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项目,是一个以(D)为基础,以()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
A、灵敏
B、协调
C、速度
D、力量
9.投掷出手角主要包括(A)与(C)的夹角。
人、水平面 B、器械中心轴 C、器械重心移动轨迹D、躯干
10.下列属于田赛的是(ABD)
A、推铅球
B、掷标枪
C、竞走
D、跳远
11.滑步推铅球技术包括(ABC)环节。
A、预备姿势
B、团身、C滑步 D、出手
12.提高出手初速度的方法有(BC)
A、增加意识
B、缩短用力时间
C、加长工作距离
D、强化练习
13.铅球圈直径是(C)米,落地有效区角度是(A)
A、34.92 度
B、2.234 、C2.135 D、35.16 度
14.下列属于铅球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的有(ABCD)
A、推球手腕手指用不上力
B、滑步距离太短
C、推球时身体左倒
D、滑步后停顿,不能与最后用力紧密衔接
15.改善滑步推铅球技术可以采用(ABC)练习
A、专门性练习
B、诱导性练习
C、分解性练习
D、自主练习
五、判断题
1、铅球的远度主要取决投出器械的初速度。
(X)
2、在投掷项目最后用力中,力作用于器械的时间越短越好。
(义)
3、在投掷的最后用力前,所做的一切动作都是为最后用力作准备。
(J)
4、铅球落地区5cm的角度线不包括在有效地区内。
(J)
5、男子成年组的铅球重量为7.27公斤。
(义)
6、推铅球滑步开始时,右脚蹬离地面的方法除了前脚掌瞪地,还可以用脚后跟蹬地。
(J)
7、在推铅球技术教学中,徒手练习和分解练习要大量使用,尤其是在田径普修教学中。
(义)
8、滑步推铅球中滑步技术包括转换技术。
(义)
9、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包括积蓄力量和加速推球两阶段。
(J)
10、原地推铅球教学中只用强调右腿的蹬转用力。
(义)
11、可以借助橡胶球、实心球等器械做原地推铅球模仿练习。
(J)
12、侧向滑步推铅球是铅球发展的第二阶段。
(J)
13、推铅球的预先加速形式称为滑步或旋转。
(J)
14、投掷项目中铅球和链球由于它们的重量较大,体积小,且成球形,所以一般不考虑气流对它们的影响。
(J)
15、由于地斜角的影响,投掷项目的出手角应为45度。
(义)
16、在铅球投掷中出手高度与人体身高、臂长、最后用力无关,只跟技术动作有
关。
(X)
17、推铅球技术分为持球、滑步、最后用力、维持身体平衡四部分组成。
(J)
18、推铅球的技术教学中,背向滑步推铅球与侧向滑步推铅球时间分配是 1:1.(X)
19、推铅球练习中,滑步后停顿不能与最后用力紧密衔接,是因为左腿上摆或下落不积极、腿部力量较弱。
(J)
20、在原地推铅球教学中,应自始自终抓住右腿的蹬转跪撑和躯干的用力动作。
(J)
六、简答题
1、影响铅球投挪远度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铅球投挪远度的因素是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和空气动力学因素。
其中出手速度包括出手时间、作用和工作距离,出手高度包括运动员的姿势和身材,空气动力学因素包括风速风向、铅球在空中的姿态等方面。
2、简述持握铅球的方法?(以右手投挪为例)
答:握球: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中、无名指指根处,拇指和小指扶在球的两端,手腕背屈。
持球:握好球后,将球放在锁骨窝处,贴于颈部,下颌略向右转,右臂屈肘,掌心向内,上臂略低于肩或肩齐平,左肩自然上举,两眼平视前方。
3、简述推铅球技术教学步骤。
答:(1)介绍侧向滑步和背向推铅球的完整技术;
⑵学习原地推铅球的技术;
⑶学习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
(4)改进和提高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⑸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6)改进和提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4、背向滑步推铅球前的预备姿势有几种,其意义何在?
答:滑步前的预备姿势有两种:高姿和低姿。
预备姿势是滑步前的准备彳固族,它对铅球运行距离的长短和身体的平衡有重要作用,并为顺利地进人滑步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5、简述投挪中超越器械的重要意义?如何完成超越器械动作?
