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烟台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烟台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老房子
余开泰
傍晚,母亲打来了电话,说拆了一半的老房子终于被雨水冲垮了,院子里只剩下一堆红土。
六年前,父亲从医院回来对母亲说:“我要建一栋新房子!”母亲一愣:“我们哪来的钱呢?”父亲说:“我这病怕是治不好了,我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完成。
那就是为你建一栋新房子,当初结婚的时候我就答应过你的!”
那时家里住的房子是爷爷二十多年前建的。
是一栋土砖房,有四个房间,一个客厅和一个厨房。
虽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爷爷也已经去世,土砖房的墙上也有了一些黑色的印子,甚至有些地方还开了裂,瓦楞上长满了野草,窗棂也被某些小动物啃啮过,但是在村里依然没有落伍,可是现在父亲却坚持要把它拆掉。
母亲沉默了,扎竹扫帚的速度越来越快。
老房子被推倒了,工人们挑来了一担担红色的泥土,板车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瓦片和木头,院子里一派热火朝天。
一个月后,房子就建好了——那是一栋两层的土坯房。
父亲还请人在墙壁上刷了一层石灰。
乔迁宴上,父亲开心地陪客人们喝酒,父亲过去从不喝酒,但那一天他喝了很多,母亲一直在厨房里忙碌,我看见她的眼角挂着泪珠。
半年后,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妹妹也考上了高中。
而父亲的病更严重了,严重得已经没有办法去外面打工,只好呆在家里帮母亲没日没夜地扎竹扫帚。
毕业后,我在老家县城的一所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
后来,我认识了女朋友小莉——一位漂亮的幼儿园老师。
元旦放假,我邀请小莉来到了我的老家。
小莉说,老家就像一幅水墨画,漂亮极了!不过就是上厕所有点不太方便。
临走时,我对父亲说,我要在老房子旁边建一栋新房子。
母亲有些担心地说,如果建一栋新房子我们家就有了两栋房子,按照一户一宅的政策,多余的一栋房子就会被政府拆掉。
父亲一愣,嘴角蠕动了几下,接着沉默了。
轰隆轰隆的挖掘机开过来了,大卡车也从远方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砖头、水泥和钢筋。
工人们砌墙的砌墙,搬砖的搬砖,一个多月后,新房子就建好了。
那是一栋三室两厅,两层半的小洋楼。
我们又请来了装修师傅,在房子里装上了水电,刷上了乳胶漆,贴上了瓷砖,铺上了大理石。
寒假,我和小莉结婚了,我们搬进了新房,父母、妹妹也搬进了新房。
我们一家人住在新房子里,其乐融融。
不过母亲每天都会陪父亲去旁边的老房子里走一走,看一看。
寒假过去了,学校开学了,我和小莉返回了县城。
周三的下午,母亲焦急地打来了电话,她说村里开始拆空心房、危房了。
父亲的病越来越严重,周六我接他去县城的医院看病。
医生悄悄地对我说,父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没法治了。
回来的时候,父亲一直盯着村口那些被拆的房子。
我知道,父亲是在担心家里的老房子。
又是一个周三的下午,母亲带着哭腔打来了电话,说挖掘机已经开到了我们家,老房子就要被拆了。
我赶紧叫上小莉一起回家。
老房子的周围站满了人,挖掘机就停在院子里,几位乡干部正在和我父母宣讲政策。
乡干部说农村只允许一户一宅,我们家有了新房子,老房子就应该拆掉。
挖掘机喘着粗气开了过去,“咔嚓”的一声,老房子的屋顶就被掀掉了,房梁、檩子、瓦片洒落得到处都是……
父亲像疯了一般地扑了过去,抱着墙壁一动也不动,任凭瓦砾砖块打在身上。
父亲像一只巨大的蜻蜓钉在荷叶上,捍卫着自己的领土,又像一只发怒的母鸡,张开着翅膀护卫着未成年的幼崽。
挖掘机停了下来,母亲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哭着对乡干部说,父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挨不了几天,剩下的墙壁就过一段时间再拆吧。
挖掘机喘着粗气走了,父亲坐在墙根下久久不愿离开。
晚上,母亲喂父亲喝了一小碗粥。
喝完粥,父亲让我打着手电陪着他去老房子里转一转。
老房子的屋顶被掀掉了,房梁、檩子、瓦片散落得到处都是,月光穿过屋顶,斜斜地照在老房子里,散落在地上的房梁、檩子、瓦片泛着惨白惨白的光。
父亲蹲下身子,抚摸着散落在地上的房梁、檩子和瓦片,就像过去抚摸我和妹妹的头一样,充满了柔情。
父亲头痛了一个晚上,天亮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
今年的雨水特别充沛,秋雨一下就是十几天,门前的柿子树、酸枣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在风雨中摇来摇去。
母亲说昨天晚上,风雨大作,大概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院子里“轰隆”地一声巨响。
第二天起来一看,老房子不见了,院子里只剩下一堆红土。
(选自余开泰《红土地上的骆驼》,有删节)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多处写到父亲的病,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对塑造父亲的形象、母亲的形象和我的形象起着较大的作用。
B. 父亲拆掉老房子建新房子,我在房子旁边建新房子都是为了实现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
C. 小说结尾环境的描写,暗示了我们因为老房子被拆、父亲的去世而感到悲伤难过,也为下文老房子的坍塌埋下了伏笔。
D. 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长短句结合,富于节奏感,将寻常用语叙写得有滋有味。
2. 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苦痛者的天籁
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
一进院门,她就扯着嗓门喊我:杨小闹,来,取盆,拿鱼。
我有点恨父亲。
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有一次,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
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
但父亲很少上白班。
父亲说,他胆大,不怕走夜路。
我不相信父亲的话。
其实,父亲是想多挣些钱。
上夜班,一个月多挣100多块钱呢。
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
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父亲说,蔡婆不容易。
蔡婆的丈夫是个跑买卖的人,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闹着要和蔡婆离婚,蔡婆死活不同意,结果,她的丈夫就跑了,临走的时候,卷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只剩下蔡婆,以及三个孩子。
