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二)
五、我写故我在:优秀教师的第五堂必修课——积极写作。
高校长认为写作是实践和思考的结晶,建议教师要坚持写作,真诚写自己的生活和感想。
说中国最好的老师,一定是最能写作的老师。
还没有哪一个老师课上得非常得好,不会写作的。
名师都是著作等身。
能不能写作是一个教育家和一个教书匠的基本区别。
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一个从事教育的简单劳动力。
勤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方能进步。
特别是在教学工作中,在一天的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如果能对一天的教学工作有一个深刻的反思并坚持把它写下来,天长日久必然会有进步。
写作不仅能锻炼教师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在写作中获得进步。
作为知识分子,一个优秀的教师的全部尊严在于拥有思想。
如果说人的身体是躯体的存在,那么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就是精神的存在,而写作为思考和思想的物化,是一种永恒的生命价值和存在。
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们的大师,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从5点到8点写教育手记,点滴积累加上长期的坚持不懈,便有了他身边的传世著作。
李镇西能成就非同一般的事业,也和他长期勤奋写作教育随笔分不开。
李镇西老师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
书中高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写作的方式:1、像写情书那样真诚,日记随笔写作;2、教师应该是反思者,学生个案写作;3、诗意地生存,文学和学术写作。
六、口才是教师的第一能力:优秀教师的第六堂必修课——锻炼口才。
口才是人的第一能力,谈吐是人的第二外貌。
口才的背后是学识、教养、自信和自我实现。
现今的时代是个性张扬的时代,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应当是现代人文明素养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和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七、细节就是力量:优秀教师的第七堂必修课——注重细节。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节就是文化,细
节决定成败。
人格浓缩在细节里,大爱浓缩在细节里,学校的精神和风貌也可以从通过细节处透视。
人格都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生活琐事表现出来的。
高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中往往抓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枝末节,善于小题大做。
在决定学校教育和管理成功与否的各种要素中,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也许是第一位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地铺砌起来的。
”
高校长在书中谈到这样一句话:“教师和教育工作最大的特点,正是寓伟大与平凡,寓崇高于琐碎,寓日月永恒于朝暮细节。
”教育,应该是一种朝朝暮暮,集腋成裘的过程,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育应该是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一次次情绪感受心灵颤动的过程。
无论是做班主任工作,还是做任课教师,只要坚持把每件事做细做实,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如果我们不能做伟大的事情,那就怀着一颗伟大的爱心,去做好平凡的小事。
”特蕾莎修女的话,为细节决定一切的行为理念作了最好的注释。
八、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优秀教师的第八堂必修课——家校合作。
高校长深刻阐明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
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的影响而言,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而真正良好的学校教育,也一定会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
认为人接受的教育有三种,一种来自家庭,一种来自社会,一种来自学校;而前两种教育往往是和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
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的成果就会功亏一篑。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和谐一致,才能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家校沟通是双赢的好事。
再给家长带来帮助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
教师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现在家长的素质越来越高,许多优秀的父母往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也有部分家长急功近利,分数至上,这些都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正确引导。
教育是创造人生幸福的事业,首要和主要的目的是学会做人。
人生是否幸福最重要的是人品而不是分数。
孩子成绩差些,不应该让他如此的焦虑恐惧,如果人品不端,才是真正的可怕。
中国教育常常以基础扎实自诩,其实是自欺欺人。
基础不是指的基础的知识,而应该是做人的底线。
中国教育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母亲教育的落后。
当代学生学习两大障碍:一是动力不足;二是缺乏兴趣。
