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原子的结构(专题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原子的结构(专题训练)【五大题型】
【题型1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2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8)
【题型3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1)
【题型4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16)
【题型5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0)
【题型1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1.(2023•越秀区校级二模)核污水中的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答案】B
【分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的
数字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解答】解: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氚是指核内
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因此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
的是B;
故选:B。
2.(2023•开福区校级三模)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的。
下列对原子、分子、离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B.“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
D.密封的塑料瓶能被压瘪是因为分子体积被压小了
【答案】D
【分析】A、根据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进行分析。
C、根据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
D、根据密封的塑料瓶能被压瘪改变的分子间隔(间隔变小),分子大小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A、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故A正确;
B、“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正确;
C、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C正确;
D、密封的塑料瓶能被压瘪改变的分子间隔(间隔变小),分子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3.(2023春•泰安期中)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C.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上
D.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
【答案】C
【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解答】解: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与核外电子构成,该选项正确。
B、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该选项正确。
C、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不正确。
D、如果把整个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一个蚂蚁,故原子
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该选项正确。
故选:C。
4.(2022秋•利津县期末)1911年,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团队进行了著名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极薄的金箔纸的实验。
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与α粒子带同种电荷
B.原子内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很小
【答案】C
【分析】根据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部分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部分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说明原子核与a粒子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是因为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核外有
着相对巨大的空间,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中子不带电,不受a粒子作用,因此无法得出中子的情况,且不是所有的原子核
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氢原子核内不含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是因为撞到了金原子核,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且带
正电,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2022秋•莱州市期末)(多选)2021年12月30日中科院“人造太阳”(EAST)实现千秒级等离子体运行。
氘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和氚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转变为α粒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氘原子不带电,氚原子带电
B.氘原子和氦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C.氘原子和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3
【答案】CD
【分析】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显电中性分析;
B、根据氘原子的质子数是1,氦原子的质子数是2分析;
C、根据氘原子和氚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分析;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解:A、原子显电中性,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A错误;
B、氘原子的质子数是1,氦原子的质子数是2,故错误;
C、氘原子和氚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故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氘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相对原子
质量为1+1=2;氚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3,故正确。
故选:CD。
6.(2022秋•尤溪县期中)“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时间人物对“原子—分子”的认识
1803年道尔顿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
比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1809年盖•吕萨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
括“复杂原子”)。
例如:研究氧气与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化合
成二氧化碳时,发现氧气与一氧化碳体积比总是100:200 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引入分子概念,指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897年汤姆生提出电子嵌于原子表面的枣糕型原子结构,否定了“原子不可再
分“的观点。
1903年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1)道尔顿原子论中由“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代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2)根据盖•吕萨克的分子假说,水通电分解反应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粒个数比为2:1。
写出氧气与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3)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否定了“原子单不可再分”的观点。
(4)如图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甲、乙、丙、丁四条运动轨迹中,不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甲(填标号)。
【答案】(1)化合物;
(2)①.2:1;②.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3)电子;
(4)甲。
【分析】(1)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和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电子带负电荷进行分析;
(4)根据带有同种电荷的微粒靠近时,相斥进行分析。
【解答】解:(1)道尔顿原子论中的“复杂原子”是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即为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2)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即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则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粒个数比为2:1;氧气与一氧化碳一定条件下合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3)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得出了原子可以继续再分的结论,否定了“原子单不可再分”的观点;
(4)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在排斥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偏转(即远离原子核),例如丙和丁;又因为原子的核外电子质量很小,但所占的体积却很大,电子的质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则离原子核较远的α粒子由于运动速度很快可以直接穿过去,例如乙轨迹;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α粒子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应该远离原子核,故甲轨迹错误,故选甲。
故答案为:(1)化合物;
(2)①.2:1;②.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3)电子;
(4)甲。
7.(2022•浠水县开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金属汞的构成粒子是汞原子。
【答案】氧分子;汞原子。
【分析】根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故答案为:
氧分子;汞原子。
8.(2022秋•栖霞市期末)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如图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请结合现象分析原子内部结构。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内有较大空间。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如图的C(填字母)。
(4)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D(填字母)。
A.原子中a和c的数目一定相等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b和c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的数目
【答案】(1)原子内有较大空间;
(2)不会;原子核;
(3)C;
(4)ACD。
【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以及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
但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解答】解:(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和原子相比较非常小,所以在原子核外有较大的空间,因此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而是被直接弹回;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结构为图2中的C,因为C中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
(4)A.a是核外电子,c是核内质子,所以在原子中a和c的数目一定相等,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b是核内中子,c是核内质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在原子中b和c的数
目不一定相等,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
在b和c上,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所以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上a的数目,
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CD。
故答案为:
(1)原子内有较大空间;
(2)不会;原子核;
(3)C;
(4)ACD。
【题型2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9.(2023•环翠区模拟)化学是创造物质的科学,要创造新物质就要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规律。
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很小,但有质量,其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B.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也可以变成离子、组合成分子间接构成物质
C.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其质量几乎不变
D.原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
【答案】A
【分析】A、根据分子很小,但是有质量,分子的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呈正比进行分析;
B、根据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进行分析;
C、根据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这些更小的微粒构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A、分子很小,但是有质量,分子的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呈正比,分子质量不是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故A错误;
B、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铁由铁原子构成,原子也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原子也
可构成分子,然后离子、分子构成物质,故B正确;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
子,其质量几乎不变,故C正确;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这些更小的微粒构成,故D正确。
故选:A。
10.(2023•清原县一模)对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核电荷数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⑥化学性质相似.