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凭着年轻时候养过几年鱼的经验,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
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
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
笃——笃笃——舅奶,睡了没有?蔡婆是父亲的舅奶,父亲一直这么喊她。
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
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
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
笃——笃笃——舅奶,
我下班回来了,你挺好吧。
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
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又义愤填膺地喊。
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她一进门,依旧扯着嗓门喊我:杨小闹,来,取盆,拿鱼。
父亲真是个馋猫。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
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
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
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
我瞠目结舌,尽管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奶奶就没了,但从来没有听父亲说过这些。
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随你奶奶而去。
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和你爷爷岁数差不多,就经常来劝他,说,你还有几个孩子呢,就是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
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与你爷爷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
有一搭没一搭地找些话说,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
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于苦难中的。
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
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
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有人在惦记着她,好让她那颗清冷而孤独的心得到温暖,看到希望。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还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我不失时机地说。
父亲笑笑,说,不管怎样,她从困境中走出来了。
其实,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人,也许不愁吃、不愁穿,却在自我心底里痛苦着、挣扎着。
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说说话的人。
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笃笃”的敲门声,也是好的。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九卷,百花文艺出版社,有改动)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蔡婆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逢年过节送鱼来,总是一进门就扯着嗓
门喊。
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蔡婆不负责任、邋遢粗俗的特点。
B. 小说人物塑造生动传神,文中的杨有贵,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是通过父亲讲述的故事,仍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朴实的人,正是他在爷爷遭难的时候,送去了天籁之音。
C. 小说后半部分父亲讲述了爷爷和杨有贵之间的故事,解开了上文父亲每天晚上都要去敲敲蔡婆的门的谜团。
故事中的故事,使小说情节更加曲折,主题更加突出,艺术构思颇为精巧。
D. 这篇小说中交叠讲述的两个故事充满着温情和暖意,告诉人们,在别人落寞困难时,伸出手去敲敲门,送给别人的也许会是苦痛者心灵里最美妙的天籁之音。
这个主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对当前人际关系日渐冷漠的社会现实有着积极的意义。
5. 小说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这篇小说着重塑造父亲的形象,并通过父亲的形象来表现主题,但小说一开始却写道“我有点恨父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但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
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
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显赫一时。
早在公元2世纪,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幻作品的古希腊语小说《真实的故事》中,就已出现关于星际旅行、外星生命、星际殖民等内容。
美国“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坦言,正是经典科幻小说激发自己去探索未知世界。
但科幻的作用又不仅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
在西方,科幻作品开始盛行的年代,正是人类最初进入太空的时代,也是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地球正面临环境、资源等种种严峻挑战的时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开始提出一系列“如果”的问题。
比如,如果人类或者你本人在真实世界面临这样的境况,会如何选择?也因此,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帕梅拉·萨金特将科幻定义为“思想文学”。
