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侧拉门门板上车工装的研制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车组侧拉门门板上车工装的研制及应用
摘要:本文简析了动车组侧拉门门板搬运上车困难的问题,通过设计专用门板
上车工装辅助搬运,避免了门板上车过程中对车体油漆和门板本身造成磕碰的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侧拉门;门板上门工装;搬运;工装
1 简介
动车组在厂内进行高级修时,根据检修规程,若门板气密胶皮破损或已到达
规定修程,门板需拆下返回厂家进行检修,检修完毕后恢复安装。
实际安装门板
前施工人员将门板搬运上车,由于门板沉重,体积较大,此过程不仅需多人配合,门板上车时存在坠落及碰划伤其他配件的风险,有着极大的隐患。
2 施工现状
侧拉门气密胶垫更换完毕或返厂检修后,需对侧拉门恢复安装,在进行侧拉
门上车时,用地板革或纸壳对侧拉门门板和滴水槽进行防护,由于侧拉门重量太大,防护的作用不大,易对侧拉门门口护板、滴水槽及侧拉门自身(油漆、胶条、铝条)造成损伤,且搬运过程需较多的人员进行配合,连续作业对人员身高、体
力均有要求,连续上车多个门板劳动强度大,存在门板掉落伤人的隐患。
3 施工难点分析
1.重量大。
侧拉门为金属材质且个别门为宽门,重量大,经过验证门板上车时,车上需要2-3人将门板拉到车内。
2.易磕碰。
滴水槽、侧拉门机构及附件安装工序较靠前,在门板上车前均已
施工完毕,门板周边尖锐配件,在门板上车过程中,极易与门板刮擦导致磕碰伤,门板对滴水槽也存在损伤的风险。
3.防护不到位。
门板上车时均用纸板或地板革防护,由于防护材料较薄质软,对门板和水槽防护效果不理想。
4 工装研制
针对侧拉门上车施工难点,制定相应对策。
通过现车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
主要问题在于配件本身体积重量过大、上车前防护不到位。
配件重量及体积大作
为一个客观因素,无法进行更改,只能提前点检周边施工环境。
因此,将配件发
运的有效防护作为主要问题点进行解决,制作一个切实有效的工装用来省时省力
发运配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1.工装的设计与制作
根据侧拉门门口位置实际情况,反复测量不断矫正,制作出一个工装,可以
对水槽及车体表面进行有效防护,避免不必要的碰划伤造成的返工返修。
制作完毕后,现车进行实践,确认发现使用该工装可有效避免侧拉门及其他
部件碰划伤。
为了达到省事、时省力的目标,需进一步对工装进行优化。
2.工装优化
此工装经过多次修改、优化最后成型。
由不锈钢钢板、胶皮防护材料、滚轮、定位装置、和防护装置制作,主要目的:1、防止侧拉门门板上车过程中对周边配件造成磕碰伤或周边配件对侧拉门
造成磕碰伤;2、便于侧拉门门板上车,省时省力,节约人员。
工装表面由不锈钢材质制成,起到防护作用,防止尖锐的门板对通过台地板布、滴水槽、滴水槽压板等配件造成碰划伤,底部粘有一层防护胶皮,防止工装本身对地板布等配件造成划伤,四周沾上醒目的黑黄相间的警示胶带,门板不能离开此范围内。
工装中部设有省力装置,滚柱可以转动,门板在滚柱上移动时,可节约一半的力气,省力便于搬运门板。
且此滚轮可灵活拆卸,可前后移动,最大程度达到省力目的。
工装设有防护挡板,主要用来防护侧拉门滴水槽和门口护板,避免门板进入车内的瞬间造成配件划伤。
工装前部定位装置,门板从车下移动到工装上时,因门板沉重,且重心在门板下部,因工装底部为不锈钢结构,在搬运门板过程中门板与工装之间的摩擦力小,会导致门板下部左右晃动,因门板尖锐左右晃动时,会对周边部件造成碰划伤,且周边门立柱等尖锐部件也会导致门板损伤,特此制作定位装置,防止门板左右晃动。
且此工装底部带有滑轮,两侧带有滑轮(两滑轮之间的距离根据门板宽度设计),可以保护门板内膜和外漆,避免造成划伤,且搬运门板时,滑轮转动摩擦力小,可节省力气,下部滑轮也可以转动,门板从车门进入车门前,门板防止在此部位,通过滑轮带动达到省力目的。
5 效果综述
选取1辆动车组进行效果验证,将此工装放在门口处,安装上挡板,用来防护门口护板,将门板放在转动装置上,拖动门板至滚柱上,滑轮能节省一半的力量,且限制了门板左右晃动,使用此工装,车内1人就能操作,节省了人员,且节省力气,极大减轻了施工者的劳动强度。
避免配件碰划伤,提高了现车质量,且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了效率。
(如图9图10)
6结束语
侧拉门门板上车工装的研制,改善了原有施工方法,通过此工装的设计与制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者的劳动强度,使得重型搬运过程变得更加省力安全,同时也强化了基础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后期可针对应用情况对工装结构上进行适当的优化,使工装更加易于辅助生产使用。
参考文献
[1]曲红萍,王倩,李少华.铁路客车侧门的对比与分析.《山东工业技
术》.2019.第8期.
[2]张万川.浅谈动车组车门技术.《卷宗》.2018,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