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环岛实习报告—地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报告正文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验观察,了解海南岛的地质现象;
2、掌握野外调查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资料统计、综合分析整理等,增强野外考察和判别的能力;
3、了解并掌握便携式GPS和罗盘仪等仪器的用法。

二、实习时间:2011年8月23日--25日
三、实习地点:
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昌江石碌铁矿、三亚麻岭北高速公路桥
四、实习内容:
(一)所需仪器:
1、观测当地地理位置和方位:便携式GPS导航仪、便携式罗盘仪
2、采取岩石、矿物样品:小铁锤
(二)海南岛地质概述
海南岛地层发育较齐全,从中元古界长城系列新生界第四系,除缺泥盆系和侏罗系外,其它地层均有分布。

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面貌、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大地构造属性等综合因素,将九所——陵水断裂以北划归华南地层大区的东南地层区,九所——陵水断裂以南划为南海地层大区。

东南地层区中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进一步划分五指山地层分区和雷琼地层分区海口地层小区。

南海地层大区中划出三亚地层区。

最老的地层为中元古界抱板群,出露在西部昌江和东方市,为深水碎屑浊积岩夹镁铁质火山岩,经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混合片麻岩、混合岩化片岩夹斜长角闪岩系,组成海南岛的结晶基底。

新元古界石碌群含铁岩系不整合覆于其上。

海南岛以东西向九所——陵水断裂带为界,该断裂带以南三亚地层区及南海大部分地区为南海地台,该断裂带的北至东西向王五——文教断裂带为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王五文教断裂带以北为雷琼断陷。

海南岛岩浆岩分布面积较广,侵入岩和火山岩均有出露,出露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0%。

(三)儋州石花水洞喀斯特地质公园
实习地点: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 N19°26′E109°18′
实习目的:参观喀斯特地质景观,学会对野外石灰岩的初步鉴定
实习工具:小铁锤
实习时间:8月23日
实习记录:
⑴地质公园简介:石花水洞 -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国营八一总场的英岛山下,距离儋州市仅28公里,北临两院热带植物园景区,南临著名热带雨林尖峰岭景区,为海南难得的特色地质景观。

石花水洞由旱洞和水洞组成。

旱洞长度为1.5公里(目前仅开发230米)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竹、马牙石、石旗、石瀑布、石舌、卷曲石等几具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景物。

水洞长3至15米,水洞内造型奇特,洞内布满石花,又一巨大钟乳连接洞顶和洞底。

洞外怪石林立,有如春笋遍野。

⑵喀斯特地质形成过程:据专家考证石花水洞形成于140万年前的寒武纪地质年代,出现这些洞穴奇观都是由流水中的碳酸钙缓慢沉积而成的,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洞穴内常年温度13°C左右,而岩壁的水中含有石灰岩等物质,经过化学反应,飞溅水形成了石花、石珊瑚、石葡萄等,渗透水形成了石瘤、石盾,滴水形成了石笋、石钟乳等,流水形成了石梯田、石坝等。

另外,石花的形成也颇具意味,石花的形成与溶洞内的石笋、石竹、石瀑布等有所不同,石花是由渗透水、飞溅水、毛细水沉积形成。

石灰岩中的裂隙是细的,当间隙很细时,水流不会下流,相反还会向上走。

当水沿裂隙产生毛细现象向上走时,因水流速率不同,所以杂质就沉积形成了在石灰岩表面类似放射状的石花。

飞溅水和渗透水,因洞内岩石崎岖不平,较高的岩石中水滴落到低的岩石上飞溅起的水久而久之也会形成石花;岩石内部的水从表面的石缝涌出,夹带着部分矿物质沉积,渗透水便形成了石花。

⑶石灰岩的初步鉴定:①地质公园内有许多含杂质的白色石灰岩,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石灰岩进行初步的鉴定。

石灰岩简称灰岩,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具有结晶粒状结构、隐晶质结构、鲕状结构、豆状结构或具有生物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等。

因其主要成分CaCO3易溶蚀,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形。

②鉴定特征,野外石灰岩有灰、灰白、灰黑、黑、浅红、浅黄等颜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刻动,滴盐酸剧烈起泡。

(四)昌江石碌铁矿地质分析
实习地点:昌江石碌铁矿矿区 N19°15′E109°05′
实习目的:参观矿区,了解以赤铁矿为主要代表的矿石类别
实习时间:8月24日
实习工具:小铁锤、便携式罗盘仪、便携式GPS
实习内容:
⑴石碌铁矿简述:海南石碌铁矿位于海南岛昌江县石碌镇境内,是我国冶金部大型露天矿之一,因铁矿品位高达62%著称,是我国最大的富铁矿。

