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规范的学习为核心。

正确答案:正确。

社会规范学习是区别于认知学习和技能学习的特殊学习,是以情感为核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学习的整合。

所谓认知学习,指规范意义与内容学习,获得规范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认知能力;所谓情感学习,指形成与规范相一致的情感体验与需要状态。

所谓行为学习指通过规范操作性经验的积累,获得与规范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社会规范学习是在三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道德自主活动的反复实践,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的一体化结构,形成对人对己的基本态度,从而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交往性经验。

因而,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形成的。

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规范学习为核心,这也是学校有可能通过系统干预来实现对品德形成过程的有效控制的条件。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
2.德育过程就是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错误。

从德育的目的和结果来看,德育过程是促进思想品德形成并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学校德育只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不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本身。

德育在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但必须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转化为品德。

因此,不能说学校德育过程等同于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

在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规律。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是一个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要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起作用,还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此,将德育过程等同于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错误的。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
3.韩愈的尊师重道思想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应该批判。

正确答案:错误。

韩愈生活的时代,一方面是崇佛之风大盛,儒家传统受面,人们往往以标新立异为师,不肯承认自己的师传,教师地位不高。

在此情况下,韩愈倡导师道尊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
4.《费里教育法》提出国民教育“中立、义务、免费”三原则。

正确答案:观点正确。

1881年和1882年法国教育部部长费里先后颁布了两个教育法案,即法国教育史上著名的《费里教育法》。

《费里教育法》提出国民教育“中立(对宗教、政治而言)、义务、免费”三原则。

涉及知识点:
外国教育史
5.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教育教学中的一般心理学规律,不关注学科教学心理学的内容。

正确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近些年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深入到具体学科中,探讨每一个具体学习内容的学习规律和教学策略,这改变了以往单纯探索教学中一般心理学规律的做法。

解析:每一门学科、每一类学习内容都有独特的学习心理规律,这正是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心理部分重点关沣的内容。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6.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正确答案:正确。

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

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一词被专门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他们云游各地,授徒讲学,成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智者的出现使得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教育工作已开始职业化。

涉及知识点:外国古代教育史
7.强化总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正确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斯金纳使用强化理论对学习本身的论述就是对学习动机的论述。

个体的行为因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概率增加就是动机增强,个体的行为因受到惩罚而发生的概率降低就是动机减弱。

当个体缺失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个体具有强大的内在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奖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可能使学生的学习与强化物联系起来,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内容。

在分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时。

要联系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分类的内容,既看到强化对外来动机的激发作用,又要看到它对内在动机的削弱作用。

知识模块:学习动机
8.有人说“摘要就是序言的精缩品”。

正确答案:错误。

标题、内容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六个主要部分。

内容摘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的简介,并略加评论。

序言写在正文之前,用于说明写作的目的、意图及研究方法。

序言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①阐明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②简要介绍研究方法和有关研究手段;③概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序言部分的写作要求开宗明义、条理清楚、据理分析。

因此,序言和标题是学术论文的两个不同的部分。

摘要和序言的内容是不同的。

因此,题中的“摘要就是序言的精缩品”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术论文及其构成。

学术论文一般遵循“绪论——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

规范的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内容摘要、
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的简介,并略加评论。

序言写在正文之前,用于说明写作的目的、意图及研究方法。

序言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阐明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2)简要介绍研究方法和有关研究手段;(3)概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序言部分的写作要求开宗明义、条理清楚、据理分析。

正文是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论点、论据、论证,是作者研究成果的表现,在整个论文中占据重要地位。

正文要注意事实材料的可靠性以及理论运用之逻辑性,论据要丰富充实,论证要遵循一定逻辑思维的要求,分清主次,条理清楚。

结论是围绕正文所作的结语,是对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

结论的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

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

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列出直接提到的或利用的资料的来源。

学生要清楚每一部分的含义和主体内容,切勿混淆各部分的主体内容。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9.撰写教育文献综述就是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性的有系统的罗列。

正确答案:错误。

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在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并使之条理化,最后形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领域的研究状况和主要问题作出的综合阐述与评价,以说明本研究的背景和基础。

文献综述可以先写,整理出关于研究现状的明确述评。

注意与自己观点相同或相反的资料,以便为不同的研究结论提供某些说明。

因此,写文献综述时,反对述而不评,不能仅仅告诉别人“我读了什么”,而是要说明研究者对研究状况的见解,并使之成为自己更广泛或深入研究的导引,切忌只述不评。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
10.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对自身的认识状况。

正确答案:错误。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道德认知形成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取决以下几个条件:①环境教育对评价能力的影响;②道德情境与评价的对象;③个人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对道德情境的理解水平。

涉及知识点: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