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柏舟全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柏舟全文及翻译
国风·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
1、泛:同“泛”,意思是在水面上漂浮。

柏舟:柏木制成的小船。

2、流:水流的中间。

3、耿耿:心中忧愁不安的样子。

寐:睡着。

4、隐忧:内心深处的痛苦。

5、微:非,无。

6、敖:同“遨”,出游。

7、匪:非。

鉴:镜子。

8、茹:容纳,包容。

9、据:依靠。

10、愬:同“诉”,告诉,倾诉。

11、威仪:庄严的容貌举止。

棣棣:雍容娴雅的样子。

12、选:屈挠退让。

13、悄悄;心里忧愁的样子。

14、愠:心里动怒。

群小:众多奸邪的小人。

15、觏:遭受。

闵:痛苦忧伤。

16、寐:醒来,辟;同“僻”,意思是捶胸。

摽;捶胸的样子。

17、居、诸: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18、胡:为什么。

迭:更换,更动。

微:昏暗无光。

译文:
荡起小小枯木舟,随波漂浮在中流。

心烦意乱难人睡,内心深处多忧愁。

不是想喝无美酒,也非没处去遨游。

我心不是那明镜,不能一切尽照出。

虽有骨肉亲兄弟,要想依靠也不行。

也曾对他诉苦衷,惹他发火怒冲冲。

我心不是一块石,不能随意翻过来。

我心不是一张席,不能随意卷起来。

举手投足要庄重,不能退让又屈从。

心中忧愁加痛苦,得罪小人气难消。

遭受痛苦深又多,受的侮辱也不少。

静心细细前后想,捶胸顿足心里焦。

太阳月亮在哪里,为何有时暗无光。

心中忧愁抹不去,就像一件脏衣裳。

静心细细前后想,恨不能奋飞高翔。

文学赏析
此诗的作者和主旨,历来争论颇多,迄今尚无定论。

简略言之,汉代时不仅今古文有争议,而且今文三家也有不同意见。

《鲁诗》主张此诗为“卫宣夫人”之作,说:“贞女不二心以数变,故有匪石之诗。

”(刘向《列女传·贞顺》),《韩诗》亦同《鲁诗》说(见宋王应麟《诗考》)。

《诗序》说:“《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

”这是以此诗为男子不遇于君而作,为古今文家言。

今文三家,《齐诗》之说,与《诗序》同。

自东汉郑玄笺《毛诗》以后,学者多信从《毛诗》说,及至南宋,朱熹大反《诗序》,作《诗序辩说》,又作《诗集传》,力主《柏舟》为妇人之诗,形成汉、宋学之争论。

元、明以降,朱熹《诗集传》列为科举功名,影响颇大,学者又多信朱说,但持怀疑态度的亦复不少,明何楷、清陈启源、姚际恒、方玉润等皆有驳议,争论不休,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

今人之《诗经》选注本、译注本各有所本,或主男著,或主女作。

高亨《诗经今注》、陈子展《诗经直解》均以为男子作,而袁梅《诗经译注》、程俊英《诗经译注》又皆以为女子作。

这些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是两派:一派认为作者是男性仁臣,另一派认为作者是女子。

现代学者多认为是女子所作。

观察整首诗的抒情,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确实不像男子的口气。

从诗的内容看,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

全诗共五章三十句。

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

这两句是虚写,为设想之语。

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但却漂荡于水中,无所依傍。

这里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

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笔锋落实,一个暗夜辗转难眠的女子的身影便显现出来。

饮酒邀游本可替人解忧,独此“隐忧”非饮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见忧痛至深而难销。

次章紧承上一章,这无以排解的忧愁如果有人能分担,那该多好!女子虽然逆来顺受,但已是忍无可忍,此时此刻想一吐为快。

寻找倾诉的对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谁料却是“不可以据”。

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

自己的手足之亲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

既不能含茹,又不能倾诉,用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话说,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

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思是说:我虽不容于人,但人不可夺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

其意之坚值得同情乃至敬佩。

诗的第四章对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从何而来的问题作了答复:原来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

“觏闵既多,
受侮不少”是一个对句,倾诉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

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胸连声叹息,自悲身世。

末章作结,前两句“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于无可奈何之际,把目标转向日月。

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司马迁语),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辉。

内心是那样渴望自由,但却是有奋飞之心,无奋飞之力,只能叹息作罢。

出语如泣如诉,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

对于女主人公是怎样的人以及小人指什么人等问题争议也很大,各家之说中,认为女主人公是贵族妇人、群小为众妾的意见支持者比较多。

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

五章一气呵成,娓娓而下,语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浓烈而深挚。

诗人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更是生动形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

不可卷也”,几句最为精彩,经常为后世诗人所引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