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新课标教学研究论文: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数学新课标教学研究论文: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科内以及跨学科的学习活动,融合了现实世界的问题与实践。
项目式学习能调动孩子全脑参与,带动学生情绪的体验和持久的记忆。
对不同类型的孩子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同时指向学生形成大格局的心智成长。
项目的确立——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以现实中有价值的问题为任务。
因此,项目的确立一定要遵循真情境、真问题、真实践三个基本原则。
真情境是基于学生生活,包括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
真问题是着眼于学生,从学生、教师、学科的视角发现待解决的问题。
真实践是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借助项目式活动,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研究、创新。
在基础教育学段数学内容中,“数的类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孩子们会接触到整数、小数、分数等不同类型的数。
不论哪种类型的数都包含相同的本质——相同计数单位的累计。
三年级要学习“小数”这样类型的数,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整数及相关知识,小数这种新的类型的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商店、超市等经常见到,但在当时并不清楚这类带“.”的数是什么以及表示什么意思。
现在,他们想利用自己的所学为二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介绍小数的相关知识。
同时,为了能推广,受到二年级学弟学妹们的喜爱,他们想以绘本的方式来呈现,于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设计了“小数绘本设计师”这个项目。
项目的核心——聚焦单元大概念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让学生掌握最本质、最深层、可迁移的大概念。
在提炼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大概念过程中,教材并没有明确小数的概念,而是借助元角分的模型来认识小数、比较小数、计算小数以及运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但要联通小数的本质、意义、比较、计算及其运用的过程,应提炼兼具内容结构、思想方法以及价值意义的大概念来贯穿始终。
教学时不仅停留在小数本身,还应聚焦于小数的上位概念,小数属于“数的类型”,都是一类“数”。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万物皆数。
数是万物的本原,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都是表述自然界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所有事物遵照既定的数量比例构成和谐的秩序。
“数”是数量关系的外显方式,不同的数码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含义。
于是我们提炼了“位置值”作为单元大概念。
在项目中,学生可以设计因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引起的数的改变。
同时,在设计中感受到变化的本质是同一数码如果处在不同的位置(数位),就有不同的位置值,因而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
在绘本设计中,孩子们不需要明确知道“位置值”这个大概念,但需要对其有所感受,并在小数绘本内容上体现。
项目的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
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因此,在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 一)明确项目,整体认知
一是问题驱动,赋予角色。
创设一个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对项目感兴趣的源动力。
“小数绘本设计师”项目源于学生的真实需要,二年级的孩子认识了整数这种类型,但在生活中经常碰到带“. ”的数,他们对这个“. ”充满了好奇,也有许多疑问。
因此,我们设计了如下驱动问题: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带“. ”的数,这个点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同时,结合二年级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他们喜欢的绘本形式。
他们想邀请三年级哥哥姐姐作为绘本设计师,设计“因小数点的变化而发生的有趣的事儿”,帮助他们了解这个带“. ”数的相关知识。
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会让学生跃跃欲试,愿意参与。
二是解读任务,分解项目。
项目式学习是一项系统学习,要顺利完成驱动性任务就需要聚焦驱动问题,把驱动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明确每个项目要做的事。
因此,教师提供了“任务单”,帮助孩子们解决任务,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以及作品。
针对核心任务,为了达成目标,我们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小数知识思维导图和绘本设计等相关评价量表。
学生问卷调查评价量表关注学生问题设计是否清晰、合理、全面;小数知识思维导图评价量表关注思维导图内容是否全面,表达是否简练、结构是否合理;而绘本设计量表,则从图、文两个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绘本给予具体的描述。
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二)整体感知,深度理解
一是前置学习,整体感知。
项目启动后,首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小数绘本的资料,并且通过集体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学习绘本制作的相关知识。
紧接着通过讨论,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的绘本设计科学有效。
如,在图面布局上,学生学习“三角形”“方形”“S 形”等构图策略;在人物的造型上,学生能够打破定势,不仅以生活中真实人物为形象,还可以图形或者小精灵为主角,创设出别开生面的人物形象
吸引读者的兴趣。
二是知识建构,深度理解。
小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采用“问题-探究-分享-总结”的方式进行小数的学习。
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可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与总结所学知识。
在形成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后,教师可通过追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意识到:小数点是小数最特有的标志,感受“位置值”这一大概念。
在绘本设计时,深刻感受到“小数点变化对小数意义的改变”。
三是问卷调查,统计整理。
对二年级孩子开展问卷设计,调查孩子对小数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还想了解什么,还存在哪些困惑,以及喜欢的绘本风格等,统计梳理后为绘本的创作设计奠定基础。
(三)创作设计,修改完善
一是小组合作,设计框架。
通过小组合作,初步设计绘本的内容和风格。
二是修改调整,创作作品。
依据量规,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对初期作品给予建议。
孩子们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如,对绘本内容的数学味儿、趣味性、图画设计等进行点评。
(四)专业指导,产品制作
一是专业指导,再次完善。
老师邀请绘本设计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把学生的作品发给区域内有影响力的美术老师和儿童出版社编辑进行指导。
同时,各小组根据建议进一步修改绘本。
二是产品制作,年级推广。
将修改好的绘本进行印刷装订,并作为礼物送给二年级的学生。
通过后续调查,了解他们对绘本的喜爱程
度和对小数点的理解程度,以便后续的调整与完善。
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实践,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力求通过项目式学习的不断探索,突破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方面的局限,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未来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