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交资源优化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公交资源优化方案
一、现有低效的公交系统
因为购买公交服务的极大随机性,公共交通普遍存在资源不均的问题。
普通市民的上下班体验:自己坐的公交车很挤,但其他同线路的公交车只有很少人站着,甚者有空的座位。
这时候对于工作一整天的人来讲,本来身体比较疲累,心理也更不平衡了,幸福感更谈不上了。
图-搭乘广州公交写照
几大数据更具体说明:
坐公交人群占城市职业人群比例,全国13.5亿人中16%左右的市民需要经常乘坐公交汽车出行1。
1.1一般人在路上花费时间长
首先强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公布的是平均时间,绝大部分被平均的看客别激动。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发布,对中国50个城市上班路上的平均时间进行排名,北京以52分钟居榜首,广州、上海以48分钟、47分钟紧随其后,深圳以46分钟第四。
按人口来算,中国15个城市居民每天上班单行比欧洲多消耗4.8亿小时。
下班时间路面更加拥堵,消耗时间比上班更长。
因此一般大城市上下班消耗2小时以上是常有的事,以广州为例,在增城郊区上班的人,如果广原快速路发生车祸或下雨,甚至会经历3-5小时的上下班时间,幸福感荡然无存。
1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我国全面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综述
/zhuantizhuanlan/gonglujiaotong/gongjiaods/xinwencf/201310/t20131028_1503529.htm l
表-政府的上班时间调研
1.2公交线路重叠比例高
公交线路必然有重叠,以某广州市民上下班为例,起点是黄石花园,终点是广州东站,目前唯一选择是298路,从家步行10分钟到黄石路口站,由于298路总站夏茅,是广州边缘外来人员密集地方(远离中心地带房租便宜),而298路途径濂泉路站(广州服装批发集散地)和广园客运站、东站汽车客运站(同时也是火车站),终点是天河区(外来白领工作地方),加上298班次十分少(15分钟1班),总括而言此路公交一路拥挤。
与之重叠的公交十分多,例如途径机场路沿线的公交(即黄石路-机场立交段)数量就达到18条,从298路公交上经常看到其他路线的公交空无几人,这样的感受对于298路乘客来说是极为难受与无奈的。
如果在基本保持车资情况下,允许本例的乘客换乘,该乘客就会选择停靠在小区旁的886A路,在机场立交北站换乘810路乘坐2站后,再换乘60路,以上三路公交除了810路外,在上下班阶段的拥挤程度均是一般水平,有时甚至有座位。
而且就机场路段而言,不乘坐886A还有17条线路可选择,定能大大减少等待时间与拥挤压力,使得上下班轻松一点。
图-某市民上下班替换方案
1.3先进的公交系统限制多
目前成功解决以上问题的经验是BRT,BRT沿线只需入站购票一次,即可无限次换乘同线路的车辆,就像“路面上的地铁”一样便捷,但比地铁按站收费便宜。
从实施效果看,乘客的收益也是明显的,换乘的机会更多,而且有专用车道,无论从舒适性和时间性上都远胜普通公交设施。
但众所周知,该项目需要变更城市车道结构、建设沿线设施(站台、天桥)、购置专用的BRT客车等,投入成本巨大,实施范围有限。
广州BRT相关数据2
BRT试验线全长22.9公里,由天河路(2.8公里)、中山大道(13公里)以及黄埔东路(7.1公里)等三段道路组成。
规划为城市主干路I级,道路宽60米,其中BRT专用道(单向)3.5米。
设站29座。
总投资约8.478亿
根据初步设计概算,BRT工程建安费投资4.836亿,工程建设其他费用0.762亿;预备费等0.279亿,合计BRT工程投资:5.878亿。
2/node_392/node_393/node_398/2007-08/1186707310198665.shtml
新建天桥12座,改建天桥6座,改建现有过街隧道3座,及修建自行车道和停靠站等,建安费共需2.6亿(即使不修建BRT项目,这些天桥和设施也需建设,目前是结合在一起,同步建设)。
图-广州BRT
