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与价值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与价值体会
因金盈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
础,也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力量。

随着全球化发展,
现代学生不断受西方文化的侵蚀,逐渐淡忘中华传统文化。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刻不容缓,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从小抓起。

因此小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语文作为文化教
育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本文将简要阐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价值体会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
师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期的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
重要的价值。

在素质教育下,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
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力大量的优秀文化,构成了完整灿烂的文化体系。

我国传统文化涵盖了科学、艺术、哲学等领域。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也是国力的综合体现。

在现代全球化的背景下,
文化已经成为各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不但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参考标准,也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传统
文化的教学,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而现阶段小学教育中,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比较浅显和片面。

要想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就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明确的认知,
明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传统文化,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传统文化教学,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传统
文化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和思想观念,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是渗透传统
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室墙壁、
黑板和走廊上张贴传统文化作品,如古代优秀书法家的作品或正能量的诗句、名言等,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
魅力。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计一个传统文化宣传栏,
让学生轮流准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展示在宣传栏中,
可以是古诗名言、名人趣事或历史文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外在体现,也是寄托中华人民情感精神的重要载体。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作为切入点进行传统文
化教学。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端午粽》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
可以指导学生查找与端午节有关历史,
如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的习俗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相互交流对端午节的看法,营造活跃、愉快的课堂氛围,
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师还可以在节假日组织学生设计假日板报,既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二)挖掘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
教材内容丰富,包含了艺术文化、
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等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在语文课程知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求教师
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促进自
身的进步。

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中的古诗、
文章等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神话故事,
其中《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教师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找一找我国有哪些神话传说,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这些故事都表达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阅读感受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三)诵读经典,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

文学经典作品是经也是传统文化的奠基,
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是《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读物非常适合小学生诵读。

诵读经典作品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汉子语言的魅力和中华文化所独有的美
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的热爱和认同感。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传统文化诵读环节,如在早读课让学生诵读经典文学作品。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文学经典时,要根据学生的学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中年级学生可以诵读《唐诗三百首》等古诗,高年级学生可以诵读《宋词》、《歌赋》等较长的诗歌作品,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牢记中华经典文学作品,
在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诵读经典,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挖掘教材内容,
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吉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0):0065-0065.
[2]朱玉洁,
李佳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9,000(005):37-38.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草塔小学
)教学创新|教学内容
周刊┆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