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第一课 (1)
小学 科学开学第一课 (共21页PPT)
了解科学
<嫦娥四号>
2019年,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在1月11日, “嫦娥”和“玉兔”在月球背面完成互拍。 照片一出,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它俩胸前的五星红旗,也是迄 今唯一在月球背面“闪耀”的国旗。
了解科学
<科学无处不在>
动物
植物
了解科学
<科学无处不在>
宇宙
微生物
了解科学
<科学无处不在>
机械
食物
03
课堂要求
科/学/开/学/第要积极
<记心里>
举手静悄悄 认真做笔记
课堂要求
<进教室--准备>
1 记住每星期的科学课上课时间
准备好所有必需的材料:笔、书、笔记本,以及要求准
2 备的其他物品。
静静地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老师,若老师未出现,主动
主讲人:XXX
时间:202X
科学开学第 01 课
科/学/开/学/第/一/课
主讲人:XXX
时间:202X
目录
C ATA LO G
01 相互认识
02 了解科学
03 课堂要求
01
相互认识
科/学/开/学/第/一/课
相互认识
<相 互 认 识>
科学老师:XXX 办公室:XXXX
相互认识
<同桌互相介绍对方> 分别提两个问题并回答
1.你最喜欢的书籍 2.你最喜欢的游戏 3........
<实验课规范>
• 排队快、静、齐 • 小组实验有分工、有合作 • 实验操作规范,爱护实验器材 • 实验记录真实、详细 • 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每节课一个小组)
2022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通用8篇)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2022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1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雪崩产生的原因。
2、通过学习,知道遇到雪崩的自救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有关雪崩的图片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
小朋友们,1993年——3年,西藏登山队的登山运动员们攀登了世界上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为我国成为世界登山强国做出了贡献,为中华民族争了光!请大家想象一下,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呢?哦,他们会碰到这么多困难,更危险的是,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会遇上雪崩。
老师收集了几张雪崩的照片,我们一一看。
看着都觉得危险,是不是?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向他们学习,做一名优秀的登山运动员,那当你遇到雪崩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遇到雪崩的自救方法。
二、了解雪崩产生的原因。
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雪崩是很危险的,那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雪崩的现象呢?它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呢?通常积雪堆积过厚,温暖干燥的风,声音的震响等都能使积雪开始动运,崩塌就开始了。
三、学会自救。
知道了雪崩的危险性,了解了雪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我们可以提高防范意识。
但是,事事难料,假如你遇到了,你要怎么办?1、越过沟槽,迅速横过,不能顺沟奔跑。
将冰镐使劲插入雪层及土中,尽力使自己不被雪崩卷走。
如果不能固定,尽量使自己保持在雪面上。
同桌互相说一说。
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2、掩住耳朵、捂住嘴巴、闭上眼睛,尽量使自己保持在树枝、岩石旁,避免被雪崩风掀走。
遇难者应该尽力活动双臂做游泳的姿势,活动头部,避免胸部受压过大而窒息,并积极等待救援。
同桌互相说一说。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2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概念:(1)科学探究:观察、实验、假设、验证。
(2)科学方法:比较、分类、分析、综合。
2. 实践活动:(1)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属性。
(2)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索科学原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科学原理。
(2)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分享探究成果。
3.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巩固科学概念。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探究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3. 探究活动: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选用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科学教材。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普书籍、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确保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
六年级《科学》(上)第一课
5. 将太阳能热水器放 在阳光下,观察并记 录水温的变化。
4. 在纸盒底部加入水 ,并插入温度计。
实验二: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总结词: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了 解材料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
3. 观察并记录不同材料在一定时间内温 度的变化。
2. 将热水倒入三个不同材质的杯子中, 分别放入上述材料的一端,另一端置于 冷水中。
03
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一: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 总结词:通过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了解太阳 能的利用和转化过程。
实验一: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详细描述 1. 准备材料:纸盒、黑色纸、玻璃或塑料薄膜、胶带、水、温度计等。
2. 将黑色纸贴在纸盒内部,增强对太阳光的吸收。
实验一: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作业2
收集生活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或物理运动现象,记录并分析其过程和原理。
下课预告及预习提示
下课预告
下一课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天文学和宇宙 探索的知识,包括行星、恒星和星系等 。
VS
预习提示
建议提前阅读下一课的相关内容,了解天 文学的基本概念和观测方法,为课堂学习 做好准备。
THANKS
感谢观看
3. 在花盆表面均匀撒上种子, 并覆盖一层薄土。
4. 将花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并定期浇水。
5. 观察并记录植物从种子发芽 到生长成株的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04课堂互动提问与回答
提问
老师在课前热身环节,让学生们 想象并提问,关于生活中的科学 现象。
回答
学生们积极提问,如“为什么天 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水会 结冰?”等。
小学科学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小学科学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水到哪里去了》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简介本文是关于小学科学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的说课课件和反思板书。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认识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认识水的重要性,明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习惯。