《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讲述一个“拯救人类免于灭亡的奋力一搏”的故事。
东方和西方不少科幻名作拥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
科幻的“硬核”,并非预言乌托邦或者反乌托邦,而是帮助人们以全新角度审视自身环境和处境,警示人类在技术、文化、伦理等众多领域可能面临问题,并提出“另类”解决方案。
而从荧幕回归现实,科幻同样提醒人们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和挑战。
(摘编自新华社的文章)
材料二:
科幻文学一般分为软硬两类。
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发展中,故事发展受科学规律制约的作品,则属于硬科幻。
人们对硬科幻有两种误解:一种是只要不符合现有技术,就是伪科学。
另一种误解是只要是科幻,随便怎么“幻”,都是可以的。
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这会压抑科幻的空间。
而把科幻的“幻”当作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
“科”与“幻”应有边界,遵循一定的范式,从而达到逻辑上的合理与自洽。
幻想的对象可以是新发现、新技术、新规律。
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之外,也可以对社会、经济领域进行幻想。
幻想不必符合现有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世界观。
硬科幻,不但有作为“幻”的构想的新技术,还有作为“科”的技术推理过程,后者是硬科幻文学独具的审美魅力所在。
科学上要合理,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但如果技术过程是已知原理主导的,则要求过程有科学上的合理性。
比如,在《三体》中,用核弹推动光帆飞船,虽然人类的技术现在达不到,但对于其中光压、冲量等科学原理的阐释是合理的。
当然,科幻文学毕竟不是论文,自洽与合理都可以有例外。
“科”范畴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次,达到“接近合理”即可。
所谓接近合理,即需要查资料、动笔推算,才能发现瑕疵,这是可以接受的。
但一望即知的低级错误,硬科幻文学应该尽量避免。
“科”范畴的技术设定作为基础框架,可以免于审视。
比如,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作为科幻文学作品的初始逻辑基础,应该免于审视,否则,多数作品都无法成立。
影片《流浪地球》最主要的框架是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这也存在地球地质结构经受不住、发动机推力不足等问题,但这属于小说的基础框架、逻辑起点,应该免于审视。
作为背景的经济、社会设定是可以忽略的。
如《流浪地球》的超级工程是否会引发经济的崩溃,抽签是否符合道德等议题,就可以免于审视。
刘慈欣说:“所谓科幻的思维方式,是指要把整个世界构建在一定的科技层次之上,这个世界是自洽的,是有一套自我逻辑的。
”他的小说对硬科幻的原则遵循得非常好,既恢弘瑰丽,又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技术细节,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
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幻”的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值得期待的表现。
材料三:
《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也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它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影片故事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无论是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海外电影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影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关乎科学设定,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对家园的理解。
导演郭帆说,将地球带走,“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
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
坞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大片。
对故土的眷恋,在影片中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灾难面前的选择体现出来。
吴孟达扮演的姥爷看上去谨慎得有些懦弱,却为了外孙、孙女牺牲了自己。
吴京扮演的航天员父亲为了任务十多年没有见到儿子,倔强的他和叛逆的儿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却最终两代人合力完成了保住地球家园的使命。
在飞出太阳系的科幻背景下,传达的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最刻骨铭心的主题——回家。
观众会发现,在这些平时含蓄而内敛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东方式亲情的默契——他们彼此依赖却并不表现出来,小心地保有着一份温度。
这样的温度激发了对家国责任的热度,灾难面前,没有超级英雄,每个平凡人都是英雄。
对于科幻类型片而言,《流浪地球》的走红,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科幻的既有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的真正目的,不是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而是激发人类去探索未知世界。
B. 科幻不符合现有的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世界观。
C. 材料二认为刘慈欣的小说是世界顶尖水平,所以对硬科幻原则遵循得非常好。
D. 材料三说《流浪地球》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和故土家国情怀是中国特色的。
8.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方和西方所有的科幻小说拥有共通之处,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
B. 若从电影回归现实,那么科幻也提醒人类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和挑战。
