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2.消极影响: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 处于落后状态; 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剥夺农民的太多,导致生产积极性不高; ④长期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 性。
根本问题: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 平。
★探究:联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 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给我国的经济建设 带来的那些启示?
24
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 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 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 的道路。
评价1: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国力大增
25
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材料二: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 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 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 “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苏联“一五” 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 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 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1)制定政策必须依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 (2)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国民经济 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协调 发展) (4)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体 制 的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一、战战时时共产主义政策
——追随理想的实验
二、新新经济政策
——面对现实的实验
三、斯大林模模式式
——回归理想的实验
海阔天空 功过参半 绝处逢生
“我们可能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之所以出
发的目的。 ”
——柯林伍德35
制体制。
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11
★实质
新经济政策 新在何处?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 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 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 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 社会主义。
原理: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两种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体
创立: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改革: 赫鲁晓夫
新经济 政策
勃列日涅夫
斯大林体制 (模式)
戈尔巴乔夫
二战前: 大萧条与美国罗斯福新政——实践
资本主义经济体 制
凯恩斯主义——理论
二战后的调整:
1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 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实行自由贸易 利(于利用市商场品经货济币的关发系)展
分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 提实高行了工劳资动制者的生产积
劳动制 (平均主义) 极(性按劳取酬)
10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新经济政策
特 管理方法、 高度集中,行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
点 手段 政管理。
行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体制 单一的公有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
④斯大林工业国家的强大物质优势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 了物质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斯大林模式
1、目的19:29年为1迅2月速2增1日强,经举济国和上军下事庆实祝力斯大林50 2、寿途辰径。:《真理报》用8个版面刊载党和国家领 3、导 要工表助人业现的手化:祝,、是寿农文列业章宁集事,体业称化的颂、继斯国承大民人林经,是济是列发活宁展着的五的唯年列一计宁主划。 123) ) )各 信 用 愈 胜 化 发、、、斯身地 演 利 言。经政思党 愈 都 的大 ,许济 治 想政烈归唯林真多::文的理组,功一城化织进于依名的市指排行高:和而斯据、字 代斥 政令度行 个来 表个 成 大工,市 手性集政人人 为 林命 ,厂判场 段计权崇干也 一、名断。 他调 管划拜预纷 种农的斯事。节 理模手纷 政庄此大物讲; 经式段向 治和后林对话济;管斯 思街成就,错理大 潮道过是为的学林。甚分党唯人术发至们和颂一一文出山扬国工标切化致峰之家作准成;敬都、的风绩。 4、斯特大点林:被高奉度为集神中明(,高当度作集偶权像)顶礼膜拜。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生机勃勃的工厂
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 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 迅速提高,这是他们在踊跃 交纳粮食税(1922年)。
(五)你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①苏俄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工农联 盟得到巩固,苏维埃政权得以稳固;
②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 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从国情出发,找到了 一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 会主义过渡、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
2. 列举“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背景: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1. 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俄 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 2.长期的战争使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 形势。
总结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手段
(一)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过程和手段
1.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 3.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经济计划
21
(二)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 ⒈是否符合国情; ⒉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⒋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
(二)目的: 战时,保证军事胜利,巩固政权; 战后,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主要内容
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 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缴售国家; 工业方面: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 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流通方面: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有国 家集中分配; 分配方面: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 原则。
特点: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采用军事与行政命令
(三)评价:
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 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范围上,时间上)挫伤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说明直接过渡是错误的)
根本问题:生产关系的调 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二新经济政策
(一)背景: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1.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亟待恢复经济, 国家也无能力组织所有企业生产
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的不满与日俱增,
(二)目的
解决国内经济困难政治危机
(三)内容及实质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减定轻粮了食农民税负担,提高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 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评价2:开辟了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和工业化 模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关注。
26
材料三: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
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
全部沦陷。
希特勒微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的仪
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扼止,
而且开始遭遇反攻。
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
队赶A材稞.。去长麦料”“期,五请排战每:问队争千1:”破9克造买坏36成付面社年当包会给苏时的经农联苏主济民政联要1家原府3卢庭因从布要是一“,个开而地着政区飞府收机出购” B售.战给时面共粉产厂主时义政,策则导作致价食9品3卢短缺布。
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
D评.赞价扬4了:苏农联轻人重特比别例有失幽默调感,损害了农民的利28 益
为什么会越战越强?
……
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
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
评的解价利说3剑词:。增强了苏联的国——防《力大量国,崛为起反·法风云西新斯途战》
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7
苏联时期,曾流应传怎这样样认一识则“笑斯话大:林一模个式美”国的代得表与失 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 官一讶“开两个:当始员苏个家“然供得联发五庭 你 有 应意经展年都们用面的济的计可要啊包说状各划以飞了:…况部期…拥机,“门间譬有 干 我到如一 什 可下我架 么 以一农轻重1在私 呢 马个业工工93莫人 ? 上五产业业7年斯值产产飞 ” 开年比值值科机 苏 着计1听!联飞划92说”官机时8年列美员赶,25的158宁国说去苏增.001%%格人:排联%长勒惊每率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
形式存在。
12
(四) 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实质、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了哪些调整), 主要依据是什么?
(1)新的指导思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 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恢复 商品生产,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即 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 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改善和工农联盟, 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的内容:略 (2)依据:国情即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
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 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 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 们。”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 产党人参加”的口号。苏维埃政权的形式十 分危急。 材料反映了什么?
• 新经济政策视频
1920年苏俄发生示威游行
针对某些水兵中爆发的不满情 绪,列宁在深思着,酝酿着实 行新经济政策。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 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18
三.斯大林模式
苏联实行高度集中 经济体制的原因?
斯大林模式?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逐 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 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把全 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 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在党中央的最高层。 它的特征是经济高度计划性,政治高度 集权化
(了纳农税民后的的余生粮产归积农极民性支配)
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政在下提取府国,高得对家实国掌行了 较企握国劳 好实经家动 的行济资生 经经命本产 济济脉主率 效核的义算前, 益,提
(单一的公有制,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高度集中管理)
所有制经济并存)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材料六: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为 31.4公斤/年,1955年为31.8公斤/年。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16页
评价5: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0
(三)评价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 产物,它适应了落后国家求生存、求发展的 迫切需要。 1.积极影响: ①国家能够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 ②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 了工业化; ③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
第一条说明了什么? 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情感体验:
17
列宁在其遗嘱中有关斯大林的叙述: “……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 限的权力,但他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一权 力,我没有把握。……斯大林同志太粗暴, 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 来往中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 位上是不可容忍的了。”
苏联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 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 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
29
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