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摘要:水利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走上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是水利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水利改革;水利现代化;沂沭泗水利;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
水利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走上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是水利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
一、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社会水忧患意识明显增强,水利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成效显著。
但是,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间及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基本国情和水情,以及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要求全面加快水利基础社会建设,以期化解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约束。
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现代化既是现代水利发展的实施路径,也是现代水利发展的建设目标。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发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也开展了探索。
21世纪初期,水利部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全面拉开了水利现代化实践探索的帷幕。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
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
经过我国长期以来水利建设和近年来一些地区关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水利现代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用先进的治水理念指导水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利,用先进的现代化装备武装水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制度管理水利。
二、水利现代化建设对于沂沭泗水利事业发展的意义
1、沂沭泗流域基本情况
沂沭泗水系是淮河流域内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系沂、沭、泗(运)三条水系的总称,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北起沂蒙山,东临黄海,西至黄河右堤,南以废黄河与淮河水系为界。
流域地形大致由北向西向南逐渐降低,由低山丘陵逐渐过渡为倾斜冲积平原、滨海平原。
东西方向平均长约400公里,南北方向平均宽不足200公里。
流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占淮河流域面积的29%。
沂沭泗流域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河湖交错、水道复杂、闸坝众多,洪水调度难度大,其洪水调度直接关系到苏北鲁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同志在为《沂沭泗河道志》所作的序中曾经写到:“沂沭泗原是淮河下游的三条支流,流域面积不过8万平方公里,但是其河道变化的复杂情况,不但在全国、恐怕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
2、沂沭泗水利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981年,经国务院同意,水利部成立了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实行沂沭泗水系统一管理。
30年来,沂沭泗局遵循“统一管理、团结治水”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治淮大局,深深扎根
苏鲁大地,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在防汛抗旱、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管理、水行政执法和水事纠纷调处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流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30年来,昔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沂沭泗地区如今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煤电能源基地,
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富庶安康的美好景象。
虽然经过长期的有效治理,水利的基础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水利的基础保障能力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沂沭泗地区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河湖水域岸线无序开发的问题依然存在。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民生发展提速,对沂沭泗水利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沂沭泗流域应当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牢牢把握进一步治理淮河的重大机遇,不断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大力抓好涉水事务管理,着力提升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继续发扬团结治水精神,努力在全国水利事业发展大局中,不断开创沂沭泗水利事业新局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三、对沂沭泗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和病险水闸加固改造工程陆续完成,沂沭泗防洪工程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关系沂沭泗防洪安全的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险工隐患得到了治理,病险水闸基本得到了加固改造,形成了主要河湖相通互联、控制性工程布局合理、拦分滞排功能兼备的防洪工程体系,沂沭泗水系中下游河道总体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工程抗洪能力大大加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为主题,以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提升水利服务发展能力为主线,着力构建健康流域。
1、进一步完善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根据沂沭泗河洪水规律,结合沂沭泗河防洪工程现状,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增强河湖调蓄能力;进一步提高水文水情站点监测密度和自动测报水平,加强流域洪水预警预报,降低洪水风险。
2、加强以南水北调和重点区域水源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水资源优
化配置和安全保障能力。
3、以更加优良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改善和恢复河湖健康生命。
4、进一步按照“闸坝风景区、堤防风景线“的工程管理理念,大力推进国家级水管单位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建工作。
5、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水利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实践过程。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水利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全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以水利的现代化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