石碌铁矿矿体北起石碌河,南至羊角岭,西起石碌岭,东至红山头,16平方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狭的长条形。

主体矿分布在石碌镇正南一公里一带,以北一主矿体为中心。

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铁矿石的重要基地之一,它不仅有丰富的铁、钴、铜资源,而且还有镍、硫、铝、金等多种矿产资源,铁矿储量达数亿吨。

⑵简略记录矿山的地质构造
⑶记录几种主要的矿物
①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赤铁矿是该矿区的主要矿石品种之一,赤铁矿包括两类:一类为镜铁矿,晶体多为板状、叶片状、鳞片状及块状集合体。

钢灰色至铁黑色,条痕樱红色,金属光泽,不透明。

硬度2.5—6.5,性脆。

比重5.0—5.3。

无磁性。

另一类为沉积型赤铁矿,常呈鲕状、肾状、块状或粉末状。

暗红色,条痕樱红色,半金属或暗淡光泽,硬度较小。

其鉴定特征为镜铁矿常以板状、鳞片状集合体、钢灰颜色及樱红色条痕为特征。

沉积赤铁矿常以鲕状、肾状等形态、暗红颜色及樱红色条痕为特征。

磁铁矿也是重要的矿物品种之一,通常呈粒状或块状集合体。

铁黑色,条痕黑色,金属或半金属光泽,不透明。

硬度5.5—6。

解理不清楚,性脆。

比重
4.9—
5.2。

具有强磁性。

其鉴定特征为铁黑色,条痕黑色,强磁性。

磁铁矿中的Fe3+可以为Ti4+、Cr3+、V3+等所代替(类质同像代替),当含V 、Ti 较多时,则称钒钛磁铁矿。

② 黄铁矿、黄铜矿
黄铁矿经常发育成良好的晶体,有时呈块状、粒状集合体或结核状。

浅黄(铜黄)色,条痕黑色(带微绿),强金属光泽,不透明。

硬度6—6.5(硫化物中硬度最大的一种),无解理,性脆。

比重4.9—5.2。

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

其鉴定特征为完好晶体,浅黄色,条痕黑色,较大的硬度(小刀刻不动)。

另外,黄铁矿易与黄铜矿、金等相混,其区别如下表示:
③其他主要矿物
如粉矿:细粒、块状,呈银灰色,Fe>53%,S<0.5% 高炉块矿:块状,一般呈黑
色,Fe>54%,S<0.4%
还有钴铜矿:块状,带有杂质的黄色、古铜色,Co>0.335% Cu>0.92
(五)三亚麻岭北高速公路花岗岩地质分析
实习地点:三亚麻岭北高速公路一处 N18°19′E109°15′
实习要求:观察花岗岩的主要性质如节理、构造、风化过程等,记录岩层产状实习时间:8月24日
实习工具:小铁锤、便携式罗盘仪
实习内容:
⑴花岗岩节理和产状要素的记录
花岗岩的X型节理:花岗岩隶属酸性火成岩,为肉红色、灰白色、略具黑色斑点,根据晶粒大小,又可分为粗粒、中粒和细粒花岗岩。

在当地观察到的X型节理是岩层褶皱前的早期节理,因为当一套水平岩层受到水平方向的侧向压力时,在层面上出现两组剪切节理,即X 节理(共轭节理)。

岩层的的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倾角,我们以X型节理的一边为例,测得其倾向为26°,倾角为68°,记录如图示:26°∠68°。

花岗岩的Z型节理:如图示,Z型节理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先期形成的被第二期形成的节理切割。

(2)花岗岩的风化过程
在麻岭高速的一处,我们看到了比较完整的花岗岩风化过程。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Ⅰ表现为基岩,这时的风化作用不强,裸露的岩石有很多节理、岩脉,同时可观察出花岗岩的组成、结构等;第二阶段则表现为岩石和母质、土壤混杂的阶段,在上图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由于海南岛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岩石的风化以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为主,作用强烈;在第三阶段,母岩风化较完全,呈现为有机质层、淋溶淀积层、母质层明显的山地黄壤剖面。

五、实习总结
通过三天的野外考察实习,了解了儋州石花水洞喀斯特地质的形成、昌江石碌铁矿的开采、采样了几种主要矿石、还有花岗岩的性质、风化等,基本掌握了罗盘仪、便携式GPS等地质工具的用法,初步学会了认识、记录、描述地质现象的方法。

对所学过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加强了我们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

在实习途中,各位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有选择有重点的讲解,详略得当,我们获益匪浅。

当然,自然地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实习,我们应该继续有步骤有层次的深入学习,联系实际分析野外观察的现象,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六、参考书目
[1] 宋青春地质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修订版
[2] 任美锷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商务印书馆 1999 修订第三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