说课课件一、导入(约5分钟)1. 大声朗读本课的标题《水到哪里去了》。
2. 利用图片或真实物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平常都用水做什么?”、“你们有没有想过水都去哪里了?”3. 导入PPT,展示一张图片,图中有一个水壶,里面有水。
提问:“你们知道水壶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吗?”二、探究(约15分钟)1. 展示第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湖泊。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湖泊中的水到哪里去了?”2. 用PPT展示水的自然循环过程的图片,通过讲解和问题引导,让学生了解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和渗透。
3. 利用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现象,加深理解。
三、衔接(约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刚才的实验和讨论内容,复习水的自然循环过程。
2.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的讲解,介绍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关注。
四、拓展(约10分钟)1.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介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呢?”3.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创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五、归纳(约5分钟)1. 通过回答问题、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3. 告诉学生下节课将学习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反思板书板书内容:主题:《水到哪里去了》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渗透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节约用水的方法和环保行动反思: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引导讨论和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更好地理解水的自然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第一课(始业课)(课件)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第一课(始业课)(课件)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的第一课是小学科学的始业课,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学习的状态。
本文将详细阐述小学科学第一课内容,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小学科学第一课的主题是“观察生活”。
通过这堂课,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他们周围的事物。
这是科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细致观察的开始。
在第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仔细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和特征。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区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并开始建立一些基本的观察技巧。
接下来,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物体的运动。
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物体的运动,并引导他们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和方向。
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可以开始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并培养他们观察和推理问题的能力。
除了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观察物体的变化。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容易变化的物体,如水、水蒸气和冰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变化过程。
通过这些观察,学生可以开始了解物质的存在形式和物质的变化规律。
小学科学第一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关于物体的观察,还包括学习如何使用观察工具。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放大镜、尺子和计时器等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这些工具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实验。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将逐渐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他们将学会用科学的方式观察世界,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
同时,学生还将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观察结果和交流观点。
小学科学第一课通过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科学学习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逐渐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科学第一课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物质变化》二、教学目标:1.明确认识物质变化的概念,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变化。
2.观察日常物质,记录现象,提高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能够初步认识化学变化,了解常见的物质变化方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并提高观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化学变化,并了解识别实验现象。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了解学生们学了哪些科目,其中自然好不好玩,老师讲解自然科学的好玩之处。
2.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变化:水的蒸发、物体的燃烧、物质的膨胀和融化等。
之前,老师让学生们先自己体察一下,看看自己在生活中碰到了哪些物质变化,包括物体表面的变化或内部的变化。
让学生们自己找出各种变化,点名或说出,老师一一地进行解释和演示。
蒸发:新鲜的水倒进装满水的玻璃杯里,让学生们观察几分钟,直至水面形成“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面上会出现这层“雾”,毕竟水杯里并不是热了。
燃烧:让学生们观察纸条、木条、蜡烛等物品在火源下发生燃烧的变化,教师要帮助学生们初步认识火的本质。
物质的膨胀:采取一盆盛满水的橡皮球,让学生把橡皮球弄热,当橡皮球热时,让学生们观察,观察温度下降,学生们也要观察交替膨胀和收缩的变化,关注橡皮球表面的变化。
老师帮助学生们产生疑惑,间接地引导学生们找出物理变化的本质原因。
物质的融化:让学生们观察糖果、蜡烛蜡在加热或加热后的融化过程。
3.归纳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总体变化方式,并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现象对物质变化进行分类。
将燃烧、蒸发、膨胀、融化以及物体的形状、表面的溶解等方式都列出来,让学生自愿将它们分类,积极参与与合作,若有分类不清,教师作出解释和更改。
这样,就为学生们理解变化方式以及两种变化类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加强观察。
小学科学第一课 ppt课件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学生自我介绍
积极的同学很 棒!~
姓名,特长,理想等。 同学们有没有想当科学家的呢?
