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 月迹》授课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 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 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美好想象
谁来说一说自己对月亮上的月宫、桂树、嫦娥有 过哪些神奇的想象?
文中分别写到月亮属于谁? 嫦娥、孩子、每一个人
奶奶说:“月亮是每一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 找它吧。”
“月亮是每一个人的”隐含了人人都有欣赏美、追求 美的权利。奶奶的话引导“我们”再次寻找月亮。
4. 按要求完成练习。 (1)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改成双重否定句) _我__们__便__争___执__起__来__,__没__有__人__不__说__月__亮__是__属__于__自__己__的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 奶奶 , 那月上是什么呢 ? ” 我问 。 “ 是 树 , 孩子 。 ” 奶奶说 。
词语积累
描写月亮的词语:
玉玉的 满满的 银银的 白光光的 月光如水 月色如银 月明风清 月朗星稀 新月如钩 月影婆娑
课外美句积累
描写月亮的诗句: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月亮带给大家如此新奇、有趣的感受,作者在表达上有 哪些秘诀吗?
作者通过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 月亮的美妙。
课文读到这,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 么都觉得不满足”,结合课文原文结尾,作者却说“大家 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觉得不满足”——在孩子们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 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发生的任何现象都充满 了好奇,他们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 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总是“觉得不满足”的。
习题课件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23. *月 迹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两项
是( B ) 和( D ) 。
A. 悄. 悄话 B. 嫉. 妒 C. 日积月累. D. 瓷. 器
悄. 没声儿 疾. 病 果实累. 累 辞. 别
2. 按要求写词语。
示例:
(1)倏忽间(形容时间短): __刹__那__间____ ___一__眨__眼___ __一__瞬__间____
“觉得满足”——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 希望。孩子们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 满足了。
小练笔
你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请拿起笔,从视觉、触觉、 嗅觉、听觉四个角度选一个,写一段话吧。
示例: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落山,黑色渲染开来,几 点星光透过云缝缀在天空之上。今天多云,而月亮则像个含 羞的姑娘一般“犹抱琵琶半遮面”。等了一会,那抹月色终 是显现在我的眼前。它散发着皎洁的白光,走向人间,把旁 边的云也渲染得明亮了起来。抬眼望去,却不刺眼,月亮就 像温柔的小姑娘一般,从不舍得叫人受伤。
朗读链接
谁在寻月迹?他们在哪儿找到了月亮的踪迹? 孩子们 寻找月亮的足迹:中堂—院中—河边
qiǎo
悄没声儿
léi
果实累累
cháng é
嫦娥
jí dù
嫉妒

瓷花盆
qiǎo 悄然

qiāo 悄悄话
lèi 劳累
累 lěi 累计
léi 累赘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出月亮的足迹 都出现在了哪里。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
23 * 月 迹
同学们,一说到月亮,你都会想到什么?
作者简介
贾平凹 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曾获 “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主要 作品有长篇小说《废都》《秦腔》等。
月亮的足迹、印迹。 足迹、 印迹
谁在寻月迹?他们在哪儿找到了月亮的踪迹?
河边寻月
阅读课文第21-24自然段,找找月亮都在哪儿。 上湾、下湾、水里、天上、弟弟妹妹的眼睛里……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 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该
多去发现,只要愿意多去发现,美无处不在。
为什么说月亮“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3.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叠词填空。(填序号) ①款款 ② 玉玉 ③ 银银 ④ 袅袅 ⑤淡淡 仰起头看那天上的月亮,我不禁开始幻想着神话中的
场景:嫦娥仙子( ① ) 而来,细长柔软的身段如垂柳般 ( ④ ) ,带着( ⑤ ) 的清香,直扑鼻间⋯⋯恍惚中, 月亮升高了,散发的清辉洒在每个人身上,加上满院子 的白光,( ② ) 的,( ③ ) 的,真觉得身处仙境。
(2)面面相觑(AABC 式): _欣__欣__向__荣___ _井__井__有__条___ _彬__彬__有__礼___
(3)无边无际(无× 无×): _无__法__无__天___ _无__忧__无__虑___ __无__依__无__靠__
(4)大呼小叫(含近义词和反义词):
_东__张__西__望___ _东__奔__西__跑___ _左__顾__右__盼___
竹窗帘儿上,穿衣镜上,葡萄叶儿上,瓷花盆上, 锨刃儿上,水里,眼睛里。
从文章中圈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批注阅读 感受,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堂中赏月
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你有什么感受?
调皮可爱 柔美、优雅
院中寻月
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 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 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 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颜色美 朦胧美 这段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宁静、柔和、美妙
对比阅读 ①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②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 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如何把画面写具体: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 添加表示静态或动态的描写。
5.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月亮的足迹
月亮的变化 孩子们的心情
中堂里
从白道儿到满月,
最后没了踪迹
从高兴到失望
院中 河边
更大、更秋之夜几个孩子一起寻找_月__亮__ 的过程,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 _想__象__力___。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心人,去欣赏生活 中的美吧。
课文结构
月迹
中堂:溜进屋里,爬到穿衣镜中 院中:月光、夜色,引人想象 河边:用心寻月,到处都是美好
敏锐的观察力 丰富的想象力
这里的月亮不单单只代表月亮,也是美好事物的象 征。孩子们寻月,实际上是追寻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 生。这句话实际上在告诉我们,只要不停地追求美好,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追寻到美好的事物,都可以拥有美好 的人生。
作者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不仅可以理解为孩子们找寻月亮的足迹, 还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