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形象及文化意义探寻——《离骚》《屈原列传》群文阅读-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

中国数千年文明史,提到文化名人,历朝历代

可谓数不胜数,上有孔子孟子开天辟地,后有李白
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杜甫继往开来,更有无数先贤开宗立派,屈原为什
神 贡
么能代表中国成为世界文化名人?从他的形象出发,

我们一起来探寻屈原留给中华民族哪些宝贵的精神

财富,影响了哪些后人呢?
明确主要点

①爱国精家国情怀(爱国志士),
对补 屈充 原其 的他 评诗 价文
1.从古至今,屈原留下的感人故事、独特形象让人们 欲说还休,因他诞生的诗文不下百首,下面我们来看其中的 几首,看看古人怎么评价屈原。
《离骚》 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对补 屈充 原其 的他 评诗 价文
《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 屈原在我们心中是什么形象呢?或者他哪一点形象给你印象 最深?你能描述一下吗?
探寻屈原文化意义。
1953年, 中国屈原、波兰哥白尼、 法国拉伯雷、古巴何塞·马蒂被世 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 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 各地区都会以各种形式来纪念屈原。
美人。“《离骚》之文依《诗经》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
物,以比谗妄;灵修美人,以媲于君。”(汉•王逸:《楚辞章句》)
香草美人
的世界是一个理想化的缤纷世界,又实在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乌托邦”:百亩芝
兰,芬芳扑鼻;芰荷芙蓉,茂盛鲜艳;芳泽衣裳,忘舒飞廉……
以香草美人比喻理想、贤人、君王,以思美人而不得比喻自己的不得志,从《楚

们两千多年了,但是他的伟大形象及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活在

我们的心中,这是一个伟大的失败者,是一个民族真挚深刻心灵

的浓缩,他的坚贞刚直理想,鼓舞了无数的后来者,而他留下来

的文采华美的诗篇,则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课下如果大家感兴趣,
可以读一读老师补充的两篇文章,鲍鹏山《屈原》上下篇。
思考:屈原是一本大书,你 从中读到了什么?请写一下你 的感受。

②忧国忧民儒家明君贤臣的治国理想(杜甫等),

③为了理想九死未悔,殉道者,坚持理想,坚持真
精 神
理(文天祥 谭嗣同 等)

④“苏世独立,横而不流”,执着的性格、高贵的

人格,(陶渊明、李白等士大夫)

总结:

有人说:屈原的精神是由汨罗江的江水缔造的,虽

然有些夸张,但是他以自己的瘦弱之躯溅起了微弱的浪
“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万千生灵,都可置于笔 下。”(李泽厚:《美的历程》)其景物刻画的波澜壮阔令人叹为观止,场景描绘的 细腻仿佛工笔,表现范围的广阔又有如写意,可谓“心胸开阔,气派雄沉”。
当代学者鲍鹏山曾经在《屈原. 无路可走》中说,“对于屈
原来说。他的精神远比他的生平事功更重要。”屈原已经离开我


梳理

探寻
总结
屈原

屈原 的形 象特
的文 化意 义。

比较屈原的自画像与他画像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从屈原得形
任 务
象说起,高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司马迁的《屈

原列传》,这学期我们又刚刚学习了屈原的代

表作《离骚》,现在让我们来温习一下这两篇
文章,比较屈原的自画像和他画像。
再读《离骚》,说说屈原的自画像 是怎样的?
辞》始便蔚然成风。可以信手拈来几条:“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
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㈡、瑰丽想象:“《楚辞》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真正光辉的起点,那是一个多么既 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光辉世界啊。”(李泽厚:《美的历程》) 《楚辞》的创作是没有受到礼教的约束的,没有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乐 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种种条框,只是率意而为之,想象瑰丽奇诡,情感炽热奔放, “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王夫之),富有原始的活力和狂放的生命力。是一个神话 般的世界,充满了奇诡的动植物、神秘的符号、唯美的“天堂”、凄厉的“地狱”:

花,同时也激起了后人心中永久不息的波澜,我们无时
精 神
不感受到一种水的精神在洗涤着我们的思想,冲刷着我

们的灵魂。屈原那拒绝污染,拒绝诱惑的精神让后人仰

止,站在两千多年前的屈原,真真切切成了统领了世世

代代民族精神的灵魂,成了丰碑式的符号。
当代文学家余光中曾亲至湖南拜访屈原遗迹,说:

“我来汨罗江和屈子词,就是来到了中国诗歌的源头,
屈原形象及文化意义探寻 《离骚》《屈原列传》群文
屈原是一本大书
大家都知道,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会赛龙舟、吃粽子,这其中 有什么来历吗?
端午节作为中国最早的传统佳节之一,其实早在周朝就已经诞 生了,但是为什么最终选择屈原做了代言人?屈原从他逝世至今 已经两千多年,又是如何深刻的影响中华民族的精神、融入中国 人的血脉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屈原这本大书,去探寻他留给 我们的宝贵文化意义。

找到了诗人与民族的归宿感。” 屈原是中国最早、最伟

大的诗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文心雕
文 学
龙》)。屈原的作品开创了一种“根柢深沉的文化体系”

(李泽厚:《美的历程》),形成了“骚体文化”和

“楚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屈原对于中国诗歌乃至文学的发展有何贡献?
明确:
㈠、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从屈原开始,香草就不仅仅是香草,美人也不仅仅是
明确: 身世不凡 才能卓著 修身自好 品格高洁 嫉恶如仇 刚 正不阿 坚持节操 九死不悔
再读《屈原列传》,说说司马迁笔下的屈原“他画像” 是怎样的?
明确: 洁身自好 志洁行廉 矢志不渝 以死明志 忠诚不阿 忠君爱国 远见卓识 才华出众
比较屈原自画像与他画像之间的异同。
明确: 相同点:才华、人格、品行两者基本一致。 不同点:《离骚》中用香草美人烘托自己的高洁形象; 《屈原列传》将个人身世浮沉与国家存亡联系起来,展现 屈原忠君爱国、以死明志的人格风采。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 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 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楚辞 离骚》
㈢、汉赋之祖
《楚辞》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汉赋的铺陈排比、铺张描述与《楚辞》一般无 二,同样是力图展现一个栩栩如生,令人有如身临其境的世界图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