小学科学第一课
科学家又是做什么呢? 来说说你们知道的科学家?
小学科学第一课
当你缺席时
• 从同学和老师这里了解所学的内容和 任务。
• 如果你因为请假错过了一次考试,要主动找 老师补上,否则没有成绩。
• 如果没有请假就无故缺席,你会直接被评为 差生。
小学科学第一课
科学课堂要求
1. 在课堂上,我们是师生关系,要相助尊重。 在课后,我们是朋友,可以相互交流,谈心。
• 积极配合老师,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 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完成后检查是不是完
成了所有内容,全部完成后可以安静的看自 己的书等。 • 讲评时仔细听讲,错题用红笔及时更正。 • 讲评后训练册上交批改,有错严惩。
小学科学第一课
如果老师举手示意时
• 无论你在干什么这时候都应该停下来,面向 老师坐好,并安静的等待。
级震撼哟!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Hale Waihona Puke 科学第一课小学科学第一课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第一课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这堂课 的要求和方法吧!
小学开学第一课科学教案
小学开学第一课科学教案科学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科学素养的开端,小学科学教育必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开学第一课科学教案需要以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为目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青蛙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发挥学科学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教学内容:1.青蛙的生长变化青蛙是从卵中孵化的,经过蝌蚪阶段,逐渐变成成蛙。
在学生尚未接触到如此庞大而神秘的自然世界之前,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将是他们的第一课。
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介绍青蛙孵化、蝌蚪、青蛙三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生存习性、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2.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保障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青蛙成长发育的重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野外观察生态环境,并记录观察结果,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解读和分析,去替代传统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教学内容,从而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PPT 或实物展示各种情景,鼓励学生亲自体验、观察、感知和思考,并进行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
2.分组探究法分组探究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行探究青蛙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举手发表个人意见或组别讨论的方式回答教师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策略:1.激起好奇心通过问题导入或采用猜想法,让学生在教学口号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多加思考。
2.观察实践、摸索发现在学生还未接触任何相关知识时,通过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观察现象、摸索发现未知或感知自然常识,让学生从直觉、经验出发,受到自然知识的影响。
教学重点:1.引发学生对青蛙生长变化的认识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效果:1.学生了解青蛙孵化、蝌蚪、成蛙三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生存习性、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第一课:磁力- 教学目标:- 了解磁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研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掌握磁力的运用。
- 教学内容:- 磁力是什么;- 磁铁的吸引作用;- 磁铁的排斥作用;- 磁力的运用。
- 教学步骤:1. 通过观察磁铁吸引小铁片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吸引作用。
2. 利用两个磁铁相互接近时的排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排斥作用。
3. 引入磁铁的运用,例如使用磁铁拾取铁屑等。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磁力的应用场景。
- 教学辅助工具:- 磁铁- 小铁片- 铁屑- 实物和图片第二课: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研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观察方法。
- 教学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 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 教学步骤:1. 介绍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
2. 进行实验观察,通过改变水的温度来观察水的相变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辅助工具:- 温度计- 水-- 实物和图片第三课:昆虫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研究昆虫的不完全变态;- 掌握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内容:- 昆虫的生长变化;-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步骤:1. 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形态,引导学生了解不完全变态的特点。
3. 进行昆虫生长变化的实验,通过观察触角或鳞片的脱落现象来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4. 引导学生回顾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并思考昆虫的生长变化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 教学辅助工具:- 昆虫标本- 实物和图片...继续编写其他科学教案内容,直至完成全册的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课小草和大树(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课小草和大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植物界的两个基本类群:维管植物和非维管植物。
