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配套作业(二十)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二十)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2·某某某某二模)“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2.(2012·某某模拟)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3.(2012·某某模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一种“休养生息”政策,因为它( )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取消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
C.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D.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习惯
4.(2012·某某某某模拟)某资料记载了下面地名的变迁。

根据这一记载,不能推断出该地区( )
1960年,某某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
1983年,某某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
2001年,某某省某某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

A.经济体制的改变 B.所有制性质变化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城市化进程加快
5.(2013届某某省重点中学联考)有经济学者认为:“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

”对材料中“政治改革”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扩大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某某权力
B.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演变的表现
D.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某某
6.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等几个并列的栏目。

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
A.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举办博鳌论坛 D.2010年某某世博会
7.(2012·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8.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
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9.(2012·某某“江南十套”仿真模拟)“举办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利用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扩展对外贸易,加快经济的发展。

”继创办经济特区之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发展,下列省份或城市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先后顺序是( ) A.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B.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C.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D.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10.国际舆论曾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 )
A.创办某某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某某浦东
C.开放某某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11.(2012·某某某某模拟)右图是中国某时期的一幅描述人们经济生活的漫画,此时的流行语应是( )
A.人民公社,一大二公
B.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C.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D.改革开放,联产承包
12.(2013届某某省重点中学联考)1981年,我国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已经放开,托福考试也开始进入中国,但从1978年至1985年,中国的留学仍属于精英留学,以公派留学英美国家为主。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小
B.民众的观念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C.英美对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民众的留学要求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2013届某某质检)阅读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30年前,某某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

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

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10月15日) 材料二两年前,小岗村开始了新型合作经济模式。

严金昌和十几户农民一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一家某某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

……目前,小岗村耕地面积大约2 000亩,其中60%目前出租流转被集中起来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10月15日)
(1)材料一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

“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12分)
(2)小岗村的新型合作经济特点是什么?有人对小岗村新型合作经济提出了质疑,认为将土地重新集中,是倒退回到了人民公社时期的计划经济模式。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14分)
14.建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经曲折,但有几个时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
1978年2000年
城市数量193个663个
小城镇 2 173个20 312个
市镇总人口 1.7亿多 4.5亿多
城镇化水平17.9% 36.1%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8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1世纪以来,该现象日益普遍,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8分)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解析】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内容的掌握,联系材料中停止批邓、冤案一理、生
产狠狠抓等,较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答案】 B
2.
【解析】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分析各选项,B、C、D三项正确,本题选A项,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自1956年后一直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制。

【答案】 A
3.
【解析】充分理解此处“休养生息”的含义,即缓和政策、使劳动者获得较大的自主权。

也可以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回答。

【答案】 A
4.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956年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转变成为公有制,一直没有发生性质变化,故选择B项。

【答案】 B
5.
【解析】本题可使用排除法。

A项与家庭联产承包没有关系。

B项属于纯经济X畴。

D 项是新世纪以来的事情。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改以前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公社体制,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凸显了政府在农村经济管理政策的转变。

【答案】 C
6.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将四个选项与题干栏目进行对比,B、C、D三项可归为“开放格局形成”栏目,A项内容可以单列。

【答案】 A
7.
【解析】从“计划——发展计划——发展和改革”这样的演变,到现在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答案】 B
8.
【解析】通过两幅图中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对比,可判断①②③正确。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还在继续深化和扩大,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 B
9.
【解析】1988年设立某某省,划出某某岛设置某某经济特区;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某是1988年第一批设立,某某是1992~1993年第二批设立,某某是2000~2002年第三批设立。

【答案】 D
10.
【解析】从题目中新中国35年以来可知该事件发生在1984年。

A项发生在1980年,B项发生在1990年,C项发生在1988年,D项发生在1984年。

因此选D。

【答案】 D
11.
【解析】图片中“欢迎选购”的字样和显示的情景,说明当时的买方市场,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大,物质比较丰富,这种现象出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A、B、C、D 四项流行语应分别出现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 D
12.
【解析】首先排除不符合事实的项目,A、B、C三项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众观念虽然不能彻底解放,但材料中的“留学政策已经放开”的信息说明民众受影响的因素不大;开放后我国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英美对中国的政策始终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当时影响民众出国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条件的限制。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
【解析】第(1)问中前一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分田到户、自主生产”,可知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问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从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加以归纳;作用可以从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力的提高等角度加以概括。

第(2)问中前一问,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可以直接概括;后一问是评价型问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然后酌情分析,但不要游离主题之外。

【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过程:自发秘密—政府肯定—全国推广。

积极作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特点: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

不是倒退。

新型合作经济下农民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的自主权,并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

14.
【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特别注意材料一中的时间提示,即“1952”“1956”“1957”等,再注意表格中的数字变化。

回答第(2)问时要认真观察柱状图的发展变化,并结合图中相关时间,联系教材知识回答。

回答第(3)问时要看清城镇数量增加的趋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答案】(1)趋势:经济迅速增长。

原因:党和国家重视经济调整;制定了“一五”计划,并提前完成;政府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政策。

(2)现象: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迅速提高。

原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

(3)现象:城镇化进程加快。

战略: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
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