答:超越器械:是为了形成最后用力时的良好姿势,使最后用力时器械所处的位置到出手点有较长的工作距离;正确的超越器械动作,应在均匀加速的组跑中完成。
在助跑的后阶段,身体的下肢要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赶超到器械的前面,并
更加扭紧(或伸展),使器械落在身体的后面,形成身体下肢在前,上肢在后的倾斜姿势。
6、滑步动作的技术要求及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答:滑步的目的是使铅球获得一定的水平速度,并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决定滑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左腿摆动的速度、力量和方向;二是右腿蹬地的力量、速度和角度;三是左腿摆动和右腿蹬地的协调配合。
预备姿势完成后,髋部带动身体重心略向投掷区方向移动,使其移动身体的支撑点便于滑步和避免身体重心起伏过大。
接着,左腿以大腿带动小腿是:迅速向抵趾板方向摆出并外旋,右腿积极蹬伸,并及时拉收、内旋。
两腿蹬摆协调配合,推动身体向投掷方向快速移动,形成最后用力前的良好姿势。
滑步开始时,右脚蹬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脚前掌蹬地,另一种是脚后跟蹬地。
前者动作简单、省力,便于拉收右脚,容易掌握,但右脚蹬地不充分,力量小,蹬地角度大,滑步时易造成身体重心上下起伏较大。
后者右腿蹬地充分,力量大,蹬地角度小,能减小滑步时身体重心的起伏,更好地发挥水平速度,但对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要求较高,拉收右腿动作难度较大。
易犯错误:
(1)滑步的距离太近。
产生原因:
①左腿的蹬摆与右腿的蹬地力量不够,两腿配合不协调;②右腿收腿不
积极;
(2)滑步后上体过早抬起,身体重心移至两腿之间。
产生原因:
①右腿收腿动作不好,主要表现在收拉距离短,右腿未落在身体重心下方;
②滑步中头和非投掷臂过早地向投掷区方向转动;
纠正方法:
①练习者左手拉住同伴或橡胶带做滑步练习;②滑步中要始终目视地上
2--3米处的标志;(3)滑步后停顿、不能与最后用力紧密衔接。
产生原因:
①左腿向上摆动,或下落不积极;
②腿部力量薄弱或爆发力不足;
纠正方法:
①徒手或持球做滑步摆腿练习,注意摆动腿的方向;
②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尤其是爆发力训练;
7、最后用力动作的技术要求及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最后用力是从左脚落地前开始至铅球离手结束。
最后用力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环节,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铅球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
当滑步结束右脚着地时,右脚迅速蹬转,左脚积极着地,滑步结束后,右髋向投掷区方向转动,努力保持上肩和髋部的动作姿势,上体在转动中逐渐抬起。
使身体由背向投掷区转向由体侧对着投掷区,此时上体形成侧弓姿势,为躯干的最后用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最后用力前,髋轴在前,肩轴在后,两轴形成了一定的交叉角,使躯干肌群充分扭紧。
右脚用力蹬伸,推动右髋转动,使肩轴更加落后于髋轴,当髋轴转至接近正对投掷区方向的时候,肩轴迅速转动,赶超髋轴,形成自上而下的用力顺序,使下肢和躯干肌肉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
最后用力过程中,右腿正确的蹬伸用力,能保证髋部正确的运动,而髋部动
作将直接影响着转体和身体侧弓动作的形成。
左腿的支撑动作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保证动量的传递,从而加快了上体和铅球向上方运动的速度,提高铅球的出手高度,并使铅球获得较大的垂直分力,进而达到理想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
易犯错误:推球时身体向左倾倒。
产生原因:
①身体用力过早;②左臂过分向左后方摆动;③左落脚点的位置过于偏左;
纠正方法:
①滑步后保持上体正确的姿势和左臂的用力方向;②划线限制学生的左脚落地位置;七、论述题
1、试述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要点。
试述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要点。
答:当滑步结束右脚着地时,右脚迅速蹬转,左脚积极着地。
滑步结束后,右碗向投挪方向转动,努力保持肩轴与髓轴的扭转姿势,上体在转动中逐渐抬起。
为加快上体转体和抬起,左臂由胸前向投挪方向牵引摆动,使身体由背对投挪方向转至侧对投挪方向。
这时肩轴仍落后于髓轴,左臂和肩高于右肩,体重大部分仍在弯曲而压紧的右腿上,身体成侧弓姿势。
身体成侧弓后,右腿继续蹬伸,加速右髓向投挪方向转动和上体的前移,逐渐移至左腿,左膝被动微屈,左臂由上向身体左侧靠压制动,同时加快转体,挺胸抬头,用力推球。
最后用力前,髓轴在前,肩轴在后,两轴形成一定的交差角,使躯干肌群充分扭紧。
最后用力开始后,右腿用力蹬伸,移动右髓转动,当髓轴转至接近正对投挪方向时,肩轴迅速转动,赶超髓轴,形成自上而下的用力顺序,使下肢和躯干肌肉的力量得到发挥。
当铅球将要离开手时,右手屈腕,手指有弹性的拨球,以加快铅球的出手速度。
铅球出手角度一般为35度到39度。
2、推铅球技术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有哪些?试举两例说明其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答:常见错误有:推球时手腕、手指用不上力或挫伤手指,滑步距离太短,滑步后上体过早抬起,身体重心移至两腿之间,滑步后停顿、不能与最后用力紧密衔接,推铅球时身体向左倾倒。
以滑步距离太短和滑步后上体过早抬起,身体重心移至两腿之间为例分析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滑步距离太短
产生原因:左腿摆动和右腿蹬地力量不够,两腿配合不协调;右腿收腿不积极。
(2)纠正方法:在地上画出右腿落地的标志,要求滑步后右腿落在标志上;徒手或持球做摆避结合的练习。
滑步后上体过早抬起,身体重心移至两腿之间
(1)产生原因:右腿收腿不好,主要表现在收拉距离短,右腿未落在身体重心下方;滑步中头和非投挪过早地向投挪方向转动。
(2)纠正方法:练习者双手或左手拉住同伴或橡皮胶带做滑步练习;滑步中要始终目视地上2到3米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