2. 了解植物的重要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观察和描述小草和大树的外部特征。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他们对植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小草和大树的外部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或展示物品,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准备铅笔、纸和尺子。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打开课件,展示一张小草和大树的图片,并问学生他们对图片上的植物有什么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植物,并询问他们为什么认为植物很重要。
步骤二: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展示物品向学生展示小草和大树,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部特征。
教师可使用提问的方式,如:“小草和大树的高度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叶子形状有什么区别?”等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征。
步骤三:归纳总结(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分类小草和大树的外部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维管植物和非维管植物的概念,并解释它们的区别。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观察结果整理到黑板或PPT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步骤四:拓展思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草和大树对人类的意义。
提问问题,如:“小草和大树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植物做些什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展示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步骤五: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就自己家附近的植物进行观察与记录。
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植物,并描述其外部特征,如树皮、叶子、花朵等。
教师鼓励学生用图画和文字描述,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步骤六:展示分享(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观察和记录的植物。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察结果,以增进彼此的学习成果,加深对植物外部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并评价他们对小草和大树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生活中的物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及其功能。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区分不同物品之间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1. 掌握不同物品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 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物品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讲解生活中的物品及其功能。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用品及其分类。
3. 让学生描述不同物品之间的特征差异。
第二课:认识天空中的物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及其特征。
2. 能够辨认出几种常见的天空物体,并对其特征做出简单描述。
教学重点:1. 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及其基本特征。
2. 辨认几种常见的天空物体。
教学内容:1. 讲解天空中的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2.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区分出不同的天空物体。
3. 让学生根据感官描述天空物体的特征。
第三课:认识身体的部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部位以及其功能。
2. 能够简单描述人体的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教学重点:1. 了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2. 简单描述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特征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讲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如:头、手、脚等。
2. 带领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人体的各部位及其功能。
3. 让学生描述不同身体部位名称、特征及其功能。
第四课:认识四季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特点。
2. 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重点:1. 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及其变化。
2. 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内容:1. 讲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及其变化。
2. 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花草树木、气温、天空颜色变化等。
3. 让学生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第五课:认识小动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小动物及其特征。
2. 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小动物的外貌及其生活性。
教学重点:1. 了解常见的小动物及其基本特征。
2. 简单描述不同小动物的外貌及生活性。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开学第一课:探索奇妙的自然世界【导言】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课,学生将能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常见现象,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本教案将围绕“奇妙的自然世界”这一主题设计,通过讲授和互动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和基本规律,培养基础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1. PPT教学课件。
2. 学生实验用具:透明水杯、水、小磁铁、小纸片、小针、铝箔。
3. 学生实验器材:显微镜、生物标本(昆虫、植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谈论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水的沸腾、火焰的颜色等。
2. 激发好奇心:与学生互动提问,观察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如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而不飞起来?3. 提出学习目标:告知学生今天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自然界的某些奇妙现象,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原理。