改变这些需要提升教师的职业修炼,即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增强合理的家校沟通能力和合作的艺术。
帕夫雷什中学家长学校在学生入校两年前就开始了。
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的入学报名从母亲怀孕时就要去学校登记,然后接受学校的审核和早起跟踪关注,错过了0-7岁这72个月的早期教育,一生无法弥补。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对人的世界的认识,是从父母开始的。
他首先认识的是妈妈怎样跟自己说话,爸爸怎样对待妈妈,由此而生成了他关于善和恶的最初概念和理解。
”为了帮助和指导孩子阅读,为了满足和发展孩子的求知欲,父母应多读一些好书,多思考一些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家长的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书籍在他的生活里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家长热爱和尊重书籍,儿童就会热爱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跟踪记录1200余名学生,在品行和精神方面的发展情况,在分析了这些学生成长个案材料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凡是道德修养好的,有自主精神的优秀毕业生,都是在对书籍抱着深刻尊重的家庭里长大的。
我们老师应当告诉家长,让学生充分阅读,不仅是进行智育,而且也是进行德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学校应当指导学生应当在家里做哪些家务劳动,并培养孩子创造性的劳动,应当让孩子有热爱劳动、崇拜劳动的思想,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快乐,在劳动中学习并体会到关心体贴别人。
在劳动中形成高尚的思想,并用这种高尚的思想和动机去激励这种劳动。
对一些不通人情的家长,教师只能用真情和素养去感化他们。
教师要用不同的钥匙开启家长心灵之窗,用真情去倾听、理解和启迪,用真情去架起教师、学生、家长情感的桥梁。
怀着一份爱心便有了一
份宽容气度,家校沟通和家长交往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成熟的过程。
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15岁以前要做的唯一的事就是鼓励。
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方法,孩子第100次摔倒了,做父母的都坚信他第101次能站起来,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关键是让他找到天才的感觉,让孩子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一半了。
这种好父母好孩子的全部秘诀就在于欣赏、鼓励、坚信!如果父母看自己孩子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他们每天最热衷最乐此不疲的事是纠正孩子的缺点,那么他们的孩子长大后身上最多的将是缺点。
九、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优秀教师的第九堂必修课——追寻快乐。
“有史以来,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
”(爱默生)一个人能不能做成一点事情,能不能有一点人生的成功,不完全是有能力决定的,甚至也不是有机会决定的,而是有热情决定的,由想做成大事情的热情决定的。
拥有热情的人,一定会坚持自己的信念。
拥有热情的教师,一定不会受消极环境的影响。
教师的工作平凡、琐碎、辛苦,只有拥有热情的教师,才能享受教育工作独有的快乐。
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那种烦躁、不安的心情常常影响了工作和生活,事后想想其实没有必要在这些无所谓的事情费心劳神,关键是我们自己调整好心态,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
真正地快乐一定属于拥有良好心态的人。
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职业认同是教师人生幸福感的基础。
换句话说,尊重自己的教师职业,是善待生命、寻找工作热情和人生快乐的最好方式。
教师队伍中那些上不好课、带不好班的教师,大部分是因为缺乏职业热情。
他们把教育当作谋生的手段,马马虎虎应付工作。
长此以往,学生不喜欢他,家长不信赖他,学校不认可他,同事瞧不起他,当然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殊不知,最幸福的人是对自己的职业感兴趣的人。
认同自己的职业和社会角色,才能拥有工作激情和人生快乐。
教师的人生和生活,可以不快乐,但不能没有热情和乐观的心态。
教育之乐在于尽情地投入,用欣赏的慧眼去观察,就会发现,世界上最
真最美的地方,就在孩子的世界里,就在孩子的心田里。
欣赏孩子是快乐之源,欣赏自己的工作也是快乐的最好秘诀。
珍藏美好是寻找和制造快乐心态的良方。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学校和学生中美好的故事,善于珍藏和学生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和点点滴滴,从而使自己永远快乐和幸福。
珍藏美好不仅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
如果你拥有积极地心态,那么,你无论走到哪里,你的世界都会是天堂。
优秀的教师不仅拥有人格魅力,而且具有专业品格。
我们有太多的教师习惯于重复,重复过去的方法,重复过去的经验,重复过去的思路。
于是,激情在重复中逐渐消失,理想在重复中逐渐泯灭,信念在重复中逐渐淡化。
告别重复,意味着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改变自己,锤炼自己的专业品格,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然路径。
只要咱们按照高校长提示的九件事去践行,也许我们成不了名师,但我们可以做优秀的教师,退一步说,做不了优秀的教师,还可以做快乐的教师,至少在自己原有的专业基础上,水平有所提升,教出的学生能有更大的进步,进而你也就快乐了,下一步你也就优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