A.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④⑤D.③④⑤⑥
【答案】A
【分析】根据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分析判断,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了Fe3+,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其质量几乎相等.
【解答】解:①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Fe2+,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了Fe3+,三种粒子的电子层结构不相同,说法错误。
②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Fe2+,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了Fe3+,三种粒子的核外
电子数不相等,说法错误;
③Fe、Fe2+、Fe3+三种粒子核电荷数相同,说法正确;
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得失电子基本不影响其质量,故其质量几乎相等,
说法正确。
⑤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Fe2+,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了Fe3+,三种微粒所含质
子数相同,说法正确。
⑥Fe、Fe2+、Fe3+三种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错误。
故选:A。
11.(2023•利通区一模)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成为阳离子
B.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C.要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就必须保持氧分子不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水通电分解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答案】A
【分析】A、根据一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带负电荷,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带负电荷,成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一
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要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就必须保持氧分子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水通电分解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故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2023•覃塘区一模)下列关于分子、原子与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
B.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D.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原子
【答案】C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A正确;
B、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B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要注明是在化学变化中,C错误;
D、离子可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原子,原子也可通过失得电子形成离子,D正确。
故选:C。
13.(2022秋•泸县校级月考)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
⑦离子。
这些粒子中:
(1)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粒子是⑦(都填序号)。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②。
(3)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③④。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①。
【答案】(1)⑦;
(2)②;
(3)③④;
(4)①。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带电的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分子、原子、中子不显电性;质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选⑦;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选②;
(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选③④;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故选①。
故答案为:(1)⑦;
(2)②;
(3)③④;
(4)①。
14.(2022春•椒江区校级期中)如图表示氯化钠微观形成过程。
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其中阴离子是Cl﹣离子(写出离子符号),最终形成的物质不显电性,原因是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
【答案】得失;Cl﹣;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
【分析】根据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如图表示氯化钠微观形成过程,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其中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符号为:Cl﹣;两种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最终形成氯化钠不显电性;故答案为:得失;Cl﹣;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
【题型3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5.(2022秋•丰南区期末)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A.B.C.D.
【答案】C
【分析】根据原子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最外层电子是6,大于4,易得到电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电子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是1,小于4,易失去电子,故C符合题意;
D、最外层电子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3春•岱岳区期末)如图为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核内质子数为20
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C.它不易失去电子
D.它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C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核内质子数为20,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由图可知,该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故该元素位于
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选项符合题
意;
D、钙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2023春•香坊区期末)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作出的归纳错误的是()
A.③表示的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B.①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C.①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②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答案】A
【分析】A、根据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进行分析。
B、根据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表示的是氖原子进行分析。
C、根据最外层为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进行分析。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钠离子,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故A不正确;
B.①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的是氖原子,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故B正确;
C.①③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8,均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C正确;
D.②最外层电子数为7>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故D正确;
故选:A。
18.(2023•五华区一模)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右图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B.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3
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D.铝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
【答案】D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解答;
B.根据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解答;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故A正确;
B.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为13,故
B正确;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距离原子核最远的那一层,就是最外层,最外层电子数为3,
故C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D错误;
故选:D。
19.(2022秋•金湾区期末)(多选)如图为五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③⑤属于阳离子
B.②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①⑤属于非金属元素
D.①②③⑤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答案】BC
【分析】根据图①~⑤分别表示氟原子(F)、铝离子(Al3+)、镁离子(Mg2+)、铝原子(Al)、氖原子(Ne)进行分析。
【解答】解:A、②表示铝离子(Al3+),是阳离子,③表示镁离子(Mg2+),是阳离子,
⑤表示氖原子,不是离子,故A错误;
B、②表示铝离子,是铝元素,④是铝原子,也是铝元素,故B正确;
C、①表示氟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⑤表示氖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①氟原子、⑤氖原子属于第二周期,②铝离子、③镁离子属于第三周期,故D错误。
故选:BC。
20.(2023•桓台县校级模拟)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角度看,氯化钠由钠、氯两种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钠、氧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钠。
(2)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C(填字母序号)。
②微粒D与微粒A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答案】(1)钠、氯两种元素;钠;
(2)①AC;
②AlCl3。
【分析】(1)根据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分析回答。
(2)①根据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分析;
②根据微粒D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微粒,性质,根据元素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答】解:(1)从宏观角度看,氯化钠由钠、氯两种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钠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故答案为:钠、氯两种元素;钠;
(2)①五种粒子中A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AC;
②微粒D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铝元素显+3价,微粒A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
氯元素通常显﹣1价,铝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化学式为:AlCl3;故答案为:AlCl3。
21.(2023•丹东一模)如图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D(填字母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C。
(2)若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x的数值是17。
【答案】(1)BD;AC;
(2)17。
【分析】(1)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D,是因为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