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3《炉火周围的热现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3《炉火周围的热现象》(教案)炉火周围的热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 理解炉火周围的热现象,包括导热、传导和辐射;
- 了解热传递的几种方式及其特点;
- 掌握热传递的基本常识,如热的流动、热的扩散。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实验的意识;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 理解炉火周围产生的热现象;
- 认识热传递的几种方式。
教学难点:
- 辨析热传递的不同方式及其特点。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 炉火周围的热现象;
- 热传递的几种方式。
2. 教学方法:
- 情景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与热相关的日常经验,引发学生对热的认识的兴趣;
-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实践,加深对热传递方式的理解;
- 讨论交流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导入(5分钟)
- 引发学生思考:大家在冬天里坐在火炉旁边取暖、在夏天里站在烧烤架旁烤肉时,有没有觉得周围会变热?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炉火周围的热现象。
2. 知识讲解(10分钟)
- 导热现象的引导:我们知道金属炉火周围会变热,这是因为热能在炉火周围进行了一种热传递,我们称之为导热。
- 传导现象的引导:除了导热,热能还会通过一种叫做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索传导现象。
3. 实验演示(15分钟)
- 准备实验器材:玻璃棒、金属棒(例如铁棒)、蜡烛、手套;
- 实验过程:
a. 先用手轻轻触摸蜡烛周围的空气,描述感受;
b. 用玻璃棒接触蜡烛火焰,并迅速触摸手背,描述感受;
c. 用金属棒接触蜡烛火焰,并迅速触摸手背,描述感受。
4. 讨论和归纳(10分钟)
- 引导学生就实验中的现象进行讨论:
a. 为什么用玻璃棒接触蜡烛火焰时,手背感觉不到热?
b. 为什么用金属棒接触蜡烛火焰时,手背感觉到热?
5. 拓展课堂(5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导热和传导,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传递热?请回家后尝试找到更多的例子。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2. 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实验或观察,进一步研究热传递的方式和特点。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理解炉火周围的热现象,并且辨析出热传递的不同方式。
实验演示的过程让学生们亲自参与,通过观察和讨论,加深了对热传递的理解。
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课后作业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作业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加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