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强基专项练文言句式(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句式——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强基专项练
1.下列各句的句式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并国二十
B.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C.西取由余于戎
D.昔穆公求士
2.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垣墙周庭
③列坐其次
④农人告余以春及
⑤此世所以不传也
⑥而大声发于水上
⑦石之铿然有声者
⑧稚子候门
⑨乐夫天命复奚疑
⑩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A.①/②④⑥/③⑤⑩/⑦⑨/⑧
B.①③/②④⑧/⑤⑩/⑥/⑦⑨
C.①/②③⑧/④⑥/⑤/⑦⑩/⑨
D.①③⑨/②⑧/④⑤⑥/⑦⑩
3.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何故怀瑾握瑜,自令见放为
⑤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⑥屈平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⑦石之铿然有声者
⑧故不我若也
A.①⑥/②⑧/③⑦/④⑤
B. ①⑥/②④/③⑦⑧
C.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D. ①⑧/②④/③⑥/⑤⑦
4.下列句子句式和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B.既得其尸于井
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下列词句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6.下列各句中,为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蹑足行伍之间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何厌之有;
②苟以天下之大;
③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④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⑤大王来何操;
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⑧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A.①④/②⑦/③⑧/⑤⑥
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D.①④/②⑦/③⑧/⑤⑥
8.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②兵挫地削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④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⑤为天下笑
⑥竟为秦所灭
⑦是以见放
⑧战于蓝田
A.①③⑥⑦
B.③④⑤⑦
C.②④⑥⑧
D.②⑤⑥⑦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句意:吞并了许多国家。
定语后置句,应为“并二十国”。
B.句意: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
省略句,应为“民以(之)殷盛,国以(之)富强”。
C.句意:西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
状语后置句,“于戎”是“取”的后置状语。
D.句意:从前穆公访求贤士。
不是特殊句式。
故选D。
2.答案:
答案:C
解析:①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既然自己的心灵被形体役使。
②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于)周庭垣墙”,句意:在院子的四周砌上围墙。
③省略句,“列坐(于)其次”,句意:列坐在曲水边。
④状语后置句,“农人以春及告余”,句意: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⑤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
⑥状语后置句,“而大声于水上发”,句意: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
⑦定语后置句,“铿然有声之石”,句意: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
⑧省略句,“稚子候(于)门”,句意:幼儿迎候在家门口。
⑨宾语前置句,“乐夫天命复疑奚”,句意: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⑩定语后置句,“凡长安为观游及卖果豪富人”,句意: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
可见,①被动句/②③⑧省略句/④⑥状语后置句/⑤判断句/⑦⑩定语后置句/⑨宾语前置句。
故选C。
3.答案:A
解析:判断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句
4.答案:C
解析:A.状语后置句,“内自虚而外于诸侯树怨”,句意: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
B.状语后置句,“既于井得其尸”,句意:不久从井中打捞上来尸体。
C.定语后置句,“村中好事少年驯养一虫”,句意:村子里有一位游手好闲的少年人,驯养了一只蟋蟀。
D.状语后置句,“若亡郑而于君有益”,句意: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是有益的。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B项,应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C项,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
A项,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铸以为十二金人”。
B项,省略句,应为“蹑足(于)行伍之间”。
C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抗也”。
D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施仁义而攻守之势异也”。
故选A。
7.答案:C
解析: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有何厌。
句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②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苟以大之天下。
句意: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
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虽以严刑董之,以
威怒震之。
句意: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
④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
句意:村里一个好管闲事的少年驯养了一只蟋蟀。
⑤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大王来操何。
句意: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⑥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句意: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⑦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句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⑧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
句意:商议法律制度并在朝中修订。
故①⑤是宾语前置句;②④是定语后置句;③⑧是状语后置句;⑥是被动句;⑦是判断句。
故选C。
8.答案:D
解析:①是判断句,③④不是特殊句式,⑧是介宾结构后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