二、知识讲授(20分钟)1. 介绍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物体会受到重力作用而下落?2. 讲解重力概念:通过简单的实例解释重力的概念,如苹果下落、球的滚动等。
3. 引入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重力的作用,利用小纸片、铝箔等材料进行下落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物体质量对重力影响的实验现象。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示范并指导学生操作。
先将小纸片、铝箔分别放在水面上观察,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纸片能在水面上漂浮。
2. 实验记录:鼓励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思考和分析,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浮沉原理。
四、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 成果展示:请学生将实验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并解释小纸片、铝箔在水中的浮沉原理。
三年级科学第一课
三年级科学第一课一、知识点。
1. 水的蒸发现象。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水慢慢变少的情况。
洗过的湿衣服晾在外面,过一段时间就干了;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也不见了。
这种水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的现象叫做蒸发。
- 蒸发是在常温下就可以发生的。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只不过温度越高,蒸发的速度越快。
例如,在炎热的夏天,湿衣服干得比寒冷的冬天快得多。
2. 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 水是液态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 水蒸气是气态的,是水蒸发形成的,它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向四面八方扩散。
3. 实验探究水的蒸发。
-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水的蒸发。
准备一个浅盘子,里面倒入一些水,然后放在阳光下或者通风良好的地方,观察水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现水越来越少。
- 在这个实验中,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
如果把盘子放在温度更高、通风更好或者把水摊开得更薄(增大表面积)的情况下,水蒸发得会更快。
二、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 理解水蒸发的概念,知道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 能够区分水和水蒸气的不同性质。
2. 难点。
- 对水蒸气无色、无味、透明且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解。
因为小学生比较习惯直观的事物,对于这种气态物质的特性理解起来可能有难度。
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如烧水时看到的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后的小水滴)来帮助理解,让学生明白真正的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三、课堂活动建议。
1. 观察与讨论。
-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一些与水蒸发有关的现象,如黑板擦湿了之后变干,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说自己还在哪里看到过水蒸发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到哪里去了。
2. 实验操作。
- 分组进行水蒸发的实验。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盘子、水和记号笔。
在盘子里倒入一定量的水,用记号笔标记水位,然后将盘子放在指定的地方(如窗台有阳光处、教室角落等不同环境),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水位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小学科学安全教育第一课
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本节课将围绕科学安全知识展开,通过生动的案例、互动的游戏和实用的技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安全知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小学生常见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
2. 掌握基本的科学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安全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二部分:认识安全隐患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小学生常见的安全隐患,如交通安全、校园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每种安全隐患的特点和危害。
3.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科学安全知识学习1. 交通安全a. 介绍交通信号灯、斑马线、人行横道等交通安全设施的作用。
b.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过马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安全知识。
c. 进行交通安全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2. 校园安全a. 介绍校园安全隐患,如楼梯、电线、实验器材等。
b. 教授学生如何预防校园事故的发生,如不攀爬楼梯、不触碰电线、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等。
c. 进行校园安全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3. 消防安全a. 介绍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b.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报警电话等。
c. 进行消防安全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4. 食品安全a. 介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b. 教授学生如何辨别食品质量、正确储存食品等。
c. 进行食品安全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部分:安全习惯的培养1. 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良安全习惯带来的危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良好安全习惯,互相学习借鉴。
3. 教师总结并强调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一课 (1)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天憩息,夜出觅食。这种习性 便于它们侵袭入睡的猎物,而自己不受其他动物或高 温光线的伤害。蝙蝠通常喜欢栖息于孤立的地方,如 山洞、缝隙、地洞或建筑物内,也有栖于树上、岩石 上的。它们总是倒挂着休息。
