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课件1(69张PPT)(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工具
3.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改革, 客观上为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一、背景和条件
(一)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2.《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工具
3.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改革, 客观上为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 2.组织基础 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
3.军事基础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总理为 孙中山;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概况:①时间:1905年 ②地点:日本东京 ③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④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⑤机关刊物:《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概况:①时间:1905年 ②地点:日本东京 ③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④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⑤机关刊物:《民报》
2.性质: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二)条件
1.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 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2)内容: (3)性质和意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 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2)内容: (3)性质和意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 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①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2)内容:
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 2.组织基础
3.军事基础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1894年 檀香山)
(二)条件
1.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 2.组织基础 革命政党的建立:
3.军事基础
(二)条件
1.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 2.组织基础 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
3.军事基础
(二)条件
1.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 2.组织基础 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
革命党起义: 3.军事基础
(二)条件
1.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 2.组织基础 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
革命党起义:黄花岗起义 3.军事基础
(二)条件
1.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 2.组织基础 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
革命党起义:黄花岗起义 3.军事基础
群众斗争:
(二)条件
1.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 2.组织基础 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
(3)性质和意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 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①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2)内容: ②确立三权分立政体
(3)性质和意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 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①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2)内容: ②确立三权分立政体 ③实行责任内阁制
革命党起义:黄花岗起义 3.军事基础
群众斗争:保路运动(有利时机)
二、过程
(一)爆发: 1911年武昌起义
二、过程
(一)爆发: 1911年武昌起义 1.主力: 2.结果:
3.胜利原因:
二、过程
(一)爆发: 1911年武昌起义 1.主力: 湖北新军 2.结果:
3.胜利原因:
二、过程
(一)爆发: 1911年武昌起义 1.主力: 湖北新军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二)条件源自1.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组织基础
3.军事基础
(二)条件
1.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团体的建立: 2.组织基础
3.军事基础
(二)条件
1.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 大
(二)条件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思想基础
2.组织基础
3.军事基础
(二)条件
1.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两个中心) 指导思想:
2.组织基础
3.军事基础
(二)条件
1.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组织基础
3.军事基础
三民主义
时间: 总统: 概 况 国旗: 国都: 纪元:
(二)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颁布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概 况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纪元: 中华民国纪年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 (2)内容: (3)性质和意义:
第 13 课
一、背景和条件
(一)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中国民族危机 严重
一、背景和条件
(一)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2.《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工具
一、背景和条件
(一)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2.结果: 武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 改号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
3.胜利原因:
二、过程
(一)爆发: 1911年武昌起义 1.主力: 湖北新军
2.结果: 武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 改号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
3.胜利原因:
① 四川保路运动提供有利时机 ②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③ 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
(二)高潮:
(二)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颁布
(二)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颁布
1.中华民国的成立
(二)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颁布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概 况
(二)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颁布
1.中华民国的成立
(3)性质和意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 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①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2)内容: ②确立三权分立政体 ③实行责任内阁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