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8 琵琶行并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一诗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表达了
“, ”的心声。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白居易被贬江州之后,因为地处偏远,政务不多,正好可以安静地疗伤,总结过往。

一方面生存环境变得,另一方面又迎来精神上的舒阔旷敞。

(甲)由于与朝廷的地理距离影响到了心理距离,使诗人能够客观而清晰地观望所谓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样的冷寂期和疏离期,
是他诗作最多的时期之一,佳作迭出, 。

被视为一生之杰作的《琵琶行》就是来江州第二年所作。

古往今来,《琵琶行》赢得了无数赞叹,庙堂与民间,仕人与庶人,皆能共鸣。

现实主义的《琵琶行》又是那么浪漫,那么另具幽怀、。

它展示了诗人特异的才情与飞扬的想象力,是高超的语言艺术的结晶。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几组妙句极尽夸张和奇喻。

(乙)那些精彩的意象,流淌着的翻卷着的奔涌着的使人心旌摇动唏嘘感叹怅惘低回的快乐、哀伤、悲愤与不甘,让人在感慨中不忍目睹却又无可奈何:背过身去,它还要顽强地浮现出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恶劣恰恰汗牛充栋别出心裁
B.狭促因而精彩纷呈别有会心
C.狭促恰恰精彩纷呈别出心裁
D.恶劣因而汗牛充栋别有会心
3.画线句(甲)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与朝廷的地理距离影响到了心理距离,使得诗人能够客观而清晰地观望所谓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与朝廷的地理距离影响到了心理距离,使得诗人能够客观清晰地观望那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朝廷的地理距离影响到了心理距离,使得诗人能够客观而清晰地观望那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由于朝廷的距离影响到了心理距离,诗人能够客观而清晰地观望那个所谓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画线句(乙)原为:“快乐、哀伤、悲愤与不甘,在那些精彩的意象中流淌着,翻卷着,奔涌着,使人心旌摇动、唏嘘感叹、怅惘低回。

”分析作者修改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

写文学短评,( ),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写文学短评,必须对作品①。

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蕴含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传神描写,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别出心裁的叠词运用等,都可以加以评论。

写文学短评②。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值得评论的点很多。

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如果面面俱到,很容易流于浮泛。

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为评论
的焦点。

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可以关注一些细节。

写文学短评③,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

“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
自己独到的见解。

叙议有机融合,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利于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
B.有利于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
C.有利于积累、梳理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
D.有利于领悟鉴赏、创作的规律,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
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10题。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7.联系《琵琶行并序》一诗,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歌女,诗人对描写对象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B.两首诗都用秋江月夜之景来渲染悲凉的气氛,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C.《琵琶行并序》在表现手法上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而这首诗则基本上采用白描手法。

D.《夜闻歌者》以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如琵琶女一样完整丰满的少妇形象。

8.简要概括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听段处士弹琴
方干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

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

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起笔平淡,开门见山,从演奏古琴的角度切入,语言也比较通俗,实则隐含清音幽曲就在丝丝琴弦与妙指间之意。

B.颈联正面写段处士的演奏效果,听者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不觉时间流逝,已是圆月爬上窗棂、竹上寒蝉寂寂无声之时。

C.尾联通过对音乐的评价——只有这时候心更静,每一声每一韵都可以作为后人的示范,突出了段处士演奏技艺的高超。

D.本诗题目是《听段处士弹琴》,全诗并没有把大量的笔墨花在摹写琴声的高妙上,却令人读来更觉意韵绵长,难以释怀。

10.诗的颔联“泉迸幽音离石底”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相比,在描写乐声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琵琶行并序
1.(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C 解析第一处,“恶劣”,很坏。

“狭促”,指心胸、见识狭隘。

“狭促”与精神上的“舒阔旷敞”相对应。

此处应用“狭促”。

第二处,“恰恰”蕴含一种出人意料的意思,与前文语境“冷寂期和疏离期”相合。

“因而”表因果,与上下文不符。

此处应用“恰恰”。

第三处,“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

“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

此处应用“精彩纷呈”。

第四处,“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别有会心”,另外有一种独特的领悟。

“别有会心”与《琵琶行》搭配不当,
且不合语境。

此处应用“别出心裁”。

3.B 解析语病为成分残缺。

A项,“由于……使得……”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去掉介词“由于”或“使得”。

C、D两项成分残缺,“朝廷的距离”前缺少介词“与”,应是“与朝廷的距离”。

4.①由两个偏正式的短语构成,强化了意象和情感的中心地位,两者有机
地融为一体。

②通过修饰词的集中浓缩,有利于突出强调“意象”的精妙和情感的强烈。

③不用标点,使节奏加快,更能突出强调诗歌给作者内心带来的震撼,以及将这种震撼一吐为快的酣畅。

5.B 解析应该是有了阅读经验,再领悟鉴赏规律,且后句为“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故“鉴赏的规律”放在最后,排除A、D两项;先梳理阅读经验,再积累经验,排除C项。

6.①有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②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
③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
7.D 解析D项,“如琵琶女一样完整丰满”说法错误。

本诗中的女子形象只是一个剪影,没有琵琶女的形象丰满完整。

8.本诗塑造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凉的歌女形象,寄托了诗人对女主人公无限的同情。

9.B 解析B项,“颈联正面写段处士的演奏效果”错误,颈联是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写段处士的演奏技艺高超。

10.(1)相同点:两句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乐声,喻体都用到了泉水,化抽象为形象,写琴声之动人,有形神兼备之妙。

(2)不同点:①从“形”的角度来说,前者使用了“迸”字,凸显力度;后者使用了“难”字,凸显
缓慢。

②从“声”的角度来说,前者使用了“幽音”,突出清远的特点;后者使用了“幽咽”,突出低沉微弱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