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烛之武形象分析。
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4、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式。
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2、探究式。
烛之武退秦师原因及现实影响力。
3、对比式。
烛之武、邹忌、魏征、触龙等说话艺术之对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教学重难点:
1、烛之武如何劝退秦师。
2、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3、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张飞长坂坡一声怒吼,吓退百万曹军,历史上,更有一人,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
此乃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标出文中难理解的字词
多媒体展示(附件1)
(二)拓展延伸
1、介绍学习理解字词的方法,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封的金文写法是,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左边像是土上长
着丰茂的树木,右边是一只手,表示聚土培植的意思,古人喜欢利用自然林木作为领地之间的边界,
在土上种植树木,以明经界,所以封的意思就表示为疆界。
)
(2)引申词义。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中的“鄙”是边界,边邑的意思,一般边远地方的人,都会被认为是
粗俗低下的,这样“鄙”常被用于表示轻视、看不起,如“鄙视”,也用于自谦,如“鄙人”。
)(3)联系对比。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与《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与谁归?”中的“微”都是“没
有”的意思。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疏通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多媒体展示:
2、思考:“夜缒而出”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月黑风高夜,烛之武系绳索于腰间,出城)
3、思考: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为何要选择这种方式出城?
多媒体展示:
当前形势
4、总结:
秦晋联盟,大兵压境,郑国命运危在旦夕,非常时期烛之武被推到拯救国难的风口浪尖。
肩负非常使命的烛之武只身赴秦。
兵临城下,形势严峻,烛之武智所秦君,仅仅10句话,125个字,就使得秦伯不但“去郑”,而且还帮助守卫郑国,其辞令之妙,不愧为《左传》语言的典范。
那么,烛之武如何巧舌如簧,劝说秦伯退兵的呢?文章又是怎么写的呢?这就要我们细细的品味,认真阅读。
多媒体展示
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首先分析形势,以退为进,博得好感,然后解说亡郑陪邻,以动摇联盟,接着说明存郑有益于秦,以利益相诱,最后追溯历史,深入离间。
烛之武说得委婉曲折,步步深入,层层逼紧,最后离间成功,
“秦伯悦,与郑人盟。
”)
(2)为什么能退秦师
(从烛之武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烛之武能言善辩,深明大义,有胆有识;从郑伯的角度来看,是因为郑伯引咎自责,晓以利害打动了烛之武;从秦晋与郑的关系这个角度看,秦晋围郑是“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说明秦与郑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
多媒体展示
(3)、总结:
在一个没有权威,各自为利益纷争的时代,利益原则便是行动的最高原则,精明的说客必定深谱此道,把利益作为交往原则,关系不可能牢不可破,不可能无懈可击,甚至可以说晓之以利益,动之以利
益,往往比其他手段更见效,《烛》便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中国传统的谋略,可以说把利益原则发挥了
极致,除了上面说的,还有所谓借刀杀人、过河拆桥、坐受渔翁之利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利用或发挥利
益原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处世为人的方方面面都与利益原则有千丝万缕的。
(4)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用今天的观点审视这一历史事件,你将有何启示?
中国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作为君王,则应虚心采纳,方可成就霸业。
a.邹忌与齐威王
齐王接受皱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美谈。
b.触龙与赵太后
抓住赵太后爱子、怜子之心,触龙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进而解开太后心结。
c.魏征与唐太宗
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
唐太宗“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d.管仲与齐桓公
齐桓公豁达大度,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e.比干与纣王。
纣王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甚至将比剖腹挖心。
最终是民怨四起。
f.召公与厉王
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
三年之后,被“流于彘”。
(二)对于现代人
1、注重对方感受,委婉劝说,文明交流。
2、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我,少走弯路。
3、宰相肚里能称船。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通过比较阅读与回忆感受,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感受语言艺术的重要性,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鼓励学生更好地把理论用于实践。
四、总结
烛之武委婉劝说的艺术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时,我们要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同时我们还应学会倾听与交流。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要善于自己思考,把好的意见总汇起来,唯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五、布置作业(约2分钟)
1、背诵全文。
2、.针对现实存在的网瘾现象、厌学现象等等,写一篇说辞,要求立意新颖,有理有据。
附板书设计:
退秦师 面见秦伯
附件1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共其乏困共:同“供”
秦伯说说:同“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
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灭亡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驻军
越国以鄙远鄙,当作“邑”
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人
一词多义:
以其无礼于晋以:因为
敢以烦执事以:用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把
以乱易整,不武以:用
特殊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为“以其于晋无礼”“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还原后应为“有何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