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共4题;共35分)
1. (10分) (2017八上·广东期中)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B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物者,窥谷忘反。
C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荇、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E .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F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树树皆秋色,________。
②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③________,云生结海楼。
④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⑥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①曹植的《梁甫行》中,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待到兴尽欲归,却已是日落黄昏,不免有几分恐惧,慌乱之际,小船捉弄人,误闯荷花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9.0分)(2014·北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
(1)对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
B . 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
C . 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
D . 追溯(shùò)“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B . 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C . 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D . 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3. (4分)(2017·吴中模拟) 名著阅读。
(1)下面是《水浒传》中的三个故事情节,请依次写出故事的主人公。
A.倒拔垂杨柳﹣(________)
B.醉打蒋门神﹣(________)
C.火烧祝家庄﹣(________)
(2)下面是关于四部名著的相关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友情,讲义气。
B . 《西游记》中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姑娘,老婆婆,老头儿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
C . 《汤姆•索亚历险记》第十四章中汤姆在杰克逊岛体验了一回海盗生活。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友丽达的教育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4. (12分)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
(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
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
(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二、阅读(55分) (共3题;共55分)
5. (22.0分) (2019八上·施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①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②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③“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④“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咬咽着说。
⑤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撅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珠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⑥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⑦终于换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
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⑨老太太撕拉着那颗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⑩“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味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⑪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
⑫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
⑬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
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⑭“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⑮“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⑯“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
后移开。
⑰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⑱“娘”我哭着说,“我……”
⑲“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⑳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文轩荐自《莫言散文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文章开头点名时间,告诉人们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接着只通过对母亲的神态刻画,表明那是一个贫穷,饥饿,苦难的年代。
B . 文章中多次描写母亲的眼睛,这些细节描写即表现出母亲面对贫困生活的痛苦与无奈,也突出了母亲坚韧,正直的个性。
C . 文章详写老太太买白菜的全过程,就是想以其挑剔,小气的个性与母亲宽厚的品质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的高大的形象。
D . 那颗最小的白菜在被卖的过程中被层层撕剥,最后“受了严重的冻伤”,在家里属老小的“我”在卖菜的过程中似乎也遭受了“严重的冻伤”,经历了人生初期惨痛的教训。
(2)文章中“我”为白菜“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回答。
(3)联系全文,怎样理解作者最后一段“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的心情?
(4)坚强、善良、诚信的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我”,让“我”一生受用。
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6. (18.0分)(2019·天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
为了让自己
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
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
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
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
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
“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1)请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2)阅读全文,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3)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7. (15.0分) (2017九上·资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欲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压(yá)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日:“吾不能捍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未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屋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
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日:“国亡不能棣④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二⑤其心乎!”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弘范:张弘范,当时的蒙古军元帅。
②捍(hàn):保卫。
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棣:同“救”。
⑤二:不忠诚。
【丙】齐①大饥。
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③ ,贸贸然④来。
黔敖左奉⑤食,右执饮,日:“嗟⑥!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日:“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丛至谢⑦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齐:齐国。
②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
③蒙袂(mèi)辑屦(jù):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
④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
⑤奉:捧。
⑥嗟:喂。
⑦谢:道歉。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
③天祥泫然出涕________
④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蹴尔而与之
B . 左右命之拜
C .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D . 饿者扬其目而视之
(3)请根据你对甲文和丙文的理解,解释“嗟来之食”的意思。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足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5)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丙文与甲文中的哪个语句相对应?
(6)请从乙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和“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三、写作(55分) (共1题;共60分)
8. (60分) (2019八下·莲湖期末) 送红包和收红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红包,是给亲人一种关爱;压岁钱、生日祝愿都含有平安吉祥的寓意;红包,是婚嫁喜庆有喜当贺的礼仪……
请以“红包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叙述故事要完整、具体;②情节要有波澜;③联想和想象要合乎情理;④要有真情实感;⑤不少于600
字。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共4题;共35分)
1-1、
1-2、
1-3、
2-1、
2-2、
3-1、
3-2、
4-1、
4-2、
4-3、
二、阅读(55分) (共3题;共55分)
5-1、
5-2、
5-3、
5-4、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7-5、
7-6、
三、写作(55分) (共1题;共60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