二、公交系统创新
广州BRT长度仅占全市道路总长5592公里3的0.4%,收益群众主要是中山大道以及黄埔沿线市民,或许我们应该考虑更多元化的公交资源优化方案,惠泽更多的市民。
以下分享一个建议,基于BRT理念,通过对普通公交系统进行“小升级”,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普通公交资源,提升全体公交乘客搭乘体验的效果。
2.1首先,变更现有的“一票到底”制度。
所谓一票到底,即不论乘坐的车站数量一律统一收费1-3元(少部分有线电车保持1元),广州为例较多站点的公交261达37个站,而较小站点的公交41只有9站,两者均收取2元费用,假如两者8成乘客都从终点到另一个终点的,那么前者运营收益肯定不理想。
采用分站收费的模式,类似近郊线巴士收费方法,不妨设置每个站收取0.1元,目的是鼓励乘客换乘,如果原来做a路公交一站到底(假设20个站点)需要2元,但分站收费后,先坐b路(10个站点),因为第11个站点路线不符需要更换c线(8个站点),之后又一次更换a(此时a线上已经不拥挤了)结果还是坐了20个站点,收费一样。
第二种情况是小于20个站点,车资也比原来节省。
第三种情况普通人比较难接受,超过20个站点,
3201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车资要比原来付出多,但是还是会低于目前每更换一次要支付2元的情况。
2.2其次,优化收费系统。
如何实现站点计算?参照类似地铁收费方式,出入闸时都要刷卡,便能计算出车资。
如果这样做,我们需要在后门增加一个读卡口,但是公交系统不像地铁,人不是排队出闸的,而是同时出闸的,因此刷两次卡的方案是不可取的。
这里建议通过升级羊城通卡为“无记名RFID卡”来实现。
要解释两点:无记名与RFID。
什么是RFID?物流行业的人对这个概念最熟悉不过,但普通人也许未听过,举个例吧,不知道你还记得一则IBM的广告:一个外国男子到超市“购物”,当他把所有东西藏到大衣里,踏出超市门的那一刻,安装在门口的RFID立刻读取了他身上全部商品并让他付费,所有的动作在1秒内完成,从此再也不需要漫长的埋单过程(广告为了形象说明,还发出了镭射光束,实际上RFID是没有这些光束的,是无形的)。
RFID的中文意思是无限射频技术,是高效物流的辅助工具,据相关预测2009年RFID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规模超过亿元,RFID不仅在传统的交通物流行业蓬勃发展,在医疗设备追踪、食品安全追溯、资产管理等领域还取得了应用上的扩展。
视频地址:/v_show/id_XMTY0NTMwNzQw.html
为什么要“无记名”,由于无线技术很普遍,记名卡可能会被有一定IT技术基础的不法分子利用,出于保护公民私人信息需要建议使用“无记名”,但可以使用个性化个人用户名。
2.3投入产出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三大巴士公司公交总数量达到10315辆。
以某软件公司的RFID读写系统报价为例,每套读写设备约4万元(包含利润)计算,如果每辆公交装两套(上下门),更换全市公交系统也是8亿元,与BRT系统造价差不
多,但前者覆盖了全市市民,后者仅使一小部分市民受益。
电子标签也是1元/张,比羊城通30元押金便宜。
表-广州主要巴士公司数据
表-某软件公司RFID读写系统报价表
采用RFID后公交企业能收集乘客换乘数据,可以用于科学调度和分析优化线路的设置。
以往刷卡的动作可免除了,乘客上落车的效率也提高。
站台上等车的人不需要要为等待一辆车而耗费大量时间,只要是相同线路的车即可乘坐,减少站台拥堵的情况,合理利用全社会公交资源,某些线路集中时段拥堵的现象有望缓解等等。
三、后记
以上当然还有很多复杂的技术课题要攻关,很多使用上的细节要商讨,本文只是作为一个日夜坐车上下班的普通市民的个人想法,写法也非专业,欢迎吐槽与指教,谢谢!
PS广州的公交专用道其实很不错,但使用时间太短了,因为广州很很很很4/profile.asp
5/sitecn/gsjj/index.html
6/sitecn/profile/index.html
很很堵车,17:00-19:00不够用,建议政府可以延长到20:00。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