猫头鹰的视觉敏锐。在漆黑的夜晚, 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猫头鹰绝大多 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 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但也有部分 种类如斑头鸺鹠“xiūliú”、纵纹腹小鸮 和雕鸮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动; 一贯夜行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 行颠簸不定有如醉酒。
田鼠可在多种环境中生活。多 为地栖种类,它们挖掘地下通道 或在倒木、树根、岩石下的缝隙 中做窝。有的白天活动,有的夜 间活动,也有的昼夜活动。多数 以植物性食物为食,有些种类则 吃动物性食物。喜群居。
光是影响动物行为的重要因素,很多动 物的活动都与光照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夜行性动物:蝙蝠、壁虎、蛾类、
家鼠、夜鹰等 昼行性动物:鸟类、有蹄类、黄鼠、
蜥蜴、蝶类等
昼夜对其他动物的影响
刺猬喜静怕光昼伏夜出
狗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 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因此有利于农业。
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 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其它花开的时间:
茉莉花下午五点开放
马齿苋花上午十点开放
昼夜现象对植物的影响
凌晨开放:牵牛花、蔷薇花 上午开放:芍药花、郁金香 下午开放:万寿菊、晚香玉 晚上开放:昙花、夜来香、紫茉莉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1三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带走了一批成熟的六年级,引来的是一批“幼稚”的小不点,小归小,却是个个古灵精怪。
特别是那帮男生,对科学有一股特别的“感情”。
如何让这批朦胧的“未来科学家”做好准备,成了我第一课的重点。
经过网络上专家同事的指导和自己的深思,我精心准备了第一课。
孩子们人生第一次科学课,就是被我“忽悠”着来的。
看我设置的问题一、科学课是门什么课?它要带我们学些什么东西?这个问题是很多孩子想要了解的,而且他们已经知道了许多关于科学的事情。
看看孩子的回答:1、科学就是带领我们去探索2、科学就是让我们观察3、科学就是我们去做实验4、科学里有许多好玩的知识等等学习哪些东西?1、植物和动物2、我看见要我们养蜗牛3、可能还要学习许多实验吧孩子的聪明劲不得不让人佩服,在学习以前,他们已经能够从各个方面提取对科学的认识,这也反映出这些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科学方面教育的成果吧。
至少在兴趣方面,许多家长做得还是非常棒的!二、怎样即轻松又快乐的学好科学?学生表现出的对于科学学习的劲头,让我异常兴奋和感动。
同时,学生一定想更好的学习好科学知识。
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很统一。
1、我们要仔细观察2、我们上课要认真听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我们看出我们教育后的端倪,统一而死板的教育后果。
学生很少会有更好的回答方式,可是我自己又企望他们做怎么样的回答呢?其实,学生能够回答出观察,已经在我的“圈套”里面了,观察时整个三年级阶段我们要学习的核心内容,什么是观察呢?学生是如何理解的呢?我询问。
于是,回答出来了,观察就是仔细的看。
大部分学生就是这么说。
仔细的看,认真地看,学生的理解很准确。
为什么要仔细?不仔细我们就收集不到需要的东西,不仔细我们就会错过要观察的东西。
学生的回答,很好。
只是要让孩子做到仔细,谈何容易。
只能在后面慢慢来了,并且我从美国的“哥伦比亚”号事件谈起,让学生更实际的认识到仔细的重要性。
学生们很习惯听故事,希望他们能从这些故事中,学到点东西。
2019年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一课测量长度
第1 课测量长度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2.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教学准备: 直尺、卷尺、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你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吗?二、学习使用刻度尺1. 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1)认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图文结合认识直尺、三角尺、软尺等常见的测量工具。
2. 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学生活动手册第1 页)。
(1)单位: 厘米(cm )(2)零刻度线(3)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1mm(4)最大量程: 15cm4.测量长度的方法。
(1)选对: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放对: 刻度尺要放正,尺面沿着所测物体放置,薄的刻度尺只需尺面贴着被测物体,而较厚的刻度尺就应让尺面与被测物体垂直放置,且使刻度线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通常测量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使用零刻度线已被磨损的刻度尺时,则可让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3)看对: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4)读对: 读数时,正确读出准确值,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
(5)记对: 记录数值,也要写好单位。
三、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学生动手测量,将结果填写到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页的表格里。
四、用身体的“尺子”估测长度3.一拃(zhǎ): 张开手掌,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通常叫做一拃。
4.一步: 步,就是我们走路时迈步的步。
从后脚尖到前脚尖之间的距离,通常叫做一步。
也叫做“自然步”。
5.一庹(tu ǒ): 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
6.估测课桌和教室的长度。
五、拓展提高1. 应用与拓展:了解现代测量长度的工具: 激光测距仪、轮式测距仪5.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大自然现象
1、壮观的火山岛:
奇妙的大然现象
2、美丽的含羞草:
奇妙的大自然现象
3、雨后的彩虹:
奇妙的大自然现象
4、发芽的种子和等待南飞的大雁:
奇妙的大自然现象
5、夜空的流星:
壮观的火山爆发
破壳而出的小鸟
铅笔在水中的“折断” 种子长成幼苗
怎样学好科学
1.学会观察
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嘴尝
为什么
4、学会合作
游戏:找男女各四位同学共同完成 一幅画,理解合作的概念。有组织、 有序、有目标。
本学期学习内容
植物
动物
我们周围的材料 水和空气
要认真学 习!
实验分组,立组长
人数:实验室六个人一组,每个组立一个组长
成员编号:1-6号,组长为6号 组长要求:热爱学习,认真负责
2、 学会倾听
1.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 放到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 2.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我个忙, 把香肠和腊肉挂到梁上,别让小猫偷吃了! 3.一个女人在教训自己的孩子:“奶酪、肉 松、鱼干吃剩了也不会收好,小猫鼻子很灵 ,明天你就没吃的了!
3、 学会思考 东西会掉下? 昼夜交替? 四季形成? 彩虹出现? 镜子反光? 水会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