C. 无论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还是把“幻”当作了奇幻的幻,都是对硬科幻的误解。
D. 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
9.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海底两万里》是根据一些科学道理加以幻想,有些猜想后来变成了真的,有些猜想则被证明是错误的。
B. 《超人系列》中有一情节,超人的女友死了,超人为救女友,倒转地球,使时间倒流,终于将女友复活。
C. 科幻小说在当代西方世界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D.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一种新体裁,很多不错的科幻小说背后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想像力也值得称道。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
项羽之东王彭
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
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
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
平恐,乃解表裸而佐刺船。
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
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
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
封平以户牖乡。
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
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
”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
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
”乃复赏魏无知。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
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
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
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
愿以右丞相让勃。
”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
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
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
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
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B.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C.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D.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秦,项羽将陕西的关中一带一分为三,分封给原秦朝的三位降将,因以称之。
B. 河,秦汉前,“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两者以外河流通常称“川”“水”。
C. 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警卫在中,车夫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
D. 剖符,封建帝王封赏有功者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以作为凭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平跟随项羽,也曾得到垂青。
他跟随项羽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平定殷王反叛后,项羽派项悍任命陈平为都尉,并赏给他黄金二十镒。
B. 陈平逃离项营,遇险机智自保。
他横渡黄河时,看到船夫想要对他图谋不轨,就解开衣服赤身露体地帮助船夫撑船,这样船夫知道他身上无钱才没有下手。
C. 陈平知恩图报,荣贵不忘故人。
刘邦封他为户牖侯,他辞谢说若没有魏无知,自己就不能入朝为官,于是就将封爵让给了魏无知,皇帝为此称赞了他。
D. 陈平富有智谋,处事谦虚谨慎。
孝文帝时,他认为太尉周勃在诛灭吕氏宗族的事情上功劳居多,于是托病引退,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让给周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2)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江城子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
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②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释】①“西北神州”二句:金朝曾占有南宋西北疆域,当时又被元人所占,词人与金朝有志之士痛心国丧,欲救国而不能,只得聚会新亭,一洒忧国之泪。
②钓鱼坛:在浙江富春山,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凸显词人的忧国之情,词人醉后天不亮就起来舞剑,并且吟诵《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
B.正值国难,西北神州沦陷,令人难过,而“三十六峰”三句陡转,表明词人雄心不泯、壮志不消。
C.下片开头三句发出悲慨,虽然词人自以为是豪侠,但双鬓已斑白,仍未为国立功,显露无奈之情。
D.“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
15.请结合全词,对“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一句进行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诗人借《诗经·子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对贤才的思慕。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生性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